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年谱年表
易顺鼎传论及年谱
作者:潘宏恩
【摘要】本文是在王飚《易顺鼎年谱简编》基础上,立足原始文献,博蒐约取,连缀成文。在尽可能详尽、清晰的勾勒出诗人活动轨迹的同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知识分子命运及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未来易顺鼎相关研究的深入展开做好铺垫。

  本文是在王飚《易顺鼎年谱简编》基础上,立足原始文献,博蒐约取,连缀成文。在尽可能详尽、清晰的勾勒出诗人活动轨迹的同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知识分子命运及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未来易顺鼎相关研究的深入展开做好铺垫。

  

  绪  言

  近代诗人易顺鼎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的才子。易顺鼎的经历,是大变革时代穷途士子宿命的写照。而他的诗歌则是其人生经历的注脚。因此,对易顺鼎生平与诗歌创作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把握近代社会变迁对诗人心灵的影响。并由此出发,进而廓清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知识分子角色定位等等诸多疑问。然而,长期以来,易顺鼎的相关研究并未进入学者的视野中。这一方面是由近代文学整体研究现状决定的;另一方面,晚年易顺鼎狼藉的名声多少也拖累了他在学者心中的印象。近年来,随着学科整体研究的发展,全面评价定位易顺鼎的时机已成熟。并且,正确认识这位极具典型性的末世堕落才子对于近代士人研究也已变得十分必要。本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创作的。

  易顺鼎研究的深入进行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原始文献整理与全面的履历传记研究的基础之上。在第一个方面,王飚点校《琴志楼诗集》的出版,标志着易顺鼎诗歌文献的整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相对应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尚未展开。下面就易顺鼎传记资料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早期(1920——1949)易顺鼎传记研究概述

  早期的易顺鼎传记多为亲旧友朋之作,史料价值极高。例如,程颂万的《易君实甫墓志铭》(《碑传集三编》卷四十一),以挚友的视角详细记述了易顺鼎一生行迹,翔实可信,但个别事件的发生年代有误记。类似传记还有奭良《易实甫传》(《野棠轩文集》卷二)等。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记还有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的相关章节,及王森然《易顺鼎先生评传》(原载《中国公论》第六、七卷)。钱氏传记更侧重于易顺鼎文学创作与经历之间关系的研讨,可以说是第一篇对易顺鼎文学史地位予以认定的传记文章。王森然《评传》则是将焦点放在民国后的易顺鼎晚年生活,对有关易顺鼎的各种掌故、传闻、笔记收录颇详,是研究易顺鼎晚年行迹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当然王《传》也有事件内容考订失实,事件年份讹误等等问题,但这些瑕疵都不能掩盖王《传》的巨大价值。王《传》原文连载于《中国公论》第六卷第六期与第七卷第一、二、三期。国家图书馆尚存王森然《易顺鼎先生评传》的手稿,但皆为一般研究者难以利用。三联书店1998年整理排印出版《近代名家评传》(二集)收录《易顺鼎先生评传》,但是此一版本排印、句读错谬触目惊心,读者阅读往往不知所云,亦难为用。这样版本的行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陆学界在近代诗人研究领域的薄弱状态。

  当代(1949至今)易顺鼎传记研究概述

  1949年以后的易顺鼎传记研究在海峡两岸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大陆方面,学界对待易顺鼎的态度简单鲜明——肯定文学成就,否定个人生活。这从现行的诸多《近代文学史》中可以发现。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系列关注易顺鼎以及易氏家族的研究文章,这其中尤以湖南李达轩成绩斐然。90年代以来,李达轩先生笔耕不辍,为发掘这位乡贤不遗余力。先后发表了《论易顺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近代湖南易氏人才群及其家庭影响》(《常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等诸多相关文章。他结合易顺鼎的诗歌创作对易顺鼎生平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类似的成果还有李保民《闲话易顺鼎》(《食品与生活》2006年第10期)等。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大陆易顺鼎传记研究关注点单一、少新创。许多说法都是陈陈相因、抄前人书,绝少立足原始文献的新构佳作。

  而在台湾,易顺鼎传记可谓沉沉夥矣。单是《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所罗列的90年代之前台湾报刊中的易氏传记即有七种。这其中自然有易顺鼎曾经奔赴台湾前线抗日的原因,也有易子君左为民国闻人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学界对近代文学的关注度高,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较多。值得一提的是王觉源《易实甫与易君左——三代一脉相承称文坛》(台湾《中外杂志》,1985年第37卷第2期)一文,第一次将易顺鼎放入龙阳易氏家族中进行探究,对后人启发良多。易顺鼎次子易君左的《清末民初四大诗人》(台湾《畅流》,1962年25卷第2期)则是以见证人身份在清末文坛的大背景中评讲乃父诗歌与人生。台湾方面易氏研究论著虽多,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依然难为大陆学界所利用。

  综上所述,一部较为完整的易顺鼎年谱对易顺鼎研究的深入进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动机。

  本文分为《传论》与《年谱》两个部分。《传论》是在年谱的基础上对易顺鼎生平进行理论性的总结、概括,可视为《年谱》的“引子”。《年谱》是根据王飚《易顺鼎年谱简编》结构,广为搜集原始文献,比对、考证、剪裁后成文。希冀以此《年谱》为下一阶段《易顺鼎评传》及《易顺鼎诗文研究》的展开做好铺垫。本文写作仓促,加之作者学力有限,错谬之处甚多,望方家指正,不胜感激!本文若能为日后研究易顺鼎的同行提供一定程度的便捷,作者惶恐之余,也将倍感荣幸了。

  易顺鼎传论

  “天宝诗人有任华,一生低首祇三家。读君癸丑诗存后,始信前贤未足誇。”这是汪辟疆对晚清诗人易顺鼎诗才的称许。清末民初之际,易顺鼎与其诗风相近的樊增祥,被合称为“樊易”,一时称雄诗坛,豪情胜慨,绮艳绝伦。然而诗歌以外现实中的才子,却经历了一段坎坷又极富争议的悲剧人生。

  一、纷乱世局中蹭蹬坎坷的命运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丁东方古国的大门。独立运行了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此时被强行绑上了西方现代文明的车轮。在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一次次冲击着大清王朝那本不能算先进的统治秩序。清帝国的统治者在繁华梦醒后,发现自己已置身于列强的大炮与“长毛”的钢枪之间。满洲皇帝与汉族臣工们在按照既有传统重建秩序的过程中,屡屡感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也许只有他们更加能够体会“多事之秋”的涵义。易顺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秋天”。

  清咸丰八年戊午岁(1858)九月初五日,易顺鼎出生在湖南龙阳县(今湖南汉寿县)小南门内易府。这一年,他父亲易佩绅考中举人,开始了他的仕途人生。也是在这年四月初八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同年十月初十日,太平军陈玉成在安徽三河大破湘军,浙江布政使李续宾阵亡。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国家危亡,正是用人之时。易佩绅就这样迎来了自己仕进的机遇。咸丰十年(1860),易佩绅经湖南巡抚骆秉章奏调招募楚勇,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十一年(1861),眼见圆明园遭焚掠,太平天国攻势咄咄逼人,愤恨交加的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督办四川军务骆秉章实授四川总督,易佩绅随之入川作战,屡有战绩,后追剿敌军入陕。远在龙阳老家的易夫人陈氏为了支持丈夫,携长女易莹及易顺鼎于同治元年(1862)赴易佩绅四川军中,旋即一同入陕,住在陕西汉中府城中。同治二年初(1863),太平军石达开一部会合陈得才包围清军防御薄弱的汉中城,而此时易佩绅却屯兵在七十里外的城固县。汉中在被围半年后城破,易夫人陈氏派差弁将一双儿女送出城外,自己欲自尽守节,所幸被家人救下,辗转逃奔易佩绅军中。几日后,易莹也安全抵达,惟独易顺鼎失落。易顺鼎时未满六岁,乱军中被太平军启王梁成富俘获。问之是易佩绅之子,欣喜不已,一面好生款待小易顺鼎,一面派人告知易佩绅,欲使其高价赎回。易佩绅是时因失利,革职留任军中,且军中早已欠饷,无奈只好任山易顺鼎为太平军处置了。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回防东南。梁成富军在湖北应山县一带遭到清军僧格林沁部袭击,易顺鼎再次被清军俘获。僧格林沁对这个穿戴似“小王子”的孩子问话,易顺鼎句句皆懂;可僧王爷却不懂易顺鼎的湖南口音,于是易顺鼎以手指蘸口水在僧格林沁手上画字书写父名和自己的名字。僧格林沁大喜,以为神童,命应山知县好生送归。

  “五岁历险”仿佛是一种预言,暗示易顺鼎一生注定要像浮萍,在乱世的风雨中飘零不定。成年后的易顺鼎亲身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国变、辛亥鼎革;也亲眼见到了督抚办洋务、亲旧殉戊戌等等这些近代史上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在历史的大潮前,易顺鼎曾努力抗争过;也曾审时度势的顺应过。但他始终无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最终的结果也只有归于“空”、“无”。

  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易顺鼎本以为是自己建功立业,报国兴邦的机会。于是在光绪二十年(1894)他奉父命“墨经从戎”,入钦差大臣刘坤一军幕。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易顺鼎极为清楚这句话的涵义,所以他情辞激切的连续上疏。《条陈时事疏》大言方略应对;《请罢和议褫权奸疏》则洋洋洒洒力陈签订和议的“理之是非论其不可有三,以势之利害言其不可有六”;再上《敬筹战事疏》提强兵御敌的六条建议,其慷慨激越之情历历可见。直至割地赔款,大势已去。易顺鼎仍旧不甘心于颓势,闻台湾军民自发抗战拒倭,在征得刘坤一同意后,只身赴台,大有书生仗剑报国之气势。然而未及抵台,即于上海听得台北溃败消息。至厦门后,又多见台北败军难民。易顺鼎仍旧心有不甘,渡海赴台南援助抗战。是时刘永福主导台南抗战大军,易顺鼎虽对这个草莽出身、好豢犬的一介武夫从谋略到行事皆有微词,但仍以其为全台恢复之砥柱。眼见台南军民誓死恢复之志,易顺鼎豪气顿生,请兵援守台中。后因在台同乡之劝阻,且虑兵将不识、无丝毫带兵经验,易顺鼎改为回内地求援请饷。返回大陆的易顺鼎奔走呼号,往来于东南督抚之间乞援。但是慑于朝廷严禁接济的旨意,不论张之洞、刘坤一,还是边连宝、谭锺麟,都不敢公开助饷。最终易顺鼎只能带着同官公筹的义款两万两返台。此时的台湾已是危在旦夕,易顺鼎眼见是事已不可为,只得去台,在厦门观望局势。不料,张之洞一日连发三电促其放弃援助,速速返回。陈三立也来电转达其父易佩绅意,令速归。眼见台湾倾覆,无力回天的易顺鼎只得返湘。

  纵观易顺鼎六十三载人生,前期不乏孤身赴台之类的“壮举”。然而在纷繁变幻的世局中,一介书生仅仅依靠自身一点天真美好的愿望,又能改变什么呢?对于易顺鼎个人而言,早岁搏击中浪失败后始知世事不可为;晚年阅尽铅华,心灰意懒之时,在没有宗教信仰支持的情况下,易顺鼎只能用颓唐放浪的形式发泄心中郁积的愁闷。这也是晚年易顺鼎行出种种“卑下”事迹的根源所在。

  然而,将易顺鼎悲剧命运的成因完全归结于时代也有失公允。不可否认,个人性格的缺陷也导致了他一世失意。

  二、羸弱“气质”下偃蹇失意的人生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中国传统语境里,“气质”则大多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例如: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既得为人,其聪明睿哲同,其性情气质同。”)西谚有云:性格决定命运。换言之,又何尝不是“气质决定命运”?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易顺鼎的“气质”,那么只有“羸弱”较为妥当了。易顺鼎“羸弱的气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弱多病。其二,意志薄弱,情感脆弱,为人轻浮空泛。易顺鼎自幼体弱多疾,成年后又屡屡重病,其诗作中对此多有记载。例如:《无锡遇病几殆吴子被使君迎居署中医治获痊归舟感怀赋诗寄谢六首》、《十月朔日病痔困卧忽大雪骤寒适天琴来诗遂和其韵二首》、《病起偶作》等。因此他一生喜扶乩求仙、好言已有“七生”。一个人先天肌体的不足本不妨碍其坚韧顽强性格的形成,可惜易顺鼎在成长中未能达成这样的改变。由于易父常年在外为官、征战,易顺鼎自幼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稍长读书外祖家(详见本文后之《年谱》),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赋。再加上五岁历险回归的传奇经历,“神童”之名闻达乡里。少年成名的易顺鼎顺风顺水,十八岁考中光绪元年(1875)恩科举人。但是,自此之后,屡试不第。前后参加会试五次。像许多怀才不遇的诗人一样,易顺鼎也认为是因缺乏慧眼识骏的伯乐,才导致自己科场失意。《哀知己铭》记载这么一件事:

  “湖南长沙县知县乙亥乡试同考官临桂麻先生维绪

  光绪乙亥省试,余大病。闱作甚劣,竟得举!阅余卷者,麻竹师先生也。拆卷唱名,先生知得余,甚喜。及修谒,谓曰‘子经艺中有才语,非我,固不能识。’乃大笑……”。(《哀知己铭》)

  不难看出,易顺鼎对那些称许自己的伯乐是满怀感激之情的。因此他认为之所以日后科场失意,是没有遇到新的伯乐。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易顺鼎终身都在努力依附权贵,以求显达。其诗作很大一部分都是与当朝达官显贵的交友酬唱。同时,他也对显贵们忽视自己才略颇有微词。他曾做《哀知己铭》,历数于己有恩的贵官事迹同时,感慨此时命运的坎坷艰辛。对于那位交往了近三十年的恩师张之洞,易顺鼎也略有不满,他为张之洞做的挽联写道:“受业独早受知独迟卅余载忝列门墙近年撰杖谈诗始超阙里三千列,谋国诚工谋身诚拙一个臣挽回宗社今日盖棺定论并少成都八百株”。

  易顺鼎也曾被“相中”过。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一月,易顺鼎得到刘坤一保荐,奉旨召见。面对慈禧太后,易顺鼎侃侃而谈。但是无论慈禧太后还是荣禄、王文韶都不太看好易顺鼎治事的实际能力,最终只是交军机处存记,并未委以实官。对于这次机遇的流失,易顺鼎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那军机大臣荣禄、王文韶,荣禄早知道易顺鼎,王文韶是易顺鼎二十多年的老师。此番易顺鼎进京,刘坤一保他请破格录用。易顺鼎若是想做官、会运动,要得好处也不甚难。那里晓得他绝不经心。也不先求荣禄,也不先求王文韶。天天同那些名士朋友作诗锺,到了旨意下来,仅仅一个存记。那太常寺卿袁爽秋是他的知己,反替他着急。跑来找他,立刻劝他去求王文韶,却已来不及了……”。(《呜呼易顺鼎》)

  不可否认,易顺鼎上面提到的影响因素是存在的,但却不是主因。在高层眼中,易顺鼎是难以摆脱“诗人”光环笼罩的。可以说易顺鼎后半生毁誉皆由是、兴衰皆由是。才华横溢却又空疏无实是统治者对他的基本认识。

  羸弱空疏的气质导致当年的“神童”屡次被忽视,甚至是被误解。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国变,易顺鼎急趋赴西安行在。易顺鼎经张百熙引荐见荣禄,却再次无功而返,原因还是他的“诗人”身份:

  “那年,他在西安行在办转运,遇着总宪张百熙,还有几个人,同见荣禄。荣禄对着诸人都有问公事的话,只对着他一人无话可问。因敷衍道:‘这几天作诗吗?可曾与云门唱和吗?’云门即樊增祥,那时正在荣禄的幕府。荣禄于百忙中,看见间冷别致的人,就说点间冷别致的话,这原是荣禄的绝世聪明。那张百熙是个老实热心人。也很关切易顺鼎的,替他盼望放缺。听了荣禄的话,以为荣禄把诗人看待易顺鼎,这放缺恐怕不妥,便插嘴说道:‘实甫平日很留心时事,不仅是会作诗’。荣禄便道:‘他这个时候,你叫他不作诗,他作什么?’这两句话说出来,不由得易顺鼎不感激流涕呢!”(《呜呼易顺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易顺鼎终于在荣禄的保举下得实放广西右江道。半生蹭蹬失意的易顺鼎也希望借这次机会一展身手,改变自己在官场上的既有印象。抵桂后,易顺鼎受命署理太平思顺道。到任伊始,他连续发出饬令公文,下决心整治地方团练、税务、卫生、教育等等。然而,就在他工作完全展开时,由于在裁撤绿营问题上与两广总督岑春煊发生严重分歧,易顺鼎随即被岑春煊参劾罢官。岑春煊讥讽易顺鼎“名士画饼”、“不谙治理”。

  易顺鼎性格的缺陷不但令统治者对他治事能力产生疑虑,也使自己错失许多仕进机会。光绪十三年(1887)易佩绅乞病归。科举无望的易顺鼎加捐试用道员,签掣河南。因为有好友于式枚向李鸿章保举,得李中堂一纸荐书的易顺鼎,抵豫即被委以重任。

  “得了六个差事。是厘税局会办;赈、抚两局总办;贾鲁河督办;戊子科监试;三省河图局总办。得了三个保举,是试用道保过候补班;按察使衔;二品顶戴。”(《呜呼易顺鼎之四魂》)

  可以说河南任上易顺鼎表现优异,正是仕进的良机。可是他却告病辞官,举家赴庐山。其时之易顺鼎与许多前辈才子诗人一样,纵有鹏举南翔之志,却无法安然于案牍文书之间。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令大才子烦闷异常。“况余文章勋业百无有,廿载桃人兼土偶。已愁漂泊损朱颜,复恐蹉跎成白首。”(《将归庐山歌次韵曹按察丈送别一首》)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真。易顺鼎告病归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告归途中,易顺鼎写道:“将壮颇多病,倦游思旧山”。(《马牧集饘遇疾几殆书报故人》)总之,身心双重的馁弱令易顺鼎放弃了一生最佳的进取机会。

  综上,易顺鼎人生悲剧的造成与其归咎于时代,毋宁说是自身性格的悲剧。

  三、“诗穷而后工”

  易顺鼎现存的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诗歌作品,恰恰是由其颠沛的经历带来的。

  例如,易顺鼎五次会试的经历,也不全是痛苦的回忆。这段时间,易顺鼎往返于京城与父亲易佩绅的任所之间,得以饱览壮丽山河。畅游经历不但培养他嗜山水的性情,也成就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作。后来单独结集为《琴志楼游山诗集》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现存的易顺鼎单刻诗集大多为游赏山水的作品,例如《樊山沌水诗录》、《蜀船诗录》、《巴山诗录》、《锦里诗录》、《峨眉诗录》、《青城诗录》即为其入蜀赴父亲成都任所途中所作。晚年易顺鼎曾非常得意的将自己一生游踪概括为“十顶”。即山东的泰山、湖南的沩山衡山、四川的青城山峨眉山、江西的庐山、陕西的终南山、广东的罗浮山、浙江的普陀山天童山。易顺鼎认为“十顶游踪”是他漂泊一生的写照。他在《呜呼易顺鼎》中记道:

  “……一生所走的路,总不止几万里。大约时时在路上,年年在客中他从小出门吃惯了饭店的饭,又在四川、贵州一带吃惯了小菜辣椒,因此把脾胃变了,不能吃世间贵重讲究的菜。他一生能安淡泊,能吃辛苦,非有心做出来,乃是习惯之故。所以他山水的嗜好虽似先天带来,也是后天习惯而成的。他自命生平得意,可以压倒时贤的事,就算游山一椿”。(《呜呼易顺鼎之十顶》)

  因为易顺鼎的“游山”往往是在“谋食”旅途中进行的,所以独步海内的“游山诗”是其苦辛命运的副产品。但是这个副产品却无意间成就了易顺鼎的文名,连一向不轻易赞许他人诗文的张之洞都亲自点评易顺鼎的《庐山诗录》。可以说,如果没有四海漂泊的经历,易顺鼎诗歌的成就是要大打折扣的。这恐怕就是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理论的写照吧。

  四、末世才子无奈的结局

  1920年8月,潦倒的龙阳才子易顺鼎病卒于北京。

  纵观易顺鼎略有悲剧意味的一生,不难发现那一代士子的相似命运。一方面,以诗成名的他很难有机会像张謇一样脚踏实地的走实业救国道路;另一方面,世家出身、循规蹈矩的他也不可能具备更宽广的视野去学习西方的现代知识,走维新或是革命的道路,通过改革政体来挽救时局。在变革的大潮袭来时,他们因为缺乏新的思想资源的支持,只能随波逐流,迷失在新时代的汪洋中。总之,在西方现代性逐步替代中国传统性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历史进程中,易顺鼎们被遗忘了。这是他们的宿命。

  易顺鼎年谱

  潘宏恩  撰

  例  言

  本谱是在王飚点校《琴志楼诗集》后所附《易顺鼎年谱简编》基础上增益完成的。在增补中,王谱出现的明显错误已用脚注形式随文标出。

  因未能发现易氏族谱,故文首无世系谱录。

  易顺鼎交游人物,已查证者则随文附录,未查证者待考。

  谱中涉及历法,前清部分以官方阴历为准,民国以官方阳历为准。

  谱中引用文献资料皆随文注明出处,亦可参文后《参考文献》。

  本谱附有编年诗,据王飚点校本《琴志楼诗集》。词、文因搜集不全,酌情编入。所据版本见《参考文献》。

  易顺鼎年谱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亦作实父、硕甫,又字仲硕,号哭盦,亦作哭庵。祖籍江西丰城,明嘉靖中迁湖南龙阳(今汉寿县)。高祖讳国梅,字士魁。曾祖讳正元,字占吉,号谦斋。祖讳天成。父易佩绅(1826—1906)字笏山,(一字秉良,号笏山),号健斋,又号函楼,晚号遯叟。咸丰五年乙卯科(1855)优贡。咸丰八年(1858)举人。历安顺知府、贵东道,官至贵州按察使、山西、四川、江苏布政使。著有《函楼诗钞》、《文钞》。母陈太夫人,长垣知县陈永皓之女。兄易顺节,姊易莹,弟易顺豫,妹易瑜。妻刘氏,湖南巡抚刘崐孙女。继配沈氏,汉阳知府吴兴沈保祥女;子家篯,早殇。妾王氏;子家鈇、家钺、家铸,女家珍;家铸、家珍早卒。妾花氏,名翠琴。

  咸丰八年戊午(1858)一岁

  九月初五日,出生于湖南龙阳。

  九月初五日(10月11日)巳时生于常德府龙阳县(今汉寿县)小南门内易府。

  本年,易佩绅中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

  “(易佩绅)由优贡生,于咸丰六年(1856)考取八旗官学教习。先后补充正蓝旗、镶黄旗教习。八年(1858)戊午科中式顺天乡试单人。”

  正月,贵州苗乱。

  四月初八日(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游击沙元春、陈毅阵亡。天津总兵达年及兵勇八九千人均溃散。

  四月十六日(5月28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部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订立瑗珲条约,黑龙江北岸归俄,乌苏里江东岸由中俄共管。

  五月初三日(6月13日)至五月十七日(公历6月27日)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分别签订。

  十月初十(11月15日)李秀成抵三河,汇合陈玉成、吴如孝大破湘军。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同知曾国华等六千余人均战死。

  十月二十六日(12月1日)咸丰谕旨严惩本年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

  是年二月初五日(3月19日)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县。本年陈三立六岁(生于咸丰三年癸丑,1853)。樊增祥十三岁(生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

  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今江西修水)。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吏部主事,后告归。积极鼓吹戊戌变法,遭罢黜。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军兴,以绝食殉节。著有《散原精舍诗、文集》等。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单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官陕西宜川、渭南等知县。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逃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著有《樊山集》等。

  咸丰九年己未(1859)二岁

  父易佩绅以“健”名斋,作《健斋箴》、《三十有四初度自箴》。

  易佩绅教习期满,引见,奉旨以知县用。

  五月二十五日(6月25日)中英就英使赴北京换约问题发生分歧,最终导致冲突升级。本日英军战舰十余艘开炮轰击大沽炮台,僧格林沁下令回击,英军旋败退。此役共击沉敌舰四艘,击伤六艘,毙伤英军四百余人。法军死伤十四人。清军死伤三十二人,包括直隶提督史荣椿,副将龙汝元。

  八月二十日(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

  咸丰十年庚申(1860)三岁

  读《三字经》朗朗上口。

  易实甫甫三龄,读《三字经》朗朗上口,五岁能作对。其父佩绅以“鸡鸣”使对,实甫曰:“犬吠。”父曰:“‘犬吠’再对之。”实甫曰:“猿啼。”曰:“‘猿啼’又应作何对?”实甫曰:“凤舞。”父曰:“‘凤舞’更不可无对。”实甫曰:“龙翔。”佩绅大惊喜,曰:“是儿异日必贤于吾多矣。”

  易佩绅应庚申恩科会试,挑取謄录。旋经原任大学士前督办四川军务骆秉章奏调召募楚勇。

  是年四月,太平军连败清军,攻占苏锡常等江南大部,进逼上海。石达开部转战贵州。

  七月初五日(8月21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直隶提督乐善以下近千人阵亡,英法联军亦死伤四百余人。

  八月初八日(9月22日)咸丰帝北走热河。

  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至九月初五日(公历10月18日)英法联军进抵京郊,大败僧格林沁、瑞麟军,劫掠圆明园,并焚毁之。

  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至九月十二日(公历10月25日)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

  十二月初十(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令于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派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分别命侍郎衔崇厚、署理钦差大臣江苏巡抚薛焕办理各口通商事务。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四岁

  二月初一日(3月11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成立,开用关防,并知照吏部等各衙门,及通商各省督抚臣、天津通商大臣、上海钦差大臣,同时照会英法各国公使,一体遵照。

  四月,易佩绅经原任湖南巡抚毛鸿宾留剿粤逆。

  “咸丰辛酉春,余应骆文忠之召会于沙市。”

  七月十七日(8月22日)是日寅刻,咸丰帝崩于热河避暑行殿寝宫。本日,奉旨:著派睿亲王仁寿、豫亲王义道、恭亲王奕䜣、醇郡王奕譞、大学士周祖培、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尚书全庆、陈孚恩、绵森、侍郎杜翰恭理丧仪。陈孚恩接奉此旨,即星速前来行在。豫亲王义道、恭亲王奕䜣、周祖培、全庆著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无庸前往行在。

  七月十八日(8月23日)谕内阁:“朕(载淳)纘承大统,母后皇后应尊皇太后,圣母应尊为皇太后。所有应行典礼,该衙门敬谨查例具奏。钦此。”

  七月二十日(8月25日)实授骆秉章为四川总督,仍督办军务。

  八月二十六日(9月30日)湖北巡抚胡林翼卒于武昌,年五十岁。

  九月二十三日(10月26日)咸丰帝梓宫由热河山庄起驾,两宫皇太后偕载淳由间道回京,命载垣、端华随扈,肃顺护梓宫行。

  九月三十日(11月2日)诏问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罪,命革职拿问。并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将肃顺即行押解回京,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处。并命议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仪。

  九月,易佩绅解龙山县城围。

  十月初一日(11月3日)授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命大学士桂良、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鑒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侍郎文祥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以恭亲王奕䜣为宗人府宗令,惇郡王奕誴为阅兵大臣并管武备院事,醇郡王奕譞为御前大臣。

  十月初六日(11月8日)诏赐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御前大臣景寿革职,免其发遣。兵部尚书穆荫革职发戍军台。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祐瀛均著即行革职。

  十一月初八日(12月9日)太平军攻占宁波。

  十一月二十八日(12月29日)太平军李秀成部攻陷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提督饶廷选等死之。

  十二月初八日(1862年1月7日)太平军李秀成部自杭州进向松江上海。

  十二月二十四日(1862年1月23日)因曾国藩荐以太常寺卿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又改安徽巡抚彭玉麟为水师提督等。

  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五岁

  陈太夫人偕长女易莹,幼子顺鼎由龙阳辗转入蜀。旋赴陕南父易佩绅军中。

  “易顺鼎年甫五岁受陈夫人的教育已学吟诗,终日以手指蘸水画字。绝不知道顽耍戏弄”。

  正月初二日(1月31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由湖南龙山进入湖北来风,与贵州李洪会合。

  “湘抚骆文忠公入蜀督师。罗公乃奉骆公命来乞府君行,遂与刘公蓉同入幕府。旋募乡兵二千入蜀。道龙山,遇髮逆石达开率贼十余万乘虚来窥。府君不肯避道曰:‘天下贼,天下兵击之!’战于象鼻岭,亡二百余人。府君下马据地坐,贼以为神,不敢逼,遂徐引去。相持十数日,援军大至。”

  正月十四日(2月12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奉英王陈玉成命西征豫、陕,自安徽颍州(今阜阳)入河南,本日攻新蔡。

  正月十九日(2月17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山湖北利川入蜀。

  正月,易佩绅越境克复湖北宋凤县城,汇案保奏奉旨以知县遇缺,即选并赏加同知衔。

  “同治元年正月,率军千人同湖南诸军克复湖北来凤县城。贼逸入蜀。诸军以无大府檄,不复追。余将独进,而军单且待饷未至。……”

  “既解龙山围,进攻来凤,克之。骆公檄至,令追贼入蜀。”

  二月初五日(3月5日)端王蓝大顺(朝贵)自四川新宁趋大竹垫江,策应长江南岸之翼王石达开部。

  “……(张由庚)克复新宁县城。曹逆(曹燦章)由邻水窜至大竹一带。张由庚等率队追之。其张(第才)、蓝(朝贵)、郭(刀刀)等逆率众窜入云安厂,意图久踞。前调知县易佩绅带果健营楚勇由夔驰至”

  “三月,率营入川解四川云阳县城围。四月,克复云安温汤井等处盐场。”

  二月下旬,英法军开始在苏沪浙与太平军作战。

  三月十九日(4月17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等山豫入陕,攻商南。先是,陈得才率众三万余人围攻新蔡,不果。二月初四日,至确山。初六日,攻泌阳。初十日,攻南阳府城,复向镇平,由内乡入西峡口,折由西坪镇袭富水关,本日入陕,攻商南。

