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人。字组庵(也作祖安、组安),号畏三、无畏、畏庐,又自号雨花亭长,清光绪元年十二月十四日(1876年1月10日)生。父钟麟,官至巡抚、总督。谭延闿于光绪十八年(1892)入府学,二十三年为优贡生。当其父任两广总督时,他常在身边出谋划策,与谭嗣同、陈三立被时人称为“三公子”,二十八年中举人。次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旋返湘,支援明德学堂及其他学堂的创办,又任中路师范学堂监督。后组织湖南宪政公会,积极进行立宪活动,宣统元年(1909),当选为湖南咨议局议员,并被推为议长,成为湖南立宪人士中首脑人物。次年,曾进京请愿,要求缩短预备立宪期限,速开国会。及清廷成立资政院,被推为该院议员。三年六月,与汤化龙等在京发起成立宪友会。
同年九月长沙光复,谭廷闿任参议院议长,兼民政部部长。是时,某些绅商立宪人士与清朝残馀势力相结合,唆使五十标第二营管带梅馨部发动政变,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被难,他遂继任都督。上任后,优抚焦、陈,又提升发动政变的梅馨为独立第二协协统(后升为第五师师长)。民国元年(1912)国民党湖南支部正式改组成立时,他被推为支部长。当长沙政变后,他遭党人非议,黄兴为稳定大局计,颇有容忍,同意继任都督,因而他与黄兴、宋教仁亦友善,见重于国民党又与熊希龄、范源濂交厚,以求通款于袁世凯;并与湖北都督黎元洪、广西都督陆荣廷保持密切联系。
民国2年(1913)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孙中山、黄兴领导“二次革命”,兴师讨伐袁世凯。谭延闿迫于形势,于7月25日宣布湖南独立,但又暗中阻挠出兵助讨袁军。不久讨袁失败,他即于8月13日取消独立,并致电各方说:“湖南独立,系水到渠成,延闿不任其咎;取消独立,为瓜熟蒂落,延闿不居其功。”他这种态度,孙中山后来曾说:“静山(指孙道仁)观望于八闿,组安反复于三湘。”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旋袁世凯改派汤芗铭为湖南督军。他卸任后,进京向袁请罪,原拟判处4年有期徒刑,后经黎元洪乞情,得到赦免。遂至青岛作寓公,暂时潜踪。
民国4年(1915)12月,护国战争爆发,谭延闿时在上海,暗中与黎元洪紧密联系,谋夺湖南统治权。民国5年(1916)5月29日,汤芗铭因处在护国军包围形势之下,被迫宣布“湖南独立”,促袁退位,并挽请谭延闿出面调停。因此他乘机转荐曾继梧、赵恒惕、陈复初、陈嘉祐等赴长沙,名为“赞襄大计”,实则为重主湘政安排实力。护国战争结束后,省长安排几经变动,至8月4日,他被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湖南省长兼督军。
民国6年(1917)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撕毁“约法”,妄想用武力统一全国。谭延闿因对张勋复辟心存观望,此时乃假意辞职。及8月6日,终被撤除督军职务,改派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他不愿做空头省长,辞职赴沪。9月,其旧部刘建藩、林修梅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分别在零陵(永州)、衡州宣布衡、永独立,程潜也从广州回到湘南,被推为湘南总司令,武力反段。傅良佐派兵征讨,被湘、粤、桂护法联军击败,逃回北京。1918年2月,段祺瑞调集数十万大军入湘反攻,直系吴佩孚师进据衡州、宝庆,冯玉祥旅占据常德、桃源;湘、粤、桂护法联军退守湘南、湘西。3月底,北京政府任命皖系军阀张敬尧为湖南督军。6月,湘、桂军与北军吴佩孚签订停战协定。谭延闿靠桂系陆荣廷、谭浩明等人支持,又与吴佩孚早有往还,即于7月由上海经广东进入湘南零陵,重任湖南督军。他联合吴佩孚、陆荣廷制造陆鸿逵事件,诬蔑程潜“通敌有据”,逼程离开湖南,又取得湘军总司令头衔。不久移驻郴州。还利用湘西军事集团派系矛盾,委任蔡钜猷为沅陵镇守使,陈渠珍为湘西巡防军统领,分别统治湘西。
