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年谱年表
黄兴生平事迹年表
作者:章庭杰;朱茂怡
【摘要】十月二十五日(夏历九月十六日),诞生于湖南省善化县龙喜乡凉塘(今长沙县槊梨区高塘乡杨托村凉塘)。原名轸,号杞园,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

  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诞生  

  十月二十五日(夏历九月十六日),诞生于湖南省善化县龙喜乡凉塘(今长沙县槊梨区高塘乡杨托村凉塘)。原名轸,号杞园,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  

  父亲黄筱村,秀才,私塾先生。母亲罗氏。  

  

  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五岁  

  在家跟着父亲学习《论语》,开始读书识字。  

  

  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八岁 

  到冯塘团屋肖举人家塾上学读书。秋,生母罗氏病逝。第二年春,父亲娶易自如女士为继室。  

  

  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十一岁  

  到本乡周笠樵翰林家塾读书。

  

  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十四岁  

  在家自学,课余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术。  

  

  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十七岁 

  秋,与同县廖星舫之女廖淡如结婚。后来生有长子黄一欧,长女黄振华,次子黄一中,次女黄德华,三子黄一寰(现名黄乃)。

  

  一八九二年(清光绪十八年)十八岁 

  应善化县考,落第。

  

  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十九岁

  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

  

  一八九六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二十二岁 

  春,再次应县考,中县学生员(秀才)。

  

  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二十三岁 

  父亲黄筱村病故,终年五十七岁。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二十四岁

  由城南书院选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复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在两湖书院期间,课余阅渎“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

  

  一九○○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六岁 

  暗中运动清军中的湘籍军人,使他们不阻碍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第二年,全家迁居长沙城内。

  

  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二十八岁 

  春,被选为赴日官费留学生。六月,抵东京,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十二月十四日,与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宣传民族革命和民主思想。后来又与蔡锷、孝张准等组织湖南编译社。

  

  一九○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二十九岁 

  四月二十九日(四月初三)在东京留日学生声讨沙俄侵占东北罪行的大会上,参加“拒俄义勇队”,旋改名学生军。

  五月十一日(四月十五)日政府勒令解散学生军,于是又改名军国民教育会。自认为归国运动员,承担两湖及南京等地运动责任。

  六月初,由东京抵上海。遇长沙明德学堂胡元倓,相约到明等,密商在广西发动起义。  

  五月十一日(四月十八)  由龙州抵安南河内,旋返香港。不久,转赴新加坡,协助孙中山在南洋各地建立同盟会分会。

  秋  南洋组织事务告一段落后北返,经香港、上海,于九月十一日(七月二十三)抵达日本东京。在香港时,与湖北日知会代表吴昆协商湖北军事。经上海时,与马君武等在四马路创设广艺书局,作为联络机关。  

  秋末  派刘道一、蔡绍南等返湘,运动军队,重整会党。

  十一月二十五日(十月初十)  在启智译社主持湖南同乡会,商议自治章程。  

  十二月二日(十月十七)  主持《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  

  十二月四日(十月十九)  萍浏醴起义爆发,急派谭人凤、周震鳞等回国响应。旋起义失败,刘道一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长沙遇害。消息传到东京,黄兴击桌愧愤,曾赋《挽道一弟作》诗,沉痛哀悼。  

  

  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三十三岁  

  一月四日(丙午十一月二十)  离东京赴香港策划起义,请宋教仁代理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职务。  

  一月  拒绝原华兴会成员徐佛苏出面调停《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

  二月  与孙中山、章炳麟等制订同盟会《革命方略》。在讨论国旗图式时,与孙中山发生意见分歧。不久,黄兴表示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二月下旬——三月上旬  自香港返抵东京后,数次和宋教仁商量运动辽东“马侠”,以图在关外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宋教仁于三月二十三口离东京赴辽东。  

  三月一日(正月十七)  与孙中山商妥,由刘揆一代理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职务。  

  三月五日(正月二十一)  因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由黄兴代理同盟会总理职务。并将同盟会中的留日陆军学生组成“丈夫团”。

  四月  应孙中山函招,再度到香港。因清政府又要求港督引渡黄兴,且刘揆一电催返日商讨皖、浙举义事(即徐锡麟、秋瑾策划起义事),不得已折返日本。 

  五月  回日本不久,复经香港转赴河内,与孙中山会商在广东潮、惠、钦、廉四府同时起义计划。旋奉孙中山命赴钦州郭人漳营,试图说服郭等反正。 

  七月  孙中山离日前,因筹措革命经费,接受日本政府赠款五千元,及股票商款一万元,未经同盟会本部商讨,张继等遂借此催逼刘揆一召集大会,罢免孙中山,改选黄兴为总理。对此事件,黄兴在复刘揆一信中指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