  四月初二日(4月30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等攻占陕西镇安。

  四月初八日(5月6日)“贼(蓝大顺等军)前队窜陷太平县城。易佩绅督队攻剿”。

  四月十九日(5月17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西入武关,至尹家卫(今陕西长安县引镇),逼西安。

  四月二十四日(5月22日)太平军攻占陕西渭南县城。

  五月初三日(5月30日)曾国荃得彭玉麟水师之助,督军二万逼江宁雨花台驻扎。

  太平军扶王陈得才等攻潼关不下,东入河南闵乡。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太平军于四月下旬经西安城外东向,占领渭南、华州。本日,出潼关,谋东归以救庐州。

  五月初七日(6月3日)太平军端王蓝大顺自四川太平入陕西定远。

  “将太平县城克复。败贼向陕西定远厅界逃窜。饬易佩绅督所部楚勇越境会同陕军夹击。……”

  五月,易佩绅克复太平县城。

  “不数月,夔万、云安、太平、绥定、诸郡县贼尽平。骆公檄复至,令追贼入陕。”

  五月初八日(6月4日)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被杀,年二十六岁。

  五月,陕西回乱起。

  七月十五日(8月10日)易佩绅作《同治壬戌中元四川军次祭阵亡及病殁将士文》。

  七月二十五日(8月20日)命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统辖河南、山东全省军务。并调度直隶、山西及蒙、亳、徐、宿防兵。

  七月,易佩绅调援陕西,克复上元关。经原任陕西巡抚英棨保奏,奉旨免补本班,以直隶州知州用。赏戴花翎。

  九月二十九日(11月20日)“蓝逆(蓝大顺)窜踞洋县……陕西藩司毛震寿饬陈天柱、易佩绅督队进剿。”

  “时蓝张两逆陷踞洋县。毛小梧方伯总统蜀军六千,自五月驻此。余率楚军二千,自八月由蜀来会。两军号令不一,进退参差。今九月望后矣。屡请方伯促诸军力攻,而蜀军诸将转谓余躁急。其意,盖欲俟贼自走也。”

  九月三十日(11月21日)易佩绅击蓝大顺军,大捷。

  “冒雾潜上牛头山。获捷。追至东城,欲夺门而入,未果。易佩绅阻渫水河,诱之,贼果来扑。川、楚、陕各军及署洋县知县贾敬修,县丞陈尔弗等团勇齐奋,遂获大捷。蓝逆堕马擒之不及。斩红衣黄巾贼目多名,贼党死者千计。……”

  十一月二十七日(1863年1月16日)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荆州将军多隆阿抵陕西同州,接替平回乱不力之前任钦差大臣胜保,胜保被押解回京治罪。

  十二月二十日(1863年2月7日)太平军陈得才部破陕西兴安府城安康。陈玉成死后,李秀成调陈得才至苏州,令其招足人马,限二十四个月内回援天京。十月上旬,陈得才部经河南新野、邓州至淅川,入湖北。十六日,败清军于郧阳,渡汉水,越武当,于二十一日占房县。休整约两月,入陕南。是日,破安康,克紫阳,围汉阴。

  同治二年癸亥(1863)六岁

  二月初八日(3月26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等合端王蓝大顺围攻汉中府城。

  二月三十日(4月17日)以重庆法国教堂被毁,将川东道关镐撤职,成都将军崇实、四川总督骆秉章议处。

  三月十六日(5月3日)石达开部中旗旗帅郑永和自四川北部平武县入陕西,月底会合陈得才等于汉中。

  “粤逆数十万,由豫、鄂西窜,陷兴安,与汉申贼合势张甚。援军甚众,各争长,不相统属。汉中被围数月不能解。”

  “那时,围汉中的贼足有二十多万,救援汉中的兵也有数万,函楼先生的兵却只有二、三千。家眷在城中,贼在城外,救兵又在贼外。这汉中府城也是应该遭劫。围了一百多天,那天上的雨也下了一百多天。城中雀鼠皆空,尚不止析骸而炊、易子而食。”

  四月二十五日(6月11日)登极恩科殿试毕。赐一甲翁曾源、龚承钧、张之洞进士及第,二甲周兰等七十八人进士出身,三甲景寿等一百十九人同进士出身。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一号无兢居士、壶公,晚号抱冰,一称广雅。直隶南皮人(今属河北)。同治二年(186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晋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宣统元年(1909)充实录馆总裁。同年卒,赠太保,谥文襄。著有《张文襄公全集》等。

  五月,易佩绅因攻克宝斗二山贼垒,并西乡境内肃清。保奏奉旨以知府留于陕西补用,并赏加道衔。

  七月十五日(8月28日)易佩绅于陕西南郑军前作《癸亥中元法慈院军次祭阵亡及病殁将士文》。

  八月二十日(10月2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于十九日在汉中油坊街打败候补提督萧庆高、总兵何胜必、朱桂秋、道员张由庚、候补知府易佩绅等所率湘军。总兵朱桂秋、道员张由庚、知府易佩绅被议革职,萧庆高、何胜必摘取翎项。并请将张由庚革职留任,易佩绅留营效力。本日,攻破陕西汉中府城,旋破城固县城。

  “……同治二年,卿(陈太夫人)携子女居汉中府城。贼将至,不肯先去,以为民望。贼至后,命前子顺节由间道至吾营,以免其同陷于险。而自与其所出主子女留围城中,以固军民之心。初,吾营在城固县,距府城七十里。凡营中伤病将士,皆送寄府城。卿为之赁居广厦,延医调养。伤病愈,则令其助城中守御,或突围出通援军消息。故汉中将士官民相传,有‘女统领’之称。及城中粮尽,川军溃围,不复能守。则命家丁护子女出城,而自留城中寻死。所竟得神护以脱,而平安以达吾营。此皆卿之贤能所略见者。然是时吾率楚军援汉南,虽以知府留陕候补,而尚在军中。卿何为而至汉中哉?盖不忍吾独在危地,故甘于同危,虽不能同在军中,而相距近,可常闻信息。此固伉俪之私情不容讳矣,所谓难于立言者也。然其中别有苦心焉。……”

  “府君驻军距城廿余里,城陷,吾毋陈夫人遣人负不孝及女兄逃归。遂毁形易服以出。将出城,复遇女兄。越三日,共达府君所。独不孝陷贼一年。……”

  “同治二年八月那一天半夜里,守城兵勇开城迎降。火光烛天,哭声如沸。陈夫人将寻自尽。先派两个差弁,背了易顺鼎连小姐真一子姐弟两个,冲出城外,往函楼先生营中。陈夫人自尽为内亲及女仆所救。只得毁容易服,扮作乞丐,伏暱于沟渠、尸骨、灰烬、瓦砾之间。第三天便遇着了小姐真一子。第五天使到了函楼先生营中。单剩这五岁的易顺鼎,当夜便到了城外汉江沙洲岸上。那背他的差弁早被贼掳去。他一人坐在那芦苇丛中,大石头上。大雨倾盆,天乌地黑,连鬼也没有一个!坐了一夜,天色发亮,雨总不住,易顺鼎挣扎起来,沿着江岸,却已走入贼巢,讨了两三天的饭。大约走不过两三里的路。看官注意,这易顺鼎讨饭的资格总算最早的了。那一天讨饭忽然到了那伪启王的行台。那伪启王看见了,问他的话,知道是函楼先生的儿子,便十分欢喜,立刻抱进去替他洗浴,换了一身衣服——都是所抢戏班中的紫金冠、小龙袍、绣花靴子之类。吩咐各贼待他同小王子一般。不几日,此信传到函楼先生营中。函楼先生和陈夫人特派差官唐升到伪启王营中探问。果然见到了易顺鼎。那伪启王不肯放他回去。开了一张单子,交与唐升,要银子多少两,烟土多少斤,绸缎多少疋,还要函楼先生骑的那一疋点子花的战马,才肯准把他赎回。易顺鼎也亲自写了几个字,与父母稟安。唐升回来,函楼先生已经革职撤营,和陈夫人收拾起身回家,连营中欠饷几十万也不能领,那里还有钱赎儿子?陈夫人念着儿子没法赎回,惟有暗地哭泣而已。……”。

  八月,(易佩绅)救援汉中失利,奉旨革职,仍留营效力。

  十月初七日(11月17日)太平军端王蓝大顺攻占陕西整厘,东距西安仅百余里。

  十一月初,清军联合“常胜军”相继攻陷苏州、无锡。

  同治三年甲子(1867)七岁

  正月初三日(2月10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祜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天将马融和等接天王洪秀全诏,率军由陕西汉中拔营,分三路回师天京救援。

  正月二十四日(3月2日)曾国荃军合围天京。

  二月二十四日(3月31日)闽浙总督左宗棠攻克杭州。

  三月二十六日(5月1日)僧格林沁所部败太平军启王梁成富、梁王张宗禹等于河南内乡。成富东走,宗禹东趋。

  三月二十七日(5月2日)太平军启王梁成富、邱远才等又与总兵张曜、副都统色尔固善战于淅川泉山。战后梁成富入湖北。

  四月初四日(5月9日)僧格林沁等至随州,与扶王陈得才所率之军交战,太平军东撤。

  四月十一日(5月16日)僧格林沁及提督傅振邦等带马队与屯扎在湖北应山县(今湖北广水市)之祜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等战,太平军败,北撤。

  “……陷贼一年。至应山县,为忠亲王僧格林沁大军所获。王抱坐膝上,授应山令朱公送归。时不孝甫五岁。由贼中生还,海内皆以为异事。”

  “易顺鼎在贼菅半年之久,随着伪启王,从汉中回救金陵。到了湖北应山县地方。……伪启王的大军扎在应山城外。忽然,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马队一天跑几百里,将启王的兵包在中间。那伪启王自知插翅难飞,使派所掳的汉中难民四人,背着易顺鼎逃生,恰遇着一位军官飞马而来。难民便跪下,高声喊叫。那军官便将易顺鼎连四个难民,一齐带见王爷。只见那王爷,赤面浓眉,长髯过腹,同那天神关公一般,坐在那黄土坡一把虎皮交椅之上。左右围绕侍立的红顶花翎,总有千百之多。想是国瑞、陈国瑞、郭宝昌一般名将,都在其内。先将易顺鼎带上,跪在王爷脚上。谁知那王爷的话易顺鼎句句都懂,易顺鼎的话王爷句句不懂。那易顺鼎本来欢喜用指头画字,使用手指蘸口水在王爷手掌上画起字来。王爷大喜,吩咐快拿笔墨与他。易顺鼎便将自己姓名和父亲名字写出,王爷即伸双手,将易顺鼎抱在膝上。一而传应山县知县进见。恰好那知县朱半岩是湖南慈利县人氏,与易顺鼎同乡,王爷吩咐朱半岩好好将顺鼎送回他家。……”

  “……忠亲王歼贼于应山县。余黄衣绣冠,二人负以趋,骑将某获余献俘。余私谓负者曰:‘吾父官大,王官大耶?见当跪拜耶?’负者曰:‘汝父知府也;王,皇伯父也。见当跪。’及见王,余乃跪,王长身美髯,状如天神,高坐居中,左右立皆冠珊瑚顶者。王不辨余语,余辨王语。以指濡沫画王掌。王喜,命取笔砚。余受笔书父姓名及己名。王大喜,抱坐于膝。飞骑召应山县知县。亲授之曰:‘奇儿也,好为送归。’余遂生还重侍父母。……朱君,慈利人,今罢官家居,年近六十……。”

  “同治甲子,余自贼中出,老仆刘高昇等迎余于应山。时襄郢间多贼,归路梗,而闻吾父母在汉中,因由楚入秦,取道郧竹。郧竹之境,有黄龙滩者,余云卿太守所居也。太守方读礼家,食以乡兵,保其乡,宾皆如归,贼不敢犯。会余与仆等迷失道,踵太守门,告以故。太守遽出,抱之曰:‘此真易君子耶?归之在我’遂留处其家旬日。公子辈六人,与余年相若,相得,故甚欢。尝折柬书姓名,约为兄弟。余自此不复忆归。仆等无如之何,商太守,乃伪为避冠也者。当晓,兵皆衷甲,旌旗照滩上,云太守将移家某山某砦,先送余往。迨余舍舟登岸后,始知其绐,而马声旗影,已在苍茫烟雨中矣。……”。

  四月十四日(5月19曰)太平军启王梁成富自湖北郧西折回陕西,合云南昭武王蔡昌荣。

  四月二十一日(5月26日)太平军遵王赖文光、梁王张宗禹等败僧格林沁军于湖北德安,毙护军统领舒保。

  四月二十七日(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亡。

  五月初三日(6月6日)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即位。李秀成辅国。

  五月初五日(6月8日)太平军启王梁成富等扑攻西安。署西安将军德兴阿却之。梁军西走鄠县。(今陕西户县)

  六月十六日(7月19日)浙江巡抚曾国荃督师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京。

  六月十九曰(7月22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

  七月十二日(8月13日)太平军启王梁成富与昭武王蔡昌荣率部由陕西■厔走洋县。

  八月十八日(9月18日)太平军启王梁成富西走甘肃,攻占阶州(今甘肃武都)。

  十月初七日(11月5日)僧格林沁军大败太平军扶王陈得才于安徽霍山。陈得才自尽,蓝成春被杀。

  十月二十日(11月18日)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在南昌被处死,太平天国政权覆亡。

  同治四年乙丑(1865)八岁

  正月,新疆浩罕回阿古柏叛乱。

  三月初七日(4月2日)诏责恭亲王奕䜣,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

  四月二十四日(5月18日)太平军残部遵王赖文光等于山东大败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突围不果,死之。

  闰五月十五日,弟易顺豫生于常德府龙阳县。

  四年,易佩绅因捐输欠饷并垫办军装等银。经原任陕西巡抚奏请,开复处分。

  “乙丑,府君以欠饷事再入陝。时刘公蓉已任陝抚,留府君居署中。所谓终难仙馆者。而以全陝营务属焉。未几,刘公罢。代者夙慕府君,甫抵任,即约期来拜,请少留,而府君行矣。先是,刘公奏请以所负府君饷二十余万金,广湖南学额举额。而府君亦开复处分,赴吏部掣籤,分发贵州。此为府君秦事之终,黔事之始”。

  “同治乙丑至丁卯,父往秦中,母尝携余读书外家。外家距城数十里。外祖海阳公、舅氏少海先生方家居也。余操笔学为文,外祖辄点定。间效诸昆,作应举试帖。如‘项王别虞姬’句云‘籍也犹如此,虞兮奈若何’。‘周郎破曹公’句云‘敌方奔北日,神更助东风’。尤为舅氏称赏。父不喜其借对,舅氏争之曰‘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非借对乎?’”。

  易顺鼎外祖陈永皓,同知衔直隶长垣县知县。舅氏陈景沧,赠道衔云骑尉世职内阁中书候选知州。

  “易中实少负奇才,得名最早,八岁能诗文,十五通群书。”

  同治五年丙寅(1866)九岁

  易顺鼎本年读书外祖家。

  四月,易佩绅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开复原官原衔,照例用。六月发往贵州。

  八月十七日(9月25日)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

  八月二十八日(10月6日)命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设天津机器局。

  十月初六日(11月12日)孙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

  同治六年丁卯(1867)十岁

  易顺鼎本年读书外祖家。

  正月十一日(2月15日)以内阁学士刘崐为湖南巡抚。

  刘崐,字玉崑,号韫斋,云南景东厅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庶吉士。

  正月十八日(2月22日)授陕甘总督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

  七月,易佩绅经前湖南巡抚刘崐奏调,总理援黔营务等事。

  八月初一(8月29日)以张之洞督湖北学政。

  十一月十七日(12月12日)协办大学士骆秉章卒,年七十五岁。

  同治七年戊辰(1868)十一岁

  本年,易顺鼎在长沙。

  “侍父游长沙。巡抚韫斋刘公见而器之,字以孙女,即元配刘夫人也。”

  正月初四日(1月28日)援黔湘军席宝田、李元度克思南府荆竹园黄号根据地。

  正月,易佩绅克复贵州荆竹园罗家岩等处贼垒。保奏奉旨免补本班,以道员仍留贵州,尽先补用,并赏还花翎。

  二月初三日(2月25日)蒲安臣、志刚、孙家榖自上海启程出使美、英、法、普、俄等国。

  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1870),美国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咸丰十一年(1861)任美国驻华公使,同治六年(1867)任满后受清廷之聘,代表中国首次出访西方各国接洽修约。

  四月,易佩绅因克复寨头,保奏奉旨赏加按察使衔。

  四月二十五日(5月17曰)同治帝赴太和殿传胪,赐一甲洪钧、黄自元、王文在三人进士及第;二甲许有麟等一百二十七人进士出身;三甲郑贤坊等一百四十人同进士出身。是科进士有吴大澂、宝廷、陈宝琛、何如璋、张人骏、陶模、许景澄等。

  八月十九日(10月4日)左宗棠出京西征。

  十一月三十日(1869年1月12日)章炳麟(太炎)生于浙江余杭。

  同治八年己巳(1869)十二岁

  本年,易顺鼎家居读书。

  三月十九日(4月30日)援黔湘军席宝田部提督荣维善克施秉,败苗包大肚。

  三月二十二日(5月3日)贵州苗张秀眉大败湘军于施秉黄平间之黄飘。

  秋,易佩绅“将赴黔,候咨于长沙,乃往游南岳。”作《游南岳记》。

  十二月七日(1月8日)命李鸿章驰往贵州督办军务,并办理遵义教案。

  同治九年庚年(1870)十三岁

  本年,易顺鼎家居读书。

  “余幼时颇慧。五岁能诗,十二三裒然成帙。每好为悽艳之语。自署曰:‘一哭盦’。父见而诃之,始改‘一哭’为‘一笑生’。性多哀少乐,若抱忧生之嗟,不自知其由也。”

  “易顺鼎自幼读书自然聪明,却是喜作词章,喜看小说。弄得一肚皮都是忠孝英雄,才子佳人的见解。十二三岁便瞒了父师,偷作那小诸葛、小关张的《后三国演义》,和那郑成功又做英雄,又好女色的淫书。被函楼先生查出,打了几顿,把那稿本烧了。”

  正月二十四日(2月23日)蒲安臣感染肺炎,卒于俄国圣彼得堡。蒲安臣在出使期间,分别于美、英、普等国达成协议或有利中国之声明。

  二月,易佩绅回贵州省,经原任巡抚曾璧光委署安顺府事。

  “庚午春至黔,夏六月,摄守安顺。冬十一月,去官。”

  七月二十六日(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凶手为河南汝阳人张文祥。此即轰动一时之“刺马案”。

  同治十年辛未(1871)十四岁

  入县学。初应试,交卷第一,学使廖寿恒惊异不已,以为绝才。

  三月,易佩绅经刘崐奏调,赴援黔军营。

  “因贵州筹饷之役,侨寓长沙。”

  “贵州巡抚委赴湖南总理捐务,适有土寇之警。湖南巡抚亦奏调兼办营务。”

  “十三四岁时,(易顺鼎)又跟着函楼先生与陈夫人从龙阳到贵州省及铜仁府安顺府古州厅等处,并且走了多回。”

  四月十六日(6月3日)湖南哥老会攻破龙阳,舅陈景沧少海及其二子殉难。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十五岁

  授室。与刘氏成婚。

  二月初四日(3月12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卒于金陵,年六十二岁。谥“文正”。

  九月十五日(10月16日)同治帝大婚,册封皇后阿鲁特氏为皇后。

  十一月,易佩绅于长沙建成“函楼”。

  “秋九月,(易佩绅)得宅基于(长沙)西城内之孙家桥,亦名培元桥者。冬十一月落成,居焉。宅有楼,可望湘江,远近诸山皆历历在目。以其包函一切,名曰‘函楼’。”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十六岁

  补诸生,食廪饩。由贵州出发应乡试,落第。自刻诗词各一卷,题《眉心室悔存稿》。

  词:《沁园春•癸酉秋闱落解》。诗:《咏史二首》、《湘中咏怀》、《从军曲》、《寄陈大伯严南昌时方应秋试》、《园居雪夜》。

  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同治帝亲政。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

  八月初一日(9月22日)以张之洞为四川学政。

  九月,易佩绅因前在安顺府克复乌束陇等处出力,保奏奉旨赏加布政使衔。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十七岁

  自署“忏绮斋”。

  诗:《题小说吴六奇事》、《漫感四首》、《夜坐曲》、《晚晴》、《题史阁部遗像》、《哀汉中》。

  四月,易佩绅仍回贵州。

  “至黔,开书局。一时耆旧如莫君庭芝、胡君长新,名士如罗君文彬、王君秉恩、蒋君茂龄皆集焉。”

  莫庭芝(1817—1889)字芷升,贵州独山人。莫友芝之弟。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生,选思南教授,任贵州学古书院山长。著有《青田山庐诗钞》四卷,《词钞》一卷等。

  胡长新(1818—1884)字铭三,一字子何,贵州黎平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苏,改贵阳教授,转铜仁教授。著有《籀经堂集》八卷等。

  罗文彬,字质安,贵阳人,号香草园。

  王秉恩(1842?—19287)字息存,一字雪澄,又作息尘,晚号茶庵。四川华阳人(今双流)。近代藏书家。历官广东布政使、贵州按察使。著有《息尘庵诗稿》六卷。

  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崩。两宫太后宣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混入继大统,嗣皇帝位。两宫太后二次垂帘听政。

  光绪元年乙亥(1875)十八岁

  正月初一(2月6日)改元光绪元年。

  三月二十八日(5月3日)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开始西征。

  七月二十八日(8月28日)派候补侍郎郭嵩焘,候补道许钤身充出使英国大使。

  秋,改元开恩科,易顺鼎由贵州赴长沙应乡试。中举。

  “湖南长沙县知县乙亥乡试同考官临桂麻先生维绪

  光绪乙亥省试,余大病。闱作甚劣,竟得举!阅余卷者,麻竹师先生也。拆卷唱名,先生知得余,甚喜。及修谒,谓曰‘子经艺中有才语,非我,固不能识。’乃大笑……”。

  “詹事府少詹事山东学政前湖南主考顺德梁先生耀枢

  光绪乙亥典湖南乡试者,编修梁斗南、尹琅若两先生。文题则‘事父母能竭其力’三句也。梁先生掇大科有声馆阁,性谨厚,不喜后进轻雌黄。朝廷求言,余以公车妄陈时事,语侵中外。达官先生谓:‘非所宜,但戒以勤。’写大卷白摺。其敦朴如此!……”。

  梁耀枢(1832—1888),字冠祺,号斗南,晚号叔简。顺德人。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詹事府詹事。善书法。

  冬,自贵州安顺取道湘西而湖北荆襄北上会试。途中有诗。

  诗:《武陵舟次喜晤伯严旋别》、《游德山寺》、《塔影》、《箱子岩相传为武侯藏兵书处》、《伏波庙》、《酉阳驿》、《读太白集漫题二绝句》、《武溪深》、《客行》、《荆襄道中作》。

  是年儿殇,妻刘氏亦卒。

  光绪二年丙子(1876)十九岁

  三月,易佩绅委署贵东道。治所在古州厅。

  “苗变后,凡任贵东道者,益远居思南铜仁镇,远诸郡。自府君始,还治古州。州虽苗疆,而有山水之胜,府君顾而乐之。筑龙冈书院于龙冈,筑古欢阁于江土,筑容园于署中。吏事军事稍暇,则进生徒课文,携宾从赋诗为乐。”

  春,易顺鼎入都,应恩科会试。赴会试途中及居京期间有诗作。

  “礼部侍郎前广东巡抚湘阴郭公嵩焘

  光绪丙子入都试礼部。以诗质父执筠仙。郭侍郎复书云:‘长篇大幅,得之俄顷,尤为神勇。’又题道中诗卷云:‘而翁为学有根柢,风雅湖湘巨笔操。骥子凤雏非世有,尘天人海见文豪。游踪城郭山川古,望眼楼台日月高。年少已闻惊长老,岂徒期许讬诗骚。’尔时,余诗卷署《雪鸿小草》。名既不雅,诗抑可知。奖借若斯,良足愧也。余居常德会馆,在崇文门外高庙胡同,距侍郎宅甚远。余病咯血,侍郎数枉视。代延黄检讨晋瀉为之医。又假庐州馆居余,使近举场。……”。

  “太子太保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定吴江沈公桂芬

  光绪丙子丁丑,余两入京师。年少,初阅纷华,颇饰裘马,选歌舞。然但酒食相徵逐,不知谒贵人,亦不履女间也。时吴江当国,尝对坐客询余,客答曰:‘好冶游’。相国遂不复问。……”。

  诗:《襄阳曲》、《古意襄阳作》、《渡黄河作歌》、《汤阴岳忠武王庙》、《宿邯郸走笔作歌》、《四鼓发顺德月中行三十里作》、《卢沟桥》、《都门春感》。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一字琛甫,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曾任出使英法等国大臣,官至广东巡抚。著有《养知书屋集》四十三卷等。

  沈桂芬(重818—1881)字经笙,宛平籍吴江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赠太子太傅,谥文定。

  夏,会试报罢,易顺鼎自天津海路南下返黔。

  九月二十一日(11月6日)左宗棠平定北疆。

  是年,姊易莹孀居。

  光绪三年丁丑(1877)二十岁

  四月,新疆叛乱首领阿古柏自杀身亡。

  四月,易佩绅平灭梵净山苗匪。

  “丁丑夏,四月。府君乘肩舆登山,为文祭山神,求神助。越三日,两逆(徐大王、刘拜子)皆捕,得伏诛。余匪悉获。全境遂平。府君改山名曰:卓山。作卓山歌纪其事。”

  春,易顺鼎进京赴正科会试,报罢。由天津南下上海,经武汉,到湖南,返回贵州。一路多有诗作。

  诗:《抵都门作》、《游天宁寺四首》、《病起偶作》、《下第简王梦湘》、《送王子能以懃梦湘以慜兄弟返山左》、《与熊三瑞昌饮酒楼醉歌》、《将去都赋感四首》、《津门曲》、《由津门附轮舶渡海过黑水洋得千三百字纪之》、《沪上书感六十韵》、《江行杂诗二十首》、《薄游武汉将买舟旋湘作》、《岳阳楼用拾遗韵》、《暝宿洞庭》、《湘江夜泊》、《立秋次陈大三立韵》、《高大维岳招饮曾太傅祠》、《七夕》、《题刘春禧康红豆山庄藏书图》、《张七荫庐招集贾太傅故宅》、《为有》、《访刘丈黼文东塘别业》、《同年王芷■以懃病殁于济南归櫬武陵有日矣余不能待留诗哭之》、《清浪滩伏波庙》、《横石峡》、《题梅意图二首》、《晓行》、《为郑二砚荪题松林禅隐图》、《五开道中》。

  王以敏(1855—1921)原名以慜,字文悔,一字子捷,号梦湘,又号古伤,湖南武陵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二十年(1894)甘肃乡试副主考。著有《檗隖诗存初集》十二卷等。

  秋、冬,居贵州,与父执有朋宴游为乐。有诗。

  诗:《家大人截卓山竹数筒蒋次香文鸿王雪澄秉恩各以诗乞得其一因步元韵即呈两君》、《徐大令芷春以琱瓷鼻烟瓶见惠雪澄固甚欲之因次前韵乞瓶余感其笃好和其诗且以瓶赠焉嗟乎雪澄巧媮豪敚两无所施而遂遁于诗之一途虽曰有例可沿然亦穷于技矣》、《雪澄更次前韵相谢中有讽意余蓄此瓶将以贻如秋孟郎于它日者情根甫种即有风波可慨也因告雪澄兼示芷春再叠韵》、《余我如通守招同家大人暨雪澄次香诸君集龙冈书院再展重阳芷湛亦在坐》、《和次香韵送雪澄将母回黔》、《雪湛明日行矣三叠韵送之》、《十月十三夜月凄景值冬而娟质仍秋赋诗纪之》、《拟体寄伯严》、《送胡孟存归都江兼订来岁出山之约》、《题蒋人次香黔游诗草》、《刘笛友画梅花帐额为曾茂如题》、《和次香榕城冬日杂诗》、《袁杏村太守以宋石经周礼残本暨观古閤泉说见贻赋诗二章寄谢》、《田将军妾张氏殉夫诗》、《田将军妾张氏既殉夫其妾董氏复相继以殉题二截句纪之》、《送向斗南军门长曙归保靖》、《拟行行重行行》、《拟青青河畔草》、《拟青青陵上柏》。

