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年谱年表
王闿运生平大事年表
作者:陶先淮
【摘要】王闿运(1832—1916),初名开运,三十五岁改本名,字壬甫(亦作壬父),又初字纫秋,五十岁后改壬秋,号湘绮。祖籍山西太原,其先避兵乱至赣州,越二世迁衡阳西乡,明成化、弘治年间迁湘潭三十九都。

  王闿运(1832—1916),初名开运,三十五岁改本名,字壬甫(亦作壬父),又初字纫秋,五十岁后改壬秋,号湘绮。祖籍山西太原,其先避兵乱至赣州,越二世迁衡阳西乡,明成化、弘治年间迁湘潭三十九都。

  高祖王朝侨,字惠人,居湘潭七都(明三十九都)石泥塘,田过万亩。曾祖父王中傅,字石泉,为朝侨第四子,有才艺,嗜诗酒,居许家桥。祖父王子骏,字遹斋,为中傅之长子。弱冠入县学,家道中落,弃乡居,迁长沙善化文庙旁学宫巷,为名医。祖母戴氏,江苏句容人,南澳同知戴志达女。父亲王士璠,字奂若,辍学从商。叔父王麟,字步洲,授徒自给。母亲蔡氏,通诗谣。妻蔡梦缇,知诗书,城南书院蔡荣森女。有四子王代功、王代丰、王代舆、王代懿,十女无非等。

  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一岁。十一月辛丑(28日)生于长沙府善化县学宫巷居宅。是年五月,祖父王之骏病逝。

  时,龚自珍(1792—1841)年四十,魏源(17941857)年三十八。龚、魏均治今文经学。曾纪泽《怀王壬甫》诗云:“龚魏文章数弟兄

  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年),三岁。母蔡氏教以古歌谣及唐五言诸诗,始识字。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年),五岁。是岁,劝南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设立湘水校经堂,专课经史。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六岁。二月父王士璠病逝。

  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年),七岁。从李鼎臣学《论》、《孟》。是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湖广禁烟。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年),九岁。毕诵五经,能属文。是岁,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年),十岁。从叔父王麟读书,始学时文贴括。时,会党活动频繁,清政府在永州、郴州、桂阳等地设团练、保甲。龚自珍暴卒于江苏云阳书院。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年),十一岁。是岁,《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魏源《海国图志》出版。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年),十二岁。祖母戴氏逝世,学宫巷住宅斥卖,僦屋而居。从叔父王麟游学宜章,厉志于经史词章。是岁,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十三岁。时,洪秀全等积极推行传教活动。《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签订。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年),十四岁。上年,长沙县杨知县妾周氏被长妾谋杀,杨匿其事。及发,城中喧动。因有诗《妾命薄为杨知县妾周氏作》,是现存《湘绮楼诗集》中最早的一首诗。时,清政府加紧镇压两河、山东等地教匪盗匪和山东捻军,严厉取缔三合会等。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年),十五岁。僦居杨家花园,展转借书抄读。不喜专于制举,发愤立志,思追古之作者。自恨孤陋,一意取友。始有七夕词,得句与随园女弟子暗合,甚自喜。后同治九年(1870)《春怀诗》云:“昔年十四五,文翰颇翩翩。是岁,广州、福州发生抗英斗争。胡有禄、王宗献先后在湖南起义,濒湖水灾,此后连年水旱。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十六岁。从刘焕藻读书浣月山房,结识罗熙赞、刘风苞等。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十七岁。读书于营盘街戴祠,有诗《戴祠馆中,夜起作》。始应童子试,因月落梦无痕句,得邓绎、邓辅纶兄弟称赏订交,并识李寿蓉、丁取忠、龙汝霖等。渐有诗名,移居城南。同治十一年(1872)作《独行谣》诗其一纪之。是岁,东南各省水灾,饥民数万入长沙。新宁李源发起义。黄遵宪出生。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十八岁。肄业城南书院,院长陈本钦以王聪明,特许入内斋听讲。曾问业于道光举人熊少牧,熊许其才。作诗《拟焦仲卿妻诗一首,李青照妻墓下作并序》。是岁,洪秀全、冯云山回紫荆山建立领导中心,推洪为首。广东人民坚持抗英斗争。葡占澳门。俄侵库页岛与黑龙江。上海开辟法租界。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十九岁。应县试,中第一,入县学。结识习三礼的彭嘉玉,有志习礼,欲通经致用。有赠彭嘉玉等诗作。是岁,道光帝死,咸丰帝即位。七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准备起义,清廷先后派林则徐、李星沅等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林死于道)。十二月初十(公历1851l11日)洪秀全起义,自称大王,建号太平天国。湖南民变纷起。

  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二十岁。三月游邵阳。八月游衡山。与龙汝霖、李寿蓉等立兰林词社。有《秋霖六章》等诗作。是岁,清廷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湖南防堵太平军。