  九月中旬  在郭人漳营中暗中部署,准备内应钦、廉防城起义未成。离开郭营返回河内,与孙中山谋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

  十二月二日(十月二十七)  镇南关之役爆发。四日,黄兴与孙中山等亲临阵地参战。次日,为筹款购械接济革命军,随孙中山返抵河内。十一日,革命军被迫撤离镇南关。

  

  一九○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三十四岁

  三月上中旬  因孙中山离安南,以经营粤、桂、滇三省军事付托黄兴、胡汉民二人。 

  三月二十七日(二月二十五)  以安南华侨二百余人(多为同盟会会员)组成“中华国民军南路军”,自任总司令,进攻钦州。转战于钦、廉和广西上思一带,历时四十余日。后因弹尽援绝,退出钦、廉。黄兴率余部于五月三日退至安南先安(一作仙安)。  

  五月五日(四月初六)  因四月三十日,云南河口起义爆发,是日被孙中山电委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即赴前线督师。赶赴河口后,因投诚清军不听调度,对起义发动者黄明堂、王和顺等人又指挥不灵,不得已于九日折回河内,拟另组敢死队为主力,投入战斗。十一日再返河口前线途中,在老街被法警扣押,旋被驱逐出境,转赴新加坡。  

  六月(五月)  在新加坡撰文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兴日报》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的论战。  

  七月下旬(六月底)  自新加坡经香港返抵东京,集中精力整顿党务。并重组大森体育会,培养军事干部。  

  十月十九日(九月二十五)  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勾结,下令封禁《民报》及没收《民报》第二十四号。为此,黄兴委托宫崎寅藏代延律师抗争。  

  十月二十五日(十月一日)  召集同盟会本部干部商议《民报》善后之策,议决迁至美国出版。几天后,并以中国革命党名义,散发传单,报告《民报》第二十四号停止经过及与日本政府交涉情形,指控日本政府。  

  十二月上旬(十一月)  就清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对日本记者发表谈话称:“北京朝廷此次凶变,不过爱新觉罗氏一家之事而已,与我革命党无直接之大关系,虽然北京政府若有动摇,必产生一大事变,果尔,则与我党有直接重大之影响,故余以为此次凶变,或多少与我党以好机会。”

  

  一九○九年(清宣统元年)三十五岁

  五月十九日(四月一日)  受孙中山委托,与胡汉民负责国内革命运动之进行。  

  九月  扣发陶成章攻击孙中山的传单,抵制陶成章召开同盟会本部会议改选总理的要求。向陶成章作调停、劝说,并和谭人凤、刘揆一联名致函李燮和等,逐条为孙中山辩诬。

  十月初  在东京主持秘密复刊《民报》事,并邀汪兆铭到东京任编辑。

  十一月七日(九月二十五)  分别致函孙中山和《新世纪》,对陶成章在南洋诬谤孙中山及章炳麟在《日华新报》上刊登《伪<民报>之检举状》加以揭露,表示“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同时,针对陶成章等破坏孙中山赴美筹款的冒名公函,以“中国同盟会庶务”名义,致函美洲各埠华侨报馆,要求美洲同志乘孙中山来美机会,“相与同心协力,以谋团体之进步,致大业于成功”。

  

  一九一○年(清宣统二年)三十六岁 

  一月二十三日(戊申十二月十三)  应同盟会南方支部邀请启程赴香港,主持广州新军起义的筹备工作。  

  二月十二日(正月初三)  广州新军仓卒发难,失败。黄兴在香港未能及时赴广州督战。

  三月十九日(二月初九)  致函宫崎寅藏,陈述广州新军起义失败经过及今后革命计划。

  五月初  宫崎寅藏受日本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密派,调查中国革命党情况,偕儿玉右二由东京抵香港,与黄兴聚谈数次。十二日,乘轮离港返日。行前,黄兴作七律一首赠宫崎寅藏。

  五月十三日(四月初五)复函孙中山,提出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的详细计划。  

  六月七日(五月初一)  由香港秘密抵东京,迎候孙中山来日本。十日在横滨相晤后,均赴东京。十一日至二十四日,与孙中山、赵声等多次密会,商谈改进同盟会会务,并谋设秘密机关,统一各省革命团体行动。  