  蒋文鸿,字次香,号伯荃,四川华阳人。官江苏同知。著有《水葓国櫂歌》一卷。

  十一月十七日(12月21日)刘锦棠大军收复叶尔羌,本月二十九日(1878年1月2日)董福祥部收复和阗,南疆平定。

  光绪四年戊寅(1878)二十一岁

  本年,在贵州父任所。多诗作。

  诗:《戊寅元旦写怀》、《立春》、《人日寄陈大伯严》、《春寒》、《十六夜月食后始见月作》、《冶春惆怅词和次香》、《前题六首再和次香》、《踹鼓行》、《连日与次香谈杂述》、《春晴同次香梦岩诸人游城外二首》、《岳峰同年主讲龙冈书院春日与次香梦岩诸君走访有作即呈》、《桃花行》、《宵卧闻雨声为桃花忧甚枕上得诗四章》、《花朝日全家游五榕山茶坐观音阁同由甫弟作》、《暝登高愉台闻蛙声似丙子岁泊舟金陵时景事悄然赋之》、《补旧作一首》、《悼红词五首》、《湘真姊全家春日游榕山图》、《陈生荔皆写耄耋图赠岳峰属题因倒叠忠雅堂集中题耄耋图诗韵》、《寄岳峰龙冈书院》、《倒叠前韵答岳峰》、《桄榔行为伯严作》、《三月三日我如世丈招同诸君往游龙冈余以疾未赴口号十章志闷即呈》、《病起》、《读林颖叔方伯乙丑岁题家君秦役草后五古一首因叠其韵时林方以事罢》、《寄王雪湛筑垣叠前所倡和甔字韵》、《叠前韵奉寄罗质盦仪部贵竹》、《短篱》、《代书寄阎象雯同年贵州藩署三首》、《口号五韵题梦岩松鹤画扇》、《坠马行戏为药峰作》、《杂诗》、《春兴》、《我如通守赠红兰僮天中艳品也戏用十贿全韵作六百字谢之》、《怜余》、《十九日池上风雨作》、《孟存以留别海棠诗见示即依韵奉和其家旧有杂花十数种兵燹后惟海棠独存也》、《园居杂诗十首》、《著甚二首》、《三月尽日晨起风雨亭上有作》、《订近年诗卷自癸酉至丁丑竟感赋六章》、《池上》、《四月八日集榕山古欢阁傚梅村体赋长句纪之》、《感旧寄余云卿观察蜀中八首》、《四月十六日对月作歌》、《諴斋雨后作》、《余通守招赴龙冈展浴佛日漫成二首》、《容舸夏夜十绝句》、《詠怀》、《苦雨兼旬江水暴涨城外园舍尽没登城观之唏然有述》、《述灾一百韵》、《感怀旧游寄熊三叔雅长沙四首》、《泛舟榕江探诸葛洞》、《刘松生将军自锦城来榕喜晤即送其出师铜江》、《荷花盛开同诸子池上夜话》、《七夕和孟存韵》、《园中杂题》、《立秋后一日寄伯严》、《外舫秋荷极盛而内舸仅开一花单红窅然水立无匹赋此即呈笠塘舅氏并简孟存》、《榕江秋兴八首用杜韵》、《秋雨述怀》、《送岳峰归武陵即用其榕城秋怀韵》、《寄怀王梦湘以慜济南》、《夜登飞秋阁作歌》、《王郎行寄梦湘山东》、《送陈笠塘丈归芜湖》、《题笠丈红梅帐额》、《偶读》、《秋暮山南榴花作诗柬张子蕃景昌》、《诸葛台在古州厅廨西偏张经略广泗尝登此苗人呼为登诸葛台老子者也》、《登榕山绝顶作》、《自题秋山捉蝶图》、《秋夜阅凌镜初司马红豆庵遗诗黯然题八截句于首君以清镇县令死于苗难》、《秋怀诗三十八首》、《白严同毛实君廖笙陔郑砚荪游衡山遇雨而归四人皆无诗以书来告作九言体八百余字代为解嘲》、《杂言三十首》、《游仙诗》、《集玉溪生四首》、《玉姬制箸索诗》、《衹有》、《容园十四詠》、《容园草木杂咏》、《容园草木续咏》、《子夜歌》、《巫山高》、《君马黄》、《战城南》、《饮马长城窟》、《明太祖小乐府》、《禽言》、《梦中得花字韵》、《梦申叠花字韵》、《再叠梦中韵》、《榕城杂咏》、《小隐》。《迟鹤篇和韵》、《闻雁》、《寒夜》、《江岸晓望一首》、《送陈仲山丈景湘官滇南》、《开泰朱孝子诗六章》、《东宛桥鹤巢侧》、《蕉窗二首为张菉泉泰寿作》、《送胡孟存旋匀江即次其留别韵》、《观榕城阅兵用孟存韵》、《小至用杜韵》、《忆孟存》、《冬日漫兴柬张子蕃》。

  林寿图(1822—1898)字颖叔,号欧斋,又号黄鹄山人。福建闽县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署巡抚。著有《黄鹄山人诗初集》十八卷等。

  毛庆蕃(1849—1927)字实君,江西南丰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辛亥后曾任北洋政府参政院参政。

  郑恩源(生卒不详,同光间人)字砚孙,江苏兴化人。郑燮(板桥)后人。工画墨兰,能承祖法。又长于诗赋。

  六月二十五日(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局。

  八月,易佩绅奉旨补授贵东道。

  九月,刻《丁戊之间行卷》于贵阳。

  “……遂举两年所为歌诗,删定数百篇,附以襍文词曲为《丁戊之间行卷》。卷凡十。……光绪四年九月。”

  光绪五年己卯(1879)二十二岁

  春夏,在古州,多有诗作。

  诗:《初春和李兰生大令之瑛韵》、《初春集古观阁用旧作春寒韵》、《题子蕃蜀絃集》、《咏水仙》、《乌桕为雷所劈歌》、《海上二首》、《容池西更辟小池以贮清沘中有三石如峰或曰是可作三神山观也因赋此诗》、《春云二首送友人游贵筑》、《寒塘》、《桥上》、《花朝榕江山寺》、《晤阮敦甫光》、《和江南香云女史五榕山阁题壁韵》、《简敦甫叠前韵》、《欲唤》、《题五榕山古欢阁用前韵》、《容舸春日》、《寒食》、《子夜寒食歌》、《春日园居偶兴》、《春月十四韵》、《渡榕江作歌》、《清明四首》、《清明绝句》、《种竹》、《春日泛舟榕江作》、《春柳四首用渔洋秋柳韵》、《园中种竹作歌》、《题帧》、《春望》、《新荷》、《前起伏龙行》、《后起伏龙行》、《将进酒》、《容舸月夜》、《送张子蕃赴都》、《送蒋次香》、《容园诗》、《池上看月》、《春柳》、《桃李花下》、《梦登之罘岛得句》、《台上晨望》、《夜梦复入一山得此诗》、《消夏偶兴》、《容舸过夏忆往成诗》、《悼前御史吴柳堂先生即用其绝命诗韵》、《秋日野兴》、《榕城秋日怀子蕃次香兼忆京华旧好》、《佛手柑》、《中秋集南州榻》。

  三月十三日(4月4日)日本宣布兼并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秋,北上入京,在长沙遇陈三立。途径岳阳、武昌,到江西彭泽。冬,至江苏,游金陵。皆有诗纪行。

  诗:《群鸦篇》、《北上别弟三首》、《九日洪江寄弟妹》、《夜舟闻笛》、《下滩》、《清浪滩石歌》、《夜游桃花源憩会仙桥》、《泊长沙喜遇伯严即和其用山谷韵》、《冬夜漫作》、《题袁绪钦白燕楼诗卷》、《湘舟作》、《阻风泊巴陵郭外作》、《再赋》、《题岳阳楼壁》、《巴陵登眺》、《巴陵竹枝词》、《夜泊作》、《江上对月》、《乘月放舟》、《登黄鹤楼放歌》、《武昌览古》、《晴川阁望大江风涛》、《望庐山作》、《登彭泽县城放歌》、《夜泊小孤山下》、《华阳镇谣》、《清水塘吊余忠宣》、《太子矶作》、《江上遇雪效欧阳公禁体用苏诗韵》、《鹊起矶上废寺踏雪》、《横江词》、《采石太白楼放歌》、《采石寻虞忠肃祠故址》、《大风雨泊峡申距金陵七十里》、《雪夜望江中风涛感而作歌》、《登清凉山二首山下有袁枚故居因效枚体》、《题僧寺壁》、《金陵雪后独游》、《莫愁湖櫂歌》、《独饮秦淮桥上酒楼作歌》、《达摩支曲》、《金陵杂感十二首》、《自黄州至润州江程览古绝句十首》、《扬州花农曲》、《瓜洲至清江浦舟中即景成诗》、《旅舍用壁间韵》、《暝行》、《途中遇大雪》、《除夕旅店祭诗》。

  袁绪钦,字叔舆,又作叔瑜,长沙人。光绪乙未(1895)进士,官户部主事。辛亥革命后回湘,任高等师范讲席。

  十一月十五日(12月21日)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兼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以军功累迁至两江总督。谥忠诚。著有《刘坤一遗集》。

  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二十三岁

  年初,抵京。途中有诗作。

  诗:《元日作》、《出行词》、《元日晓发》、《郯城怀古二十二韵》、《沂州道中和傅孝廉韵》、《赠傅君叠前韵》、《蒙阴道中题壁三叠韵》、《促两君和诗四叠韵》、《道中即景五叠韵》、《泰安道中见题壁诗似洪北江派因和二首》、《齐河县渡黄河仍叠前韵》、《未晓车行十六叠韵》,《德州城外见戏秋千者》、《赵北口》。

  春,在京参加会试,落第。在京期间受业于张之洞。张之洞时任司经局洗马,旋转授翰林院侍读。张之洞尝对王秉恩激赏易顺鼎。

  “今年春,余受业南皮张先生之门。先生子学无所不窥。……”

  “庚辰余入都,师谓恩曰:‘实甫,旷世天才也!尝以《行卷》求益,若词章固犹不足传耶?度若才,何学术不可跻,而顾画事耶?’”

  报捐郎中,签分刑部山西司行走。在京期间,见潘祖荫、周寿昌等显要。结识宋育仁。居京期间有诗作。

  “二十三岁,托迹赀郎……”

  “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谥文勤吴潘公祖荫

  光绪庚辰,伯寅潘公为刑部尚书。余以捐纳郎中分刑部学习。与江西李盛铎、山东丁希曾同日到部。于例初见堂官。三揖堂官,答揖潘公。答三人揖毕,问:‘谁为易老爷堂?’问于司官,无可称。故以衙门通称称之。余不使自应,但稍趋而前。潘公拱手曰:‘曾读《行卷》,惊才绝艳,倾倒久矣。’余退,又谓诸司官曰:‘此空前绝后一支笔也!’时在堂上者数十人愕,眙目相属,一日而刑部衙门中皆知山西司有新到之易司官。……”。

  “户部侍郎长沙周公寿昌

  光绪庚辰至癸未末,往来京师。乡先达在九列者二人,周荇农侍郎,徐寿蘅京卿也。徐本父执,无往还。周以谈艺过从,遂相款洽。赠余诗云:‘此才岂止空当代?老眼欣犹见异人。’倾倒甚至。”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一作芸芝,号道复。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善书,工诗。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著有《问琴阁诗录》等。

  诗:《无题十二首》、《别题六首》、《夏日游天宁寺》、《七夕游仙绝句》、《陈君伯弢寄诗和韵奉答三十四韵》、《秋日游郭外寺》。

  陈锐,字伯弢,湖南武陵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江苏试用知县。有《抱碧斋集》十卷等。

  秋后,返湘。冬,在武汉遇吴德潇、吴樵父子及王秉恩,四人同游。

  诗:《洞庭篇赠吴君德潇兼别王君秉恩即奉答吴所作衡岳篇》。

  十二月,“易佩绅奉旨补授贵州按察使。”

  光绪七年辛巳(1881)二十四岁

  正月二十九日(2曰27日),上命大学士左宗棠管理兵部事务,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二月二十二日(3月21曰)通政使司参议刘锡鸿奏劾李鸿章不堪依任,跋扈不臣,俨然帝制。诏以其信口诬蔑,交部严议。

  三月初十日(4月8日)慈安皇太后崩。

  春,自长沙经江苏山东入京,到刑部任。途经山东侍父登泰山,一路有诗作。

  诗:《长沙登舟作》、《湘阴城外》、《花朝舟次》、《晚过金口》、《游焦山用苏诗韵》、《由焦山归至金山用苏诗韵》、《平山堂》、《杏花》、《渔女》、《道中作》、《长清齐河道中》、《羊叔子祠》、《道中作》。《登岱诗》、《侍大人登岱敬和元韵八首》、《雨后岱顶观月作》。

  四月,易佩绅陛见。

  居京至五月,南归,有诗作。

  诗:《题慈安皇太后升遐感赋》、《题富庄驿壁》、《赵北口》、《燕赵道中作》、《叶兰台丈属题空山听雨图》、《五月南归道中题壁四首》、《清浪滩马伏波庙》、《入晃州界雪中行万山上》、《雪中过清溪县忽忆庚辰岁雪中白下清溪之游时令地名皆相同因赋一绝》、《过飞云洞戏题一绝》、《过重安江上雨如丝之句程辅熙太守丈叹为绝代销魂时与亡室刘恭人同行今恭人没七年余亦二十有四矣因怆然题此仍用丝字韵》。

  叶衍兰(1823—1897)字南雪,号兰台。广东番禺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军机章京。晚年主讲越华书院。有《海云阁诗钞》一卷。其孙叶恭绰。

  八月,易佩绅到任(贵州按察使)。

  “初升黔臬,不知荣宠之何从而来。或言张公之洞荐举中外人才,以府君居首。简在帝心,当由于此。官黔臬,值丁祭日。首府、县出城送总督至清镇县,皆不与祭。府君曰:‘律载:属员出郭迎送上司者,降四级用。上官容令不单者,亦如之。夫出郭不过数里耳,况至他境乎?因按律详巡抚请奏参。’时巡抚方监临入闱,致书府君欲寝其事。府君复书曰:‘执法者,各举其职。或奏或寝,吾不越俎也。’巡抚遂驰告总督。越数日,得总督书,谓:首府、县别有公事,至清镇非专送总督,但当劾其旷祭。府君谓:既不劾远送,何必劾旷祭?遂援擅离职守例,各记大过一次,以示儆焉。”

  十月十一日(12月2日)李鸿章奏请以记名提督丁汝昌统领海船(北洋舰队)。本年,李鸿章从德国订购战舰二艘,即日后命名之“定远”、“镇远”号。

  十一月十四日(1882年1月3日)以内阁学士张之洞为山西巡抚。

  光绪八年壬午(1882)二十五岁

  春夏秋,居长沙。多冶游,有诗作。

  四月二十六日(6月11日)易顺鼎以《丁戊之间行卷》及《经义莛撞》呈王闿运。

  王闿运(1833—1916)字纫秋,一字壬秋,后改为壬甫,又作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官至翰林院侍读,民国间任清史馆馆长。清末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有《湘绮楼全集》、《湘绮楼日记》等。

  “易郎实甫来,未得入,遣招之来谈。先送《行卷》来,亦有《经说》。知时尚所趋,转移为最捷也。”

  八月初五日(9月16日)受邀与邓辅纶等至王闿运府上宴饮。

  “……与易郎谈华才非成道之器,然其先不可少。东坡六十而犹弄聪明,故终无一成。佛家以敏悟为狂慧,圣人所以约礼。……”

  诗:《子夜鬼歌六首》、《为鲍蓉泉广文题焚香夜祷图》、《长沙秋日偕涂二稚衡舍弟叔由及问石上人渡湘游岳麓寺和稚衡韵》、《游西竺山用县志申陈大今韵》、《梦中作》。

  涂景涛,字稚衡,亦作子衡、穉蘅,号卧知斋主人、春华山人。湖南长沙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有《涂穉蘅集》。

  冬,入京,谒见左宗棠。刻《摩围阁诗》。

  “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两江总督二等侯谥文襄湘阴左公宗棠

  光绪壬午,见湘阴相国于京师北池子邸第。适无他客,遂留与对酌。自述生平学问所得及新疆边事、吏事甚悉。出兰州官局织段示余。历一二时之久,至数百语之多。且食且谈,略无倦意,真觉精神如破贝州时也!复举宋晏元献、明李文正相期,谓二人皆以圣童致位太平宰相,为诵杜诗‘青眼高歌望吾子’之句。郑重而别……”

  十一月,易佩绅奉旨补授山西布政使。

  光绪九年癸未(1883)二十六岁

  春,在京参加会试,不第。与谭献等人唱和叶衍兰《鸳鸯诗》,后结集为《旧雨联吟》。与周寿昌绝交。结识张鼎华。居京期间有唱和诗。

  谭献(1832一1901)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近代词人、学者。少孤。同治六年(1867)单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有《复堂类集》、《复堂日记》等。

  “然,未几割席出恶声焉。先是,湖南人相戒勿官译署。是年,有曹司二人贫甚,欲破此例。公车大譁,推余主笔作书责二人,且缮知单,勒九列之二人画诺。周强画诺,既而中悔;徐则留知单不发,与周同作柬,劝余转圜。武陵王以敏忿甚,迳作书千余言责周。周疑余授意,不复王书,而遗书与佘绝交。余当时不屑辩诬,后闻侍郎归道山,余颇自悔。……”

  “翰林院编修福建主考番禺张君鼎华

  光绪癸未在京师识延秋张君。君与吾父为同年生,余以丈称之。君外通侻,内肫挚。好客而不能饮,善谈论诙谐,其客亦然。每室中聚谈如风发泉涌。余不善谈,惟善笑而已。君顾推重余,不以为伧。”

  诗:《和叶兰台丈游丝四首》、《初秋偕陈次亮许贡宸泛舟二闸》、《送尹琅若师归劳山作》。

  五月,易佩绅陛见。六月,到任(山西布政使)。

  夏,长姊易莹病殁。秋,闻姊讣,由京赴并省亲。在太原易佩绅府中父子扶乩,作扶乩诗,刻为《玉虚斋唱和诗》。居并期间游晋祠,祁县等山西名胜。有诗作。

  “长女莹,性情风概最与余肖,读书无多,而颖慧过人。……癸未秋七月十五日卒于山西藩署……。”

  “真一子者,亡女生前所自号也……。”

  “……真一子殁在署中。偶然有个同寅,咎函楼先生设坛请乩。……李仙……说真一子前生是谢道韫。立时便将真一子找回,作诗作画,仍如生人一般。那时易顺鼎捐了个刑部山西司郎中,在京当差。接了真一子的讣信才赶到山西。那一天,同仙临坛,忽然对着易顺鼎写道:易子静听。便说。易顺鼎是张灵的后身,又是王昙首的后身。在坐的人都不知道张灵是何时人。那易顺鼎也只依稀仿佛记得《虞初新志》上载有张灵的事,却记不得崔莹的事情。所以当时未曾向同仙一问……原来张灵的母梦周灵王太子晋,而生张灵。所以取名叫‘灵’字,曰‘梦晋’。另有一部小说叫做《何必西厢》。他说,张灵的前身又是晋朝谢灵运,所以名‘灵’字,字‘晋’。易顺鼎自此以后便刻了一方‘张灵后身’的小印章。”

  诗:《出都门赴并门省亲留别诸友》、《送毛澂作令山东》、《涿州》、《旅夜》、《保定道中》、《真定南粤王佗故里》、《渡滹沱作》、《出都留别之作诸君垂和颇多因再和寄四首》、《下东天门遇雨》、《北天门看月作歌》、《平定道中》、《西天门》、《山居夜宿》、《并州道中》、《游晋祠和仙姊真一子韵》、《并门冬夜对月》、《将返京师和仙姊真一子赠行韵》。

  冬,中法战事烽起。先是,因法军对中国属国越南步步进逼,刘永福所率之黑旗军与法军在越南多次交锋,互有胜负。

  刘永福(1837—1917)本名义,字渊亭,广西上思人。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后因率黑旗军于越南抗法成名,受招安,任南澳镇总兵。甲午中受命在台湾抗击日军。

  岁末,易顺鼎返京。旅途有诗。

  诗:《四更大月如水行南天门下》、《正定道中小除夕》。

  十二月,易佩绅奉旨调补四川布政使。

  光绪十年甲申(1884)二十七岁

  春夏,易顺鼎在京任上。

  三月十三日(4月8日)恭亲王奕䜣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病。

  三月十七日(4月12日)命贝勒奕劻管理总理各国事物衙门。

  三月,易佩绅到任四川布政使。

  “蜀有知州某,以贪猾著称。总督某公,初欲劾之,既而悦之,使署泸州。泸州,蜀第一优缺也。府君甫柢任即日,总督撤之。适法人窥台湾,总督奏以府君率蜀军往援。府君感激,请行,而奉旨不允。于是,府君以旧伤作痛,两耳渐聋,详请开缺。值总督亦病,未果。上有见总督年终考语者,称府君:公忠清正,惟钩稽综核非其长。盖总督虽忮府君,不便其所为,而亦不敢违公论,害物望也。”

  四月十四日(5月8日)上海英商美查(Major)主办《点石斋画报》出版。

  四月二十八日(5月22日)以张之洞署两广总督。奎斌署山西巡抚。

  闰五月初四(6月26日)赏刘铭传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

  七月初三日(8月23日)中法马尾海战。

  七月初六日(8月26日)下诏对法宣战,中法战争开始。

  九月,易顺鼎出京,由天津乘船至上海。在上海晤李士棻。有诗作,结集为《出都诗录》。

  李士棻,(1821—1883?1885?)字芋仙,四川忠州人。道光间拔贡,同治初知彭泽县,移临川。去官后,流寓上海二十余年。善书法,追宗晋、唐。卒年六十五,一作六十三。著有《天瘦阁诗草》、《天补楼行记》等。

  诗:《蓟门别歌》、《潞河》、《送梁节盦编修归粤次杭雪副贡韵四首》、《燕歌行》、《津门》、《轮舟渡海遇大风涛二首》、《海舟看月歌》、《沪上晤李芋仙人令即和其见怀诗韵》、《寄怀陈次亮户部即和其送别诗韵》。

  梁鼎芬(1859—1919)字心海,一作星海,又字伯烈,号节盦。广东番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曾入张之洞幕,后以武昌知府擢湖北按察使。有《节盦遗诗》六卷等。

  十月。朝鲜新党兵变(甲申之乱)。

  十月,易顺鼎游苏杭名胜。有诗作,结集为《吴篷诗录》。

  诗:《将游吴越泊舟上海新闸外作》、《即事》、《赠内》、《代答》、《赋怀》、《读汉书二咏》、《阊门舟中闻笛》、《吴门书感》、《苏台曲》、《真孃曲》、《阊门望月》、《姑苏怀古》、《虎丘》、《西施曲》、《吴江县东望洞庭山》、《醉后短歌》、《平望》、《舟中即事》、《武林喜晤家二兄即题其月池观钓图》、《登吴山作》、《孤山林处士庐》、《题湖土楚人迹二首》、《泛湖醉归夜行钱塘门外》、《与内子泛舟里湖登孤山由段桥归用坡公腊日游孤山韵》、《游灵隐寺仍用坡公韵》、《由灵隐寺至強光庵》、《登拨光庵观海亭》、《天竺道中作》、《三生石》、《湖上感南渡事二首》、《陈觐虞徐凤翱贺小岑诸君邀饮钱塘江舟中作》、《西湖柳枝词八首》、《钱塘杂感》、《烟雨楼》、《吴中书事二首用人韵》。

  十一月,溯江而上,由湖北入四川。有诗作,结集为《樊山沌水诗录》。

  诗:《雪夜过焦山作》、《黄州》、《沙武口》、《同沈二伯华游寒溪西山用坡公韵》、《赤壁》、《樊山大雪睡起甚迟戏书四韵》、《雪中书怀二首和沈二韵》、《江上看雪二首和沈二韵》、《偶成》、《忆西湖联句十二首》、《樊口大雪醉中作歌》、《樊口别沈二弟同用上海黄茂才赠诗原韵六首》、《庞公渡》、《黄篷湖櫂歌湖上有黄篷山即陈友谅起兵处》。

  十二月,入川,游沿岸名胜,有诗作。结集为《蜀船诗录》。

  诗:《江陵詠古十六韵效庾体》、《荆州怀古四首》、《江陵舟发》、《沙市遇聂大南归口号送别》、《云梦诗》、《松滋渡》、《蜀船歌》、《虎牙滩》、《清江曲》、《泊宜昌府》、《游峡州三游洞》、《题三游洞》、《峡中舟望》、《蝦蟆石》、《西陵峡中诗》、《黄牛庙前遇雪》、《舟中望雪短歌》、《新滩》、《香溪曲仿庾体》、《除日游玉虚洞》、《新滩度岁口号》、《归州》、《陆务观入蜀记极言巴东白云亭之胜今访之不得怅叹赋此诗》、《巴东秋风亭怀寇莱公题二十八字》、《舟中书事》、《望巫山》、《箜篌山神女庙效庚体》、《巫山》、《瞿塘行》、《晚泊广溪峡口题壁》、《先主武侯庙用杜韵》、《白帝城怀古》、《和王右丞晓行巴峡诗韵》、《淫预石歌》、《云阳县》、《下岩》、《上岩》、《三峡竹枝词九首》、《追忆两岩之胜再赋一诗》。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二十八岁

  正月,由巴州入成都。有诗作,结集为《巴山诗录》。

  诗:《岑公洞》、《舟中寄陈伯严》、《万县西山鲁池》、《万县道中》、《高梁山》、《山行见人家梅花》、《梁山三詠》、《来瞿唐先生墓》、《汉将军王平墓》、《黄泥■》、《九盘山》、《道中绝句》、《将抵顺庆作》、《渡嘉陵江》、《题嘉陵驿》、《顺庆府》、《南充赵宝珊孝廉招同邻水李铁船比部游金泉山访谢自然昇天遗迹还饮甘露寺作》、《南充怀古三首》、《山行雨后》、《梅花》、《渡涪江》、《射洪道中怀古二首》、《题道旁红梅》、《过驷马桥题诗》、《司马相如》。

  二月,在成都,曾拜访王闿运,并与其门生多有往来。诗作结集为《锦里诗录》。

  诗:《二月望日成都郭外游览作》、《清明日侍家人人赴王学长讲舍宴集同宋都讲吴优贡舍弟豫》、《华阳行上平远尚书》、《重三日江叔海招同成都北郭游集听客峨眉青城有作》、《题宋芸子孝廉琴阁诗集》、《答赠顾丈道穆》、《锦城篇答送于兄晦若兼寄张编修丈燕秋梁编修弟节盦》、《詠牡丹和真一子韵》、《用前韵》、《一叠韵》、《二叠韵》、《三叠韵》、《四叠韵》、《五叠韵》、《牡丹将谢用前韵悼之》、《詠芍药和真一子韵》、《题范大画扇仿顾逋翁范山人画山水歌》、《送江叔海入都》。

  于式枚(1853—1916)字晦若。广西贺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官广东提学使、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四月,游峨眉山,诗作结集为《峨眉诗录》。

  诗:《发成都舟中连句寄谢廖平张祥龄范溶刘子雄并壬秋院长先生星潭兵备丈嘉定泛青衣江游凌云乌尤二寺作》、《峨眉山诗》、《冒雨自伏虎寺入山至万年寺》、《双溪桥》、《峨眉登眺作》、《金顶寺》、《峨眉绝顶望大雪山歌》、《云海歌》、《峨眉山中怀壬父王丈》、《题峨眉金顶寺阁用韩昌黎题衡岳寺门楼韵》、《龙门洞》、《峨眉歌送于大兄赴燕江大兄家六弟应举》、《嘉定送别还宿中岩寺听雨》、《宿眉州忆弟》。

  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季平,号四益,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官龙安府学教授。历任九峰、艺风、凤山诸书院山长。有《六益馆杂著》等。

  张祥龄(1853—1903)字子宓,号芝馥,四川汉州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官大荔、南郑知县。有《前后蜀杂事诗》。

  范溶,字玉宾,号辛斋,四川华阳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改庶吉士,授福建平和知县,改湖北道员。有《辛斋诗文集》六卷。

  刘子雄(1858—1889)字健卿,四川德阳人。光绪二年(1875)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有《刘舍人遗集》四卷。

  四月二十七日(6月9日)中法新约在天津订立。

  七月二十七日(9月5日)左宗棠卒于福州,年七十五岁。

  九月初五日(10月12日)设台湾行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福建巡抚事由闽浙总督兼管。

  九月,易顺鼎游青城山。诗作结集为《青城诗录》。

  诗:《西行歌》、《发成都西门作》、《即事》、《灌县道中》、《自新场入中兴场望山作》、《上石筍塘》、《山行至常道观》、《山中遇雨遣怀用杜韵》、《范石湖以生辰宿丈人峰余宿常道观亦生辰也因记以诗》、《雨中坐山阁戏为绝句》、《小朝阳洞》、《题青城山和石湖韵》、《青城山歌》、《雨后返常道观》、《长生观拜范闲像》、《回望轩辕台有感作》、《学蜀诸生作上到江源第一峰》、《游青城山杂诗七首》、《自青城归过笮桥登玉垒关观岷山大江作歌》、《题扬子云故里》、《郫县》、《和真一子游青城山韵》。

  十一月二十九日(1886年1月3日)调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以潘祖荫为工部尚书。

  十二月,易佩绅奉旨调补江苏布政使。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二十九岁

  春,在京师第五次会试落榜。

  易佩绅入京陛见。

  “沥陈中国民穷财尽,痛哭失声,又上疏,请停土木,罢海军,撤厘金。两宫为之动容,虽讶其愚直,亦不加责。”

  夏,再由海路经上海赴江苏省亲。在苏州拜见俞樾。有诗。

  诗:《海舟书感四首》、《自沪上一日泊吴门作》、《登北寺塔和韵》、《再和》、《荆州遇杨聪杨锐即别》、《巴陵怀古》、《舟中七夕赠内》、《赠俞曲园丈》、《即事书怀六首和光州李布政韵》、《题唐子畏黄茅渚图即用唐原韵》。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翰林编修、国史馆协修、河南学政。有《春在堂全集》。

  冬,游苏州光福邓尉山。次子家篠早殇,葬之邓尉山下。有诗。

  诗:《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中独游邓尉元墓宿圣恩寺还元阁》。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三十岁

  正月十五日(2月7日)光绪帝亲政礼成。

  年初,易佩绅乞病归。

  “府君自知所学迂拙,不合时宜。抵苏未半年,遂请病开缺。总督曾忠襄公、巡抚崧公骏,皆不肯代奏。崧公来问疾,欲排闼入劝府君。府君本无病,闻崧公来,亟扶杖出见。开缺之次日,携家逰邓尉,行步若飞。于君式枚时客府君所。尝谓当世如府君者,无第二人也。”

  二月,游太湖洞庭东西山、光福等地。所著诗歌结集为《林屋诗录》。

  诗:《发舟胥门晚至光福登虎山桥一首》、《从邓尉峰至石壁山行一首》、《天井道中梅树花已盛开一首》、《石壁与张江黄连句》、《石楼连句》、《圣恩寺连句》、《等石楼望湖中一首》、《入太湖别张江黄三君可见叔由共和之一首》、《邓尉山殇子仁墓下作一首》、《胥口舟中望远》、《初泛太湖经东山一首》、《湖中作》、《东山望震泽一首》、《莫釐峰》、《客思》、《往吴兴不果还登鼋山作》、《于东山往西山经湖中一首》、《石公山微雨一首》、《入包山林屋洞是第九洞天一首》、《宿甪里赠巡检滑县暴君》、《登石公亭》、《湖上瞻眺》、《山中忆人一首》、《西山舟归经东山一首》、《舟中回望石公山一首》。

  夏,居苏州,与郑文焯等交游宴集,颇有诗作。

  诗:《赠郑叔问文焯》、《山塘冶春词六首》、《盛园春游遇雨》、《鼋山松影石歌》、《五百名贤祠宴集分题得吴季子》、《由齐门放舟至常熟泊尚湖荷花中作》、《吴门仲秋月夕被酒与诸友狂走市上作歌》、《即事寄常熟虞山赵园主人一绝句》、《为黄仲弢题姚梅伯所画龙女图》、《为王芾卿题所藏徐俟斋先生画山水即和芾卿自题原韵》。