  咸丰二年壬子(1852年),二十一岁。二月于南昌知府邓仁堃处识长洲词曲家孙麟趾,又应邀访乐平知县李仁元。七月闻太平军将领肖朝贵围长沙,星夜驰归。八月至长沙,缝以入城,与毛运如等想参加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惧母不许,未果。十一月太平军围长沙不克,乃解围下益阳、岳州,克汉阳、汉口。王复往乐平。浏阳、攸县天地会起义,响应太平军。十二月(公历185318)清廷命湖南在籍吏部侍郎曾国藩邦办本省团练。曾赴长沙与张亮基共谋镇压太平军计。王多次上书言事,常获曾嘉纳。《独行谣》其十云:“余怀越甲耻,杖策献军谋。谬蒙忘年分,抵掌借前筹。是月,抵南昌。除夕,与孙麟趾等刻烛联句为长歌,作祭诗神弦数章,自是六十余年以为常。以上,《独行谣》五、六、七纪之。有诗《李仁元题句》、《壬子七月乐平县作》、《长沙被围,还归省觐,入城书所见》等。是岁,太平军克武昌。徐广缙为钦差大臣,署理湖广总督。叶赫拉那氏被选入宫,旋晋封为贵妃,即后之慈禧。岳麓书院受战争影响停课,诸生多散归。

  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二十二岁。正月抵乐平。五月太平军克南昌,从李仁元往鄱阳。八月还长沙,李仁元败死。有伤李仁元诗多篇。十月移家到湘潭县城内学坪。十一月由丁取忠介绍,与蔡梦缇结婚。是年因在南昌书市得宋荦(牧仲)对簿时手录苏诗,叹先辈精专,虽遭颠沛,犹不辍业,自是日必抄书,道途寒暑不辍。是岁,二月(公历三月)太平军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分兵北伐西征。向荣建江南大营,琦善建江北大营,企图围困天京。马克思发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咸丰四年甲寅(1854年),二十三岁。曾国藩组练湘军一万七千多人,正月发表《讨粤匪檄》,从衡州出发犯太平军。二月太平军克湘阴、靖港、宁乡、湘潭。王建议以全军救湘潭,败退则保衡州,曾不听,自攻靖港,大败,投水,未死。时,彭玉麟率湘军师为营官,陈士杰居陆军参谋画,共约王从军,未果。五月移家至长沙。太平军在江南扩展到江、浙、湖、广、赣等七省。王忧清廷统治危殆,七月作《哀江南赋》广为流播。九月长女无非生。曾国藩攻占武昌、汉阳,王因游武昌,登临赋诗。曾国藩拟攻九江,署湖北布政使夏廷荫请王为曾言攻坚之不便,有五利五害之说,建议回屯武汉,蓄锐东下。曾不听,遂败。十二月返长沙。《有乱后过赤壁》等作。据传,王建议曾国藩、胡林翼同洪秀全结盟,并联合东南各省,带甲联衡,反对清朝,夺取全国,曾不听。杨度《湖南少年歌》云:“洪杨当时聚群少,天父天兄假西号,湖南排外性最强,曾侯以此相呼召,尽募民间侠少年,誓剪妖民屏西教,蚌鹬相争渔子利,湘粤纷争满人笑。粤误耶稣湘误孔,此中曲子谁能校?……更有湘潭先生,少年击剑学纵横。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衡。曾胡却顾咸相谢,先生笑起披衣下。是岁,太平天国在天京开科举士。林凤祥、李开芳北伐,逼近北京。西征军克江西、安徽、两湖重镇。

  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二十四岁。二月往武冈邓家教书。四月迁家明冈桐树屋场。是年,始治三礼,作《仪礼演》十三篇,(后易稿成《礼经笺》),分章节,正句读,为注经之始。选编《唐十家诗钞》,并加评点。是岁,石达开大败曾国藩水师于九江。太平军四克汉阳。四月北伐失败,李开芳死。七月石达开入江西。捻军盟主张乐行称大汉永王。广东天地会陈开建大成国。

  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二十五岁。正月作书与曾国藩,言兵事,促曾建议撤团防、废捐输、清理田赋,以苏民困而清盗源,不听,二月往明冈。五月长子代功生。是年始注《今古文尚书》。是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延续四年。曾国藩督办江西军务。太平军克江南、江北大营。韦昌辉奉天王命杀杨秀清,明年,石达开出走,天京内讧,力量日削。

  咸丰七年丁巳(1857年),二十六岁。正月至武冈。七月还明冈,旋赴省城应试,中第五名举人。是岁,马克思发表《英中冲突》、《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波斯和中国》等文。清政府补行壬子(1852)乙卯(1855)两科乡试。

  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二十七岁。湘军李续宾陷九江。陈玉成、李秀成破江北大营,朝命李续宾分兵援胜保。李致书邀王,未去,复信献计。三月曾国藩父丧,赴湘乡唁之。六月送曾国藩援浙江。十月陈玉成、李秀成于庐州三河镇大破湘军,歼其精锐六千多人,李续宾自缢死。因有《闻三河军没》等诗。是月由明冈往建昌见曾国藩,在曾处晤李鸿章兄弟及许振祎、李元度等。溯饶水经玉山、严陵滩、桐庐,渡渐江,登吴山,观杭州城,作诗。未几,太平军克杭州。是岁,康有为(1858—1927)出生。《中英天津条约》签订。

  咸丰九年己未(1859年),二十八岁。正月游西湖,至苏州、扬州,经淮安入北京。三月居晋阳馆。《独行谣》十四云:慷慨燕市游。四月会试不中,留居法源寺。户部尚书肃慎激赏王,按八旗习俗约为异姓兄弟,拟为王入赀为郎。王固辞。适接严正基书,戒其勿急于求进,因托词去济南。《独行谣》十五咏之。八月次子代丰生,十月至济南,居山东巡抚文煜署中。治《诗经》,作《诗演》,编《八代诗选》并加评点。十一月为李寿蓉入狱作《幽愤诗》,并致书肃慎鸣不平。是岁,石达开克桂阳、宜章、郴州,进围永州。《独行谣》十五云:“石众忽南趋,卅万拥炰烋。湘军久益弊,外强中实痟。贪将领游兵,争长互訾聱。洪仁玕自香港抵天京,总理太平国朝政,提出《资政新编》。长沙火药局爆炸。六月杨辅清大败曾国荃于景德镇,曾走皖南祁门。

