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相关资料
•  动态消息
•  年谱年表
•  著作成果
•  研究书目
•  研究文章
•  手稿信札字画
•  相关图片
•  相关影音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题 > 专题人物 > 维新人物
田邦璇
性别:
朝代: 近代
出卒年: 1879-1900
籍贯: 湖南慈利
学科类型: 军事
   湖南慈利县人。字伯玑,又字均一,生于光绪五年(1879)。父金楠系岁贡生,授徒为业,以笃学为沅、澧士人所引重,一时当地学人多出其门下。田邦璿少随父学,工诗文,见解敏锐。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急剧加重。田邦璿痛国家丧地赔款,愤当政者投降卖国,在给同学汤进德诗中写道:“频年戈马满边城,海上鲸鱼事可惊。款敌黄金人笑汝,守官赤带我怜卿。倒阿授柄知非策,揖盗开门太不平。仓葛一呼究何补,斜阳孤岛哭田横。”又作《哭台湾》诗,写道:“……悲台湾,成板荡,死者白骨磊磊无与葬,生者饥走栖栖子父不相养。宝货子女敌剽掠,岳死韩窜桧也相。吁磋乎,国家之土竟与人,贼相丧心古老狗伦,为奴为隶哀吾民。”他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曾自比“山中小草,澧浦愁人”,立志一洗“中土腥秽”。强调人处国事“多故”之秋,应象松柏长青一样,保持高尚气节。尝作《西风》诗以自况云:“四风悲人心,予谓风自好:来时木叶飞,去时都如扫。群木虽云凋,松柏自不槁。少年无气节,生不如佣保。”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维新运动趋于高潮, 田邦璿考入长沙湖南时务学堂第三班。时同县李炳寰为一班生,湘阴林圭为二班生,彼比时相过从,共同师事梁启超、唐才常等。又阅读各种新书报,志气日益舒发。曾说:“中国不昌,吾死不暝目!”旋政变发生,新政失败。他逃回家乡,激愤万分,尝称:“今日之事,非手刃比老寡妇(指那拉氏),必无国!”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七月, 田邦璿与林圭、李炳寰等,共应梁启超之招,留学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时唐才常正与兴中会孙中山等协议合作,商讨湘、鄂及长江起兵计划,推林圭为首,回国与各会党联络,拟利用会党发难,夺取武汉为基地。唐、林等以师生、同学之谊,邀他回国相助。他遂于十月由日归国,满怀壮志。在沪时曾向其同乡好友姚生范密告革命本谋及夺武昌、扼长江、割南图北大计。及返湘后,他往返湘、鄂间,凡六七次,协助林圭等筹组自立军,无一日安居。常说:“我生即不能观成,待吾后人可也,特恐志不立耳!”还主动协助筹款。其家本非富有,尝私举友人债400串,供自立军之用。
在唐才常、林圭组建自立军中, 田邦璿原为后军统领,负安庆一路发难之责。但因忙于湘、鄂间联络及筹款事宜,加以起义一再展期,未及前往安庆发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八日,汉口自立军总机关被破获,他和唐才常、林圭等十馀人同时被捕。及刑讯时,他义正词严地说:“若辈不读书,焉知世界事?今中国溃在眼前,非革命不足救之。虽然,革命者,以流血为引线也,若谨识之。比为第一次,二次、三次以至无数次,皆依附此引线以进行。今日之事,吾单简以告若,若速杀我,他非若所知也!”遂英勇就义于武昌滋阳湖畔古天符庙戏台坪前,年仅21岁。
田邦璿牺牲后五年,其散佚著作,经亲朋辑录成册,厘为4卷,计古今体诗1卷,杂文1卷,尺牍1卷,笔记1卷。及民国十二年(1923),其父金楠将该册题曰《过庭剩影》,增补附录1卷,并为作序,附于所著《半有堂集》10卷之后,板行传世。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