湖南湘潭人。1911年参加光复上海,充光复军连长。1914年加入民主社策划上海反袁起义。1915年谋炸上海《亚细亚报》分馆被捕遇害。
湘潭人。辛亥革命时曾参与上海起义,任光复军连长。1914年加入民义社,参与上海讨袁战斗,率队首攻闸北警察署,失败。1915年与王道、杨玉桥等炸毁袁氏御用上海《亚细亚报》分馆,被捕遇难。
湘潭县人。生年不详。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曾参与光复上海战役,充光复军连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被裁遣去职。
民国3年(1914),民义社社员纷纷由日归国运动反袁,萧美成加入民义社,参与策划上海起义,率领部分同志首攻闸北警署。以众寡不敌,失败。
民国4年(1915)秋,薛大可等奉行袁世凯意旨,在上海设立《亚细亚报》分馆,鼓吹帝制。萧美成极为愤慨,与民义社骨干王道、殷之格等,谋炸报馆,派社员杨玉桥(湘乡县人)前往行事。及掷炸弹时,因弹片反射,杨伤股扑地,致遭逮捕。影响所及,萧美成亦被拘捕于法国捕房。不久,与杨玉桥同时殉难。
湖南湘乡人,又名萧美臣,字国卿,生年不详。萧美成年少读书时,即“怀有异志“,为救国救民而刻苦学习。年满20岁后,萧美成耳闻目睹清政腐败,科场黑暗,深感”章句之儒,不足以救世“,决定投笔从戎。其后,萧美成到江南加入了驻上海的常备军。由于”勇于任事“,而又颇具才华,萧美成被提升为上海道署卫队长,并且在士兵中享有较高的声望。在闲暇的时候,萧美成总是抓住一切时机为士兵”敷陈国家大义,隐播革命学说“,借谈论历史和时事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因此,萧美成所在卫队士兵的觉悟较高,在辛亥革命光复上海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上海光复军成立后,萧美成因功充任连长。
1913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对留宁南京的黄兴不予接济,以致粮饷匮乏,军心思变。为此,黄兴史好下令裁撤军队,仅保留了驻南京的第八师。萧美成所在的连队也在裁撤之列。离开军队之后,萧美成并未放弃革命,也没有为袁世凯设下的骗局所蒙蔽。他时刻关心时局的发展,每次与谈国事时,总是“以袁氏将帝制自为为虑”,对刚刚诞生的民国的前途表示担忧。“二次革命”爆发后,萧美成在南京联络军队,积极参与促成江苏反袁独立的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萧美成远走上海,匿居在法租界中。
1913年12月,杨王鹏和龚铁铮等人在日本东京组织“民主社”,确立了“恢复真正共和,殄除国贼,制造良善宪法,保存固有领土”的政治纲领。1914年3月,“民义社”骨干分子葛庞由日本返回上海,居住在法租界中。得知消息后,萧美成很快与葛庞取得联系。6月,由葛庞及“民义社”另一骨干分子陈绣豸等人介绍,萧美成加入了“民义社”,为革命日夜奔波。同时,萧美成还利用自己在光复前上海军警界的社会关系积极在淞、沪等处联络。在萧美成的积极努力之下,杨玉桥、邓宽世、王胜标等人先后加入“民义社”,“入党者七百余人,党势益盛,将发难沪上。”
1915年3月,萧美成东渡日本,“与孙文会晤三次”,倾心聆听了孙中山的教诲,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坚定了“反复辟、促共和”的革命信念。4月,萧美成由日本返回上海,密谋在法租界荫余里38号设立起事机关,密谋进行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三次革命”,发誓“扩张民权,开通民智以及以民生主义挽救中国危亡”。不久,萧美成会同杨玉桥等人率领同志多人,携带自制炸弹攻闸北警署,图谋夺取军械,击毙警察4人,由于敌众我寡,起事失败。萧美成、杨玉桥等人仅以身免。但是“身性过人”的萧美成“气不少挫”,仍然积极进行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
