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杨元崇 肖畅 通讯员 杨英涛
“沈从文与芷江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在沈从文从事文学创作100周年之际,5月25日至26日,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与政协芷江侗族自治县委员会,举办纪念沈从文从事文学创作100周年学术研讨主题会议暨《芷江改变了沈从文》出版发行仪式;同时,“湖南省沈从文与湘西文艺研究中心芷江基地”“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芷江研究基地”在芷江沈从文旧居陈列馆揭牌。
追寻沈从文在芷江的足迹
来自吉首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28所高校和湘西地区沈从文研究专家学者齐聚芷江,追寻青年沈从文在芷江的足迹。
湘西凤凰籍著名作家、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与芷江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在芷江生活和工作,与芷江有割舍不断的情缘。”沈从文研究专家认为。
1918年仲春时节,16岁的沈从文随部队来芷江榆树湾一带“清乡剿匪”。1920年因“靖国联军”开往川东遇“神兵”伏击全军覆没。部队开拔前被安排在沅陵留守处的沈从文在失去部队、无处谋生的情况下,于1921年初来到芷江,投靠担任警察所所长的五舅黄巨川及七姨父熊捷三,被安排在警察所担任办事员及屠宰税的税收员,直到1922年秋离开芷江。
沈从文青年时期在芷江生活工作时,得到了文学、书法、心性等方面的丰富滋养。沈从文能够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及文物研究专家,与其在芷江的生活及工作经历有着重要关系。
“芷江改变了沈从文”
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专家 李端生教授5月27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沈从文成长、成熟过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沈从文研究界用这样9句话概括——凤凰孕育了沈从文,芷江改变了沈从文,保靖启迪了沈从文,湘西熏陶了沈从文,上海历练了沈从文,青岛滋润了沈从文,昆明磨砺了沈从文,北京成就了沈从文,世界知晓了沈从文。”
从这9句话的概括中可知,芷江在沈从文的人生中具有较大分量。芷江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沈从文在这里生活时的逸闻故事,将这些逸闻故事串联起来,再结合沈从文自己的亲笔描述及学界的论述就是最好的力证。
《芷江改变了沈从文》 以沈从文两次在芷江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通过“命运转折”“文学奠基”“人生启蒙”“心性历练”等重点章节浓墨重彩的生动描述,显示芷江期间是沈从文个人命运、文学滋养、人生志向、心性历练的重大转折点,并通过“睹物思人”“雁过留声”“启学探究”等章节阐述沈从文文化对芷江发展的深远影响。
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在序中写道:“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沈从文长子沈龙朱为该书题字
“这本书汇集了诸多文化学者对父亲从沈从文在芷江往事所做考证,凝聚着怀化和湘西父老乡亲对他的热爱。非常感谢!”沈从文长子、90岁高龄沈龙朱欣然为《芷江改变了沈从文》一书题字。
从2022年8月开始,芷江政协特邀吉首大学有关专家和文学爱好者组稿,通过1年多的努力,编写出版《芷江改变了沈从文》。
沈从文研究者通过挖掘沈从文两次到芷江生活工作经历,发现沈从文不仅在芷江熊公馆得到文学滋养与文化体验,第一次在芷江使用“沈从文”这个名字。通过写作开启了命运之门,在文学创作中使用了许多芷江方言;在芷江期间,他沉迷于天后宫石雕,在吊脚楼下寻开心,在索子街头识人性,在龙津桥上探风物,且从保护古城视觉上预言了芷江的发展前景。
借助沈从文IP推动芷江文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
在沈从文120周年诞辰前夕,芷江政协决定结合芷江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从“沈从文在芷江的这些特别经历”“为什么说芷江改变了沈从文”“芷江从哪些方面改变了沈从文”“沈从文对芷江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编辑出版《芷江改变了沈从文》,旨在运用沈从文在芷江期间的历史文化史料,助力芷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芷江政协邀请了吉首大学研究沈从文的权威专家、资深教授、学者及各级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对沈从文相关史料进行挖掘整理并撰文。为此,组织编辑和作者查阅档案资料、走访相关人员、召开研究座谈会、考察沈从文在大湘西生活的轨迹。
近年来,芷江顺势而为,打造了一批“沈从文”相关的项目,如灯火璀璨的从文阁、史料丰富的沈从文旧居陈列馆、正在谋划中的熊公馆,揭开了沈从文笔下“神秘湘西”的一角,赋予了芷江文旅新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