  十一月十三日(十月二日) 应孙中山函约,由仰光赴英属槟榔屿,出席孙中山召集的秘密会议。会议决定筹集巨款,倾全党力量在广州再次组织起义。槟榔屿会议后,孙中山派赵声往香港联络广州新军,胡汉民赴南洋各埠筹款。黄兴则返回仰光,将进取云南计划委托吕天民主持,并约其届时响应广州起义。  

  十二月三十一日(十一月三十)  至坝罗访晤邓泽如,邀其同至各埠筹款。  

  

  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三十七岁   

  一月九日  因英属各埠筹款任务大体告成,返抵新加坡。赵声自香港来电催款,遂于是月十八日返抵香港。  

  一月底  成立统筹部于香港跑马地三十五号,为筹划广州起义的总机关,与赵声分任正、副部长。

  二月四日(正月初六)  委谭人凤为统筹部特派员,支拨经费二千元,命其归湘鄂联络同志,策动响应广州起义。

  三月六日(正月初六)  与赵声、胡汉民联名致函加拿大域多利埠致公堂,告以起义准备大略。

  四月八日(三月初十)  主持统筹部重要会议,决定四月十三日在广州发难,拟制十路进袭的战斗计划,并推赵声为起义总指挥,黄兴为副指挥。旋以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广州戒严,款械也未能如期到达,起义日期改为四月二十七日。

  四月二十三日(三月二十五)  写绝笔书后,即入广州城,设指挥部于越华街小东营五号,进行作战布置。

  四月二十七日(三月二十九)  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率队伍进攻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激战,伤右手,断两指。失败后,三十日,由徐宗汉掩护,乘轮去香港养伤。旋与徐结为夫妇,生子二人:黄一美、黄一球。

  六月十七日(五月二十一)  与胡汉民联名致函加拿大各埠同志,指出广州起义失败后,仍须继续努力,预备经济,以图再举。

  夏  愤于广州起义失败,急图复仇,在香港组织东方暗杀团,策划暗杀广东大吏的活动,与革命相辅而行。

  十月二日(八月十一)  湖北代表吕天民、刘芷芬携函由沪抵香港,邀请黄兴克日北上,主持武汉方面的起义。次日复函同盟会中部总会,赞同在武汉发动起义。

  十月六日(八月十五)  致函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居正等,告以注意纯洁起义组织和严明纪律。并密电孙中山。

  十月十日(八月十九)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接宋教仁电,促即返沪,共商进行。

  十月十二日(八月二十一)  湖北军政府电促黄兴、宋教仁、居正来鄂,并请转电孙中山从速回国,主持大计。

  十月十七日(八月二十六)  偕徐宗汉离港赴沪。行前致函美洲筹饷局,指出:“此次革命,决望成功。望海外同人尽力相助。”

  十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二)  抵上海,当天在陈其美寓开紧急会议,决定黄兴去武汉,柏文蔚去南京。

  十月二十八日(九月初七)  抵武昌。被推为湖北民军总司令,是晚渡江,设总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次日,汉口战局紧急,亲临前线督师。

  十一月二日(九月十二)  民军退守汉阳。赴都督府军事会议,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次日,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厂举行登坛拜将仪式。  

  十一月九日(九月十九)  以战时总司令名义致函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劝其归诚革命。  

  十一月二十七日(十月初七)  汉阳失守,民军退守武昌。黄兴在都督府军事会议上主张撤离武昌,增援南京,未获通过。辞战时总司令职,即日乘轮赴沪。  

  十二月一日(十月十一)  抵上海。在接见《民立报》记者时指出:“此行目的在速定北伐计划,并谋政治上之统一。”

  十二月四日(十月十四)  光复各省留沪代表会议议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并举黄兴为大元帅。次日,在各界欢迎大会坚辞大元帅,愿率兵北伐。并言孙中山将次回国,可任组织政府之责。  

  十二月十七日(十月二十七)  被光复各省留沪代表改举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组织临时政府,仍坚辞未就。 

  十二月十九日(十月二十九)  袁世凯特派议和代表唐绍仪到沪后,并有廖宇春、夏清诒来沪,斡旋南北和议条款。次日,黄兴委任江浙联军总参谋长顾忠琛为全权代表,签定和议草约五条。  

  十二月二十五日(十一月初六)  代表中国同盟会亲往吴淞欢迎孙中山归抵上海。次日即讨论组织临时政府方案。黄兴等商定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到会者均无异议。