  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二十九岁。正月居济南,作《珍珠泉铭》。三月还京师,居法源寺。四月清政府任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八月往祁门访曾国藩,建议曾从淮阳进规常州、镇江,与曾国荃、左宗棠配合;或驻徽州以固宁国之守,不听。太平军遂克宁国、徽州,围祁门。《独行谣》十六纪之。十月还长沙,十一月母丧。有《发祁门杂诗二十二首》等诗。是岁,太平军于青浦大败清军和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攻上海。陈玉成、李秀成破江南大营。七月英法联军占天津。八月咸丰帝逃热河。九月联军火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湘军围安庆。陈玉成、李秀成第二次西征武汉。

  咸丰十一年辛酉(]861),三十岁。居母丧。七月(公历821),咸丰帝诏载淳为皇太子,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次日咸丰帝死于热河。王致书曾国藩,认为应亲贤并用,以辅幼主,由恭亲王执政;并建议曾自请入觐,申明祖制,庶母后不得临朝。曾国藩惧贾祸,不报。后光绪八年四月七日,王与邓辅纶论及此事,云:“当未垂帘时,若入辅政,则亲贤并用,不作如此朝局也。是岁,大成国亡,陈开败死。太平军西征失败,大封诸王。清军多隆阿进逼庐州。八月胡林翼死。九年清廷上东西两太后徽号为慈安、慈禧皇太后。慈禧携幼帝载淳回北京。十月慈禧杀王大臣肃慎等,发动政变,改原定年号祺祥为同治,垂帘听政,开始了那拉氏对中国48年的黑暗统治。

  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三十岁。三月至武昌,住湖北布政唐训方官舍,编次《湖北褒忠录》。为胡林翼新祠作碑文。十一月归家,作《思黄李诗》。是岁,陈玉成死。太平军攻上海,败英法联军,击毙华尔。李鸿章淮军七千人抵上海,进攻太平军。左宗棠建常捷军。李、左、曾国荃三路从安庆攻天京,搏战四十余日,王《湘军志》略记之。曾国荃以未突出己之战功而忿恚斥为谤书。

  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三十二岁。居长沙,欲从多隆阿军入陕,道阻,改计游粤。九月次女桂窳生。十月至衡州。十二月至广州。时毛鸿宾为两广总督,郭嵩焘为粤抚,均以王为上客,与之抗礼。又陈澧(兰甫)主粤雅讲席,家富藏书,有方柳桥徐子远者,亦多异本,王得以遍览。是岁,张乐行、石达开先后败死。曾国藩建江南制造局。多隆阿奉命镇压陕西回民。

  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三十三岁。正月在广州。六月自海南纳长妾莫六云。七月返,至潮州,闻清军己破南京。八月抵长沙。十月至南京访曾国藩。循淮阳北上,十一月至齐河。冰阻,作《思归引》并序及两绝句,有归隐计。十二月居保定。有挽多隆阿词和赠总督曾侯诗等作。是岁。洪秀全病逝,六月(公历719)湘军陷天京。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死。洪仁玕作《自述》就义南昌。太平大国运动失败。李秀成被捕就义,《独行谣》十八咏之,并自注云:“江南人士刘、赵之伦交誉称其才,以为将相之器。《湘军志》亦详记之。

  同治四乙丑(1865年),三十四岁。正月登恒山,有《北岳篇》等作。四月经樊城、汉口、君山,返长沙。八月迁家衡阳西乡石门。此后十二年专事撰述。是岁,十二月(18662月)太平天国馀部被歼于应州(广东梅县),死数万。清廷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赴山东剿捻。李鸿章署两江总督。

  同治五年丙寅(1866年),三十五岁。二月客衡阳程学伊家,因衡阳县令亦名王开运,(字春波),遂改名闿运。四月三女珰生。是年注《庄子·内篇》并论庄子大旨,力排宋儒,尊庄子,谓庄子治《春秋》,绍孔子,馀波及于佛经。是岁,湘军进犯贵州起义苗民。苗族义军进攻湘西。曾国藩以进攻捻军无效,奏请另派李鸿章为钦差大臣接理军务,剿捻。孙中山(18661925)诞生。

  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三十六岁。居石门。四月应邀至桂阳修《桂阳州志》,次年书成,计432000馀字。是岁,章炳麟(18671936)出生。湘军增兵云贵。李鸿章为湖广总督,剿捻。

