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乡人。字仙舫。1856年(咸丰六年)赴江西为曾国荃襄理军务。曾奔丧,他代管曾军。旋以父丧归里。继受蒋益澧邀赴援广西,连败起义军,攻取桂林、柳州等地。1859年赴宝庆抗御石达开军,再赴安徽曾国荃军总理营务。安庆之役,屯兵集贤关,败陈玉成援军。1861年攻陷安庆后,以母丧归。次年再随军围攻南京。1864年(同治三年)夏率军入南京城,升道员,迁陕西按察使。调山西防御捻军,驻汾州。因失机让捻军张祖愚渡河入山西、进京畿,被罢官遣戌新疆,以巡抚郑敦谨疏请,留督办防务。他沿龙门至壶口一线修筑城堡,重创起义军,得免发遣。后随左宗棠赴甘肃镇压回民起义,复原官。迁江苏按察使,驻吴淞,总统水陆军务。再被劾罢。中日甲午战争时率军赴辽东,以功升江西布政使,留驻山海关,专办湘军操防事宜。卒于军。赠太子少保。(来源:《湖南历代人名词典》)
湖南湘乡人。字舫仙,士人。咸丰六年随曾国荃赴援江西,襄军事。七年进围吉安,曾国荃奔丧回籍,陈湜代领其军。八年从蒋益澧援广西,九年回救湖南,从解宝庆围。十年随曾国荃围安庆,参谋军事。十一年八月克安庆,自此开始独领一军。同治元年从曾国荃进攻天京,三年六月克天京,堵截李秀成离队,授记名按察使。四年正月授陕西按察使,六月调山西按察使,七年二月革职,遣戍新疆,经陕抚疏请留防,是年冬奉旨免遣。左宗棠重返西北,奉札带五营随征,先后转战甘肃、宁夏各地,十二年归籍。光绪八年奉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调出统各军,兼治海防,被劾归。十二年复出,统南洋兵轮,总湘、淮各军营务,十六年十月授江苏按察使。二十年奉诏带兵驻防山海关,二十一年七月迁江西布政使,二十二年四月病死。(来源:《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
清湘乡县人。宇舫仙,道光十二年(1832)生。咸丰年(1856),应曾国荃邀,赴江西襄理军务,镇压太平军。随军攻下安福、万安,进围吉安。在曾国藩兄弟奔丧返湘期间,曾代管曾国荃军。旋丁父忧归里。八年,随蒋益澧赴援广西,追堵石达开部,攻占平乐、桂林、柳州、浔州等地。后因病请假返湘。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军入湘,围宝庆,陈湜受命会同各路清军往援。十年,曾国荃督师围攻安庆,他应邀前往总理营务,建议控遏枞阳口蓄水,阻太平军赴援,使之走集贤关,以便邀击。曾纳其议,在集贤关屯兵,打败太平军陈玉成援军。次年八月攻占安庆后,始独领一军。旋丁母忧归里。
同治元年(1862), 陈湜返营,参与进攻天京(今南京),搜获洪秀全所颁发陈玉成令,得知太平军防守状况,即向曾国荃建议先攻九洑洲,断太平军江北接济。并率部逐走李秀成、李世贤援军。二年,清军合围攻城,他率军先后攻占天京附近江东桥、七瓮桥、紫金山等要隘。三年六月,率部攻破天京旱西门。天京城破后,擢道员,以按察使记名。
同治五年, 陈湜任陕西按察使,旋调山西,兼办防务。时捻军在陕西,他向巡抚请求增加士兵,储备粮饷,并建议自龙门一线增设水军,沿河筑堤设险,因遭反对,事均未果。乃命水军溯渭河而上,沿河设防,又率朝邑民团严加戒备,迫使渭北捻军不得渡河。六年,率部驻汾州。捻军张宗禹大军踏冰渡河,入山西,次年春,进袭京畿一带。他以疏于防御,被罢官夺职,遣戍新疆。得巡抚郑敦谨疏请,留任督守防务。为防御捻军和回民起义军,他督众自龙门至壶口300里间,量山口宽狭,修筑城堡,半年内修成堡墙8000馀丈,后出奇兵袭击捻军,诏兔发遣。
其后, 陈湜奉左宗棠调,赴甘肃镇压回民起义,总管左军营务。同治九年(1870),开复原官。十年,率军进攻河州。次年攻灭余彦禄部起义军,首领马占鳌投降,河州遂平。十二年,参与围攻西宁。他率少数精锐,远赴巴燕戎格城,打败起义军马桂源、马本源兄弟,后又攻取循化。寻辞去军职归里。
光绪八年(1882), 陈湜由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调派驻吴淞,总统水陆各军,兼理海防。后以私行游宴,被劾,返湘。十二年,再受命,统南洋水师,任江苏按察使。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陈湜受命招集旧部往援辽东,驻防山海关、鞍山等地。二十一年春进驻大高龄,屡败日军。《马关条约》订立后,擢升江西布政使。旋改驻山海关,专办湘军操防事宜。二十二年(1896)卒于军营,年66岁,著有《病榻述旧录》。(来源:《湖南省志人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