  十二月二十七日(十一月初八)  偕宋教仁赴南京,“与各方接洽选举总统事宜”。  

  十二月二十九日(十一月初十)  在同盟会本部欢迎孙中山大会上发表演说。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十二月三十一日(十一月十二)  代表会通过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元。黄兴即电陈其美,请公布改用阳历。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三十八岁

  一月一日  出席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典礼。

  一月二日  袁世凯因中华民国成立,罢免北方议和代表唐绍仪,南北议和遭顿挫。黄兴即与各方面协议,决定兴师北伐,并拟出作战计划。

  一月三日  被孙大总统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

  一月九日  陆军部正式组成。是日,宣告以陆军部作战计划已定,拟分五路进兵,如和局破裂,即行宣战。是日被孙大总统任命兼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谋部总长。

  一月十四日  与孙中山联名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限议和只能再展期十四日。

  二月四日  被孙大总统任为兼大本营兵站总监,随设总兵站于南京下关。

  二月十三日  清帝溥仪退位。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并举袁世凯自代。是日,黄兴通电各省各界服从命令,维持秩序。

  二月十四日  与孙中山一致反对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都北京。次日复议,临时政府仍设南京。

  三月三日  中国同盟会在南京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宣布“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宗旨,制定政纲十条,决定同盟会由秘密转为公开活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同盟会本部不久迁上海,后又迁北京。

  三月十日  通告全国军队守法镇静,遵循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允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三月三十一日  被袁世凯任命为南京留守,主持裁撤整理南方各军事宜。  

  四月二十九日  为反对袁世凯政府大举向外借款,通电北京政府及各省都督,提议劝募国民捐。

  五月十五日  是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九,南京各界举行广州之役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黄兴致送挽联,并演说《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

  六月三日  接北京政府核准辞留守职令,候程德全到沪接收。

  六月十四日  黄兴交卸南京留守职务,发表解职文电,即日赴沪。

  七月十七日  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选举孙中山为会长,黄兴为副会长。二十二日,孙中山、黄兴到会就职。

  八月十三日  与孙中山联名致电同盟会各支部,征求关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意见。

  八月二十五日  国民党正式成立于北京,黄兴被选为九理事之一。

  九月三日  与宋教仁等国民党诸理事函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孙中山请宋教仁代理。

  九月初  孙中山致电黄兴,告以在北京与袁世凯会谈情况,促黄北上共商国事。五日晚,乘轮北上,次晨启碇。

  九月十一日  抵北京,即偕陈其美往访袁世凯。晚与孙中山出席前清皇族欢迎会。  

  九月二十五日  北京政府公布孙、黄、袁、黎协定之八大政纲。

  十月六日  离北京返沪。

  十月十日  在南京参加中华民国开国周年纪念日活动。是日返沪。

  十月二十五日  由上海乘舰启程返湘。二十六日抵武汉,逗留五天。三十一日抵长沙,受到湖南各界热烈欢迎。

  十一月三日  出席国民党湘支部欢迎会,发表演说,阐发党纲。

  十一月九日  被湖南大同矿务公司举为督办。

  十一月十三日  接见工商部派赴湖南查办汉冶萍公司之委员余焕东,告以开发湖南实业计划。

  十一月十四日  赴萍乡、安源、湘潭等地调查矿务。

  十一月二十八日  被袁世凯任命为汉粤川铁路督办。

  十二月十二日  与谭延闿、王芝祥、赵恒惕、沈秉堃、蔡锷、程潜等三十二人发起成立“洞庭制革股份有限公司”,是日《长沙日报》所登招股广告中称:该公司“以振兴实业、挽回利权,补助军需为宗旨。”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三十九岁

  一月一日  接任汉粤川铁路督办,设办事处于汉口。

  一月二十三日  辞汉粤川铁路督办职,自汉口抵上海。

  三月二十日  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枪杀于上海北火车站。因伤重授意黄兴代拟致袁世凯电。宋氏于二十二日伤势转危去世。

  三月二十五日  孙中山在日本闻宋教仁遇刺身死,急返国,于本日抵上海。当晚,即在黄兴寓所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对策。孙中山主张联日速战,兴师讨袁;黄兴等多人因湘、粤着省态度观望,拒不出兵,主张“法律解决”,暂不诉诸武力。

  四月二十六日  与孙中山联名通电各省议会、政团、报馆,请“严究主名、同伸公愤”。同日,并通电反对袁世凯政府违法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二千五百万英镑的借款条约。  