  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三十七岁。九月四日女帉生。十月上都庞岭探九嶷山脉。十一月还石门。是岁,四川发生酉阳教案。太平军赖文光殉难。六月,捻军在山东徒陔河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同治八年己巳(1869年),三十八岁。仍还石门,专事抄撰。自称是年,捻寇悉平,天下无事,余携子女专事抄撰。写诗、书、易、三礼、春秋二传、尔雅九经。注易、书、诗、礼、春秋、六经及管子。《周甲七夕词》亦云:“云汉中兴乐有馀,石门容我赋闲居。曝衣楼上花如锦,更曝亲抄手著书。读晋、宋、齐、梁、陈、魏、北周书。日读一卷,加评点,间或理论,每卷后撰赞语。作《春秋事比》、《谷梁申义》。篆《书》、《易》、《春秋》、《周官》十馀万言。八月因长妾莫六云和长女同生日,赋诗杜若兰荪一日开。并始立日记。三十七岁前七律不存稿,是岁起间或存之,后从日记中录存,取前句首两字,名《杜若集》。九月五女帏生。十月至衡州校定《清泉县志》。作《王氏交友传》(光绪三年稿亡)。左孟辛死于征苗军中,因往湘乡童梁山唁其家属。代御史黄锡彤拟奏稿,请立博士,事格不行。是岁,黄遵宪作《杂感》诗,痛斥诗界的拟古主义,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主张,山东巡抚丁宝桢处死外出招摇之太监安德海。

  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三十九岁。正月至查江访彭玉麟。二月至衡阳县游宴。代湖广总督李鸿章拟《陈苗事疏》,主张暂撤征苗军。三月应彭玉麟请,始修《衡阳县志》。四月与直督曾国藩书,论天津教案事,诬天津人民为亡命掠夺之徒,谓不可长民嚣。作《周易燕说》。有《春怀诗》48首。是岁,湖南滨湖一带水灾。

  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四十岁。正月复作北游,有意仕进。二月至汝宁,感天津教案办理失策,作《陈夷务疏》。三月抵京师,参加会试。四月游圆明园、故宫。六月作《圆明园词》,移居协中会馆。五月潘伯寅、张之洞召集王等十七人宴于龙树寺,因作赠潘张诗各一首。与新进士论读书之要,主张但求一经,群经自贯。六女滋生。七月出京,经通州至江宁,于德州漕渠旁店中作《尚书大传注》四篇。九月至清江浦,遇两江总督曾国藩阅兵徐州相见讨论经、史及修志等事,同至彭城登戏马台。访燕子楼,至镇江,登北固山,至甘露寺寻试剑石。会曾纪泽来省父,同诣江宁。曾国藩作待送别,经安庆、湖口、南昌、袁州、衡阳,还石门。《独行谣》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纪之。

  同治十一年千申(1872年),四十一岁。二月至衡阳晤彭玉麟。还石门。闻曾国藩丧,凄怆久之,渡湘访彭雪琴,详问曾死状。三月作书唁曾纪泽并送挽曾国藩联:“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代不同功,戡定仅传方面略。经术在纪河间、阮仪徵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六月临曾国藩丧至长沙。七月还衡州讲学,从游者众,有贺淇、段复昌、王储、夏时济、陈阜嘉等。八月往石门题诗屋壁,以志终隐之愿。九月作《今古文尚书笺》成。十月三子代舆生。十一月至淦田省叔父王麟。十二月王麟病逝。是年,作《独行谣,四百四十八韵,四千四百八十五字,感赠邓辅纶》诗。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四十二岁。二月晤席宝田于衡阳舟中,议修东安县志。三月赴宜春,访江西学政李若农。四月还衡州,始作《诗补笺》。六月,自衡阳太史马头王宅移居石门。十二月邓辅纶率子媳自武冈来,请邓补题余敏功《桃花燕子图》。有《西忆诗四首》等作。是岁,梁启超出生。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四十三岁。二月至东安修县志,四月书成。六月《衡阳县志》刊成。七月为《独行谣》作序。八月应永州知州张东野及堂叔父王惺原之约,至永州,游朝阳洞等名胜,各纪以诗。

  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四十四岁。二月七女茂生。五月至长沙。六月子代功、代丰应童子试。八月于省城秋集,与黄文琛、杨翰、裴荫森、罗汝怀、黄锡彤、曹耀湘、李恒等文酒宴谈无虚日。十一月曾纪泽请修《湘军志》,诺之。十二月还石门。是岁,同治帝死,醇亲王奕讠不 子载湉入继,改元光绪。慈禧再度垂帘听政。兵部侍郎郭蒿焘为钦差大臣,使英,作《使西纪程》。

  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四十五岁。二月至长沙,三月代云贵总督刘荫渠拟《陈治滇之要疏》。四月与彭玉麟等修禊碧浪湖。五月烝水暴涨,石门屋坏。九月买营盘街居宅,移入。自此在长沙始有自己的固定住地。十一月始营湘绮楼,并作楼铭(己佚)。四子代懿生。

  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四十六岁。二月作《唐艺渠行状》。四月江肇成请主持浏阳县试。五月始撰《湘军志》,假东山何氏宅离城避嚣,阅《方略》诸书并有关湘军旧案。《春秋笺》初稿成。十一月帏女夭折。

  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四十七岁。十一月《湘军志》草创毕。定计入蜀,应四川总督丁宝桢八月之约。十二月至成都,丁请主讲尊经学院。有《东山精舍哭董兵备诗》等作。

  光绪五年乙卯(1879年),四十八岁。二月移居尊经书院,分经授业。十五日见院生九人六班,中有杨生锐,字叔嶠,院中所称高足弟子也,与谈颇久,为说诗《葛蕈》、《汉广》、《汝坟》三篇。八女执生。闰三月嘱杨锐为作丁宝桢寿文,细为批改。五月开尊经书局。八月手写《尚书》毕,校刻《南史》。十月改定《湘军志》。十一月离成都返湘,经乐山考定《水经、江水注》。是岁,日本占领琉球。

