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容人。别名祖义,亦名平界。早年与焦达峰等倡言革命。1906年组织乡人响应萍浏醴起义。旋走日本,入同盟会。1907年加入共进会,回两湖运动。武昌起义后在华容响应。后赴汉参加战事。未久任北伐左路军执法长。发起共和急进会。同盟会鄂支部成立任干事。1916年被黎元洪授予少将。(来源:《湘籍辛亥人物小传》)
华容县人。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5岁丧父,赖母经营饭铺及豆腐店维持生计。渐长,入私塾读书。16岁就学长沙,受禹之谟、焦达峰等人影响,痛恨清朝专制腐败,发奋研习中外历史,操练枪术,并与禹之谟、焦达峰、陈家鼎、李燮和等盟结生死,倡言革命。
光绪三十二年(1906),潘鼎新率乡人举兵响应萍浏醴起义。事败,化装乞丐辗转逃往日本,加入同盟会。次年8月,同焦达峰、孙武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因系湖南籍“手臂技击之士”之一,遂又入大森体育会研究战术。三十四年冬奉命归国,会同孙武、焦达峰、刘英、邓玉麟、黄申芗等在汉口设立共进会总机关,上海、江西、湖南等处设立支部。同时,参与詹大悲、刘复基等在汉口创办《商务报》。未几,焦达峰在湖南联络大举,被委驻守岳州。
宣统元年(1909)秋,潘鼎新部属华容兰谱会首领焦甲申在县南罗家洲(今名罗家嘴)起事被杀。为避免株连,他遂只身出走,事后又返乡,以华容明达高等小学堂长为掩护,暗中联络焦甲申旧部及乡人,以待时机。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和长沙光复,潘鼎新闻讯,迅即函召黄荣(菊初)回乡共同组织义军,并于同年九月初五日(一说初六日)率众攻入华容县城,活捉知县乔联昌。旋又率部由洞庭湖水路赶赴长沙。九月十二日到达君山后湖时,骤闻长沙发生政变,焦达峰、陈作新二都督遇害,而义军在洞庭湖上又受到岳州反动武装阻击,遂欲占据君山,以图进退。
当此之时,忽闻汉口民军失利,汉阳告急。潘鼎新当机立断,乃率部驰援武汉。及抵武昌,编入混成一协(后并入第四镇),参加汉阳保卫战。后汉阳失守,所部溃散,他随刘公守武昌,负责保护都督府及银元、铜元各局。南北议和成立时,任共进会及湖北同盟会干事。
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时,潘鼎新去南京,协助何海鸣共守危城,并任讨袁军总司令部代理参谋长。事败,再度流亡日本,,护国战争时,又回国与蔡锷共同举兵讨袁,为继任总统黎元洪授予陆军中将、二等大绶嘉禾章。
以后,潘鼎新转入报界,在天津任《泰晤士报》华文版主笔时,曾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北伐战争后,出任东北边防军驻热河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及热河省政府秘书长。后为省主席汤玉麟下属所诬,以通敌罪被软禁,直至日军进陷热河,方被救出。此后,定居北平,闭门读《易》。
“七七”事变后,潘鼎新托人将其幼子(志雄)送往南方参加抗日,他因此遭日本宪兵捕押,多遭折磨,以致精神失常。出狱后,被警察送入精神病院。出院不满1月,即死于家中,时在194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