  四月  由李烈钧发起,赣、皖、湘、粤、闽五省都督建立秘密联盟,在黄兴主持下,准备反袁斗争。后闽督孙道仁以保境安民为借口宣布退盟。  

  五月三十一日  北京总检察厅秉袁世凯之意,借口黄兴组织暗杀团体“血光团”,将该案移上海地方检察厅,由上海通商交涉使署转饬租界会审公廨审理。  

  六月十二日  从孙中山处领款五万元,作为起兵讨袁之用。在此前后,黄兴曾派宁调元、熊樾山赴鄂组织机关,派谭人凤赴湘策动军队,在上海、南京等处亦有反袁部署。  

  六月十四日  继六月九日江西都督李烈钧被免职后,本日广东都督胡汉民又被袁世凯免职,以陈炯明代理粤督。黄兴于二十七日,密电陈炯明接任广东都督,宣布独立讨袁。随后并连电催促,陈于七月八曰接任广东都督。  

  七月十二日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次日,南京第八师旅长王孝缜、黄恺元紧急来沪,请黄兴即赴宁组织讨袁军事。  

  七月十四日  是晚自上海抵南京主持讨袁。次日,江苏宣布独立,黄兴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  

  七月十八日  就江苏独立事,分别致电驻沪海军总司令李鼎新、上海制造局督理陈榥,请顾全大局,饬令北兵迁离制造局。同日,电令刘艺舟、祁耿寰、姚痴僧等组织安徽讨袁军。

  七月二十日  致电上海各西报,揭露袁世凯罪恶。同日,派夏焕三等人持亲笔信赴河南,联络白朗军共同讨袁。

  七月中旬  在南京召集军事会议,举岑春煊为各省讨袁军大元帅。

  七月二十二日  与陈其美、柏文蔚等人,被袁世凯下令褫夺一切荣典及军职。次日,与孙中山等八人,被上海租界工部局取消租界居留权。

  七月二十九日  因讨袁军先放弃徐州,失利,继以饷械不支,声援复绝,黄兴被迫于本日乘轮离开南京,随即亡命日本。

  七月三十一日  与陈其美、黄郛、李书城等人,被袁世凯悬赏缉拿,黄兴的赏格为十万元。袁勒令国民党本部于三日内将黄兴、陈其美、李烈钧、陈炯明、柏文蔚等人“—律除名”。八月三日,国民党本部负责人吴景濂、王正廷申明已遵令将黄兴等五人开除党籍。

  八月二十七日  抵达日本东京。

  九月十五日  北京总检察厅秉袁世凯之令,通缉“二次革命”领导人物黄兴、陈其美、纽永建、何海鸣、岑春煊等人。黄列为“宁沪之乱” “首魁”;孙中山、张继、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陈炯明等均在通缉之列。

  九月十七日  宫崎寅藏来访。连日以来,宫崎往访孙中山、黄兴,调解二人在“二次革命”失败后的意见分歧。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四十岁 

  春  孙中山在东京筹备组织中华革命党,以利讨袁斗争的再次展开。黄兴等认为党人在新败之余,精神焕散,应着意培植新生力量,讨袁斗争也应相机再举。为了维系党人,培养干部,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办“浩然庐”和政法学校,组织亡命东京的国民党人研究军事和政治。  

  上半年  在组党问题上,黄兴和孙中山的意见分歧,对于誓约上“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词及盖指模一事,黄兴表示反对,认为“前者不够平等,后者迹近侮辱”。虽经国民党人多次调解,黄兴和孙中山之间未能取得一致。  

  六月二十二日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未参加。为了不妨碍孙中山的组党工作,黄兴决意赴美,并征得孙中山同意。  

  六月二十六日  赴美前夕,致函田桐,告以明日“备小酌,恭请中山先生叙别”。次日在黄兴寓所相叙。席间,孙中山集古句“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书联赠别。 

  六月三十日  由横滨乘轮赴美国。  

  七月九日  抵檀香山。接见《太平洋商务报》记者时,指出:“吾等此次赴美,目的不在募款,而在将中国的现状宣布于世人之前。吾等带有孙逸仙博士对美国人民的宣言,吾等希望美国人民了解真理。”  

  七月十五日  抵旧金山。接见《旧金山年报》记者时指出:“袁世凯继孙逸仙为临时总统后,即有帝制自为的野心”,他“不是一个强人,他仅是一个专制的、狂妄的、叛国的独裁者”,并指出袁世凯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八月十五日  在旧金山共和俱乐部演说《共和名义下之中国》,猛烈抨击袁世凯祸国殃民的罪行。  