  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四十九岁。三月返成都,途中考定巫山、巫城,题诸葛武侯象。四月一日杨锐到院,借去《续苑》。校刊《南北史》,评注阮籍《咏怀诗》,作《八督箴》。五月改《湘军志》。九月手书《春秋经》,分三卷刊之。十月为故友左枢刻《孙子注》,为龙启瑞刻《古韵通说》。十二月注《高唐赋》,作序,谓宋玉之徒为申屈子奇谋作。是岁,曾纪泽为使俄大臣。清廷调左宗棠入京,对俄妥协。

  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五十岁。正月得直督李鸿章言夷务书。二月十五日为张祥龄与杨锐不和四年而置酒修好大喜,以凤鸭一头奖之。三月游多景山,至多宝寺为僧光玺撰联题诗,七月《湘军志》成,凡十六篇,九万馀字。八月次子代丰卒于夔州。十二月自成都返抵长沙。时《湘军志》已刻成,携版归。是岁,《中俄伊犁条约》签订。慈安猝死。鲁迅(18811936)诞生。

  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五十一岁。正月因曾国荃、郭嵩焘及一些湘军将领均攻击《湘军志》,王被迫将原版送郭嵩焘销毁。二月往武冈作《论诗绝句》十四首及《论同人诗》八首。三月返长沙,注《楚辞》。四月代丁宝桢拟陈天下大计,内容为经营西藏,通印度,取缅甸,以遏英、俄、法之窥伺,且自请出使考察等。五月长女无非卒,九女复生。六月与随曾纪泽使英的参赞陈远济谈变法事,反对变法。八月王先谦来请校正《汉书补注》。李黻堂送《耆献类征目录》求正。九月郭嵩焘成立禁烟会,王赴会拟反对郭所持商贾与士大夫并重之说,未发。十二月与邓辅纶燕集,谈儒、佛、老。时,徐鸿复等在上海设同文书局,影印二十四史、图书集成等古籍。

  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五十二岁。三月离湘,五月抵成都。八月与丁宝桢游峨眉。九月重校《湘军志》复刻本。语诸生曰:“此书信奇作,实亦多所伤……非史官而言人长短,则人尤伤心矣。为故友李仁元刻《寿观斋诗》。是岁,中法战争爆发。

  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五十三岁。二月离蜀返湘,视妻疾。三月复入蜀。舟中抄《楚辞新注》,点《宋史》。五月至成都,刻《礼经笺》。十女真生(莫六云生)。孙名健生。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年),五十四岁。三月校刻《礼经笺》,为徐致祥书数千言,答学术政治问。四月于晦若自南海赴北洋幕府过访,因极论和战利弊,并致书李鸿章言之。五月注《离骚》毕。删定五十岁前所作五古诗。七月校刊政和本《本草》。十一月莫六云死于成都。是岁中法战争结束,订《中法新约》。袁世凯为驻朝总理。清置台湾省。康有为始撰《人类公理》。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五十五岁。三月返长沙。四月临丁宝桢丧至济南。六月作《北湖夜集诗》。七月与书郭嵩焘,辞主讲思贤讲舍之荐。八月点《辽史》作赞。帉女丧。月底又作东游。经汉口、镇江、瓜州、扬州、高邮、淮安、九月末至泰安,十月登泰山。计三十八日,作七律42首,五古5首,七言歌行1篇。又游大明湖拟汉诗十多首,并悼莫妾及帉女《哀词》两篇。又作《论夷务篇序》。十一月登华不注山。《论语集解训》成。十二至北京,寓蒋寿山宅。是岁,签订《中俄珲春条约》、《中英缅甸条约》。《大清会典》成。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五十六岁。三月袁昶赠诗云:“兵符经术罕兼长,君独能兼向与汤。王沾沾自喜谓无溢词。当月离京,经保定至天津李鸿章督署,旋乘船经上海、汉口返长沙。五月应郭嵩焘请,代主讲思贤讲舍,移书室至曾文正祠思贤讲舍。八月往衡州东洲书院,与书巡抚卞宝第为自己辨诬。尊经书院弟子吕雪棠自成都来,与谈选八代诗之意及诗家流派。是岁,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李鸿章组织天津铁路公司。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五十七岁。正月主讲思贤讲舍。四月检讨宋育仁来访。六月营盘街居宅失火,《书笺》被焚。十月《湘潭县志》修成,卅馀万字。是岁,英第一次侵藏战争开始。慈禧挪建海军经费造颐和园。康有为上书光堵帝请变法。北洋铁路(天津一唐山)通车。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五十八岁。正月点《元史》毕。选定《诗补笺》。二月北游,至汉口,遇薛福成出使英法归来,谈数日。至天津,李鸿章授馆于吴楚公所。五月曾纪泽召入京,未行。与湘蜀士子出京来津者谈艺论文。七月与刘树堂、李兴锐谈铁路事。抄《墨子》毕,以论守城者为附录,认为守城杀人不合兼爱之说。八月至上海,游苏州。十月至无锡、常州。十一月至镇江,作《游吴杂诗》,经汉口返长沙。十二月《湘潭县志》刻成。有欲刊《湘绮楼词》者,书旧稿与之。是岁,张之洞建芦汉铁路。光绪帝亲政。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五十九岁。正月至山塘,始修族谱。二月点《元史》毕。三月抄《史赞》毕,自乙丑至今凡二十六年。五月返长沙,闻彭玉麟丧.作《彭刚直公行状》。八月妻蔡氏丧。十一月作《五代史赞》毕。是岁,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办湖北炼铁厂和枪炮厂,在武昌办两湖书院。五月四川大足县余栋臣反洋教起义。十月唐才常起义失败。八月澧州哥老会廖星阶起事。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六十岁。二月《王氏族谱》书成。往衡州,主东洲讲席。五月校《管子》,改《周官笺》,注《尔雅》。七月改定《春秋笺》。作《七夕词》以纪家国兴亡和平生游处。自十五岁至今每年系一首,共46首。十月为僧寄禅作《罗汉寺壁记》。为衡山穿洲金莲寺僧书屏风六幅。十一月校理《广韵》毕。是岁,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宣传变法维新。第二次扬州教案发生。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六十一岁。一月至六月,重抄《诗补笺》。四月检校《说文》。五月篆《说文》。六月清理纂书方名,补遗漏者。闰月检篆书方名,分别六书。重校《水经注》。七月至十二月,抄《礼经》校族谱等。