民国8年(1919)冬,湖南人民开展驱张(敬尧)运动。次年春夏之间,北洋军阀直皖两系矛盾扩大,酝酿战争。谭延闿与吴佩孚达成协议,吴主动北撤,退出衡州、宝庆,回师湖北、河南,湘军随后接防。6月,张敬尧仓皇逃走,他遂以一身兼任湖南督军、省长和湘军总司令三职。提出“湘人治湘”,制定省宪,民选省长,实行“联省自治”。将湘军编为12个区,任命各区司令,以巩固军权。但这时湘军总指挥赵恒惕掌握湘军实力,自成派系,与程(潜)系军人联合,逼谭下野,他即辞职,于11月27日离湘赴沪。赵恒惕即继任湘军总司令,代理督军,又将湘军扩编为两师和10个独立旅(混成旅)。
民国11年(1922),谭延闿经周震鳞介绍重新加入国民党,晋见孙中山。民国12年(1923)2月,随孙赴广州,先后任大元帅大本营内务部部长、秘书长。他为夺回湖南地盘,派湘军混成旅旅长(第七区区司令)陈嘉祐回湖南,分别向沅陵镇守使蔡钜猷、宝庆镇守使吴剑学等运动倒赵。4月,陈嘉祐首先在辰州公开宣布讨赵。7月3日,蔡钜猷发出通电,受孙中山命任湘西讨贼军第一军军长职,宣布湘西独立。8月初,谭延闿进入衡州,受孙命就任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职,组织讨贼军讨伐赵恒惕。8月19日,赵恒惕在长沙成立护宪军总指挥部,分路迎击谭军。时广州遭陈炯明进逼,谭延闿回师援粤。谭军除蔡钜猷部退回湘西外,其馀各部均入粤。谭、赵战争随告结束。
广州解围后,谭延闿受孙中山委任,为湘军总司令兼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他即命宋鹤庾、鲁涤平、谢国光、吴剑学、陈嘉祐、蔡钜猷为湘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军长(蔡仍留湘西未入粤)。民国13年(1924)1月国共合作和国民党改组后,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9月,任建国军总司令,率各军入赣北伐。11月初,赣、豫、滇、粤各部建国军相继告捷,北伐主力湘军在吉安遭方本仁部伏击溃败,只剩2000馀人。民国14年 (1925)1月,他在韶关成立湘军整理处,整编部队;又在广州成立湘军讲武堂,轮训军官,使战斗力得到加强。时湘西蔡钜猷为赵恒惕所败,率残部4000馀人辗转入粤,谭军势力复振。同年5、6月间,曾参加讨伐滇、桂军阀以及陈炯明战役,颇著成绩。
民国14年(1925)7月1日,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广州),谭延闿被推为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部长。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自兼军长。民国15年(1926)1月,与汪精卫赴梧州,会晤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争取广西服从国民政府。3月代理国民政府主席。4月,被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民国16年(1927)元旦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后,3月,他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常委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常委。
民国18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遂致宁、汉分裂。谭延闿一面以“左派”姿态出现在武汉革命阵营内,一面派亲信吕苾筹前往南京,暗地与蒋介石勾通。8月,蒋介石被排挤下野,他作为汉方代表之一,到达南京,与李宗仁等协商宁、汉合作问题。后依靠蒋介石,在上海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时,被推为成立大会主席,并为新组国民政府常委。上海会议后,参加南京政府组织西征军,将唐生智部击败。民国17年(1928)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被推为国民政府主席。同年10月,改任行政院院长。平时,喜欢写字,师法颜真卿,变体学钱南园,颇为收藏家所重。
民国19年(1930)9月22日,谭延闿以脑溢血症卒于南京,终年5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