5月9日,为了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紧接着袁世凯拼凑起“筹安会”,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民义社”成员以上海英、法租界为基地进行反袁斗争。早在5月7日,针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民义社”创办了以反对日本侵略为主旨的《救亡报》,发表告国人书,痛斥袁世凯的卖国罪行。由于诗论激烈,不到三个月,报刊即被当局查封。“筹安会”乘机顶替了《救亡报》的执照,准备在法租界创办《亚细亚报》上海分馆,公开鼓吹君主立宪,引起了以“恢复真正共和,殄除国贼”为己任的“民义社”成员的极大义愤。
9月1日,上海《亚细亚报》在《申报》上刊登创刊广告,宣布将于9月10日出版发行。北京《亚细亚报》因鼓吹帝帛而臭名昭著,所以广告刚刊登出来,“匿名函件即纷纷而至”。萧美成派人纷呈该报馆总经理刘笠佛寄出了两封匿名信。其中第一封询问该报宗旨,并以“中国公民”署名,体现了与帝帛水火不相容之势;第二封信以“帝帛之敌”署名,质问对方不答复的理由,并提出了严重的警告。
9月10日,上海《亚细亚报》在创刊号中,公开宣布“以赞助帝帛运动为宗旨”。萧美成与王道、殷之略等人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当夜在法租界荫余里机关召集会议,决定立即采取行动,派人炸毁上海《亚细亚报》报馆。当萧美成做出这一决定时,杨玉桥“慨然请行”,主动地承担了这一极其危险的任务。在送行时,殷之辂曾关切地问杨玉桥:“君尹居何所,幸语我。此去倘有不测,君母吾母子,君子吾子之”。杨玉桥大义凛然地答道:“大丈夫以身许国,尚顾家哉。且吾兄弟数人,均能事母,惟吾喜浪游。吾外出久,家人久无我矣。吾死后,君等思玉桥以何事死,竟玉桥未竟之志,即所以报玉桥也”!杨玉桥生平事迹虽不详细,但此种“壮士一去不复还”之举,真可谓“一事足千古矣”!
9月11日晚七点,杨玉桥怀挟自制炸弹与谈桂福及一李姓同仁,前往英租界望平街一号谋炸上海《亚细亚报》报馆。由于事前的匿名敬堆引起了该报馆的恐慌,该报馆总经理请求巡捕房派员前往保护,一时难以下手。杨玉桥只好假装客户从前门将炸弹抛掷进去,炸毁了该报馆。走在前面掩护的李姓同仁“炸伤肚腹,浑身焦黑”,当场英勇牺牲。谈桂福因为跟在后面,没有受伤,趁乱逃走。杨玉桥两臂及胁下被炸成重伤,当场倒地,后被送至医院,在巡捕房的监视下接受医治。
萧美成在谋划炸毁上海《亚细亚报》报馆的过程中,曾担心行动时可能对民众造成伤亡的问题,因此,他派人以匿名信的方式对该报馆左右邻居进行通告,“令各自慎”,以免受池鱼之殃。事后,对于已当场牺牲的战士,萧美成令原籍上海的“民义社”党人陆松泉携其生前所摄之相片至总巡捕房,声称李素诚实,将李烈士的尸棺领回安葬。萧美成自加入后,为了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曾“信奉耶稣教受教中洗礼”。“民义社”荫余里总机关就设在38号萧美成家中,每当遇到中西巡捕来盘查时,萧美成便以基督教徒的身份进行掩护。
然而,萧美成对杨玉桥的营救工作却很不顺利。事发后,萧美成以为杨玉桥已被炸伤身死。继而,从《申报》上看到相关的报导之后,萧美成派人通知与杨玉桥熟识的朱阿喜前往担保营救。但是,当时的新闻已多次报导了杨玉桥受到巡捕房怀疑并被严密监视的消息。胆小畏事的朱阿喜供认“杨在病房时,曾由陈正海嘱我往医院担保。我未前往”。相反,在重赏诱惑之下,立场极不坚定的朱阿喜“因悉此案内容,及抛掷炸弹人姓名,特赴军署告密”。按照朱阿喜提供的线索,谈桂福在内地被捕,后被引渡到英租界总巡捕房审讯。谈桂福供认了自己由杨玉桥介绍加入“民义社”并由萧美成给自己党证一张的事实。关于《亚细亚报》报馆爆炸事件,谈桂福则供认称:“曾据萧之书记李开华云及,由萧主谋,并业杨担任。”至于当时抛掷炸弹的情形,谈桂福供认“炸弹系杨所掷,伊(谈桂福)仅跟随在后。”这样,由于叛徒的告密,营救杨玉桥之事失败。萧美成自己也暴露身份,面临被通缉的危险,其活动只得转入地下。
此时,在袁世凯政府的压力下,法租界自《亚细亚报》报馆被炸以来加强了对革命党人的搜查。10月23日,“民义社”党人在荫余里38号机关试帛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以致审美观点法国巡捕房破获。巡捕抄出了印有孙中山肖像的党证以及起事后的安民告示等文件。萧美成等30多名“民义社”党人被捕。12月21日,萧美成与杨玉桥英勇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