  光绪九年癸巳(1893年),六十三岁。正二月,校改《礼经笺》,作《陈隽丞行状》。五月为唐艺渠校定奏议。六月校《春秋例表》。抄《礼经》。始选唐诗排律。十月至长沙。是岁,毛泽东诞生。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六十四岁。正月为吕冀文书《经史回答》。三月至东洲,抄《礼经》,四十年间已抄七遍。五月《八代文粹》点毕。九月篆《诗经》毕,始抄《尔雅集解》。十一月东下,因中日战争中国屡不利,欲游说湘淮诸军将领,如刘坤一、吴大澂、张之洞、李鸿章等,指陈兵略,冀其力战致死以雪国耻,而振湘淮诸军之气。十二月经汉口,过九江,与直督李鸿章书,谈中日战争,心极忧愤。与书裴樾琴,裴曾管船政,知船可战而当局不战,见王手书,叹息,引为同志。至江宁,与张之洞谈时事,五鼓始出,凄然生感。又与杨锐等游华林园,登清凉山,入李秀成妹所居皇姑院,访随园、煦园。乘船返湘,至湘阴舟中,感时抚事,作《甲午游仙诗》五首。是岁,朝鲜东学党起事,清廷派兵支持朝鲜政府。日本亦借口出兵,于六月侵入朝鲜王宫并进攻驻牙山之清军。七月初一(公历八月一日)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八月两国陆、海军分别在平壤和黄海激战,中方均失败。清廷以淮军败,起用湘军将领刘坤一及湘抚吴大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不报,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道光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六十四岁,二月抄日记中所存七律,为《杜若集》。补作《驿程诗记》。三月至东洲,抄《鹖冠子》加注。七月至衡阳县鉴别书画。八月还山塘,作《云湖火神祠碑》。九月代舆补县学生员。十月训伤诸生谓文以载道,之说起,而文成俳优。二十一日至长沙,与易笏山同游长沙李真人洞,长歌赠答。十二月为金山僧书《楞伽经》。本年初,清陆军在辽河一带,海军在威海卫一带被日侵略军击败,李鸿章所营北洋舰队复灭。二月李赴日本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四月康有为联合十八省举人1300人上书清廷,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六十五岁。正月自长沙还山塘。四月杨度来向《春秋疑义》。至东洲。代懿取入县学。八月至十一月校改《诗补笺》。十二月还山塘。是岁,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六十六岁。三月至东洲,从学者众,如杨度、夏寿田、陈兆奎、向谷桑、李金戣、程祟信、王兆涵、颜楷等。七月有《七夕词》攻击康梁与湘抚陈宝箴、学政江标。八月选录小词为三卷,并作叙。十一月与人论道光以来翰林文学盛衰及同时诗人流派。作《忆昔行》。十二月还山塘。是岁,谭嗣同在长沙办《时务学堂》。江标整顿校经书院,刊行《湘学报》。康梁二次上书光绪帝。梁启超来长讲学,宣传变法。