  郑文焯(1856—1918)字叔问,号小坡,晚号大鹤山人。奉天铁岭汉军正白旗人。光绪元年(1875)单人。官内阁中书。有《大鹤山人诗集》、《樵风乐府》等。

  黄绍箕(1854—1907)字仲弢,号鲜庵,浙江瑞安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京师大学堂监督。有《鲜庵遗文》一卷。

  王颂蔚(1848—1895)原名叔炳,字芾卿,号蒿隐、礼堂。江苏长洲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军机处行走、户部郎中。有《写礼庼诗集》等。

  秋,游庐山,有诗作。加捐道员,分发试用,签掣河南。入都。与京师权贵多有交际,有诗作。

  “……他在苏州随任时,曾经一个人去游了江西九江府的庐山。无意中到了一个山水幽深所在,叫做三峡桥。俗名叫做观音桥。自此以后,他便魂梦留恋于此……”。

  “太子太傅两江总督一等伯爵谥忠襄湘乡曾公国荃

  光绪丁亥游匡庐有入山学道之志。时已捐纳道员,将入都请分发。见沅浦曾公于金陵节署。以入山意告之。公大赞赏,即致书江西巡抚,使聘余主鹿洞讲席。书中称许备至,谓为当今有数人物。汤小秋兵备见其书,为余言之,会此席有人,不果……。”

  “丁亥改官入都,始一见公(潘祖荫),谓余曰:“君小时即备历艰苦。今出而学仕,当不负生平矣。公方病眚,以帛笼目,余几欲笑,以其类张壮武之笼鬒也。……”

  “丁亥,余改官。君(张鼎华)为余谋,若自谋其私。尝束余曰:三百年甲科不得公,为无色耳!君于书无弗读,《虞初》九百寓目皆不忘。闻余前身为明人张灵,则缕述小说所载张灵事告之。且言某处当有是书,果如言。……”

  诗:《夏暮秋初由吴门至浔阳独游匡庐五律十四首》、《山行》、《三石梁观瀑》、《山中杂题五绝六首》、《山中杂题七绝五首》、《登香炉峰作》、《登五老峰遇大雷雨旋霁宿月宫院》、《登匡庐绝顶歌》、《出山回望》。

  冬,出都赴任,十二月到省。

  “前河道总督义州李公鹤年

  光绪丁亥,郑州河决,前河督子和李公复起治河。余以道员分发河南,见河督于行馆。河督诵余诗云:功罪百年存信史,安危只手仗奇才。称赏久之。盖少时随任贵州登诸葛台吊张经略广泗作也。河督又与陈丈右铭论天下人才,方推吾父,忽笑曰:其父人才,其子乃天才。陈丈亦笑为余言之……”

  “光绪十三年丁亥……将到天津,在途中忽然作了《僧说》一篇。全是发明那要做和尚的道理……不如一家为僧,冷淡相守而死,反胜于尧舜孔孟丢了父母独享人间的快乐。……他的朋友于晦若正在天津李鸿章幕府。于晦若便将他这一篇文字送于李鸿章看了。李鸿章又看见他游西湖,题功臣庙的诗有两句云:笑我风云浑气短,只求配食水仙王。便对于晦若说:这易实甫在湖南人里面另成一派。并一面写信与河南倪抚台,说易实甫胸襟旷远云云,所以他到省后倪抚台大加青眼,立予要差,皆李鸿章于晦若之力。……”

  诗:《袁重黎赠诗二章依韵和答即仿其体出都留别友人绝句十二首》、《临洺关遇雪作歌》。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三十一岁

  正月,委(易顺鼎)办全省釐税局务。

  “光绪戊子己丑需次大梁,豫抚豹岑倪公以国士见待。相期远大,常恐余有躁进,苟得意。自言本无宦情,不忘口壑。知余性好山水,引为同志。尝共登辕中新修露台,凭眺久之,出所作《来福堂记》示余,曰:‘吾昔入严中丞渭春幕府,居此堂。今复居此,子年甫三十,再十年二十年,何患不居此堂耶?’”。

  五月二十一日(6月30日)郑州已成河工又被水淘刷失事。

  六月十六日(7月27日)太后懿旨,定明年二月初三日归政。

  七月初十日(8月17日)以郑州河工久未合龙,河道总督李鹤年、成孚均发往军台。礼部尚书李鸿藻、河南巡抚倪文蔚革职留任。以吴大澂署河东道总督,广东巡抚由张之洞兼署。

  七月,(易顺鼎)充文闱监试官。在任期间,师友宴集酬唱,颇有诗作,结集为《游梁诗剩》及《游梁诗剩剩》。

  “监临豫闱,(倪文莳)以余监试,终日同坐,至公堂,谈艺论学,不啻师友。”

  诗:《叶园宴集和李公子黎山人连句韵一首》、《赠归德知府文悌仲恭一首》、《赠义州李公子葆恂一首》、《五月六日自河上返宿杨桥陈按察丈留饮大王庙并示春日堤上作明日旋大梁和韵一首》、《感事八首》、《题陈明远喆甫泛查图四首陈尝为使日本参赞官》、《湘云曲一首为六杉太守作》、《赠管晏敬伯一首》、《郑国篇送陈按察丈往江南一首》、《戊子秋监河南省试闱中和巡抚望江侍郎前湖北监试诗韵即呈四首》、《和陈按察丈金陵大钟歌江宁布政许丈见钟卧草间辇而出之属陈丈作诗陈邀同赋一首》。《绝句五十五首戊子夏日》

  李葆恂(1859—1915),改名理,字文石,一字叔默,号猛庵,义州人。监生,官直隶候补道。有《李文石小集》。

  十一月十五日(12月17日)以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林泰曾、刘步蟾为左右翼总兵。北洋海军成。

  十二月十九日(1889年1月20日)郑州河口合龙。

  冬,撰《淮南许注鉤沉》。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三十二岁

  正月初一日(1月31日)以郑州河工合龙,赏吴大澂头品顶戴,实授河东河道总督。倪文蔚、李鸿藻开复处分,李鹤年等加恩释回。

  正月二十六日(2月25日)册封叶赫那拉氏为皇后。明日,皇帝大婚礼成。

  正月,(易顺鼎)调办全省水利局务,督办贾鲁河工。(同时兼赈抚局总办)

  二月初三日(3月4日)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亲政。

  三月,兼办郑工善后河图局务。

  四月二十五日(5月24日)赐张建勋、李盛铎、周树模、叶昌炽、恽毓鼎、陈三立、丘逢甲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月十二日(8月8日)调张之洞为湖广总督。以李翰章为两广总督。

  夏秋,在开封任上,与河道总督吴大澂多有唱和。

  “二品衔记名道河南开封府知府桐城孙君云锦

  光绪己丑,河南乡试。巡抚欲再以余监试。余方浚贾鲁河,兼修黄河图说,辞以不能兼顾。巡抚遂从布政使刘君瑞祺议用他人。首府海岑孙君,排辕见巡抚,力争非余不可。巡抚言,此易君本意,无他也。乃怏怏出。余与孙君仅识面,无缟纻交也。一日诣余,出旧作,乞点定。且曰:每于班行中见君,若鸡群之鹤。余心愧其言,孙故桐城老儒,与前湖广总督涂公宗瀛齐名。同在三圣七贤之目。巡抚严事之不以属吏,待孙亦不属吏自居。未几,自请开缺归道员班,将为开归道矣。浩然辞去,留书告别。多知己之言。数月,余亦归……”。

  诗:《已丑岁朝长句一首》、《郑州河复诗上河督吴县侍郎次义山韩碑韵一首》、《答寄沈沆伯华彝陵次韵二首》、《和黎山人承忠韵一首》、《再叠前韵二首》、《戏赠黎山人三叠前韵一首》、《雨后漫兴四叠前韵一首》、《题愙宅尚书珲春铜柱铭一首》、《赠朱兵备寿镛二首》、《题何梅村岁寒图一首》、《题愙宅尚书牙璋拓本奉和元韵一首》、《愙宅尚书新得玉琯出观赋诗一首》、《陈留旅夜即事感怀邀陆丈襄钺同作一首》、《艮岳遗石歌一首》、《送余诚格寿平入都时将访匡君以志别二首》、《次韵江俶戏成一首》、《题曹按察吉三丈诗集并怀旧志别四首》、《次韵汪正己一首》、《次韵答陆丈襄钺一首》、《题含苞牡丹六首》。《题张梦晋画折枝长卷寄宗室伯义祭酒绝句八首》。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有《愙斋诗存》九卷等。

  陆襄钺,字吾山。陕西孝义厅人。咸丰八年(1858)副贡。任直隶州州判,升河南开封知府。授浙江督粮道,署按察使。有《有不为斋诗存》二卷。

  曹秉哲(1841—1891),字仲明,号吉三。广东番禺人。秉濬弟。同治四年(1865)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任甘肃兰州道,擢山东按察使。有《紫荆吟馆集》七卷。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三十三岁

  三月,《三省黄河图说》修成,进呈,奉旨留览。旋因郑工赈务出力,案内保加按察使衔。又因善后各项工程出力,案内保加二品顶戴。以道员归候补班补用。告病归,刻《游梁诗剩》于开封。自开封经豫东徐州至淮扬,由扬州溯江而上,至江西九江府庐山。一路有诗作。

  “得了三个保举,是试用道保过候补班、按察使衔、二品顶戴。论将起来总算得意。谁知他那时的心事仍旧冷若冰霜,一心只想入山,只想出世……庚寅春天,将《三省黄河图说》修好,进呈御览。他便上一公事,与抚台说归心甚切,病体难支。不候批准,迳自起身和家眷一齐奔那庐山三峡桥。

  “庚寅三月,河图事竣,余乞假归。公坚留不得,人颇以为恝……。”

  诗:《出汴城雨中行四十五里宿陈留》、《陈留至杞县平野六十里旭日出云佳麦可爱》、《杞县薄醉过榆厢铺西惠济河桥暮至睢州吟寄于弟渊若和之》、《宁陵县界始见种罂粟田自此以东更盛》、《次归德感孔子过宋事》、《马牧集饘遇疾几殆书报故人》、《始入江南界宿砀山》、《砀山县作》、《道中作》、《萧县界行黄河堤南问毛城铺无知者》、《将至徐州过楚元王山下见人家村落幽绝》、《徐州登览有作》、《登徐州城外云龙户部二山览戏马新台忆冯煦编修曾为云龙院长》、《客中春暮》、《野鹤》、《高卓镇晓发夕宿桃园县》、《洋河》、《桃源道中作》、《桃源县南湖村》、《清江浦西渡运河》、《清河县待内子吴兴君未至》、《淮浦夜泊》、《三月三十日天妃口》、《清淮一首》、《韩侯钓台咏古》、《高邮暝泊》、《扬州作》、《轮舟江行》、《江行两绝句》。

  夏,在庐山筑茅庐闲居,有诗。

  “囊中尚有二千余金。便修了三间草堂,做了几副对联。有两联最传诵的,一联是:筑楼三楹筑屋五楹漱石枕流聊永日,种兰千本种梅百本弹琴读易可终身。一联是:三闾大夫胡为至于此,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

  “庚寅岁,不孝(易顺鼎)由河南道员请假归游庐山。至三峡桥,喜其山水泉石,幽深甲天下,筑楼居焉。颜曰‘琴志’”。

  诗:《重游匡庐卜居纪游杂诗二十七首》、《赠僧》、《开先夜宿》、《瑞鹿歌赠南康守王少岩使君》、《庐山诗三十二韵》。

  秋,由庐山至杭州观大潮,再游西湖,太湖西山。有诗纪行。

  “兵部侍郎浙江巡抚满洲崧公骏

  庚寅,余自庐山观浙江潮。公相见甚欢,置酒谈心,且订后约。余少时见近人楹联丛话载一联云:数口居碧水丹山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面皆青燐白骨人何寥落鬼何多。不知为何人所作,亦不知为何地之联。而神往情移,莫能自喻。是年游西湖,过松毛场,忽忆此联,仿佛其境低徊,留之不能去。既而得舒铁云《瓶水斋集》,阅之,则言王仲瞿与妻金五云居松毛场红桕山庄,自题联语云云,即此联也。且即此地也。忆癸未冬,李仙指余前身有前王、后王,及‘优昙首出’之语。友人郑文焯以后王为指仲瞿。仲瞿名昙。故曰‘优昙首出’。是耶?非耶?然余一生最爱西湖。于西湖又最爱松毛场,亦不可解……”。

  诗:《游西湖至清涟寺玉泉观鱼读纯庙宸题敬赋》、《将重游包山适遇秦散之少尉于杭州因赋赠》、《重入包山用前游韵》、《重晤暴方子巡检喜赠用前韵》、《携诺瞿上人游铜井作》、《携诺瞿上人访太湖熨斗柄还宿圣恩寺得诗二十二首》、《题诺公一蒲团外万梅花图用鹿庐体》、《诺公属题虚谷上人画山水》。

  秦敏树(1828—?)原名嘉树,字林屋,一字散之,号穉梅,晚号散叟,别号冬木老人。江苏吴县人。任浙江天目山巡检,候补知县。工山水,擅篆刻。著有《小睡足寮诗录》等。

  十月十一日(11月22日)以刘坤一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冬,在无锡病几殆。岁末启程返湘。

  诗:《无锡遇病几殆吴子被使君迎居署中医治获痊归舟感怀赋诗寄谢六首》、《庚寅除夕敬和家大人元韵一首时甫由匡庐包山返里》。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三十四岁

  正月,在长沙。弟顺豫入府学。

  在长沙期间,与程颂芳、程松万兄弟,王景莪、王景崧兄弟,及何维棣、姚肇椿等唱和。后结为《湘社集》。

  诗:《正月二十二日之长沙赠叔由》、《龙潭道中用东坡郑州别子由韵同叔由作》、《雨中行田过太常山下》、《崔家牌》、《益阳县作》、《当垆曲连句》、《渡资宿王氏庐连句赠王大王二》、《资州雨集连句用韩愈郾城夜会连句韵》、《赠王景莪王景崧一首》、《经沧水驿》、《马上连句二首》、《道中见梅花》、《渡湘水至长沙连句》、《长沙春游曲赠程六周四兼示周舅戴侯及家弟》、《和赠何五》、《赠郑襄知县》、《无题诗四百三十字五平五仄体用一送全韵》、《十四夜泛月连句》、《十五夜泛月连句三十韵》、《郑侯携酒蜕园有诗连句和答》、《西园曲十八夜觞月连句》、《和义山锦瑟诗》、《和义山碧城诗》、《杂和义山无题诗》、《岳麓山行连句五平五仄体次十二吻全韵》、《和叔由夜泊麓山水步赠别》、《夜泊麓山下和程六》、《连句题云麓寺用杜甫岳麓道林二寺行韵》、《答何五》、《答姚二》、《答和程五即送其省父大定后一首呈大定丈》、《答王大》、《长句和赠程六》、《纸鸢连句用韩愈斗鸡连句韵》、《有客行》、《赠子大》、《郑斋雨集连句用王安石登高斋诗韵三首》、《雨宿开福寺连句次九佳全韵》、《连句题天心阁用韩愈宿岳寺题门楼诗韵》、《和答叔由》、《和答王大》、《和答程六》、《三义矶录别连句次十五咸全韵》、《篁墩精舍燕集连句》。《八台诗》、《山中作》、《杂诗六首》、《游街岳发长沙敬和家人人旧游元韵》、《清明第二日雨发》、《昭山作》、《湘潭县》、《入涟口》、《涟水大桥》、《赠刘毅斋太保》、《涟水三月三日刘太保第中作》、《重泊湘潭叠韵赠陈锐训导》、《昭潭雨泊赠陈杭州文騄》、《和答杜院长贵墀即别》、《家园樱桃全熟敬和人人元韵》、《敬再和一首》。

  程颂万(1865—1932)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曾任候补道。有《十发居士集》七十卷。

  何维棣(1856—1913)字棠孙,号潜颖,湖南道州人。何绍基之孙。光绪八年(1892)举人,官四川候补道。有《潜颖集》十四卷。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监生。以军功累迁至新疆巡抚。谥襄勤。有《刘襄勤公集》。

  陈文騄,字仲英,晚号■叟,湖南祁阳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安徽候补道。有《养福斋集》。

  杜贵墀(1824—1901)字仲丹,湖南巴陵人。光绪元年(1875)单人。从同邑吴敏树研讨古文。有《桐华阁文集》十六卷。

  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24曰)以唐景崧为福建台湾布政使。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桂林灌阳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以对法作战军功,晋福建台湾道,迁台湾布政使,署台湾巡抚。有《诗畸》八卷。

  岁末,在武昌。欲返回庐山,不果,至上海。

  诗:《湘月篇临资口望月寄叔由时余赴武昌叔由入蜀》、《旅雁篇》、《巴陵郡楼作》、《残腊将由武昌还庐山不果遂至上海度岁得绝句二十首  录十一首》。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三十五岁

  初春,由上海返回庐山。路经苏州,访前生张灵墓并省亡儿墓。夏,奉母陈太夫人入庐山消夏。在庐山期间,与陈三立同游,并赠庐山泉水与张之洞。

  诗:《壬辰初春由沪至浔入庐山绝句二十二首》、《还庐山精合作》、《自题山居二首》、《奉母夫人入庐山消夏二首》、《琴志楼对月吟寄陈吏部杨舍人》、《王南康见示用朱子游鹿洞韵诗依韵和赠》、《叠韵酬庆星子》、《赠鹿洞华院长再叠韵》、《往南康郡城归遇雨》、《五月二十五日游鹿洞精舍赠华院长暨饶训导树荣三叠韵》、《从深竹中望三峡涧遂至涧上亭看雨作》、《出山往鄂宿九江烟水亭旧浮屠道人已没》、《九江舟中寄郑衡阳》、《次韵答督部孝达师》、《督部师携酒饮凌霄楼余在庐山不得与次前韵奉寄》、《题华尧峰院长天人九老图兼送归铅山》、《庐山听泰西妇弹琴歌  有序》、《携伯严叔由寻白石院至五老峰是宋贤藏书处》、《简寂观六朝松歌》、《送节盦还焦山用苏韵》、《三峡涧桥月中》、《以庐山泉荈再馈孝达师仍次韵》、《大觉庵月下二首》、《晓行山中口号》。《由上海至苏州绝句》、《过苏州吊曾季硕女士因访前生张灵墓兼省亡儿墓作》、《正月七日郑龛河督里第宴集》。

  六月,至武昌,应张之洞聘,任两湖书院讲席,分校经学文学。与张之洞、陈宝箴、吴大澂等往来唱和。后结集为《鄂湘酬唱集》。

  诗:《泊汉口》、《武昌曾太傅祠夏日》、《祠外晚行登山吟望》、《答赠张公子苏卿》、《曾祠夜坐》、《移榻凌霄阁》、《阁晚》、《六月十四日陪孝达先生菱湖看月即席赋诗二首》、《晴川引六月望日谢提督杨舍人陈吏部宴集作》、《孝达师饷大冶梨并惠庐山泉诗次韵敬谢》、《叠前韵酬陈按察丈》、《次韵酬赠都昌李乘时四首》、《次韵陈按察丈谢赠庐山泉》、《次韵再酬按察丈》、《新秋归兴二首》、《孝达师七夕临视织布局新楼并观电灯敬赋一首》、《七月十八日南归登州作》、《次日将与叔由别于沙头和苏文忠感旧诗韵同作》、《大人十四夜待月敬和》、《大人十五夜待月敬和》、《人人十六夜望月敬和》、《大人十七夜望月敬和》、《敬再和大人韵》、《中秋后三日步月城西敬和大人元韵》、《湘中二老诗》、《续二老诗二首》、《两同年诗二首》、《长沙舟中叠韵答仲舟》、《和仲舟见赠韵即以留别》、《赠偷儿一首》、《题兰兰柳柳合璧扇面四首》、《谢仲丹饷君山茶》、《守风鹿角湾赠张子虞学使四首》、《后叠韵四首》、《自沅上至江上杂诗十五首》、《抵武昌日遇程六子大自粤归出示近诗有望庐山见寄篇次韵奉酬并题其集》、《雪中独登凌霄阁眺览》、《念六日即事呈南皮师和师韵》、《雪夜偕诸子醉后登高观山》、《次韵赠范钟》、《漫感》、《别凌霄阁》、《腊月十六日督部师招同王进士杨舍人陈考功集两湖书院看雪月即席赋呈》、《喜晤罗兵备丈即赠》、《雪霁登阁望武昌》、《督部师辱奖前作并示大篇时已束装率尔次韵》、《督部师枉饯凌霄阁赏残雪再次前韵兼禁重字》、《寄王南康》、《附泰西舟半日抵荆河口作》、《黄陵舟中次韵寄程六程新自粤还湘》、《过益阳赠知县左逸仙丈》、《资江即事四首》、《大人咏雪敬和》、《再和二首》。

  陈宝箴(1831—1900),原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义宁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陈三立之父。历官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支持新法遭罢。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三十六岁

  正月二十四日(3月12日)大理寺卿徐致祥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廷寄交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瀚章确查具奏。

  四月十六曰(5月31日)刘坤一等覆奏,张之洞被参辜恩负职等款不确。

  春,再入庐山。与陈三立、范锺、罗运崃同游多有诗作。后四人结集《庐山诗录》,每人各一卷。

  诗:《入庐山》、《濂溪墓》、《雨中山行》、《山村雨夜送罗二还南昌》、《雨行至通远驿》、《雨霁隘口山行》、《青玉峡龙潭》、《归宗寺看月》、《喷雪亭瀑》、《万杉寺五爪樟》、《还琴志楼山居赠陈大范二罗二》、《栖贤涧石歌》、《范二赋琴志楼诗并寄由甫感其相爱作此答之》、《第六泉四绝句后二首忆南皮师义宁丈》、《三峡涧连理松歌》、《携伯严云锦亭夜坐有怀梁节庵去夏同游》、《山中观物杂咏六首》、《张知县凤岗相访赠诗走笔和答》、《和伯严留题六首  鼻功德图  青松社  粥饭寮  飞虹梁  鼇矶  藏舟壑》、《和范二雨登琴志楼》、《和范二题云锦亭》、《游栖贤寺》、《游卧龙岗访朱子築庵处用朱子韵》、《谢王使君送匡山紫芝》、《琴志楼诗》、《送南康王使君解官归里》、《云雾茶歌》、《登五老峰观三叠泉即送陈范罗三君别》、《海会寺》、《重五前一日出山作》、《吴章岭出庐山是李白别内处》。

  范锺(1859—?)字通林,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授河南鹿邑知县。有《蠭腰馆诗集》四卷。

  罗运崃,字达衡,山西宁武人。举人,官湖北知县。

  五月,在武昌张之洞幕中。易顺鼎以庐山诗呈张之洞。张之洞点评并为之作序。后编为《张文襄公评点易盦先生庐山诗录》。

  “此卷诗环伟绝特,如神龙金翅,光彩飞腾。而复有深湛之思。佛法所谓真实不虚而神通具足者也。有数首颇似杜、韩,亦或似苏。较作者以前诗境,益臻超诣,信乎才过万人者矣。光绪癸丑五月壶公自记。

  作者才思学力,无不沛然有余。紧要诀义,惟在割爱二字。若有割爱,二十年内海内言诗者,不复道著他人也。

  凡卷中未加评识者,似可不存稿。在他人则金玉,在作者则土苴耳。何谓存之,以自掩其菁英哉?此时作者意未必以为然,十年后当味鄙言也。南皮。”

  诗:《大人元日读说文纪怀敬和元韵》、《人人新正二日晚景颂敬和元韵》、《竹下》、《初六夜月二首》、《大人人日诗敬和元韵》、《和玉宗妹婿榖日雪韵》、《述怀三首》、《大人雪中望晴述怀敬和元韵》、《月夜和答玉宗妹婿》、《叠韵为玉宗勗》、《大人元夕六叠戊子在西湖三潭元夕韵敬和一首》、《元夕灯月并盛赋一诗》、《春日作》、《愙斋中丞行边过县见示途中新咏九首因和作》、《华容渡湖》、《君山十八韵》、《题山谷自书武昌松风阁诗横卷即用元韵》、《还鄂读南皮师去腊登曾祠凌霄阁诗依韵敬赋》、《湖北臬署山园梅花甚多今来已零落辄用前韵赋诗一首》、《赠节庵用前韵》、《赠伯严并再赠节庵仍叠前韵》、《赠郑篯刑部》、《郑刑部相余不能贵寿相劝学佛赋此示之》、《钱提督招饮琴台兼游湖上山作》、《赠谭仲修丈》、《三月三日南皮师招饮敬赋》、《臬署山堂晚集以杜句草木岁月晚分韵赋诗余得月字》、《臬署高观望月以杜诗危阶根青冥分韵赋诗余得根字成二首》、《乃园山堂月夜闻笛》、《题何大诗孙海天落日画扇二首  录一》、《人头诗》、《南皮师召饮五福堂余以司马文正公断碑砚赠师并赋长句》、《蜀葵四首》。

  七月八日(8月19日)母陈太夫人卒。十月,葬于龙阳县城南之紫霞嘴。易顺鼎建墓庐倚霞宫,服孝。

  “……生道光十年庚寅十月二十日……卒光绪十九年癸巳七月八日。享寿六十有四。以是年十月七日葬于城南紫霞嘴虛圹之左……”。

  “吾母陈夫人,同邑长垣县知县陈公永皓之女。陈公,学者所称为‘海阳先生’者也。府君以陈公为严师,而以吾母为畏友。故一生学问功业,得吾母之助为多……府君卜葬吾母于县南郭之史家觜,改史家为紫霞建紫霞阁焉……”。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三十七岁

  春夏,庐墓守孝。终日哭悼,自号哭盦,撰《哭盦传》。此间所作文章结为《慕皋庐杂刻》。

  “哭盦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及母殁而父在,不得遽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自号曰哭盦。”

  “他哭母三年,在苫决墓庐中那哭声之大,真能排山倒海,和那三峡涧水无异。后来,目眥枯痛,唇舌焦裂。所出之泪,其浓如膏。三年之后,哭尚无时,每隔数夜,必梦中痛哭而醒。因自号哭盦,并作一篇《哭盦记》,说明他的哭与贾谊、阮籍、唐衢、汤卿谋不同,只哭母,不哭天下云云。因哭之后便变为魂。他在墓庐倚霞宫内一个人住了两年……”。

  二月二十三日(3月29日)朝鲜东学党举事。

  四月二十七日(5月31曰)朝鲜国王以韩兵屡败于东学党,与袁世凯商求中国出兵助剿。

  四月三十日(6月3日)朝鲜致文袁世凯,请迅电恳北洋大臣遣军速来,代为戡乱。

  五月初一日(6月4日)李鸿章派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兵九百由大沽往牙山,援朝鲜。

  五月初五日(6月8日)总兵聂士成率兵抵达朝鲜牙山。

  五月初六日(6月9日)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七百由山海关赴牙山。

  五月十九日(6月22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回覆驻日公使汪凤藻,谓中日所见相违,日本断不能撤退朝鲜之兵。(第一次绝交书)

  五月二十四日(6月27日)日军第二批到仁川,朝鲜日军已逾八千。

  六月十二日(7月14日)日使小村寿太郎照会总署,拒绝撤兵,两国如起不测之变,日不任其责。(第二次绝交书)

  六月十三日(7月15日)派翁同龢、李鸿藻与军机大臣、总署大臣会筹韩事。同日,李鸿章电令叶志超自牙山移军平壤。

  六月十四日(7月16日)以日韩情事已将决裂,严旨令李鸿章迅筹进兵事宜,不可意存畏葸,徒事延宕。同日,李鸿章派总兵卫汝贵部六千,马玉崑部两千,由海道分进平壤义州,盛京左宝贵部四千由陆路进平壤。

  六月二十一日(7月23日)日军包围朝鲜王宫,并攻掠中国驻韩总理公署。李鸿章雇英船“高陞”、“爱仁”、“飞鲸”运兵两千六百余名赴朝鲜牙山,援叶志超军,由“济远”、“广乙”兵舰护送。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中日战起。日军舰击沉中国运兵船“高陞”于丰岛。伤“济远”、“广乙”舰,俘“操江”舰。

  六月二十七日(7月29日)聂士成与日军在成欢驿交战,败走公州。

  七月初一日(8月1日)中日宣战。

  七月二十五日(8月25日)命直隶提督叶志超总统驻扎平壤诸军。聂士成部退抵平壤。

  七月二十六日(8月26日)吴大澂带湘军四营自长沙赴威海卫。

  七月,易顺鼎奉父命,墨绖从戎。撰《拟陈治倭要义疏》,请严责李鸿章之“三误”。

  诗:《感事书怀八首》。

  八月初七日(9月6日)中日军在平壤接战。

  八月十五日(9月14日)日军进攻平壤。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及补用知府盛星怀战殁。

  八月十七日(9月16日)日军占领平壤。叶志超、卫汝贵败走,死伤两千余。

  文:《甲午八月十六日平壤之失及义州之失》。

  八月十八日(9月17日)黄海大战。日本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大败丁汝昌于大东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沉没。“广甲”毁。管带邓世昌等战殁。余舰退走旅顺。

  八月二十一日(9月20日)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四川提督宋庆驰援九连城。

  八月二十二日(9月21日)命宋庆帮办北洋军务。以刘步蟾暂署海军提督。

  八月二十四日(9月23日)命将临阵脱逃之“济远”舰管带副将方伯谦正法。

  九月初一日(9月29日)起恭亲王奕䜣,命在内廷行走,管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添派总理海军事务,会同办理军务。

  九月初二日(9月30日)叶志超等部完全退出朝鲜。旋即撤去叶志超总统,所部交聂士成接管。

  九月初十日(10月8日)召张之洞入京,以谭继洶署湖广总督。

  九月二十五日(10月23日)日军渡过鸭绿江。

  九月二十七日(10月25日)日军大败宋庆军,占领安东九连城。

  文:《九月二十七日九连城之失》。

  九月,易顺鼎在上海。晤王韬、钱昕伯等人,感慨时局。

  诗:《上海感怀今昔示申报馆诸人六首》、《舟泊阊门作》、《柬吴中朋旧四首》。

  十月初五日(11月2日)召刘坤一入京,调张之洞署两江总督。平壤败将卫汝贵革职拏问。

  十月初六日(11月3日)日军陷奉天宽甸,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败走。

  文:《十月初五日凤凰城之失及宽甸县之失》。

  十月初九日(11月6日)日军攻陷金州、大连湾。

  文:《十月初九日金州之失及大连湾之失》。

  十月二十四日(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

  十月二十七日(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兴中会”。

  十月二十一日(11月18日)日军攻陷奉天岫岩州。

  文:《十月二十七日岫岩州之失》。

  十月二十七日(11月24日)日军在旅顺连日屠杀。吴大澂奏山海关防务请一身任之。

  十月,先在上海,后至金陵,拜见刘坤一。刘坤一时奉旨北上觐见,遂聘易入军幕。

  “二十年十月,经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调随营办理营务。”