  九月十二日  致函在东京的谭人凤、周震鳞等人,称赞他们调和意见,促进民党团结的苦心热忱。并赞成“欧事研究会”成立。  

  十月五日  抵芝加哥。与同志商讨阻止袁世凯代表借款事,并与梅培谈及与孙中山的关系,望能函请孙中山更改中华革命党章程。  

  十一月十一日  致函萱野长知,询问日本政府对德宣战以来的政策,并斥责日本内阁首相大隈重信执行袒袁与侵华政策。

  十一月二十四日  委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尔,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声明,驳斥纽约大学远东部主任甄克斯对本人的诬蔑和攻击,并痛斥袁世凯政府顾问古德诺“已完全落入北洋反动集团的手中”。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四十一岁 

  五月九日  与李烈钧等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袁世凯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十一月二十六日  复函张孝准,部署反袁斗争进行方略。张于是年秋冬间,曾代表黄兴向日商借款二百万元,作为发动讨袁费用。

  十二月十四日  因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黄兴致电美国驻华公使,宣示讨袁宗旨,劝其切勿赞助袁世凯复辟帝制。

  十二月十七日  电促李烈钧自南洋“闯关入滇”,与唐继尧等策划云南独立讨袁。

  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函张謇等人,望其投入反袁称帝、维持共和政体的斗争。次日,致函广西都督陆荣廷,劝其兴师讨袁。

  十二月二十五日  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誓师讨袁。是日,唐继尧电告黄兴,请来滇主持大计。 

  十二月二十六日  黄兴在美国《费城新闻》发表《辩奸论》专文,驳斥袁世凯政府的法律顾问美国人古德诺为袁世凯称帝阴谋辩护的谬论,宣示中国人民一致讨袁的决心,要求美国朝野人士赞助中国人民的斗争。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四十二岁  

  春  与美国政界接洽,进行反袁宣传,办理交涉和筹款援助国内讨袁运动。电促柏文蔚等在南洋设法筹款,接济云南护国军;密令在天津主办《公民日报》的刘揆一联合居正等中华革命党人图谋直、鲁革命,以响应南方。  

  四月上旬  国内讨袁局势发展迅速,孙中山及蔡锷等均致电黄兴,捉请归国。遂决定离美返国。  

  四月十五日  就袁世凯三月二十二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盘踞总统职位事,自纽约致电国内共和党领袖和民党重要人物,力主反袁到底,反对调停。  

  五月九日  由美抵日本。即日致电袁世凯,斥其称帝叛国罪行,促其悔过引退。  

  五月十八日  致函莫伯恒,望加强浙江反袁实力。并函黄郛,请接济浙江款械,补充实力,联络海军,以发展东南讨袁局势。  

  六月一日  复电谭人凤,表示赞成孙中山五月九日发表的《二次讨袁宣言》。

  五月间  曾以私人名义借贷日币三百万元,拟练兵一军以柏文蔚为司令,特使张孝准街命赴沪与柏文蔚商办成军计划。黄兴并指定曾继梧、陈复初任师长,赵恒惕任旅长,其余旅、团、营长由湘、皖军人中选择任用。后因袁世凯毙命,黄兴去电停止成军。  

  六月九日  致电继任总统黎元洪,请“规复民元约法”,“速召集国会”,组织内阁,严惩帝制祸首。 

  六月十四日  复电孙中山,赞同本月九日发表的《规复约法宣言》。并望主持一切。

  六月二十日  复电黎元洪,主张迅速恢复《临时约法》,召集旧国会,并委李书城为代表,由沪赴京,与黎元洪等商讨解决约法争议的办法。

  七月四日  由日本门司启航返沪。八日抵上海。

  七月下旬  就湘省议会电请归湘任都督一事,在沪发表谈话,谦辞不就,并推重蔡锷或谭延闿督湘。八月四日,北京政府任命谭延闿为湘督兼省长。

  九月  关于将来出处,因外间多有猜测,故接见《民国日报》记者,告以将致力于实业和兴办教育。

  十月十日  呕血起病,卧床休养。

  十月三十一日  凌晨四时三十分,逝世于上海,终年四十二岁。黄兴治丧委员会由孙中山领衔组成,并由孙中山、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谭人凤担任主丧友人。十二月二十三日灵柩自上海发引,次年一月五日运抵长沙。四月十五日安葬岳麓山。

  

下载全文:
 
来源:《长沙县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