  光绪廿四年戊戌(1898年),六十七岁。三月往东洲。时,长沙设立南学会,倡新学。湘抚陈宝箴欲令代功领学生游学日本,王不许。陈荐举谭嗣同、林旭及王之学生杨锐、刘光第,光绪帝命同入军关办理新政。清廷通过杨、刘询问王之近况,拟召用。王不肯出。未几,政变事起。四月欲游鄂,恐到鄂后与人谋议不同而生事端,未果。遂访石门旧居。岁末,居山塘。是岁三月,光绪帝宣布变法维新,七月慈禧政变,囚光绪,废新政。八月(公历928)杀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六君子。康梁逃日本。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六十八岁。正月作《山中度岁》诗,自山塘至东洲。八月钞唐诗七绝二卷,唐诗选毕。十一月吕雪棠、杨度来。携李金戣出游,登岳阳楼。十二月经汉口、镇江至杭州。浙抚刘景韩遣人迎。约瞿海渔、李鸿章同游三潭印月,入寓退省庵。29日见《京报》。知慈禧拟废光绪,别立皇嗣(己亥建储)。是岁,义和团朱红灯部在山东起义。袁世凯为山东巡抚。各地发生教案。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六十九岁。正月在杭州,梁启超来访,论公法及时事。三月还抵东洲。四月赴湖北荆宜道奭良之约,过岳阳,君山、岳阳楼、抵沙市,入奭良署中。旋经汉口、淮关,五月至济南。六月经扬州、镇江、汉口、长沙还东洲。时衡州民众在北方义和团影响下捣毁教室,驱洋人,群情振奋。王向学生讲通经致用,宣传不问世事,苟且自乐。八月闻北京危急,拟告道府遣使入京问讯,并附奏外事。支持夏寿田赶赴京都以急君父之难。感义和团事作诗寄怀。又作《庆桥文》、《祭湘川文》,十月刻《唐歌行选本》五卷成。十二月刻《尔雅集解》。是岁,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五月进入北京。八月八国联军入京。慈禧挟光绪帝逃西安。唐才常起事败、被杀。孙中山惠阳起义,失败。列宁发表《中国的战争》。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七十岁。正月与署衡、永道夏献铭书,辞东洲讲席,因衡人坚留,未果。三月次第唐诗选目,录毕。五月为杨度评点《庄子》,九月作湘绮楼。本年初,清廷下诏变法。六月设外务部,列六部前。八月清廷与俄、英、美等十一国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下令惩办反洋教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十月李鸿章死。袁世凯为直督、北洋大臣。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七十一岁。正月,杨度来问王霸之别及应付夷务之方。王多所论列,且言夷人不必畏,杨不以为然。二月作《管子》书序目录,并题记校录本末。杨度来言春秋大义,王以为横议可骇,尤甚廖平所言。三月杨度来言当往日本考察学说异同,王止之,未能。八月作《重修精舍记》。十一月杨度自日本还,王谓其欲抹煞君父,自立新学。北京开经济特科,代功获保荐。作《西禅寺中兴碑》。是岁,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对国内颇有影响。湘官绅办《湖南官报》。袁世凯镇压义和拳。清廷下令改天下书院为学堂。湘抚喻廉三拒改岳麓、城南、求忠三书院为大学堂,唯求实书院改为省城大学堂。慈禧挟光绪帝自西安还京。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七十三岁。正月书《耐贫示廖卓夫昺》文。二月代懿赴日本学陆军。应鄂抚端方邀游鄂,为铜川书院作联。四月返东洲。七月复书湘抚赵尔巽,反对改学制。八月回山塘,二十日朝廷诏准赣抚夏时开办江西大学堂,并称王昌明经术,学有本原,力拒邪说,深明大义,”“著传旨嘉奖,准即充江西学堂总教习,以维正学。九月夏时遣江峰青自南昌来迎。王上书清廷反对改学制,力低康梁。十一月抵南昌入豫章书院,言欲辞总教习职。十二返山塘。是岁,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七十三岁。四月至南昌豫章书院讲学。六月因反对筹建新学,犯众怒,不得已辞总教习,入夏时幕。八月代夏作反对筹兵饷奏摺。荐张之洞、袁世凯等守东三省,誉其才智卓越,各怀以死报国之诚。九月还湘。十一月复至南昌,夏时调陕抚,遣王返湘。十二月至吴城,书《游散原山记》,岁末抵山塘。是岁,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在长沙组织华兴会。上海成立光复会。日俄战争爆发,东三省沦为战场。长沙辟为商埠。

  光绪三十一乙巳(1905年),七十四岁。正月检日记中所存词,录为一册。四月复选唐七绝毕。代懿妻杨庄出游日本。九月应陕抚夏时邀赴陕。十一月登华山,下月还湘。是岁,五大臣载泽、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杨度、梁启超代为起草宪政考察报告。邹容死狱中。反清起义首领马福益被杀于长沙。孙中山经杨度介绍,于东京牛边区富町认识黄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创办《民报》。列宁发表《旅顺口的陷落》。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七十五岁。正月应廖畡约,游沩山灰汤。三月至衡州,与书院诸生谈学务。四月水灾,致书督抚建议采办官米救灾。游零陵、浯溪等名胜,并有诗作。六月《周易说》刻成。八月检日记,补作壬辰以后《七夕词》十五首,合前作共六十一首,题《周甲七夕词》并作记。十月为日僧作《碧浪湖新亭记》,十一月为曹镜初《墨子笺稿》题跋。是岁,革命党人禹之谟、刘道一被捕死。出洋考察之五大臣回国,清廷下令准备立宪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七十六岁。三月至东洲,江督端方送呈考察宪政书,且索赠诗,复书讽之,并题二律。五月为送夏时葬,便道访常宁水口山矿。八月刻《湘绮楼诗集》成。十月,与于晦若书,谓宪法备于本朝,何必求之海外,出洋考察宪政无利无名,徒为无谓之举。十一月为省城改定议开国会之呈文,而心笑其愚。是岁、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就义。清廷派汪大燮、达寿、于晦若出使英、日,德考察宪政。杨度为宪政编修馆提调,在颐和园主讲宪政。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七十七岁。四月授翰林院检讨。五月应代功请,为武昌存古学堂(两湖书院)书示诗法,自称余尽法古人之美,一一而仿之,镕铸而出之。读《嵩山十志》并题三跋。八月刊《逸周书》,为作序目。十一月闻光绪帝、慈禧相继死,写《哀词》二章。是岁,清廷公布宪法大纲。黄兴、熊成基起义均失败。宣统帝溥仪即位。

  宣统元年己酋(1909年),七十八岁。正月与谭兵备迭韵唱和,题曰光宣唱和诗。四月笺《鹖冠子》。五月应江督端方邀至江宁。六月返山塘,作《东游宴集诗》十首。八月京师新设礼学馆,请为顾向。代功应聘为篡修,议改定大清通礼。九月至麓山书院书学箴训示诸生,悬之讲堂。代舆被选为拔贡生。十月往湘潭自治局讲演,论自治治人之理。是岁,清廷颁布资政院章程,各省咨议局开幕,拥护假立宪。湖南水灾,长沙发至抢米风潮。