  “光绪甲午秋间,中东战事初起。恰好刘坤一由两江总督奉命北上,奏调他同行。他本终日在哭泣之中。又有殉母求死的念头,便墨绖从戎。欲藉马革裹尸,以完其素志。他原知道居丧不应作诗,然而已在小祥以后,且所作皆系感时纪事。借以抒其哭母之哀。是作诗即所以代哭,因此船唇、马背、盾鼻、弓衣所作业已不少,又因志在求死。此身虽在,与死一般,自觉躯壳已空,惟有魂魄尚在。行止歌哭皆魂所为。此次从刘钦差由南京到清江浦,由十八站到德州,到天津,又一人进京,伏阙上书,所作的诗使叫做《魂北集》了……”。

  诗:《为敬摹家慈遗像寓居上海萧寺中感事书怀成长句十首》、《李眉生丈寓居上海诗云谁知曼衍鱼龙国亦有凄清蟋蟀床李未必有此床似为余咏耳因广其意别作一首》、《赠普陀华文禅师》、《慈圣万寿节沪市灯火甚盛感赋一首》、《金陵上刘岘帅四首时以倭警被召》、《舟泊维扬作》、《舟中即事再上岘帅二首》、《和岘帅赠诗原韵二首》、《邗沟淮阴道中咏怀古迹四首》、《感事书怀四首》、《司吾题壁四首》、《山东境遇雪感作》、《读进斋观察和诗有感叠韵奉答二首》、《赠进斋三叠韵》、《感事四叠韵》、《蒙阴县地曰公家程者似取杜老出塞诗公家有程期之意感而赋诗》、《蒙山下有天齐庙解鞍小憩感而有作》、《题壁二首》、《羊流店有羊叔子祠余已三过此》、《重见泰山一星终矣土石无情能享十二万年之寿余忧患余生亦思化为此物不知造物许我否也感赋一律》、《晓发崔庄望岱》、《泰安令毛澂蜀中名翰林也余在都门尝相往还今过所治以诗示之》、《齐河道中将渡黄河即事书怀四首》、《泰安道中感怀题壁二首》、《集成语二首》、《雪后宿李寨》、《德州》、《感事》、《南运河舟中雪夜月明感而有作》、《再叠前作长字韵一首》。

  李鸿裔(1831—1885)字眉生,号香岩,又号苏粼,四川中江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官至江苏布政使。有《苏粼遗诗》二卷。

  毛澂(?—1906)字叔云,号穉澥,四川仁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改庶吉士。光绪十一年(1885)起在山东作县令二十余年。有《穉澥诗集》六卷。

  十一月十三日(12月9日)日军陷复州。

  文:《十月二十九日旅顺之失及复州之失》。

  十一月十七日(12月13日)日军陷海城。

  文:《十一月十七日海城之失》。

  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20日)总署通知美驻华公使田贝,决以户部侍郎张荫桓,署湖南巡抚邵友濂往日本议和,以前美国国务卿福世德(John W.Foster)为顾问。

  “职道于廿二日骑驴至静海。二十三日雇车至天津,……职道本日谒见合肥傅相,闻和议将成,不胜扼腕。恐大清国从此遂无转机,职道微躯从此遂无死所。因敢不候帅节,即日买车先行。拟伏阙上书,力阻和议。虽为陈东之续,亦所不辞……”。

  文:《讨日本檄文》。

  诗:《将抵天津作》、《叠延字韵一首》、《阻风阻冰泊唐官屯》、《赠王绍延》、《余自衔慈恤即以死自誓然父老矣遽死恐伤其心今奉命从戎若马革裹尸固幸事也家惟一弟一妹一妻二妾预作此诀别》、《跨驴行五十里至静海途中书所见》、《津门感旧书怀柬于兄晦若四首》、《晓行口号》、《至天津闻和议即日赴阙上书有作》、《感时四首》、《抵都感赋四首》、《都门感旧书怀赠王兄梦湘四首》、《黄小宋太守汴中故人也相遇京师感赠二首》、《赠安侍御维峻和梦湘韵》、《和小宋太守二首用原韵》、《丧礼有鹿裘之文殆谓麄裘也余严冬北行不敢服裘笠堂舅梦湘兄悯其以寒致疾各赠羊裘一袭赋此志悲》。

  黄璟,字小宋,号二樵樵者,又号铁道人,广东南海人。官河南候补道。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十六卷等。

  安维峻(1855—1926)字小陆,号晓峰,甘肃秦安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甲午中,因弹劾李鸿章,语侵太后获罪。光绪末重新启用。有《望云山房集》八卷等。

  十二月初一日(12月27日)刘坤一到京觐见。

  “刘钦差到京时,已岁暮,他上书自请先赴前敌侦探情形。刘钦差在军务处对恭亲王说知。恭亲王知他丁忧,便说,素服莅军,无以壮观瞻。刘钦差因派他办文案兼营务处……”。

  撰《敬陈管见疏》,提出守战九策,并请罢斥李莲英,罚李鸿章、吴大澂。

  十二月初二日(12月28日)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山海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

  十二月初三日(12月29日)刘坤一辞钦差大臣,不许。

  为刘坤一草拟谢恩摺。《拟谢授钦差人臣恩摺》、《谢皇太后赏御书福寿松寿字恩摺》、《蒙皇太后赏御书谢皇上天恩疏》。

  三次上书请都察院代奏,不报。十二月初六日,上书恭亲王,望条陈“上达天听”。

  诗:《十二月二日赴督察院上书即事有作》。

  十二月十五日(1895年1月10日)日军陷蓋平。

  文:《十二月十五日蓋平之失》。

  十二月二十日(1月14日)命刘坤一即赴山海关驻扎。

  十二月二十一日(1月15日)前宁夏镇总兵卫汝贵以临阵败退,贻误战机,斩决。命四川提督宋庆、湖南巡抚吴大澂帮办刘坤一军务。

  十二月二十五日(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登陆,陷荣成。

  文:《十二月二十五日荣成之失及文登宁海之失》。

  十二月二十八日(1月23日)命云贵总督王文韶充帮办北洋事务大臣。刘坤一到天津晤李鸿章、吴大澂。易顺鼎随行。

  诗:《和黄鹿荃赠行韵追忆同在海舟看日出并题其集献王祠与蕃使唱和诗册》、《自都赴阙感怀留别四首》、《漫题》、《与梦湘别》、《诸将五首用杜韵》、《天津除夕四首》。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三十八岁

  正月初一日(1月26日)张荫桓、邵友濂自上海东渡。

  正月初二日(1月27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和议大纲。

  正月初七日(2月1日)张荫桓、邵友濂与伊藤博文、陆奧宗光会于广岛,以无全权,被拒。

  文:《乙未正月初五日威海南岸之失》、《正月初八日威海北岸之失》。

  正月十一日(2月5日)“定远”舰在威海卫被日击沉。

  正月十二日(2月6日)日军陷山东文登。北洋舰队“来远”、“威远”等被炸沉。

  正月十三日(2月7日)威海卫北洋舰队被曰军海陆包围,陷入绝境。刘坤一自天津赴山海关(所部马步兵二十一万),易顺鼎随行。吴大澂到田庄台。

  “正月初九日,他(易顺鼎)同刘钦差由天津坐火车到山海关。他在军中仍然哭泣无时,素食不改。刘钦差的兄弟刘希陶说:‘易世兄竟算得一个圣人’。他(易顺鼎)在山海关数月,又移驻唐山军中。所最传诵他的名句是‘鲁叟泪零防墓雨,梁公魂断太行云。裹革尸甘磨作粉,冲冠发亦炼成钢。天末游仙魂似纸,梦中哭母泪如膏。军书竟日如经读,诗卷他年作史观。海欲接天天接海,花难如雪雪如花。’因从北京往山海关是由北向东,所作的诗便叫做《魂东集》了”。

  正月十五日(2月9日)日军进入山东宁海州。“靖远”舰被击沉。

  正月十七日(2月11日)召张荫桓、邵友濂回国。

  正月十八日(2月12日)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提督丁汝昌、总兵张文宣自尽,总兵刘步蟾已于两曰前自尽。威海卫海军及刘公岛守军降,北洋舰队覆灭。

  文:《正月十七日威海刘公岛北洋海军之失》。

  正月十九日(2月13日)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合约。以王文韶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正月二十日(2月14日)道员牛炳昶代表威海卫海军残部与日舰队司令伊东议投降条款十一条。

  正月二十一日(2月15日)日军陷刘公岛。

  正月二十二日(2月16日)日舰入威海卫。依克唐阿、长顺会道员李光久、总兵徐邦道攻海城。

  《上岘帅第十一书》:“恳我帅电奏以战自任,请停和议,免懈军心。必须彼国遣使求和,然后可议。天下关系在此一举,万世瞻仰在此一举。”

  正月二十六日(2月20日)命刘坤一、王文韶严饬海口守将警备。命吴大澂、宋庆迅复海城。

  正月二十七日(2月21日)再攻海城。宋庆部马玉崑、程允和、姜桂题克大平山。依克唐阿、长顺及李光久、徐邦道攻亮甲山不克。

  正月三十日(2月24日)李鸿章、奕劻与孙毓汶、翁同龢等议日本和议条款,争执不下。海城日军反攻大平山,大败宋庆部。

  诗:《柬晦若》、《柬朝鲜李诚斋参判》、《天津人日雪后用尖叉韵二首》、《再柬朝鲜李参判二首》、《叠前韵四首寄梦湘伯棠》、《将赴山海关再叠前韵四首寄梦湘伯棠》、《自津乘泰西车一日抵关四首》、《十六夜山海关望月》、《渝关军中三叠前韵》、《书事》、《闻晦若随使日本赋此寄之》、《关城登眺用柳子厚韵》、《观老龙头炮台登澄海楼读高宗御制诗感赋》、《大雪携义宁丈雪中登澄海楼有作》。

  二月初一日(2月25日)收复宽甸。

  二月初三日(2月27日)湘军李光久等再攻亮甲山。

  二月初四日(2月28日)日军败依克唐阿军于海城。

  二月初五日(3月1日)唐景崧电,传日本将索台湾,台民惊愤,台湾关系重大,请先事预备。

  二月初七日(3月3日)正式予李鸿章以商议土地权。依日本请,改正李鸿章之全权大臣敕书。

  二月初八日(3月4日)日本承认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请其于二月二十三日到马关。日军陷牛庄,提督谭桂林等阵亡。吴大澂退双台子。

  文:《二月初八日牛庄之失》。

  二月初九日(3月5日)李鸿章出京。宋庆自营口退田庄台。日军退出山东荣成。

  二月初十日(3月6日)曰军陷营口。

  二月十三日(3月9日)日军陷田庄台。宋庆、吴大澂大败败走。

  二月十八日(3月14日)李鸿章离天津赴日本,美人福世德、子经方及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徐寿朋、于式枚随行。

  二月十九日(3月15日)日军进向台湾。命吴大澂移扎锦州,宋庆守石山站。

  二月二十日(3月16日)命刘坤一严查各营缺额扣饷。

  二月二十一日(3月17日)以吴大澂大言无实,撤去帮办军务,来京听候部议,所部各营交魏光焘统带。

  二月二十二日(3月18日)日军陷山东长山岛。

  二月二十三日(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

  二月二十七日(3月23日)日军攻澎湖。

  二月二十八日(3月24日)李鸿章第三次与伊藤博文会谈,前两次会谈因日方停战条件过于苛刻而无果。散会后,李鸿章遇刺,伤左颊。

  二月二十九日(3月25日)日军陷澎湖。

  文:《三月初二日澎湖之失》。

  诗:《雪中感事》、《后海上杂感十首用前韵兼答洪君用父》、《诸公同游角山口号》、《和刘希陶丈从军渝关韵》、《叠前韵二首赠刘十二丈》。

  三月初五日(3月30日)中日停战条约生效。奉天、直隶、山东停战二十一日。

  三月初七日(4月1日)伊藤博文提出和议条件:朝鲜自主;割辽东、澎湖、台湾;赔款三万万两;减低子口税。限四日答复。同日,日军陷辽阳、鞍山。

  三月十一日(4月5日)李鸿章请伊藤博文修改和议条件。

  三月十二日(4月6日)伊藤要求李鸿章确实明白答复。授李经方为全权大臣。

  三月十五日(4月9日)李鸿章提出和议条款全部修正案。允割辽东一部及澎湖,赔款一万万两。

  三月十六日(4月10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第四次会谈。伊藤略让步。

  三月十七日(4月11日)伊藤致书李鸿章,限四日答复。李鸿章电总署,请旨定夺。

  三月二十日(4月14日)电谕李鸿章,如条件无可商议,即可订约。

  三月二十一日(4月15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第五次会谈,承认日本条件。

  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澎湖、台湾;赔款二万万两;日人得在中国口岸从事工艺制造。

  三月二十四日(4月18日)李鸿章离开日本回国。

  三月二十五日(4月19日)台湾士民留唐景崧守台。

  三月二十六日(4月20日)张之洞电阻和议,主向英俄求援。李鸿章自日本抵天津。

  三月二十九日(4月23日)法德俄三国干涉,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和约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臣民纷纷上书请求罢和约。

  诗:《感事五首》、《题张耕三大今鼻烟原始》、《即事书怀四首》、《和晏云耕送汤蛰仙原韵四首》、《吾叠韵寄梦湘伯棠》、《六叠韵寄梦湘伯棠》、《七叠韵寄梦湘伯棠》、《自关入都道中八叠韵》。

  四月初一日(4月25日)谕刘坤一、王文韶体察大局及各路军情战事,是否可靠。张之洞电请废约。宋庆电请再战。

  四月初四日(4月28日)刘坤一由山海关至唐山,与王文韶晤商。电京,主作持久之战。

  四月初六日(4月30日)广东举人梁启超等十八省举人上书请拒中日和约,是日都察院代递。

  四月初七日(5月1日)广东举人康有为联合十八省举人在京会商拒约自强。梁启超等再上书请修改和约。都察院代奏。

  四月初八日(5月2日)批准中日和约。

  四月初十日(5月4日)张之洞、边宝泉、谭继洵、李秉衡等电请恳各国切商日本,展期换约。候补道员易顺鼎奏,对日不宜迁就,李鸿章父子误国,不可姑容。各省举人连日上书请愿。

  在京师。四月初二日上《请罢和议褫权奸疏》,言“割地一事,尤为万不可行。以理之是非论其不可有三,以势之利害言其不可有六。……坐使长陵抔土自我而变为边界,皇太后、皇上将如列祖列宗何?此理之不可者一……坐使赤县神州自我而沦为异域,皇太后、皇上将如后世史书何?此理之不可者二……坐使海隅苍生自我而化为他族,皇太后、皇上将如天下百姓何?此理之不可者三……辽东者,北洋之藩篱;台湾者,南洋之门户。今日无辽东,明日即可无北洋;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天下畏盗之人必求远盗。未有揖盗于门内,而求其不发箧探囊;天下畏虎之人必求远虎,未有纳虎于室中,冀其不磨牙吮血……战守无从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此势之不可者一……各国狡焉。思逞之计,贪得无厌之怀,谁不欲拓境开疆,因时取利……他时之欲壑恐更甚于今,中国将来必无可存之地,此势之不可者二……此次征求宿将招集旧部士马精壮已有可观。乃甫聚又将今之散……旧部消亡既尽,新募者未经战事,难当大敌,中国将来必无可用之兵,此势之不可者三……赔款至二万万两之多,不知从何搜刮……中国将来必无可筹之饷,此势之不可者四……一朝有事,东三省已不能归退,则为倭寇所草菅进则为乱民所蹂躏,中国将来必无可保之旗民,此势之不可者五……台湾一省饶富著称,近来文教振兴……中国将来必无可固之民,此势之不可者六。”又劾李鸿章李经方父子,谏迁都,议倭人不敢犯京者四。四月初十日,上《敬筹战事疏》,列六条建议“加兵饷”、“挖地沟”、“攻老巢”、“击贼势”、“联外援”、“绝內应”。

  四月十二日(5月6日)刘坤一电请缓期换约。

  四月十三日(5月7日)日本声明愿放弃辽东半岛。

  四月十四日(5月8日)伍廷芳与日本代表伊东已代治在芝罘互换和约。

  文:《四月十四日换约始末》。

  四月二十一日(5月15日)台湾绅民留唐景崧、刘永福理台事,拒日人。

  四月二十二日(5月16日)唐景崧电台民决死守,请商日人缓来。

  四月二十四日(5月18日)派李经方往台湾与日本派出大臣商办事件。

  四月二十六日(5月20日)命署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开缺来京,所有台湾大小文武官员即令陆续内渡。

  四月二十七日(5月21日)台湾绅民决定成立独立民主国,建元“永清”,即通告各国。

  诗:《和袁叔瑜韵五首都门留别作》、《和伯棠送别韵》、《和冯梦华赠诗韵》、《再和韵》、《三和韵》、《出都九叠韵》。

  五月初二日(5月25日)台湾民主国宣布成立。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民主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陈季同为外务大臣,余明震为内务大臣,李秉瑞为军务大臣,林维源为议院议长。

  五月初六日(5月29日)日军近卫师团开始在台湾澳底登陆。

  五月初九日(6月1日)日军陷台湾瑞芳。易顺鼎自请赴台侦探,本日启程。

  “余甫自京师还唐山大营。初,余与岘帅约:战则留,和则归。至是,和议成,赔款二万万,割辽东,割台湾,皆从来所无。余墨经从戎,志在殉母。今时局如此,不入山披发何待?岘帅挽留。不得已,约再缓月余,即回湘奉父。……余乃决意请往(台湾),帅弟希陶丈及营务处曾经郛诸君并赞成之……己卯(五月初九日)乘轮车抵天津……”。

  “台湾人不肯降倭,竟奉巡抚唐景崧为总统,与倭相抗。黑旗军刘永福亦在台南死守。唐景崧有电求刘钦差相助。那易顺鼎见和议已成,难求死所,便自请渡台侦探。刘钦差挽留不得,便下了一个侦探的札子,交了一封复唐景崧的书函,送了数百两盘费。他辞别刘钦差,带了两个跟人,于五月九日飘然启行……”。

  五月初十日(6月2日)李经方与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会于基隆口外,签订台湾交接文据。

  五月十一日(6月3日)日军陷台湾基隆。

  五月十二日(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外务大臣陈季同自台北走沪尾。

  五月十四日(6月6日)唐景崧乘德船“亚瑟”(Arthur)号自沪尾走厦门。丘逢甲亦离台北。

  五月十五日(6月7日)易顺鼎抵上海。晤上海道刘康侯。

  “乙酉,抵上海,晤刘康侯。伊接厦门电信,言基隆已失,署抚已逃。为之愕然,未肯遽信。时于晦若、文道羲、梁节庵俱在上海。晦若已辞合肥相国馆席。道羲以翰林学士争和议不得,请假南归。节庵则主讲钟山书院,自南京来,将返粤东。不期而遇。异乡羁旅,忧患中转,获友朋聚首之乐。”

  “不几日到了上海,会见上海道刘康侯。(刘)说接着电报,台北已失守了,他一腔热血霎时冰冷……”

  文廷式(1856—1904)字云阁,号道希,自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有《文道希遗诗》等。

  五月十六日(6月8日)日军陷台北。

  五月十九日(6月11日)命刘坤一、宋庆等将关内外各军认真裁并。

  《五月十九日寄唐山》言:“营务处冯、曾鉴:据康侯言,台北失守,民主已逃,船电不通。即渡厦确探。鼎。效。”

  “到了厦门,看见满街的溃兵。都是从台北逃回来的。闻得唐景崧确已逃走,不知下落。因台南、台中尚未失守。便决计到台南一看刘永福情形。这时候与厦门来往的海船,只有英国公司船一只,名唤‘爹利士’。他便附了爹利士,经过澎湖,迳到台南。那台南地方归刘永福镇守……”。

  五月二十日(6月12日)由上海登船往厦门。

  “庚寅,保定轮船往厦,登焉。”

  五月二十三日(6月15日)早抵厦门。

  “癸巳早抵厦门。石山奇耸,风水苍凉,俨然丁丑岁在古州所梦游地。乘小舟抵岸,已见台北溃兵塞满街巷旅社,几无投足处。良久始得万安栈斗室一间。闻有朱太守上泮同寓,即台北走回者……唐走后,台北遂为倭有。然林朝栋、丘逢甲尚守台中,刘永福尚守台南,倭欲取全台亦不易也……”。

  《五月廿三日寄唐山》言:“营务处冯、曾鉴:本日到厦住万安栈。倭踞台北,唐走金陵。鼎。漾。”

  五月二十六日(6月18日)电请赴台,刘坤一不许。

  “丙申,以赴台南意电禀岘帅,并湘帅。湘帅不报。岘帅则覆电促余回营。”

  《五月廿六日寄唐山》言:“营务处冯、曾鉴:刘镇在安平,林道在新竹,均能抗敌。惟无饷无援,确信难得。帅安否?北事何如?祈示。鼎,宥。”

  五月二十八日(6月19日)乘英船“爹利士”号赴台南。

  “戊戌,携两仆附爹利士轮船。”

  《五月廿八日唐山复》言:“万安栈易实甫观察鉴:密电悉尊驾请速回营。仁。熙。”

  《五月廿八日复唐山》言:“营务处冯、曾鉴:渡台一探即回。祈稟帅。鼎。沁。”

  五月二十九日(6月21日)日军陷台湾宜兰。易顺鼎抵台南。

  “己亥,晓过澎湖,余尚高卧未起。所泊倭舰甚多,竟未遭阻截,私心默自庆幸。从船窗中望见全台南北数千里实一大山绵亘而成。山高际天,火云如盖,笼罩其上。山前为台湾一省。山后则生番所居。少时,已入安平海口,鱼龙岛国,鸡犬人家俨然别有天地矣……乘小舟入口,抵海关,登岸又步行九里,始至台南府城。城中兵民……争相问讯,尚不知台北失守消息……”。

  五月三十日(6月22日)日军陷台湾新竹。唐景崧到江宁,命休致回籍。

  诗:《将自唐山赴台湾同人赋诗赠行因和杨德甫兵部韵留别》、《和韵别刘十二丈侃》、《津舟杂感四首》、《烟台舟中和韵纪事》、《上海点春堂即事》、《闽舟感怀四首》、《十叠渝关唱和韵四首》、《游厦门鼓浪屿》、《书愤》、《台舟感怀四首》。

  闰五月初一日(6月23日)晤吴彭年。移居白龙庵。

  “闰五月辛丑朔,刘(永福)遣幕府吴季篯来拜。名彭年,绍兴人。言刘已洒扫署旁之白龙庵,请余暂居。午间,移寓庵中。老树荒园,地颇幽洁……”。

  闰五月初二日(6月24日)易顺鼎请带兵援台中。

  “壬寅,吴季篯来书云:日来渊帅屡属彭年向阁下启齿,谓观察一席,务求权理,移孝作忠,匡彼不逮。已饬转电润帅。彭年前探情形,未敢造次。昨夕,润帅又问求阁下,俯念时艰,顺其所请云云。余以未终母丧,未奉朝命,辞之。而闻倭氛已逼台中,愿统一军往援,兼谋恢复台北……署知府黎景嵩……飞书告急,求饷求援。刘方无以应之,见余欲往意甚,欣然议定。先拔数营归余统领,而以季篯为营务处,襄助一切……丙午(闰五月初六日)刘送关防并照会来……。”

  闰五月十一日(7月3日)乘“爹利士”号返回大陆求援。

  “乡人之在台者,以余辞道篆而领孤军为非计。争相谏阻。余亦私念地方不归节制,饷源毫无把握,兵将不相熟习三者皆危险之道。危险固不足畏,然如危险而无济何?……窥刘意欲余为饷筹,而不欲余为治兵。余乃变计,请往南京、闽、粤、见湘帅、润帅、文帅为伊作秦廷之哭。刘大喜过望。先是,余抵台南日,适厦门委员蔡嘉瑴寄到绸文一件,消息颇佳,其文云:“驻厦办理台湾转运局务前委台湾府知府蔡嘉瑴,为尊电转呈事,现奉上海转运局赖道鹤年转奉江都宪张转,准驻俄许公使电。开。俄国已认台湾自主,问黑旂尚在否?究竟能支持两月否?似此外援已结,速宜将此事遍谕军民,死守勿去,不日救兵即至也。仰即派人将此电告知刘帮办,并中路林、丘、吴三统领遵照等。因奉此合,即钞电转呈为此,备具绸文密缝衣內,派差弁五品军功林廷煇赉送前来。申乞宪台察夺,并乞将五月十二以后至近日全台军情战状详赐覆文,以凭转电南洋大臣酌夺,望切盼切须至申者。”刘见俄国认台自主,湘帅又许发救兵,志气益壮。丁未夜,设坛幄祭告天地神祗。台南文武百余人并集歃血同盟,刘与余为首,季篯作誓文及条约,读毕焚之,别具一底册,各签名钤印于其上,明日以湘帅许发兵布告万众,欢声如雷。……己酉,‘爹利士’到,余将登舟,刘以粤桂、番布、椰扇各物赠行。比出城风浪人作,船已避去,季篯请余暂居海关以待。果树甚多,皆荔枝、龙眼之类。丹实遍地,绿荫满庭,坐斗室中,闻潮声如霹雳争鸣,远闻数十里。出门望之,雪山万重,翻天倒海,何止十二银山也!台人呼此为涌。每岁自四五月至八九月,皆然。轮舟不能出入,即■船竹筏亦须乘其稍平时,始敢行。台南称为天险以此然。康熙中王师取台湾即由鹿耳乘潮而入,天险又安可尽恃耶?辛亥雨止,海涌略平。闻‘爹利士’船已回泊海口,外有乘竹筏出入者。竹筏之制,裁容四五人。用巨竹十余贯,以巨钉縆以巨绳。置一木桶以贮行李,一人坐于桶上。余人则蹲伏桶旁。操筏者,或五人,或六人,持一巨桡,皆裸身出没浪中,俗呼为‘水鬼’,即古之‘弄潮儿’也。从海岸出海口至轮船泊处约五六里许。银涛雪浪,壁立万重。竹筏亦不敢行者两日矣。是日,有一筏冒险出口,余虽知其险,而未知其险绝,急欲登舟……银涛雪浪变为十丈黑山从天而下,直压筏上,余默谓:‘性命休矣’!乃每一浪来,竟不知是浪从筏上行,是筏从浪上行。余主仆三人之衣并未沾湿,仅略有浪痕数点。亦不知浪归何处去。如此者数刻之久,余惟闭目坚坐,听其自然。以手牢握桶绳,如在虚空中作秋千戏。时而登天,则与之九天。时而坠渊,则与之九渊。轮船渐进,浪始渐平。操筏者之力将竭,而余之力亦竭。若再有数刻不能胜矣。此生平所立第一险!亦天下第一险也!”

  闰五月十二日(7月4日)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致书刘永福劝降。刘拒之。

  闰五月二十八日(7月20日)抵南京,次日见张之洞。遇逃归的唐景崧。被告之有旨意严禁接济台省抵抗军。

  “丁巳抵厦门……甲子抵上海……戊辰抵下关,入水西门,住状元境聚贤栈。己巳,见湘帅。遇唐署抚于司道宫厅。唐自前月十三日台北不守后,以重资购德国公司轮船至厦门。或言其易服剪发,匿煤仓中得出者,妄也。昨始来南京,与余同舟而竟不知。盖踪迹甚秘云。湘帅以同见不便,约余是晚往谈,晚间一见即云:‘子来太迟!若早来,则有益矣!子不闻有人劾南洋接济台湾,阻挠和议乎?不闻有旨查禁海口乎?’乃出总署来电示余,云:‘奉旨。现在合约既定,而台民不服,据为岛国,自已无从过问。惟近据英德使臣言,上海、广东均有军械解往,并有勇丁由粤往台,疑为暗中接济,登之洋报。或系台人自行私运亦未可知。而此等谣传实与和约大有妨碍。着张之洞奎俊谭钟麟马丕瑶饬查各海口,究竟有无私运军械勇丁之事,设法禁止,免兹口实,钦此。’盖闰五月初十日电也。闰五月朔日,湘帅尚未奉此电,故其寄台电信尚有坚守一月救兵即至之语。不谓甫距十日,即大有变迁。余因举湘帅此电,为台民代申谢忱,述台民望救如水火,望湘帅如天地父母状。且言湘帅无此语尤可,既有此语,刘已坚守不止一月,而救兵尚未见至,将奈何?湘帅无以应属。余暂留。”

  “张之洞问他一切情形,赞他四个字道‘奇情壮采’留他住了多时。暗中接济刘永福饷银、赈银几万两”。

  诗:《赠台将》、《寓台咏怀六首》、《续寓台咏怀六首》、《游厦门南普陀二首》、《别台咏怀四首》、《续别台咏怀四首》。

  六月初八日(7月29日)刘坤一转电告易顺鼎,不能接济台湾。

  “……制于朝命限于重洋,无法接济。不敢相欺。请其(刘永福)自定行止。至于内渡之旨,早有明文,无庸另议。或谓台地粮药自足。即土枪竹箭,亦足支持,倘得西洋舟师则全盘振而大局松……”。

  六月十一日(8月1日)再向刘坤一乞援。

  《六月十一日寄天津》言:“……弟寓文正书院候岘帅、右丈及兄示存款,望汇交伯严。附稟祈转呈大帅钧鉴:‘……台北易复,而刘镇苦难兼顾坚。约职道助之。职道本欲回家,所迟迟者,为此然。非有接济及兵柄,何能轻率再往?伏乞钧示。’鼎。真”。

  六月十二日(8月2日)向两广总督谭锺麟乞援。

  《六月十二日寄广州》言:“督宪谭钧鉴:刘镇遣撤支绌,蒙允惠济,顾全大局,钦感同深,职道拟即趋叩崇辕,藉逐瞻韩之愿。顺鼎敬稟。文”。

  六月十六日(8月6日)陈宝箴、陈三立分别来电,催促返回。

  《六月十四日天津来》言:“江西道恽、岘帅劝实甫速回湘。免生枝节为要。箴。寒”。

  《六月十六日武昌来》言:“文正书院易实甫:有要事,仍望来鄂。立。铣”。

  六月二十五日(8月15日)日军陷台湾苗栗,义勇吴汤兴、徐驤及刘永福部吴彭年退彰化大甲。

  诗:《旅寓金陵书感二首》、《晤黄公度于秦淮舟中赋赠》、《题张幹堂试卷并感先德铁瓶丈知己之雅》、《纪香骢邀同北友泛淮遇雨》、《和黄公度题魂北集韵》、《立秋日公度同坐寓斋山亭再和》、《立秋夕淮舟即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驻日参赞,驻美、英、新加坡等处领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湖南按察使,鼓吹维新。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等。

  六月二十八日(8月18日)抵达武昌,见湖北巡抚谭继洵。谭继洵与两广总督谭锺麟同族。易顺鼎请谭继洵代为向谭锺麟求援。

  “甲午附大通轮船,乙未抵鄂,丁酉见谭敬帅,敬帅与粤督谭文帅,宗人也。方余台南內渡,刘已电禀两江、粤闽各帅言余将为乞援。文帅素善刘,得其书因召刘回南澳本任,许设法措饷,以撤勇为辞,待余往粤交付。敬帅亦关心台事,与文帅常有书札往还。”

  “光绪二十一年,易顺鼎在湖北有个朋友薛次申,是薛觐唐之子。他家所藏张船山的画册。那张张船山的印章也是‘张灵后身’四字。薛次申便将那张船山的画册送与易顺鼎”。

  七月二日(8月21日)两广总督谭锺麟回电谭继洵。接济三万两饷银。

  “电旨不准接济勇饷、军械,安敢不遵?此次三万以资遣勇丁为词。与札饬回任之文同解,朝廷当不以为非。倭见之亦不能夺,此正而谲也,不可屡试也”。

  七月四日(8月23日)日军陷台湾大甲溪。

  七月初七日(8月26日)日军陷台湾府(台中)。

  七月初九日(8月28日)日军陷台湾彰化。吴汤兴、吴彭年死之。

  七月十一日(8月30日)刘永福黑旗军复大莆林。

  七月十三日(9月1日)黑旗军王德标复台湾云林。

  七月十四日(9月2日)台湾义军复苗栗。

  七月二十二日(9月10日)抵厦门,刘永福遣使迎接,得台中失守,吴彭年阵亡消息。

  “庚申,抵厦门。刘使迎候已久。始知余行后,刘遣记名提督李惟义代余统领三营,吴季篯为营务处,同往台中。李先发,闰五月廿四日,季篯亦行。廿八到彰化。六月十五日抵大甲溪,十八进至吞霄,遇黎军败回者,斩一人。是夜兼程至苗栗县,则李已由斗换退回,同守苗栗。廿三日苗栗失退,至铜锣湾,廿四退守大甲。土人不许官兵屯扎。廿五退驻牛马投,廿六退守彰化。七月初六日倭陷台湾县,初八倭由东大墩小路抄八卦山,踞之。初九彰化陷。知府黎景嵩带卫队百余人弃城走,李惟义不知所往,季篯在八卦山下申炮阵亡,义民头目吴汤兴亦死。吴光亮广勇溃散,台中悉为倭有矣。呜呼,季篯实幕府才,刘倚之如左右手,本可不往台中者也,因余往而遂今同往,因余不往而遂令代往。岂知代余往遂代余死,冥冥之中竟负此良友耶!”

  七月二十三日(9月11日)在厦门,准备二次赴台。

  《七月二十三日寄武昌》言:“行台陈:家信、郧信来否?到厦。刘使纷迎,言台中失,黎退,吴彭年、吴汤兴阵亡。嘉义大捷,彰化旋复。刘盼甚,无暇赴粤。明日渡台,万分危险。惟饷可解。务望设法交恪士速济。粒赴泉筹械。望转恳敬帅电黄,立复。源丰润。鼎。漾”。

  《七月二十四日武昌复  陈伯严》言:“源丰润栈易道台:望相机进止。饷难济。世丈即游。立。敬”。

  七月二十四日(9月12日)调德寿为江西巡抚,以陈宝箴为湖南巡抚。

  诗:《武昌赠吴樵》、《薛次申枕经书屋图》、《和仲修丈韵兼怀公度》。

  七月二十七日(9月15日)抵台南。

  “甲子,‘爹利士’船又往台南。余念粤可不往,宜往视台南情形何如。爰有二次渡台之举。乙丑,抵安平,仍寓白龙庵”。

  八月初七日(9月25日)因刘永福不纳易顺鼎之方略,知事已无可为,内渡抵厦门。居厦门期间,有台北义军民团请易统领抗敌,不受。

  “乙亥,抵厦门……余留厦门,寓源丰润。官银号司事陈子琴,宁波人。尝游历日本、高丽、安南。性情伉爽,所居飞楼数重,负山面海,与鼓浪屿夷埠相对。各国兵轮即泊其槛下,海市蜃楼,风帆沙鸟,尽在目中。沿海诸山奇石插天,古榕蔽地,青绿山水间以金碧楼台,赤日当空映,城郭人物斑驳陆离,皆成火色,真南极下景象。黄蕉丹荔,气候常如五六月间。前以书招俞恪士户部,已由沪来蜀中,岳尧仙孝廉受湘帅命寓厦侦探,亦居止甚近。两三人者嬉笑歌哭于蛮荒瘴海中,如韩伯休之卖药,苏子瞻之负大瓢行歌,杨升庵之插花骑象也”。

  “三角涌者,台北村名也。地近內山与生番,邻人皆蓄火器,善战斗。距台北省城百余里,直接海滨。山青丛深,径路险曲。倭兵尝至其地,为土人伏兵所败,杀伤千余人,后遂不敢再入。台民避难者多往归焉,有众万余人,火枪数千杆。其为首者,生员黄镜源、洪春荣,捐职黄道开,守备蔡国梁,皆土著县丞。刘光,湖南武冈人。余在台南已闻之,曾劝刘招致抚慰,以备夹攻。诸人蓄壮谋已久,阳与倭奸相昵,得其情状,伪为商贩往来台北厦门间。比余返厦门具来求见,据称室家庐舍为倭所焚,田产生业为倭所夺,恨倭切齿。倭屡受其惩创,亦日图报复,彼此有不两立之势。此外,大平顶、大科坎、乌涂窟、金包里诸处亦皆结团拒倭,与三角涌声气相通,可以联络呼应,诸处所存火药仅敷半月之用。若余肯为之主,稍以饷械资之,胜于官兵十倍,恢复台北指顾可期。察其人皆壮士,镜源尤朴诚勇敢知书,以兵法布勒乡人,设授方略屡败倭寇,皆其所为。欲图收复,非用此辈不可。顾饷械安从出,且事不成反招奇祸,余安肯为戎首?正色拒之,而诸人谋甚坚。方欲铸伯里玺天德印,奉余为台北民主。复来言,台北亿万生灵身家性命者惟余一人。余若不救之,则亿万生灵皆必至靡有孑遗而后已。言必皆痛哭流涕,余亦对之黯然”。

  诗:《厦门寓楼中秋感兴二首》、《与俞恪士游南普陀恪士作磐陀对话图》、《题林氅云郎中诗卷兼讽林诗甫卿使》、《和氅云见赠》。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觚斋,晚号觚庵。浙江山阴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改庶吉士。宣统二年(1910)署甘肃提学使,改布政使。有《觚庵诗存》四卷。

  八月十一日(9月29日)日本第二师团旅团长山根信成阵亡于台湾彰化。得陈三立电,言有密旨接济台湾抵抗。

  《八月十一日武昌来  陈伯严》言:“已有密旨,令南洋接济。老伯将到。立。轸。印”。

  “戊寅,忽接伯严武昌电信云,已有密旨令南洋接济台湾。余不禁以手加额,意为此真天下第一幸事,中国第一转机!然不敢轻信,更不敢轻泄”。

  八月十二日(9月30日)电张之洞,请秘密出兵台北。

  《八月十二日寄上海》言:“……闻有密旨,令南洋设法接济。现台倭仅数千,中多北少。刘约义民图收复。得十营兵械声沪击台,必成。撤防之军,可咨借否?饷自办。恳帅示……”。

  八月十三日(10月1日)再电张之洞乞援。台北义民请易主事,上“台湾民主国副伯理玺天德之章”。

  《八月十三日寄南京》言:“……恳允十万金,并派各舰巡历粤闽,藉壮声威,以图牵制。鼎。阮”。

  “庚辰,电禀岘帅,恳借撤防湘军十营,声言回湘,从海中转舵袭取台北。又电禀湘帅,请令南洋兵舰游历粤闽、台厦,以图牵制而壮声威。又电禀敬帅,请拨借淮饷二万两。因淮军转运局薛次申观察授意于余,故有此请”。

  “辛巳,台北义民呈公禀至,居然欲相推戴”。

  八月十五日(10月3日)张之洞连发电,否认密旨之事。

  《八月十五日南京来  张湘帅》言:“……此事关系重大,务望权其轻重,速离厦门,从此不管台事,免生枝节为要……”。

  《八月十五日南京来  张湘帅》言:“……奉旨济刘之事不知何人妄造讹传,此等谣言关系大局,且台民多在厦门,尤恐妄为传播。若日本诘问,朝廷如何能善了?阁下亦必受大累!务望迅速离厦,万勿再管台事……如必不肯速行,鄙人惟有奏明请旨,饬令阁下回湘矣……”。

  “湘帅急电叠来,谓并无密旨令南洋接济台湾。不知何人妄造谣传,余竟轻信其言到处传播。倘日本诘问,朝廷如何善了?余亦必受大累。望余速离厦门,万勿再管台事,以免烦言。如必不肯速行,惟有奏明请旨,敕令回籍。一日之间连来三电,不啻十二金牌,而南洋义款之十余万金,丝毫不肯发矣。乃知伯严一电竟出讹传,不意天之断送台湾如此其酷”。

  八月十九日(10月7日)日军再陷云林。

  八月二十日(10月8日)台湾战事紧急。陈三立发电催促返回。

  《八月二十日武昌来  陈伯严》言:“丈昨夕到。日內往庐山相待。望速还。号”。

  “正踌躇莫决,又接伯严电信,言老人出游已抵武昌,命余速还。噫!七旬老父,万里远行为游子不归故也。余至此方寸已乱,不能不归矣”。

  八月二十一日(10月9日)日军陷台湾嘉义。并开始在南部登陆。

  《八月廿一南京复  张湘帅》言:“……务望速回。国家多难,洋焰方张,再有枝节,不能堪矣。为国为身,均须贵慎……”。

  八月二十七日(10月15日)日军陷台湾高雄。

  八月二十八日(10月16日)日军陷台湾凤山。

  八月二十九日(10月17日)日军攻台南府。

  九月初一日(10月18日)刘永福离台南走安平。

  “九月戊戌朔,‘爹利士’又由台南载难民回,则旃后已于廿八日失守,刘成良(刘永福养子)逃至安平,父子相对束手无策,于五月十二日唐抚署在台北景象正复相同矣”。

  九月初二日(10月19日)刘永福乘英舰“爹利士”(Thales)号自安平去厦门。

  九月初三日(10月20日)张之洞、陈三立来电催促返回。

  《九月初三武昌复  陈伯严》言:“丈(易佩绅)往庐山,倩速回。台事至此,万无救法。犹呼两帅,痛极。江。印”。

  《九月初三南京来  张湘帅》言:“转交易实甫阁下:务速行,万勿在厦停留,致生枝节,谣言不可不防。事已至此,于大局无益有损。若再不行,只好奏明矣。祈谅。洞。江”。

  九月初四日(10月21日)日军陷台南府、安平。“台湾民主国”亡。

  九月初五日(10月22日)“爹利士”船返厦门,询知台南沦陷情状。

  “壬寅,有人来言‘爹利士’已到,刘所豢群犬已在某客栈中。使人往视,则刘成良与其帐下儿梁阿金、终日给事左右者,皆在其处。余大惊诧,亟召询阿金,阿金尚言刘独往内山。片刻间,台南官吏、绅士、将弁、兵民麋至蚁集,多来见余。言刘实以初三夕微服出城,登‘爹利士’船,匿船主英国人所。故倭人入舟大索,不能得。展轮出口后,倭人复驾兵舰来追,将近厦门,追及之,船主急悬信旗告厦门领事往援,言船以至厦门非倭所应阻截之地。倭不能难,竟退去,刘得生还焉。诸人与刘先后出台南府城,倭并未开炮攻城,亦未以小舟登岸。大约一两日后,倭始入城也……”。

  九月十一日(10月29日)“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等被捕遇害,孙中山逃香港。

  九月二十二日(11月8日)中曰付还辽东条约订立,增加赔款三千万两。

  九月二十三日(11月9日)返回抵沪。

  《九月廿三上海寄武昌》言:“薛鉴:今日到沪,料理毕,即返鄂,侍家君归里。鼎。漾”。

  九月,康有为、陈炽、沈增植、袁世凯、张孝谦、文廷式、杨锐、徐世昌、丁立钧、王鹏运等成立“强学会”,梁启超任书记。

  诗:《感事和氅云韵》、《和岳尧仙孝廉韵》、《再和》、《三和》、《叶损斋司马题魂北魂东两集和韵奉答》、《和损斋再题拙集韵》、《和损斋三题拙集韵》。

  十月十二日(11月28日)日军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病卒于台南。

  十月十九日(12月5日)梁鼎芬奉张之洞之命,电约张謇列名“强学会”。

  诗:《奉父还抵长沙母服将除舟中感赋》、《和答程六颂万五首》、《游岳麓》、《岳麓绝顶》。

  十一月十一日(12月26日)法使施阿兰向总署提出广西龙州铁路问题。

  十一月十七日(1896年1月1日)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开缺。

  十一月十八日(1月2日)命刘坤一汇两江总督本任,张之洞回湖广总督本任。

  冬,还归武昌,侍父回长沙。

  “冬初,郁郁还鄂,适笏山先生游览山川,舟舣汉滨,侍归长沙……”。

  诗:《侍家大人陪湘绮丈道俗诸君于曾太傅祠浩园看月》、《和答芳圃上人浩园看月见赠》、《敬和湘绮丈与家大人浩园看月长句》。十二月《浩园雨集探梅侍家大人坐和答芳上人敬上人》、《题和陈大伯弢酬湘绮丈寄郑叔问兼及于晦若张子苾宋芸子吊刘健卿之作》、《赠汤幼安布政》、《和答湘社友人》、《湖外》、《南山》、《昔年》、《明岁》、《相对》、《重来》、《答何五棠孙红梅绝句》、《到家和弟》、《腊日至长沙还家宿母墓下三日又往长沙侍父雪中别弟及妹婿作诗述怀得千一百二十字》、《还长沙道中立春作》、《归哉周子行为益阳周君检斋作》、《除日小瀛洲寓园》、《何吾惠赠七言并示廿年前与鄙人唱和五言辄和五言一篇奉答》、《除夕叠前韵一篇》。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三十九岁

  二月初十日(3月23日)派广西提督苏元春为龙州铁路局督办。(二月初一日已允法国承办该铁路)。

  春,在长沙。刻《盾墨拾余》。游衡山,诗作编为《衡岳集》。

  诗:《湘綺年丈见示旧作和函楼元日读说文诗依韵和答》、《和程六子大代湘君述原韵一篇即送其别兼送汪九颂年》。

  《归舟阻风遂游岳作》、《初发长沙作》、《述怀有作》、《泊昭山下》、《晓发》、《清明》、《涟口寄怀王湘绮丈二十四韵》、《钓鱼台》、《江上看花歌》、《暝泊渌口》、《空灵岸》、《即事感怀》、《山门峡》、《江上谣》、《野望》、《李花二首》、《望岳》、《朱亭陆行》、《石湾临水小楼》、《晓起望岳在宿雾中》、《观李花在白云下》、《游仙诗》、《望岳》、《登岳》、《岳庙》、《半山亭》、《南天门》、《宿上封寺》、《祝融峰顶石》、《会仙石》、《望日石》、《念庵松歌》、《祝融峰歌寄于兵部晦若》、《祝融峰短松歌》、《天柱峰独行》、《福严寺》、《让公塔》、《马祖庵》、《三生塔》、《岳庙往方广道中》、《山行》、《二贤祠》、《方广操》、《方广山中感怀二首》、《魏元君黄庭观》、《集贤峰下石船歌》、《即事》、《朱陵洞观瀑布》、《南岳诗》、《舟过石湾指旧宿小楼足成前句》、《侍家大人上林寺看牡丹柬首座素公及诸道俗》。

  四月二十四日(6月5日)中法订立龙州铁路合同,允越南铁路筑至龙州。

  七月初一日(8月9日)黄遵宪、梁启超、汪康年等在上海创刊《时务报》。

  九月十八日(10月24日)命李鸿章在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行走。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四十岁

  本年在长沙,与父设坛扶乩请仙,唱和,后结集为《湘坛集》。

  正月十二日(2月13日)法使施阿兰向总署要求龙州铁路延至百色,开滇越路,粤桂滇三省开矿,并要求琼州及广东海岸不得许他国屯煤。总署拒绝。

  五月十三日(6月12日)总署允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延长龙州铁路,开滇桂粤矿。

  五月二十一日(6月20日)以黄遵宪为湖南盐法道。

  五月三十日(6月29日)新授湖南盐法道黄遵宪晤翁同穌,谈新政与时局。

  十月二十日(11月14日)德舰占领胶州湾,夺踞青岛炮台。

  十月,湖南时务学堂开课,梁启超为总教习。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四十一岁

  本年,以刘坤一荐办湖南盐务督销。侍父游庐山,住九江。再唱和扶乩诗,结为《江坛集》。

  正月初三日(1月24日)总署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与康有为论变法,康主张立制度局、新政局、练民兵、开铁路,广借洋债等。

  正月初八日(1月29日)康有为上疏统筹全局,详论变法。

  二月十四日(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德使海靖订立《胶州湾租借条约》,允德国租借99年,建筑胶济铁路等。

  二月二十七日(3月19日)康有为在北京倡“保国会”,梁启超、林旭、宋伯鲁、杨锐、刘光第、徐仁录、陈虬、傅增湘等百八十六人列名。

  三月初六日(3月27日)李鸿章、张荫桓与俄使巴布罗福订立旅顺大连租借条约,以25年为期,允建南满铁路。

  三月二十二日(4月12日)康有为在北京粤东会馆成立“保国会”。

  四月初十日(5月29日)恭亲王奕䜣卒,年六十七。

  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诏更新国是,变法自强,先举办京师大学堂。命督抚保举人才。

  四月二十五日(6月13日)命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于本月二十八日预备召见。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江苏补用知府谭嗣同着该督抚送部引见。广东举人梁启超着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查看具奏。

  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命王文韶来京。以荣禄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召见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命康有为在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章京上行走。

  五月十三日(7月1日)庆亲王奕劻、廖寿恒与英使宝纳乐订立威海卫租借专条。

  五月二十二日(7月10日)诏改各省大小书院为兼学中西之学校。

  七月十四日(8月30日)诏命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及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

  七月十五日(8月31日)以岑春煊为广东布政使。

  七月二十日(9月5日)命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

  七月二十六日(9月11日)召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来京陛见。

  七月二十九日(9月14日)电寄湖南巡抚陈宝箴,勉励其变法新政。

  八月初一日(9月16日)召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命开缺以侍郎候补,专办练兵事务。

  八月初四日(9月19日)太后自颐和园还宫。

  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政变。诏书自今日始,复山太后临朝训政。拏办康、梁等人。康、梁避走。

  八月初八日(9月23日)太后临朝训政礼,幽禁光绪帝于南海瀛台。

  八月十一日(9月26日)恢复被裁撤的六衙门。命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都察院严讯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杀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命刚毅监视。

  八月十七日(10月2日)赏袁昶三品京官,在总理衙门行走。

  袁昶(1846—1900)字爽秋,一字重黎,号于湖,渐西村人。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96)进士,授户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章京,官至太常寺卿。以谏阻义和团事被杀,谥忠节。有《渐西村人诗初集》十三卷等。

  八月二十一日(10月6日)湖南巡抚陈宝箴革职,永不叙用。子吏部主事陈三立、四品京官江标、庶吉士熊希龄均行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四十二岁

  八月十三日(9月17日)山东平原义和拳朱红灯抢劫教民。

  九月十四日(10月18日)袁世凯军击散山东平原义和拳朱红灯部。

  秋,得刘坤一保荐,奉旨入京觐见。

  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3日)召见河南候补道易顺鼎,交军机处存记。

  “二十四年刘坤一奏保‘学识闳通,性情忠笃’。奉旨易顺鼎著来京预备召见。十一月二十一日,蒙皇太后、皇上召见二次,并奉旨交军机处存记”。

  “光绪己亥十一月,他召见第一次,奉旨交军机处存记。次日,谢恩召见。慈禧太后问他刘坤一在江南的事。他奏对之后,便发议论说:‘刘坤一,人事不糊涂,朝廷遇着缓急安危,还是老臣可恃。’他又发议论说:‘皇太后春秋渐高,皇上圣学无人辅导,圣躬无人保护。皇上为天下之主,皇上安则天下安,皇上强则中国强。’因保举张之洞作师傅。慈禧太后甚以为然。易顺鼎下去,军机大臣上来,慈禧太后便对他们述易顺鼎所奏。要叫张之洞进京。他们回奏请开正。再叫易顺鼎作了两首纪恩诗,有两句云‘股肱周室留黄发,羽翼商山进紫芝’。上一句说保刘坤一,下一句说保张之洞。未用小注注明。不过几天,立了大阿哥,用崇绮作师傅。连四皓的名字都有。有人便说这易顺鼎上的条陈,看羽翼商山一句,必是此事。这也真正奇了。慈禧太后又对易顺鼎说乙未年赔款的事,几乎下泪。易顺鼎谢恩诗有两句道‘金掷民膏二万万,珠含天泪一双双’亦为当时传诵。那军机大臣荣禄、王文韶,荣禄早知道易顺鼎,王文韶是易顺鼎二十多年的老师。此番易顺鼎进京,刘坤一保他请破格录用。易顺鼎若是想做官、会运动,要得好处也不甚难。那里晓得他绝不经心。也不先求荣禄,也不先求王文韶。天天同那些名士朋友作诗锺,到了旨意下来,仅仅一个存记。那太常寺卿袁爽秋是他的知己,反替他着急。跑来找他,立刻劝他去求王文韶,却已来不及了……”。

  十一月二十二日(12月24日)召刘坤一来京陛见,以苏抚鹿传霖署两江总督。

  十一月二十五日(12月27日)命王文韶协办大学士。

  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封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大阿哥)。派崇绮为师傅授读。

  十二月二十七日(1月27日)英美法德意公使一致要求速下剿灭义和拳上谕。

  冬,居京,名士往还唱和颇多。

  诗:《已亥仲冬五日抵都寓晋阳寺二首》、《仁和王协揆师七十寿诗集杜三十二韵》、《召对日袁重黎太常枉顾西苑门外并荷赠诗依韵和答》、《叠韵赠顾五太史》、《十一月二十一日召见奉旨存记二十三日谢恩召见备聆温语并荷褒嘉感涕之余恭纪二首》、《岁暮一首》、《腊八日同人醵酒为高受农太守贺生辰即和其即事诗原韵二首》、《仲冬二十四日独游太学雪中摩挲诸松诸碑并瞻仰石鼓慨然有作》、《叠岁暮韵一首》、《再叠一首》、《三叠一首》、《游南窪》、《东坡生日后一日闻盛伯义祭酒之丧和樊樊山韵二首》、《腊日偕晦若走城北城东诸寺归晦若所寓贤良寺度岁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除夕在晦若寓斋度岁合肥相国家馈食有作》、《和汪九编修赠梅桃二本韵》、《题谢方山太守槐寺祭诗图》、《题何润夫京兆草堂情话图》。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赓虞,一作耕娱,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户部主事,升四川司员外郎。历官湖北安襄郧荆道、湖北按察使、湖北巡抚、湖南巡抚、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有《函牍存稿》。

  是年,子家钺出生。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四十三岁

  正月二十日(2月19日)从总署奏,命直隶山东督抚剀切出示晓谕,严行禁止义和拳会,傥仍执迷不悟,即行从严惩办。

  二月初二日(3月2日)各国公使要求正式公布剿办义和拳之上谕。

  二月十四日(3月14日)实授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调毓贤为山西巡抚,邓华熙为贵州巡抚。

  三月初四日(4月3日)刘坤一觐见。

  三月十三日(4月12日)以义和拳会蔓延直隶境内,命裕禄认真查禁。

  四月十一日(5月9日)刘坤一自北京回江宁。易顺鼎随行。在京期间,与樊增祥、袁昶、朱祖谋等相唱和。

  “正月,刘坤一进京,三月间出京,邀他同返江南”。

  诗:《新正四月入宣武门作》、《上仁和协揆师二首》、《正月六日偕晦若叔进游西山作》、《翠微五咏》、《灵光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石洞》、《庐诗崖》、《为顾五编修题画二首》、《佛门怀石图用原韵》、《朝鲜人墨牡丹用原韵》、《为何润夫京兆题画二首》、《云林听泉》、《春堤试马》、《十九日偕晦若游西郊作》、《读渐西樊山两家诗如游名山如读异书如闻钧天广乐之音乐而忘死虽有驷马高盖不如坐进此道也两家集中相唱和有此篇暇日辄访其体用其韵即题其集》、《上略园相国四首》、《樊山赠诗和韵答赠一首》、《樊山写示春雪诗之次日即大雪时花朝前二日也即和原韵二首》、《出崇文门至宣武门车中望西山云雪光景奇绝因成一诗》、《再赠樊山叠前韵戏为创体》、《再叠前韵奉答樊山》、《出都留别同人仍用纪恩诗韵二首》、《留别重黎二首用重黎原韵》、《留别樊山二首用前韵》、《淀园二首用前韵》、《骊宫二首再用前韵》、《偕朱古微学士张次山通参游西山绝句四十首》。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藿生,号古微,又号沤尹,亦号彊村。浙江归安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有《彊村遗书》二十四卷。

  四月二十三日(5月21日)义和拳败易州官军,杀副将杨福同。

  四月二十六日(5月24日)实授李鸿章为两广总督。

  四月二十九日(5月27日)英俄公使通知总署,拟派兵来京。义和拳毁琉璃河长辛店铁路,次日毁丰台铁路。

  五月初四日(5月31日)英美法俄日意水兵三百余人入北京使馆。张之洞电总署及荣禄,请速剿拳匪,保护铁路。

  五月初七日(6月3日)谕荣禄勿擅自剿灭拳民。

  五月十二日(6月8日)刘坤一电请剿灭义和拳。

  五月十三日(6月9日)义和拳蜂聚北京附近,毁京津铁路。

  五月十四日(6月10日)命端郡王载漪管理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礼部尚书启秀,工部右侍郎溥兴,内阁学士那桐均在该衙门大臣上行走。英将西摩尔(Sir Edwand Seymour)率英美法德意日俄奥联军二千人自天津进向北京,抵杨村。

  五月十五日(6月11日)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在北京永定门外为董福祥部所害。各国联军与义和拳在廊坊接战。

  五月十六日(6月12日)义和拳在北京焚掠。总署大臣启秀传太后懿旨,慰问各国使馆。

  五月十九日(6月15日)命京城步兵统领衙门、神机营、虎神营、武卫中军会同弹压拳匪。命李鸿章迅速来京,两广总督由德寿兼署。

  五月二十日(6月16日)召见王大臣六部九卿,商阻洋兵进京事。刘坤一、张之洞均电荣禄,请速剿匪。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联军攻大沽口炮台。召见王大臣等,有人伪造各国公使要求太后归政照会。慈禧太后声言决战。

  五月二十二日(6月18日)三召王大臣等,议和战。

  五月二十三日(6月19日)四召王大臣等,太后决定开战。

  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杀。董福祥甘军与义和拳开始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下诏与各国宣战。刘坤一、张之洞、李秉衡等电请力剿邪匪。

  五月三十日(6月26日)联军退回天津。荣禄电张之洞、刘坤一说明事变内情及种种为难。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领事商妥保护租界及长江商、教办法。

  六月初七日(7月3日)以事机紧迫,再促李鸿章迅速来京。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领事订立《保护南省商教章程》与《保护上海租界城厢章程》。

  六月初九日(7月5日)命刘坤一于清江浦设立转运总局,派道员恽祖祁督办,采买粮食进京。

  六月十三日(7月9日)武卫前军总统直隶提督聂士成于天津战死。

  六月十八日(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大肆劫掠。

  六月二十七日(7月23日)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奏劾大臣信崇邪术,误国殃民,请严办祸首毓贤、裕禄、董福祥、徐桐、刚毅、启秀、赵舒翘。

  六月,经刘坤一委办江防营务处。

  “二十五年六月,经刘坤一委办江防营务处”。

  “夏天,拳匪乱起,刘坤一派他到江阴作江防营务处,又调他入幕府”。

  七月初四日(7月29日)杀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

  七月十三日(8月7日)授李鸿章全权大臣,即日电商各国停战。德皇宣布以瓦德西为联军统帅。前日联军攻陷杨村,直隶提督裕禄阵亡。

  七月十九日(8月13日)俄军攻占北京东便门。董福祥与义和拳连日猛攻使馆。

  七月二十日(8月14日)联军入北京,大掠。

  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慈禧太后挈光绪帝离京西逃。

  七月二十二日(8月16日)李鸿章电各国商停战。甘肃布政使岑春煊迎护两宫于南口。

  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诏巡幸太原,命岑春煊办前路粮台。

  七月二十六日(8月20日)下罪己诏。

  七月二十九日(8月23日)命护理陕西巡抚端方于西安预备驻跸之所。

  七月三十日(8月24日)准全权大臣李鸿章便宜行事,将应办事宜迅速办理。李鸿章电请派奕劻、荣禄、刘坤一、张之洞为全权大臣。

  八月初七日(8月31日)加派刘坤一、张之洞会同李鸿章商办和议。

  八月十六日(9月9日)奕劻、李鸿章、荣禄均授权为全权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会办议约事宜,均准便宜行事。次日,两宫抵太原。