  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七十九岁。三月自山塘来长沙,参与调处抢米风潮。六月写字二幅与日本领事。十一月二十四日齐白石来,时齐尚为木匠。十二月一日访齐白石。是岁广州新军起义失败。清廷资政院行开院礼。

  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八十岁。正月以乡举周甲,清廷特加翰林院侍讲。甚以为荣,作诗咏之。是岁,同盟会发动黄花岗之役,失败。武昌起义成功,建中华民国。湖南新军成立。长沙万人大会决议拒外额,保路权。袁世凯为湖广督、钦差大臣进攻革命军。谭延闿在长沙兵变中上台杀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1912年),八十一岁。正月为清廷被推翻,宣统帝下台,作《悲愤诗》二首。五月答贺锡龄问刚柔。六月印《唐诗选》。七月思作小说《所见录》成五千字。八月秋瑾遗体还浙,专咏之。十一月居长沙,宋教仁来访,谓民国史馆宜请王参加。袁遣迎。十二月赴上海。是岁宣统帝逊位,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同盟会改国民党。

  民国二年癸丑心1913年),八十二岁。正月在上海孔教会听讲,作《感事诗》。至汉口,袁世凯致书币,约北游,复书谢之。二月还东洲,闻宋教仁被刺,知袁世凯所为。得教育部征诗启和戴子和劝进笺。四月被举为湖南孔教会会长。五月至长沙寓府学宫桂轩讲学。六月二日作《重游泮水后四年再宿桂轩感事诗》有抛火北城愁句,四月荷花池军装局被袁世凯特务炸毁,人疑王知情不报,且王曾公开反对湖南人民讨袁,谓袁未称兵,何所用讨?至是遂被迫还山塘。七月与谭延闿书,告以孔教会成立,意在保存学产,不涉宗教事端。八月湘潭成立慈善公所,被推为会长。十二月检日记,抄集小词、七律、挽联等。是岁,列宁发表《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中国各党派的斗争》、《亚洲之觉醒》等文。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赞同建立民国国史馆。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袁世凯、黎元洪就任正付大总统,解散国民党,通缉孙中山。

  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八十三岁。正月与杨度书。二月与梁启超书。三月应袁世凯之约北上,钟西杰、彭言孝以袁性猜忌相劝阻,不听。十二日抵京,杨度来迎,十四日谒袁世凯,受聘为国史馆馆长。袁世凯设宴招待,陪游三海。又赴法源寺饯春,作诗。四月黎元洪招宴于瀛台。五月十一日与袁世凯书论史馆事。十三日与袁克定谈洪范。明日往史馆。二十一日参议院听讲。六月访国务总理熊希龄、汪秘书、陈评事。七月蔡锷来论徙民实边,王认为议尚可行。柯劭忞送来驳签魏源《元史》稿本,请校改。李穆送来李寿蓉《天影庵诗集》求作序。八月请史馆送凡例来请议修史事。十月宋育仁以宗社党事被捕,警察官来清查宋文书。十一月书《圆明园词》。乘车南下,至汉口作书别袁世凯,请辞史馆职。至长沙得袁复书,嘱其遥领史馆职。廿九日汤芗铭等为作生日。是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和江西、广东、湖南等省议会。袁世凯祀孔、祭天。公布大总统选举法。

  民国四年乙卯(1915年),八十四岁。正月题陈沧州画象,还山塘。五月湘水涨,移船山书院。七月看报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备办登报,认为荒唐。九月在东洲,作《北极殿诗》。十月作《船山书院记》。十一月为李抱雄《寻古斋集》作序。杨度遣使致书,言袁世凯将称帝,望王劝进。七日复书杨度,谓总统系民立公仆,不可使仆为帝也,劝杨度功成身退,奉母还归。致书袁世凯,谓筹安参议,礼宜躬与……外间传闻,四国忠告,想鸿谟专断,不为沈惑也,但有其实,不必有其名。四海乐推,曾何加于毫末,广询民意,转生异论也。若必欲筹安,自在措施之宜,不在国体。且国亦无体,征禅同揆。唐宋篡弑,未尝不治。群言淆乱,何足问乎。劝袁不必急于称帝,尤不必汲汲于讨论所谓国体。然旋电袁劝进(王死后,其子代功称,人窃其名,王不知情。近人有考证为杨度所为。但亦未见王于事后有所更正。实默认乎?情伪莫辨,书以存疑先淮注)。十三日得袁电,并得肃政送书。有《过武胜关到汉口,作书与袁慰廷》等诗。是岁,袁世凯称帝,发表旧闻故人耆硕免于称臣令,王列耆硕名单之首。护国军讨袁。

  民国五年丙辰(1916年),八十五岁。五月防军于道杀劫,召团总,令集团丁禁戢。往县城议练兵事。七月作《七夕词·喜遇彭畯五》诗,遂成绝笔。八月看自作诗文,校正误字。九月二十四日病逝。十二月总统黎元洪遣使至祭,并致神道碑文。明年葬湘潭六都二甲白鹿冲之源,巽山乾向。是岁,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旋病死。黎元洪代总统。黄兴、蔡粤逝世。

下载全文: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