  闰八月初二日(9月25日)惩处纵容包庇拳匪诸王大臣。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载滢均革去爵职,端亲王载漪撤去一切差事,交宗人府严加议处。辅国公载澜、左都御史英年均交宗人府严加议处。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交部议处。

  闰八月初八日(10月1日)两宫离太原赴西安。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

  闰八月二十六日(10月19日)易顺鼎离南京,经湖北,赴西安行在。

  “九月,委派察看转运道路”。

  “两宫西幸,易顺鼎便辞了刘坤一迳赴西安”。

  诗:《闰八月二十六日由金陵赴行在》、《浔阳亲舍初发感怀四首》、《感事》、《重九前一日汉上酒楼独饮》、《寒雨》、《中夜》、《江上寄程六》、《酒楼又饮时乘轮舟赴沙市》、《改太白二绝句》、《城陵矶作》、《江陵舟中和杜咏怀古迹韵五首》、《由沙市至荆州城外作》、《荆州北发》、《宿乐乡关用陈伯玉晚次诗韵》、《乐乡关楼晚眺》、《荆门道中》、《襄阳曲》、《襄阳与刘吴二君游览诸名胜》、《襄阳题壁》、《鲁阳关谣》、《鲁阳水歌》、《伊阙》、《洛阳书感》、《北邙》、《新安县》、《新安坑》、《函关行》、《上硖石山即古崤坂》、《暝行黄河岸宿稠桑驿》、《潼关道中二首》、《望岳》、《登万寿阁和樊樊山韵》、《华山道申漫感》、《渭南道中怀樊山作》、《偶集唐人句》、《小雪发渭南县》、《游骊山浴温泉作》、《青门》、《灞桥》、《自襄樊至西安道中绝句二十六首》。

  九月初四日(10月26日)两宫抵西安。

  九月初五日(10月27日)各国公使一致通牒,要求惩处载漪、载勋、载澜、溥静、毓贤、李秉衡、董福祥、刚毅、赵舒翘等十一人。

  九月二十二日(11月13日)载漪革去爵职,与载勋交宗人府圈禁。溥静、载滢一并交宗人府圈禁、载濂已革爵职,命思过。载澜、英年降调,赵舒翘革职留任。毓贤充边。联军陷保定后,进攻张家口。

  九月二十九日(11月20日)奕劻、李鸿章电荣禄,各使坚持办董福祥。

  十月十二日(12月3日)甘肃提督董福祥革职留任,命带领所部回甘。

  十一月初三日(12月24日)各国公使联合通牒,提出和约大纲十二条。

  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下诏变法。

  十二月二十五日(2月13日)第三次加重惩处祸首,载漪、载澜均发新疆永远监禁。载勋赐自尽,毓贤正法,刚毅追夺原官,董福祥革职,英年、赵舒翘革职定斩监候,徐桐、李秉衡革职,撤销恤典,启秀、徐承煜先行革职,查明后从严惩办。开复徐用仪、立山、许景澄、联元、袁昶原官。

  十二月,在西安,与樊增祥等往来唱和颇多。

  “十一月在陕西筹赈局报捐花翎。十二月,派办驻陕转运局差”。

  “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派他驻陕督收转运”。

  诗:《抵西安之明日张子馥大令招同樊樊山观察沈淇泉学使甘少南枢部曾叔章比部胡砚生太守宴集樊山和余渭南道中奉怀诗因叠其韵并呈诸君》、《樊山有与左笏卿及余论诗之作和之》、《和樊山见赠叠前韵》、《赠樊山再叠韵》、《和樊山感事三叠韵》、《和樊山忆旧四叠韵》、《和樊山冬窗即事五叠韵》、《和樊山谢送井茶六叠韵》、《独行长安坊肆间七叠韵》、《八叠韵戏柬樊山砚生子馥》、《和樊山叠万寿阁韵》、《和樊山代余赠內二首三叠韵》、《与子馥砚生夜谈九叠韵》、《四叠韵赠樊山》、《五叠韵赠砚生》、《六叠韵和樊山见赠华清即事之作》、《十叠韵和樊山前题》、《樊山砚生叠韵相箴意殊可感七叠原韻报谢两君》、《八叠韵赋别意》、《九叠韵再赋别意》、《十叠韵赠樊山》、《十一叠韵柬樊山》、《十月二十四夜分题得咏冰窖》、《上定兴尚书四首》、《临潼曲》、《和樊山四冰诗原韵》(《冰花》、《冰箸》、《冰泉》、《冰核》)、《和樊山汤婆四首原韵》、《赠砚生新除西安守》、《偕子馥叔章游荐福寺小雁塔作》、《和樊山生日韵》、《再寿樊山叠前韵》、《三寿樊山叠前韵》、《樊山斋中晏坐四叠韵》、《雪申贺樊山授皖北道》、《樊山以新除皖北道暂留行在纪恩诗二首见示即和其韵奉赠》、《叠前韵再赠樊山》、《樊山叠韵答余因再叠韵奉答》、《樊山示雪中三叠前韵诗亦三叠韵答之》、《答樊山四叠韵》、《五叠韵写怀柬樊山》、《六叠韵写怀再東樊山》、《七叠韵和樊山感事》、《八叠韵感怀》、《腊八日卧龙寺食粥樊山不至而有诗来九叠韵和之》、《读鹿忠节公集书后二首》、《花翎十六韵依樊山韵同作》、《雪中游城外八仙庵题壁二首》、《腊八日斋卧龙寺归感赋》、《赠夏伯定》、《樊山因食腊粥追感王文敏作诗余去年亦在王处食御赐腊粥兼感画卷旧题泫然和韵》、《移居长安县署戏柬子馥并呈樊山》、《何润夫副都以其老友穆君熙卿诗卷相示辄用卷申韵奉题一首》、《腊月廿二日樊山招饮即席有作辄和其韵》、《谢人赠物六言四首》、《岁不尽一日邀端午樵方伯何润夫副都左笏卿比部集樊山寓斋叠前韵》、《除夕感怀再叠前韵》、《咏古诗六十首同樊山作》(《汉高祖》、《张良》、《西楚霸王》、《虞姬》、《汉文帝》、《贾谊》、《汉武帝》、《东方朔》、《汉光武帝》、《严光》、《蜀汉昭烈帝》、《诸葛亮》、《吴桓王》、《周瑜》、《魏武帝》、《蔡文姬》、《魏文帝》、《曹植》、《晋怀帝》、《刘聪》、《晋元帝》、《王敦》、《苻坚》、《王猛》、《宋武帝》、《刘穆之》、《齐东昏》、《潘妃》、《汉武帝》、《沈约》、《北齐神武帝》、《高敖曹》、《梁元帝》、《庾信》、《陈后主》、《张丽华》、《隋文帝》、《杨素》、《隋炀帝》、《萧后》、《唐太宗》、《虬髯客》、《唐玄宗》、《梅妃》、《吴越武肃王》、《罗隐》、《南唐后主》、《韩熙载》、《宋太祖》、《陈抟》、《宋仁宗》、《王曾》、《宋神宗》、《苏轼》、《明太祖》、《姚广孝》、《明弘光》、《史可法》)。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四十四岁

  正月初三日(2月21日)加重惩治肇祸诸臣。载勋自尽、毓贤正法,载漪、载澜斩监候,加恩发往新疆,英年、赵舒翘自尽,照会各国交回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刚毅斩立决,徐桐、李秉衡斩监候,惟以已故,业经革职,撤销恤典,应免再议。

  正月二十三日(3月13日)山西巡抚锡良开缺,以岑春煊调补。端方护理陕西巡抚。

  三月初五日(4月23日)德法军占娘子关。

  春,在西安。与樊增祥等唱酬颇多。

  “那时,朝廷正在求言变法。易顺鼎上了万言书,用了‘武灵胡服、七日休沐’八个字,意在减捐冠服,限制酬应,被御史鲍某参他一本。又有‘禁食鸦片’一条,谓‘中国与其吸洋烟而亡,不如改服色而亡’,被慈禧太后对荣禄挑了此句。因此在西安一年不能放缺”。

  “那年,他在西安行在办转运,遇着总宪张百熙,还有几个人,同见荣禄。荣禄对着诸人都有问公事的话,只对着他一人无话可问。因敷衍道:‘这几天作诗吗?可曾与云门唱和吗?’云门即樊增祥,那时正在荣禄的幕府。荣禄于百忙中,看见间冷别致的人,就说点间冷别致的话,这原是荣禄的绝世聪明。那张百熙是个老实热心人。也很关切易顺鼎的,替他盼望放缺。听了荣禄的话,以为荣禄把诗人看待易顺鼎,这放缺恐怕不妥,便插嘴说道:‘实甫平日很留心时事,不仅是会作诗’。荣禄便道:‘他这个时候,你叫他不作诗,他作什么?’这两句话说出来,不由得易顺鼎不感激流涕呢!”

  诗:《题陆吾山年丈诗集即用其集中韵》、《题贞孝女唐大姑遗事》、《人日前一日何副都招饮四叠前韵》、《曾端午桥方伯移节大梁二首》、《上元后一日刘佛青户部邀同莫仲武陶榘林两观察游雁塔归而樊山见示上元诗遂和其韵》、《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用杜韵》、《上寿州孙协揆二首》、《二月二日是义山江上闻吹笙日也感赋》、《和樊山见示姨侄女云和女士以二月三日许字朱氏诗叠前韵》、《二月六日偕佛青子苾蜀章游少陵原用顾五亚蘧昨游韵》、《和何副都春朝登城南小阁韵》、《和樊山答赠何副都韵》、《即事叠前韵》、《再叠韵》、《三叠韵》、《四叠韵》、《五叠韵》、《六叠韵》、《七叠韵》、《何福都诗呼余为锄雨湘农樊山叠韵赋诗相嘲亦叠原韵以答》、《樊山以余过谈有诗再叠韵奉答》、《和樊山斋中紫丁香盛开四叠韵》、《和樊山忆京邸白丁香五叠韵》、《樊山以诗讯余坠马伤臂和韵答谢》、《樊山枉视赠诗即和其韵》、《病中书事》、《樊山广刘后村十老诗约同作》(《老臣》、《老友》、《老令》、《老幕》、《老农》、《老渔》、《老估》、《老役》、《老娼》、《老伶》)、《樊山和后村十老诗亦约同作》(《老将》、《老儒》、《老医》、《老妾》、《老仆》、《老妓》、《老吏》、《老僧》、《老兵》、《老马》)、《略园相国生辰敬呈二律》、《春窗即事》、《寒食日寄弟书云万事不敢回首,一回首数十年前便欲死,一回首数千里外便欲归,即以此意赋成四韵》、《二月二十九日大雨喜而有作》、《何副都八仙庵看牡丹有诗索和》、《赠吴子修太史》、《和樊山喜雨诗韵》、《和樊山韵寄晦若》、《谢何副都送牡丹绣球各二枚》、《和樊山上巳韵》、《樊山过访敝庐因两叠上已韵奉束》、《刘佛青曾蜀章同游城南作》、《潜斋总宪赠诗依韵和答》、《叠韵再答潜斋总宪二首》、《三月二十六日纪事赠潜斋总宪三叠韵》、《午桥中丞新晋尚书即蒞武昌赋诗送别》、《题潜斋总宪戊戌秋感诸诗后》、《三叠孚韵再叠骚韵奉和潜斋总宪》、《袁珏生庶常屡和余诗因依韵各和一首奉赠》、《即事书感一首》、《止庵尚书入赞机务赋呈一首》、《题顾五西征集》、《赠吴燮臣少司农二首》、《题曾伯渊夫人古欢室诗集》、《题王季远太史南泉耦耕图》、《为王弢甫题秋灯课读图》、《和继莲溪观察韵即送其赴湖南盐道任》、《送穆熙卿笔政北归和其见赠诗韵》、《送俞剑江太史南归叠韵继莲溪同年韵》、《送潜斋总宪修跸路入都仍叠前韵二首》、《五日召歌者侑酒樊山有诗即和其韵》、《为少华公子书扇》、《伯严寄诗次韵和答》、《庐山玉灵洞白真人降鸾和余去岁纪恩诗敬和原韵并呈灵隐济佛》、《和问琴庚子出都韵四首》、《明月》、《止庵尚书新综外务兼值生辰赋诗敬贺》、《叠韵寄郑羼提》、《再叠寄笠云八指》、《三叠寄王恺琴》、《四叠寄奂份吏部与清华诸伶》、《戏和樊山韵》、《再戏和亚蘧韵》、《牡丹诗五十首》(《黄牡丹十首》、《红牡丹十首》、《紫牡丹十首》、《绿牡丹十首》、《白牡丹十首》)。

  顾瑗,字亚蘧,浙江祥符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西征集》。

  袁励准(1877—?)字珏生,号中州,别署恐高寒斋主,顺天宛平人。光绪二十四年(1894)进士,授编修。曾任京师大学堂监督。民国间曾任国史馆编纂。有《恐高寒斋诗》二卷。

  刘岳云(1849—1917)字佛青,江苏宝应人。光绪十二年(1884)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浙江绍兴府知府。有《食旧德斋杂著》二卷。

  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室名退思室、退思轩,谥号文达,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山东、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礼部、吏部、户部尚书、邮传部大臣,派充督学大臣等。工诗,善书法。有《退思轩诗集》六卷等。

  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东至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报捐候补道,派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有《止庵诗存》二卷。

  四月初四日(5月21日)调李经羲为云南巡抚,丁振铎为广西巡抚。

  四月初八日(5月25日)奕劻、李鸿章奏,请照和议总纲,将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管部大臣以近枝王公充之,设尚书二名,侍郎二人,尚书中须有一人兼军机大臣,侍郎中必须有一人通西文西语。

  四月十二日(5月29日)赔款议定为四万五千万两以金价计算,四十年偿清,年息四厘。

  四月十九日(6月5日)张之洞荐编修梁鼎芬、徐世昌,主事劳乃宣,道员郑孝胥,知府吴永,知县汤寿潜。

  四月二十三日(6月9日)授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谢罪。

  五月,所作诗结为《高斋集》,附于《魂西集》,为其第七卷。

  诗:《用荆公高斋诗韵柬樊山执庵芸子亚蘧》、《既和高斋诗韵闻颂年叔进游终南归因再和此韵相柬》、《三和高斋韵寄于晦若侍御》、《四和高斋韵兼答朱君惠之》、《即事五和高斋韵》、《雨后六和高斋韵答樊山》、《五月二十一日偕执盦佛青游八仙庵倒用前韵》、《游八仙庵遇暴雨因忆庐岳旧游再倒用前韵柬同游刘佛青户部》、《问仙十和高斋韵》、《樊山嘲余扶乩叠韵答之》、《十二和高斋韵为沈其泉学使题其贤兄藻卿刺史遗绘文官果图同樊山亚蘧作》。

  六月十六日(7月31日)联军开始由北京撤退。

  七月十六日(8月29日)诏自明年始,乡试、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诏停武科考试。

  七月二十五日(9月7日)奕劻、李鸿章与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十一国代表签订和约,共十二款。

  八月初二日(9月14日)命将各省所有书院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八月初五日(9月17日)各国联军退出北京。

  八月二十日(10月2日)颁懿旨,谋变法,以补救时艰。

  八月二十四日(10月6日)两宫回銮。樊增祥迁为陕西布政使,易顺鼎未获加赏,准备南归。

  诗:《谢樊山送渭南桃》、《和顾五韵四首》、《和亚蘧韵》、《和亚蘧移居韵》、《再和》、《赢得》、《戏和樊山韵》、《和俞鹤皋年丈辛丑重游泮水原韵》、《寸园用黄山谷古风二首韵见赠即答》、《和樊山韵》、《再和》、《樊山以关中景物之胜夸示同社即和其韵》、《樊山擢奏臬仍兼政局赋贺二首》、《偕曾蜀章比部顾亚蘧太史袁珏生庶常游终南初发一首》、《游南山至子午谷道中和顾五戏用三讲全韵仍依次韵》、《和顾五由子午镇骑行至刘村》、《和顾五宿演法堂》、《和顾五月下同话》、《演法堂紫薇花歌》、《终南绝顶看云海歌》、《狼鬼诗和顾五》、《后临潼曲送汪顾两太史随扈东行作》、《用东坡送刘道原韵送顾五》、《送顾五至临潼返樊山见和前韵赠余与顾五因再和答之》、《再叠韵答樊山廉访招饮》、《和袁珏生庶常赠别四首》、《柳》、《赠梁节庵》、《题袁珏生行卷》、《后秋兴八首和杜韵》、《和杜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和杜十六夜玩月》、《八月二十四日同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籍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九月二十七日(11月7日)李鸿章卒,年七十九,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追赠太傅。命王文韶署理全权大臣,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以张人骏为山东巡抚。

  九月,东归,返汉口。沿途之作,结为《东归集》。

  诗:《出秦东郭至蓝田道中三首  九月初四日初五日》、《蓝田县道中寄樊山按察》、《坡底人家》、《登七盘绝顶作歌  初六日》、《游蓝溪湘子洞》、《蓝桥行  初七日》、《秦岭》、《秦岭题韩公庙》、《牧护关》、《道中即事四绝》、《自黑龙峪至麻涧数十里老树青绿红黄斓如锦绣溪山幽异乃为诗以赋之  初八日》、《商州道中纪事  初九日》、《四皓墓》、《龙驹砦  初十日》、《登舟  十二日》、《丹水咏古  十三日》、《微雨下湘子滩泊王河作》、《湘子滩上有湘子庙颇似武溪清浪口号二十字》、《东归谣十四日》、《丹溪操》、《竹林关》、《过江西沟登观音碥  十五日》、《晓寒大雾过普玉河始出日  十六日》、《舟过湘河崖上有香花洞》、《距荆子关十里地名梳洗楼有苏娘娘庙甚壮丽戏剧所演苏妃青石岭即此地也余意妲己本苏氏今戏剧称商纣时事其为附会妲己无疑辄题小诗以发一噱》、《荆子关》、《过淇口至滔口作  十八日》、《天外一首》、《归雁谣》、《闻雁操四解》、《浙川厅在丹水北岸  十九日》、《淇河口》、《娘娘洞》、《白厅店》、《马磴店》、《浙峡夜雪》、《浙水峡》、《九月二十日浙水峡中遇大雪作》、《浙水道中大雪欲作诗寄叔由偶检苏文忠集开卷即见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忽悟是日亦九月二十日也事隔千年若合符节惟坡方少壮故有貂裘出塞之思余已中年故有款段归田之志耳因追和原韵寄叔由共和之》、《李官桥》、《江口峡  二十一日》、《老河口  二十二日》、《试问  二十三日》、《襄阳曲八首  二十四日》、《大堤曲》、《裹阳感赋距去年过此刚一年矣》、《浰口和东坡韵  二十七日》、《立冬日沙洋夜泊》、《书剑  二十九日》、《过仙桃镇遇风夜泊  十月朔日》、《剅觜》、《脈望觜三首》、《野鹰曲  初三日》、《睡起  初四日》、《寒日》、《抵汉口偶作二首  初五日》。

  十月二十日(11月30日)撤去溥儁大阿哥名号,命即出宫。

  十月二十八日(12月8日)以议和及共保东南疆土有功,赏奕劻双俸,荣禄、王文韶、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双眼花翎宫衔有差。

  十一月二十八日(丑月7日)两宫还京。

  十二月初一日(1月10日)张之洞奏荐李盛铎、伍廷芳、胡惟德、汪凤藻、王先谦、缪荃孙、沈增植、陈宝琛等人。

  十二月二十三日(1902年2月1日)准满汉通婚,并劝汉人妇女除缠足积习。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四十五岁

  本年,北上,居北京。

  五月初二日(6月7日)山西司道士绅奉巡抚岑春煊命,与英教士李提摩太及敦崇礼订立山西大学堂西学斋章程。

  五月初四日(6月9日)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七月初二日(8月5日)奎俊开缺,以岑春煊署四川总督,命赵尔巽护理山西巡抚,调李兴锐署广东巡抚,以柯逢时护理江西巡抚。

  九月初五日(10月6日)刘坤一卒,年七十四岁。追封一等男爵,晋赠太傅,谥忠诚。以张之洞署两江总督,端方署湖广总督。

  十二月十五日(1月13日)张之洞奏荐经济特科人才,编修缪荃孙、修撰张謇、主事孙诒让、光禄寺署正罗振玉等。

  冬,得实授广西右江道之职。

  “十二月二十二日奉旨补授广西右江道”。

  “壬寅腊月下旬,才放广西右江道。是天下第一个苦缺。可怜易顺鼎直到此时,才得名列朝籍,还是全亏着荣禄的力量。荣禄面对慈禧太后说,易顺鼎是个读书人,小时是个神童,曾陷贼中,为僧格林沁救出,这是王文韶告知易顺鼎的”。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四十六岁

  三月十四日(4月11日)军机大臣大学士荣禄卒,年六十七,赠太傅,追封一等男爵,谥文忠。

  “癸卯正月,军机大臣中堂荣禄忽然因病出了缺。他作的挽联是‘谋国矢公忠一代完人何用羊曇伤太傅,爱才期远大平生知己不同牛相赏司勋’,这措辞总算恰和身份……候他老师张之洞到了京,这才出京赴官,已是四月”。

  三月二十一日(4月18日)调岑春煊署两广总督,锡良署四川总督,以李兴锐署闽浙总督,德寿为漕运总督,调张人骏为广东巡抚,陈夔龙为河南巡抚。

  四月,道经上海,见岑春煊。

  “……岑春煊放了两广总督,由吴淞口赴广东,他到船上见了岑春煊。岑春煊催他速赴本任”。

  闰五月初五日(6月29日)章炳麟、龙泽厚等以鼓吹革命排满,在上海被捕。即“苏报案”。

  闰五月十三日(7月7日)以广西匪事蔓延,革巡抚王之春、提督苏元春职。以柯逢时为广西巡抚,夏告署江西巡抚。次日以刘光才为广西提督。

  闰五月,携妾花氏到达广西。

  “闰五月,他到了梧州,又到了浔州军次,见岑春煊。岑春煊便说他来得太迟,若早来,这藩臬两司皆可署理。现在俱已有人,即本缺亦已有人,只好先到桂林省城见了抚台再说”。

  七月十六日(9月7日)设立商部,以载振为尚书,伍廷芳、陈璧为左右侍郎。

  十一月底,到龙州。

  “七月间到了桂林,八月底出了龙州道的缺,岑春煊便打电抚台,委他署理龙州道。他因新抚台柯逢时将到,不能不候,又等了一个月,柯逢时到了,这才由桂林又到梧州,又到浔州,到南宁,到太平,又陆行两日才到龙州,已是十一月底”。

  “那时龙州边帅换了苏元春,放了郑孝胥。那苏春元是又管边防的又管地方的,郑孝胥是不管地方的,只管边防的。那易顺鼎赴任时正遇着满路盗贼,都是被陆荣廷击败逃窜来的,打听陆荣廷的踪迹,不过只隔两三天。倘陆荣廷乘势猛追,使可聚而歼旃一网打尽。谁知贼不该死,百姓该死。那郑孝胥忽然打电岑春煊说边防兵力不敷,要把陆荣廷六营拔借守边,岑春煊居然答应。登时打电陆荣廷叫他开往龙州。那陆荣廷所追的贼也不知是派何人接剿。纵有人来接,总也耽搁了。那陆荣廷便罢了这贼不管,那贼便活了命,得了意,将那太平、思顺各属抢杀得落花流水、鬼哭神号。直又闹了半年,才把这股贼围住剿灭。试问这几天内长了多少人的命,这半年內又短了多少人的命。请列位仔细想一想,算一算。看那易顺鼎到任后,便将所收民间的呈词、属员的禀报,凡系抢杀的案通做了一个表,真正比郑监门《流民图》惨过十倍呢。那易顺鼎要想做好官,要想爱百姓真也倒黴他。癸卯十二月到任,甲辰三月被参,四月去官,做了三个多月的官,费了多少的心血气力。这三个月中,筹兵、筹饷,筹防、筹賑、筹教、筹养。将到任两天使通知各属预备禁赌,另筹饷项养勇练团。到任三天使建设市场、清理街道,到任四天使分派员绅清查城乡户口并牛只枪械,不过一月,便将龙州所有户口牛只枪械查毕。造册点验无异,就成立了从来未有的行政机关。又要捕匪,又要赈灾,又要观风,又要祷雨,真正五花八门、三头六臂。除此以外还有五件人事,无一天不是荆天棘地,无一天不打笔墨官司。这三个月中真亏他消受了。那五件大事呢,第一件是争权限、争地方兵饷,和边帅郑孝胥打官司;第二件是论禁赌之弊;第三件是论筑堡的利,都是和府台柯逢时打官司;第四件是请龙州关的经费;第五件是论裁绿营之弊,都是和制台岑春煊打官司。那龙州边饷每月几万两,道台兵饷几千两,都由道台收放。那郑孝胥一到都提了去,要道台两营的兵都归他管。易顺鼎的前任何道台不敢作声。易顺鼎与郑孝胥本是熟人,先与郑孝胥婉商不允,易顺鼎便打电督抚,将这兵饷硬争回来。哪里知道府台柯逢时奏裁防营,因边饷不敷便不管地方,硬将这两营裁了,把所裁的饷来凑边饷。而制台岑春煊却全然不知其寔。这两营共只五百人,每月每人饷只三两。地方的事情全靠这两营来做,又要保护领事府,又要保护教堂铁路局,又要分驻镇南、平而、水口三关,又要分驻道署、厅署、保甲局、军装局,又要到各乡击匪筑堡,又要保送来往的洋人官员客商,真是一名都少不得的。那柯逢时全然不管,竟奏裁了,裁了之后,洋人与地方绅商都说万不能裁。其时通省初办屠捐龙州每月可收数百元,地方绅商与易顺鼎说明,从两菅中挑留一百名,勉强应用。那易顺鼎打电去柯逢时,仍旧不允,说这屠捐是要留办团练的。你要留一百名,你另自筹饷。若说他有意与易顺鼎为仇,那时易顺鼎已将去任,这不是与地方有仇吗?……”

  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又作苏堪、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入李鸿章幕,由內阁中书改官同知。光绪十七年(1891年),东渡日本,任清政府驻日使馆书记官。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回国,又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兼汉口铁路学堂校长、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宣统三年(1911)湖南布政使等。工诗,擅书法。有《海藏楼诗》等。

  文:《申戒关防札示》、《饬各属查复养勇賭规札》、《饬各属开列地方要务札》、《访询地方利弊谕示》、《审实胡兆祥通匪一案示》、《归顺柳牧稟搜出黄迺中家私藏军火批》、《委派员绅开办保甲团练局札》、《清理街道示》、《通查各团枪械札》、《通查枪械牛只札》、《各属禁革派夫扰累定章程札》、《严禁偷漏需索示》、《委员发给上龙灾区牛种札》、《派委各绅分查各团户口牛械札》、《清查城乡户口札示》、《抽收酒捐糖捐示》、《酌定龙州一切经费札》、《发文保甲局图册札》。

  十二月二十四日(1904年2月9日)俄国对日本宣战。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四十七岁

  正月,因裁撤绿营事,忤粤督岑春煊。

  “《粤督复电  正月十六日》:元两电悉。绿营久同虚设,人人以为应裁,独该道于饬裁之后,许多晓渎。此非该道别有识解,特不过欲藉此增募兵役,多领饷项,以为自利之计耳!实属荒唐!现各属应募亲兵已经抚院奏定,饷数、人数即静候示知……”。

  “《复粵督  十七日》:铣电敬悉。州县兵少,仅二、三十名。当此匪氛未靖之时,本已束手无策,再令兼管绿营城泛。虽五尺童子亦知其万万不敷。关系甚重,筹虑宜周。既系实在情形,不能不晓渎请示。若以此为荒唐,恐荒唐别有人在也!至谓藉图自利,更不屑辨。职道一心无他,只知为皇上顾地方,为宪台顾桑梓而已。鼎稟。篠。印”。

  “至于禁赌的事,是柯逢时得意的文章。裁绿营的串,是岑春煊得意的文章。易顺鼎都说他不是。赌自然是该禁的,绿营自然是可裁的。然而广西贫瘠的地方,又是军务的时候,他以赌为生,你禁赌他便去为盗矣。他以绿营为生,你裁绿营他又去为盗矣。况且失了赌饷,地方之饷源更穷。裁了绿营州县之兵力更薄。况且广东赌并未禁,何以要禁广西之赌。广东绿营并未裁,何以要裁广西之绿营。这两位老宪台都是做的掩耳盗铃、扬汤止沸的事。既奏了旨自然不能不遵。却是熟审地方情形,实在文不对题,而且危害最甚。因此打电,痛切言之。那两位都羞变了怒。柯逢时将他记大过一次,罚去养廉银五十两。岑春煊打电骂他荒唐,他也回电骂岑春煊荒唐。那些打官司的笔墨都在他所刻的《龙州杂俎》中。”

  正月二十五日(3月11日)《东方杂志》在上海创刊。

  三月,被岑春煊参劾罢归。由广州至上海,住两月余。

  “岑春煊便因此参了他的官。却又说不出他的劣迹来,只得参他是‘名士画饼’……”。

  “实甫被参,以其素好谈兵,曾力保分发到桂之候补县曾宪勋(钦尧)南岳峻(右崧)可用,适有匪警,岑以实甫为统领,曾南为管带,依其计划进,讵一触即溃,岑怒,遂奏将实甫等革职”。

  “(岑春煊)奏中有云:‘易某自矜为名士,名士画饼,于国何用?’这事理亦极显明:一个恃才书生,喜谈兵事,碰上一个狂妄自大,较实甫更好自用的总督。试问:胜则谁居其功?败则谁尸其咎?实甫自命一个才子,意见不及此,非自取其咎而何?”

  “从龙州回到广东,从广东回到上海……不得已,携着琴人(按,即妾花氏)在上海租界略为小住,才回九江”。

  六月初四日(7月16日)两广总督岑春煊再赴广西督师剿匪。

  九月,经南京上海赴福建,入魏光焘幕。在福州与陈宝琛、王允皙等闽中诗人唱和,结为《魂南续集》。

  “苏州抚台端方又荐他到福建制台魏光焘幕府。琴人也到福州住了两三个月,魏光焘又开缺,他带着琴人仍回九江”。

  诗:《小言口号五首》、《七言口号一首》。《九月十日将赴闽游金陵乘轮舟至上海即事感赋四首》、《由沪舟至闽署杂存十首》、《偕小沂游乌石山作歌》、《九月廿八夜地震有作》、《游左文襄祠》、《题邵阳制府洞庭归棹图》、《登镇海楼歌》、《即事》、《已觉》、《得仲方妹婿易园寄诗何韵却寄》、《从邵阳制府阅海口炮台二首》、《长门阅操口号》、《夜观电光山放电作歌》、《陈伯潜阁学招同沈君小沂王君幼点林君惠亭郑君稚星游乌石山薛老峰访李阳冰般若台题篆并观诸子题名还饮师范学堂山楼即席赋赠阁学》、《和伯潜阁学同登凌霄台韵》、《再叠前韵答伯潜阁学》、《冬至感怀三叠前韵》、《题林欧斋丈欧黄生日诗卷即和其题家君秦役草原韵》、《渡江云和王幼点登凌霄台晚饮山楼原韵》、《三叠韵答弢庵阁学》、《简強庵阁学用其赠洪荫之原韵》、《弢庵阁学招同叶肖韩钟蔚若林惠亭三太史叶芾棠何肖雅两同年王幼点郑稚星两孝廉及诸公集光禄坊郭园作诗钟之会欢宴竟日四叠前韵呈阁学及诸公》、《弢庵先生五叠前韵感念匡庐旧游并为鼓山听水楼之约怅触余怀不能自已亦五叠奉答》、《十一月三十日从督帅阅野操并观制造局》、《最忆》、《寄梅庵京师》、《奉答哭庵闽中》、《满树》。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擢翰林侍读。光绪六年(1880)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绪八年(1882),授江西学政。翌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宣统元年(1909年),奉召入京,任总理礼学馆事宜。翌年,补授內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经筵讲官。宣统三年(1911),简授山西巡抚,旋开缺以侍郎候补,派毓庆宫侍读。有《沧趣楼诗文集》。

  王允皙(1867—1929年)字又点,又作幼点,号碧栖,福建长乐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先后入奉天将军依克唐阿和北洋幕府,后任安徽婺源知县。有《碧栖诗》。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四十八岁

  三月二十日(4月24日)从伍廷芳、沈家本等奏请,废除凌迟、枭首、戮尸三项刑罚。

  四月二十四日(5月27日)俄日对马海战。

  五月三十日(7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周馥联衔奏请于十二年后实行立宪政体。

  五月,离闽,由沪返九江,旋至鄂中黄嗣东之霭园山楼住,自五月迄十月,与往来师友多有唱和。结集为《霭园诗事》。入张之洞幕,与陈衍、曾广钧、张祖同、程松万等酬应,仿古时“击钵催诗”之体限韵课诗,后刻为《仿击钵吟》。

  “余以乙巳五月去闽,濒行时,携姬人游鼓山,留诗与強庵、木庵两诗老唱和。遂由沪返九江,旋至鄂中,假寓鲁髯之霭园山楼……余居此楼不出户庭,而已坐揽城郭江山之胜。于是复还九江省父,又携姬人游庐山,宿琴志楼,然后返鄂,与鲁髯唱和甚多,是为霭园诗事之始。继而匋斋尚书来……余与节庵、伯严又时时侍抱冰相国师游讌、赓和,是为诗事极盛之时也”。

  “他老师张之洞留他在幕府,还兼点外差,因此来往九江武昌约有两年”。

  诗:《去闽日游鼓山访国师喝水两岩小憩听水楼寄别弢庵阁学八叠韵》、《鼓山之游琴姬侍焉而诗不及琴琴以为慊因九叠示琴兼寄呈弢庵先生求备山中故事》、《和鲁髯韵》、《见叶临恭写经斋诗追念旧事感赋示陈木庵》、《千秋岁用木庵居士邀集词韵题其子妇沈季兰女士次畹词卷,因忆香畹女弟》、《前调  叠韵谢木庵赠古玉剑鼻珮》、《鲁髯假我霭园山楼移居赋柬》、《叠前韵和小鲁》、《山居即事》、《梁节庵兵备过存兼示匡山琴志楼琴桌十叠帅字韵为谢》、《重五前两日还九江亲舍欲游南昌不果寄怀王兄梦湘太守陈兄伯严考功十一叠帅字韵》、《梦湘太守兄惠寄兼金十二叠为谢》、《携琴姬入山宿琴志楼十三叠韵》、《月下用鄂楼山居即事韵》、《鲁髯和余移居山楼诗属致欢迎琴楼之意明日携琴楼将发九江因取两韵各和一首先告鲁髯》、《梦湘太守兄集唐见怀因集义山答之仍次韵二首》、《寄玉俞女弟》、《山楼月夜三叠前韵和答鲁髯》、《五月十五夜山楼看月四叠楼字韵》、《西江彭鹤侍女士笄年不嫁以画养亲杨范甫属题其秋花画扇》、《声声慢湘雨楼词人自湘来鄂同寓黄楼怅触幽怀倚此却赠》、《天贶节为节庵初度追昔抚今赋诗二章为寿》、《吴兄子修由杭州寄诗见怀和原韵答寄》、《匋斋尚书奉命出洋赋送二首》、《巽庵中丞招同鄂绅刘黄王三公奉陪甸斋尚书宴集山楼叠用黄韵以志高会》、《巽庵中丞奉命办理八省土膏赋贺二首》、《路复诗用苏文忠河复诗韵并序》、《八月望夜宫保师招集楚材兵轮看月至金口登岸眺赏达旦始返即席赋呈七律二首》、《用昌黎八月十五夜韵再呈宫保师》、《再用苏文忠百步洪韵呈宫保师》、《抱冰师招饮兵备学堂赋呈一首》、《和冰师武学西园四绝句》、《冰师改建贤良祠落成作诗示众官恭和一首》、《陪冰师两湖书院听诸教员讲赋呈一首》、《伯严晦若先后过存同宿山堂赋此却赠》、《山堂雨夜遣兴》、《秋晴联句》、《九日宝通寺遂至曾祠饯梁兵备联句》、《步前韵》、《九日从抱冰宫保师登洪山宝通寺谋修岳忠武罗忠节二祠还集曾文正祠饯梁兵备》、《又呈二律》、《赠节庵备兵裹阳》、《日本盆松联句》、《分韵得下字》、《再赋下子韵一首即席送伯严回南昌》、《湘月》、《粤湘鄂人谢宫保师赎回铁路蜀人亦以路事来集连日公宴即席赋排律四十韵》、《黄小鲁六十初度时有漆园之哀因述两世交谊并约为庐山之游以广其意叠前韵》、《高阳台和狷叟韵寿鲁叟即送狷叟回长沙》、《前调  再和狷叟韵送别》、《前调  汉上怡园夜饮,观女优,三和狷叟,兼寄叶吏部》、《疏影  仲冬八日,狷叟鲁髯惠棠沅生邀游汉上琴台,同狷叟赋》。

  陈书(1838—1905)字伯初,号木庵,福建侯官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直隶博野知县。陈衍兄。有《木庵居士诗》四卷等。

  黄嗣东(1846—1910)字小鲁,号鲁斋,晚号鲁叟,湖北汉阳人。官陕西督粮道。有《鲁叟诗钞》三卷。

  吴庆坻,字子修,一号执庵,又号敬彊。浙江钱塘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南提学使。有《补松庐诗录》。

  柯逢时(1845—1912),一作风逊,字懋修,号巽庵;一作逊庵,别号息园。湖北武昌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江西布政使,贵州、广西巡抚,督办两湖盐务。光绪三十一年(1905)迁户部侍郎。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满族姓托忒克氏,谥号忠敏。光绪八年(1882)举人,捐员外郎,后迁候补郎中,历官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光绪二十六年(1900),端方因接驾有功,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湖北巡抚。光绪二十八年(1902),护理湖广总督,调湖南巡抚。有《陶斋吉金录》等。

  张祖同,字雨珊,号狷叟。湖南长沙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有《湘雨楼诗钞》。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直山,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吏部主事。著有《书林清话》、《六书古微》等,汇编校刻有《郋园丛书》、《观古堂汇刻书》、《双梅景闇丛书》等。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幕申,任官报局总编纂。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著有《石遗室丛书》十八种。

  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号觙庵,别号旧民。曾国藩孙。湖南湘乡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改庶吉士,曾任广西桂林知府。有《环天室诗集》六卷。

  诗:《仿击钵吟  限鸠油沟》、《孟嘉落帽》、《韩昌黎谏迎佛骨  限絃钱鸢》、《李广射虎  限鱼蔬猪》、《东坡赤壁后游  限羊姜皇》、《支遁爱马  限棃妻鸡》、《唐明皇游月宫  限窗邦江》、《渊明采菊  限狮咨尸》、《伍子胥吹箫  限巢茅包》、《渔父入桃花源  限斤裙蛟》、《明妃出塞  限雷灰梅》、《谢傅围棋  限鹅婆梭》、《燕山五桂  限巴麻叉》、《春夜宴桃李园  限严盐尖》、《烟波钓徒  限乖斋钗》。

  六月二十一日(7月23日)裁广东巡抚缺,以两广总督兼管巡抚事务。

  七月二十日(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八月初四日(9月2日)诏自明年丙午科始,停科举。

  十月三十日(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之《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于发刊词中首倡“三民主义”。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四十九岁

  正月十四日(2月7日)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生。

  七月十四日(9月2日)调端方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以周馥为闽浙总督,实授杨士骧为山东巡抚。

  七月十七日(9月5日)命于式枚总理广西铁路。以梁鼎芬为湖北按察使。

  七月二十三日(9月11日)调岑春煊为云贵总督,周馥为两广总督,丁振铎为闽浙总督。

  父易佩绅卒于九江,年八十岁。

  “及卒于九江,不孝之友,若梁君鼎芬、若黄君嗣东、若陈君三立、多谓府君宜葬庐山。不孝兄弟不敢决,乃书‘留’、‘归’二字为阄,拈于府君前,得‘归’字。遂奉柩自九江返里,葬紫霞觜,合吾母之墓焉。”

  “他父亲函楼先生在九江弃养,只有他兄弟易顺豫在侧。他由武昌奔回,迟了半天,已不及见。这是他一生的恨事,成了万古的罪人。谁知居丧才几天。在那孝堂苫块地面上受了潮湿,感了风寒,大汗亡阳。大病起来人事不知,两便直下……眼看他死了几回,居然又活。有一天他朋友宋芸子、杨仪卿到他榻前看病。他心里知道是他二人,嘴里也说谢他二人,眼睛里却看不见他二人,分明两目无光,是肾气绝了,居然又会回转过来。一直有一个多月不省人事,才慢慢的好起来……”。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五十岁

  正月十九日(3月3日)调岑春煊为四川总督,锡良为云贵总督。

  正月,与弟易顺豫扶柩回湘归葬。作《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赏戴花翎原任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先府君行状》。葬事毕,回武昌。

  “葬事毕后,仍到武昌,省张之洞,要替他设法想开复,因他本系新军教练处总办,特委他到江西萍乡察看那驻萍剿匪的鄂军。后来,此次保案由湘抚岑春煊汇开,易顺鼎并未列上……”。

  四月十七日(5月28日)周馥开缺,以岑春煊为两广总督。

  五月九日(6月19日)奕劻开去军机大臣差。命醇亲王载沣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鹿传霖为军机大臣。

  五月十一日(6月21日)大学士王文韶因病乞休,允之。以张之洞协办大学士。

  五月二十六日(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会办革命党人徐锡麟等举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

  七月初二日(8月10日)电召张之洞来京陛见。

  七月初四日(8月12日)岑春煊假期已满,尚未启程赴任,诏命开缺,授张人骏为两广总督。

  七月二十七日(9月4日)以袁世凯为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授张之洞、袁世凯为军机大臣。

  “张之洞本来器重他,也是他的结习太重,运气太坏,总不十分得法。那张之洞最恶的是新名词,最重的是存古学堂,正要请他办存古学堂,偏偏他替张之洞草皖抚恩铭的唁信用了‘牺牲一已’四个字,又替张之洞拟协办大学士的谢摺,用了‘组织内阁’四个字。张之洞便大怪他说,这样新名词他人可用,易实甫如何可用?明明是有意于我,反对便把存古学堂的监督漂了,奉召进京也不带他同去,把他仍留在湖北幕府……”。

  十二月十四日,抵京,到都察院自呈被参怨抑。

  “易顺鼎使自己进京到都察院,递了被参怨抑的呈词,那都察院堂官张英麟批准便移咨粤督张人骏行查”。

  诗:《十二月十四日大雪抵都有作》、《感事书怀》、《都门即事三首》、《赠辛仿苏耀文即题其青衫捧砚图》、《题簪花图一绝即集卷中毕沅袁枚蒋鋐辛耀文句》、《岁暮雪寒在姜颖生寓中度岁感赋》、《岁除前一夕为仿苏题罗两峰鬼趣图》、《成九侍御昌索和移居诗元韵即赠》、《新正拈笔漫成二首》。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五十一岁

  正月初一日(2月2日)授醇亲王载沣为军机大臣。

  三月,出都赴粤。在京期间,多有唱和,结集为《宣南集》。

  “张之洞又叫易顺鼎自己到广东见张人骏一回。张人骏行知广西藩臬,查明确系怨抑,便据实咨覆都察院”。

  诗:《人日游厂甸感赋》、《张振卿丈招饮并枉和二诗因和韵再成二首》、《上元节即事》、《赋呈庆亲王二首》、《题仿苏所藏东坡画像和卷中张船山韵》、《喜晤樊山即题其游苏门诗后》、《次韵再简樊山》、《樊山前诗中柔奴青裙句皆指琴姬而言又曩年寄诗云纵擒獬豸柔荑手抵制羊羔雪水茶亦谓姬也因戏代姬次韵答谢》、《和樊山赠诗韵》、《戏代琴姬补和樊山前年寄赠原韵》、《代琴姬再答》、《戏代琴姬再和答樊山韵》、《微雨用船字韵》、《樊山随节出关叠韵送之》、《唐鄂生中丞丈今年八十重宴鹿鸣其文孙孟鸿将回里介寿因赋二诗寄祝》、《柯巽庵中丞加尚书衔寄贺一首》、《再送樊山》、《送辛仿苏还粤东》、《抱冰师相移居赋呈二首》、《又呈集句一首》、《节庵廉使乞病后欲假余琴志楼口占一诗报之君前致书目余为五柳又新种六梅自颜所居曰六梅堂故有第五六句》、《送沈五同叔提学粤东和陈叔伊韵》、《送蔡伯浩备兵沪上》、《孤帆引四章为郑子叔进思亲作也兼以自悲》、《和杨杏城侍郎南洋纪事诗二首原韵》、《送杨六采南任新嘉坡领事》、《宁乡周仲玉家树余友铁真观察之子也游学日本归为陆军部谘议官辱承赠诗剑气珠光兼有悱恻缠绵之美因和其原韵一首答赠》、《仲玉再赠诗仍和答》、《黄性田舍人屡和余诗复以李石吾太守和诗相示因用所和予除夕诗韵奉答两君》、《颖生亡室金宜人以善绣著称沈严夫人尝赋诗赠之因和其韵以慰颖生安仁之痛》、《题沈孝耕松筠庵读书图》、《花朝四首》、《用君去有家归句赋鹿庐体五首送黎君还粤》、《社题春日田园杂兴二首限田字园字》、《天阙山人以御使言事复回翰林尝有诗示其室人戏为代答》、《程听彝得王石谷师弟合写岁朝图属为题句》、《将出都门呈抱冰师相》、《题吴冋斋太史扈徒负书图》、《上巳后一日出都道中即事十五首》。

  张英麟(1838—1925)字振卿,号菊坪。山东历城人。同治四年(1865)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福建、云南乡试,升祭酒,充经筵讲官。迁内阁学士、顺天学政、吏部侍郎。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有《南扶山房诗钞》一卷等。

  五月二十日(6月18日)考察宪政大臣于式枚奏,宪法自在中国,不须求之外洋,定于一则无非分之想,散于众则有竞进之心。

  夏,在粤游肇庆七星岩、西江鼎湖山、虎门、东江,所作诗结为《岭南集》、《岭南集补遗》。

  诗:《开州督部将由黔蒞鄂以诗迓之再和督部别苏原韵四首》、《由沪赴粤过闽海感赋》、《送叶浩吾由海防赴滇》、《即事》、《香港酒楼和答李君益智二首》、《喜晤息存感赋二首》、《岭南观剧赋竹枝词四首》、《珠江泛艇即事四首》、《夜归听盲女度曲感赋》、《盛芰舲汪莘伯邱仙根三君同集有作》、《即席叠前韵二首》、《和诸君即席韵》、《三叠韵答诸君》、《四叠韵戏赠芰舲》、《百字令  为息存题所藏竹垞图用原韵二首》、《将别岭南即席作歌》、《五叠韵再赠仙根》、《仙根属书联语因撰句再赠》、《光孝寺访虞仲翔祠作》、《六叠韵柬息存》、《七叠韵答赠李留庵》、《八叠韵赠冯侗若》、《九叠韵赠沈忏庵》、《十叠韵赠杨伯典》、《游白云山绝句十五首》、《游山后又饮珠江舟中戏作二绝句》、《金芝轩招集感旧园有张延秋丈祠因赋》、《感旧园和芰舲韵》、《三姝媚  赋黑字答沈忏庵和其见赠韵》、《有感于感旧园之名因成二绝句》、《张仲斋招饮海珠寺即席作》、《题息存守钦图》、《初七日纪游四首》、《初八日纪游四首》、《十一叠韵赠姚俊卿》、《十二叠韵答赠芰舲》、《十三叠韵再答赠芰舲》、《游漱珠岗舟中联句次粱药亭进帆石门怀古韵》、《访杨议郎祠渡海村行作》、《又五律二首》、《有以粤妓凰生题桃花扇七律相示者即席和之》、《即席赠凰生校书》、《再赠》、《又赠》、《复占二绝》、《今夜》、《春归人未归月圆人未园曲二首》、《照霞楼题壁》、《十四叠韵赠夏用卿修撰》、《再题照霞楼壁二首》、《和迹删上人尉佗墓寒食歌韵一首》、《由石围塘乘火车过佛山三水至河口作》、《雨中入羚羊峡作歌》、《羚羊峡谣》、《望夫石谣》、《羚山遇雨望峡中望夫石作》、《端州舟中月夜醉歌》、《采桑子  端州妓艇闻歌作》、《端州即事》、《端州七星岩歌》、《三仙阁》、《游星岩题两绝》、《端州纪游诗》、《西江曲》、《别端州酒舫》、《鼎湖下院》、《鼎湖山诗四首》、《鼎湖山观瀑布歌》、《姚君俊卿少时尝游湘中因赋忆湘吟兼赠余辄和其韵答赠》、《十五叠韵再赠杨伯典》、《为息存题画东坡诗事十六幅》、《玉女洞调水符》、《望湖楼》、《试院煎茶》、《北台》、《放鹤亭》、《定慧院海棠》、《承天寺》、《赤壁》、《铜剑易龙尾子石砚》、《定武雪浪石盆》、《常州太平寺牡丹》、《秧马》、《浴日亭》、《松风亭》、《白鹤新居》、《白水山佛迹岩》、《题芰龄所藏冒巢民妾蔡紫田金晓珠合壁画帧》、《茅龙歌有序》、《石文福禄寿歌呈抱冰师相》、《食荔枝戏和东坡韵》、《为邱仙根题其远祖宋徵士创兆先生家传后》、《游荔枝湾啖荔枝作歌》、《长寿寺街戏园》、《李君父善涵子希雅儒而隐于贾偶宿其家乞诗为赠》、《四月三十日游虎门入东江望罗浮作》、《江行口号二首》、《赠博罗令陈伯端明府十六叠醇字韵》、《将登罗浮作》、《山中咏木棉花》、《由博罗山行初入罗浮》、《过会仙桥寻冲虚观》、《冲虚观游朱明洞天》、《宿冲虚观》、《夜宿冲虛观作歌送金君滋轩还广州》、《黛海歌赋罗浮》、《出冲虚观往北山寻酥醪观》、《踰分霞岭是南北两山分界处颇似庐山吴鄣岭》、《下分霞岭寻酥醪观》、《将至酥醪观闻隔溪童子读书声喜而赋之》、《酥醪观后多古松万翠如海松下有朝斗逍遥二石台》、《题酥醪观酿泉》、《游白水门观瀑布作歌》、《白水门题壁二绝》、《拨云寺》、《登古瑶台》、《浮山绝顶作》、《登飞云峰绝顶作歌》、《罗浮道人彭鹿泉赠蔘歌》、《拜松拜瀑歌》、《山行得句》、《下飞云至酥醪山行诘曲戏作》、《又戏作口号》、《白鹤观入山观五龙潭》、《由五龙潭更入山有何仙祠水帘洞未及往》、《罗浮四首》、《过延祥寺欲访宝积寺未果》、《黄龙观》、《黄龙观夜听涧水作歌》、《重五日游华首台作》、《游华首归遇雨再宿黄龙》、《因读瞎堂诗遂以庐山与罗浮相比更及蛾眉南岳》、《雨中由黄龙出山三绝句》、《姑射山人歌》、《海客游罗浮歌》、《我爱》、《为粤人马武颂戏题美人宝剑图》、《杨伯典雨中偕游学海堂作》、《登五层楼作》、《集唐句再题五层楼壁》、《顺德邱仲迟乞题石上观棋图即和其自题韵》、《又为邱君题池边涤砚图亦和原韵》、《冷云帆大令赋长篇题四魂集因十七叠醇字韵答之》、《雨中游南岸蔡氏环翠园值女优演剧即席题赠二首》、《仙根言潘君兰史已枉和醇字韵因十八叠韵题潘君西海纪行诗时潘君在香海》、《留别息存即和其韵四首》、《题台湾谢君颂丞生圹》。

  《罗浮游归将去粵李叟冯君邀泛舟南石头村食黑叶荔支连日又承诸公置酒饯别各赋诗赠行邱君已和余前所作长歌因再用前歌韵为后歌一首志别》、《李襄老同游啖荔画扇赠诗因和韵答赠》、《襄老为其内侄沈郎凤歧索诗因赠》、《十九叠醇字韵赠陶见心敦复》、《芰舲云帆滋轩送我至香港用仙根韵为别》、《香港看灯兼看月歌》、《偕芰舲滋轩云帆乘电车登太平山绝顶还饮荔枝树下酒楼再用前韵赋别》、《霞想词七首》、《寄怀粤中诸公和王兄息存元韵八首》、《再次前韵寄粤》。

  六月初八日(7月6日)以樊增祥为江宁布政使。

  六月,返回,至宁波,游天姥、普陀等名胜,诗作结集为《甬东集》。

  诗:《明州天童下院赋示寄公六首》、《由天童下院登小舟往天童道中作五首》、《雨中发小白岭宿天童寺作歌》、《由天童过杜孝子祠访灵峰育王两寺纪游六首》、《游灵峰寺访葛仙遗迹作歌》、《阿育王寺观舍利塔歌》、《鬼谷子祠》、《天童赠寄师歌》、《偕寄上人遍礼天童诸祖塔院感赋》、《过云居云龙两庵作》、《乘月由诸庵返》、《夜色口号》、《月夜偕寄上人礼义兴祖塔因悲先君前生本支公道林寄上人亦知其事涕泣泫然有作》、《天童山中月夜独坐六首》、《山行望东钱湖》、《灵佑庙祀王荆公尝为鄞令有惠政鄞人祀之余入庙始知乃赋一律》、《湖亭题壁》、《芝湖作》、《湖上四面皆村市随艇所至乃岳王庙也敬题两绝句于壁》、《东钱湖》、《里湖泛舟十余里至天童山下作》、《明州竹枝词》、《梁神君祝夫人庙神弦词二首》、《梁神君》、《祝夫人》、《甬江漫感》、《书感又示寄师一首》、《明州寿昌寺浮槎歌》、《过全谢山先生祠》、《偕寄上人游普陀山题壁五首》、《后寺》、《白莲台》、《普陀渡海登洛伽舟中作四首》、《别普陀山作》、《伏日酷暑过金陵宿陈熊草堂歌》、《宿顶诗十首》。

  八月,到京,居京间与樊增祥等多唱和,并侍张之洞游其西山所筑别墅“师田轩”。

  诗:《南皮师相寿诗》、《至六郎庄遇蒋益轩楷及易州两陈君与严少和同见冰师回城》、《诸君皆有诗送樊山旬宣江南余亦作二首》、《中秋前一日出西直门宿海淀客舍偶赋》、《云门以朱宗丞韵见赠四首和韵答之》、《中秋夜宿裕盛轩再和答云门韵四首》、《师田轩诗》、《项城宫保五十寿诗》、《云门赋诗枉贺依韵和之》、《再和云门韵即赠》、《云门以马车送余归宿海淀二风雨大作秋声如海拥被不眠再和其韵四首》、《二十四日回城》、《冰师招饮与云门同赋呈即次云门韵》、《云门以马车迎余赴六郎庄五和前韵》、《何梅叟属题四图》、《至挂甲屯谒枢邸及定兴相国辞回鄂均见项城宫保以微恙谢客未见至六郎庄晤履初司直及道生孙世兄》、《梅叟告余泗州督部谓余未赠诗因作两诗书之于扇仍由梅叟转寄》、《颖生以初五日为余五十一初度补为置酒招郭月楼曾履初诸君同饮》、《初九日冰师约巳刻登高赴六郎庄曾履初陈士可陈仁先伍叔葆先后至师命诸人皆须作诗不限体裁余成七古一首七律三首》、《纪游诗》、《士可约饮万福居武陈叔伊王扦郑高佑诸伍叔葆金凤三赋惟不能饮一首》、《有所诮口占一首》、《见冰师又晤陶卿世兄及杨少柳仍宿海淀》、《冰师游摩诃庵余以入城未得追陪因赋》、《由海淀至八里庄作》、《侍师相游摩诃庵四首》、《黄笥腴侍御之母柳太恭人寿辰以诗书扇贺之》、《至六郎庄将稟辞回鄂遇谭组安及梁君用弧师相留饮苇间饮毕已暮叩辞回城》、《乘火车行宿彰德》。

  十月二十一日(11月14日)光绪帝崩,年三十八岁。

  慈禧太后懿旨,命以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皂帝,并承继穆宗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以摄政王载沣为监国。

  十月二十二日(11月15日)慈禧太后崩,年七十三。

  十月二十五日(11月18日)定建元年号为“宣统”。

  十二月十一日(1909年1月2日)命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

  十二月二十九日(1月20日)授云南临安开广道。

  宣统元年己酉(1909)五十二岁

  正月初四日(1月25日)谢恩召见。

  “那时两宫先后上宾,摄政王监国。他在仪鸾殿见了宝座。想起从前找见的事,不禁触起那家国身世的感,对着摄政王流涕哽咽了好久,才说出话来”。

  四月,改广东廉钦道,出都赴粤。居京期间唱和诗,结为《己酉诗砖集》。

  诗:《戊申除日蒙恩简放临安开广道己酉元日恭赋》、《将赴滇南感赋长句即以留别》、《己酉送春后五日出都将之官岭南感怀留别四首》、《将别武昌荷群公赐诗设饯谨叠前韵大写》、《贵阳督部宠赐和章再叠韵答谢》、《群公诗意肫厚感人至深三叠四章写怀留别》、《将之炎海先返故山舟中感事抒怀四叠前韵呈诸公和》、《小泊长沙遂帆资水五月二日入沅抵家五叠前韵感怀再寄呈诸公和正》、《樊山方伯自金陵寄诗宠行辄和元韵四章奉答》。

  五月十一日(6月28日)调端方为直隶总督,张人骏为两江总督,以袁树勋为两广总督。

  八月二十一日(10月4日)大学士军机大臣张之洞卒,年七十三。赠太保,谥文襄。易顺鼎改署广肇罗道,本日抵肇庆。有诗作。

  “那时护理滇督的是藩司沈秉堃,本与易顺鼎有点姻亲,从小就在一处。沈秉堃回易顺鼎的电,催他由海道到任。说这缺每年有三万多金。他时穷久了的人了,得了这个信,自然急想赴任。谁知张之洞要留他多做几回诗锺。刚刚李经羲放了滇督进京,便对军机说,易顺鼎不是边才,恐怕吃不住。因李经羲的亲戚龚心湛现做广东廉钦道,李经羲要调龚心湛到云南,便奏请将两人对调了……这年八月才到广东,那总督袁树勋将他调署广肇罗道”。

  诗:《由广州赴肇庆舟中感赋》、《官舍书感并寄佗城诸君申登高之约赋诗一首》、《五十二岁初度》、《赖仙竹太守今年六十余精力甚健于八月单一子余初度日正弥月也因赋诗贺之》、《晚间飓风大作雨势如注天气甚寒余棉衣小帽皆在省未带来颇有瑟缩之意幸能强制然逆料江上舟船必多覆溺民间果谷不免损伤矣》、《己酉重阳端州官署作》、《偕谢大令出西郭游龙母庙登龟山顶得句》、《巡边初发舟中有作一首》、《雨中过龙母庙至德庆州次日复回游三洲岩二首》、《悦城道申二首》、《悦城雨行川涧泥潦中宿莫村作》、《道申即事一首》、《广宁道中山行见村媪■妇孺皆着新布衫而一男荷担随其后有鸡酒及朱笺楹贴盖往贺其亲串之婚嫁者也此路多盗行者颇稀今见此乃去承平景象未远喜而有作》、《题张幼逵登日本环翠楼诗即赠》、《留别幼逵大令二首》、《十洞墟雨夜》、《途中口号示隆竹卿》、《粤西怀集道中二首》、《燕岩歌》、《怀集道中忽有数十峰似阳朔者为之作歌》、《题立琴石峡》、《燕岩题壁示隆君兄弟》、《隆君兄弟皆和燕岩诗因叠前韵》、《月夜灯下手录匪名表一卷行县缉捕感赋绝句》、《寄酬日本诗人禾原永久一首》、《别开建至封川舟中即事书感四首》、《有僧小颠来谒以所著相示年九十有一矣适案头有人寄著作一函曰清修阁集展阅之则南海九江乡八十有八岁老诸生张品桢字肖庐以己作寄来也一九十二岁一八十八岁同日以著作相质亦喜而赋诗一首》、《满江红》、《道中书感》、《抵罗定作》、《题中伙曹氏壁》、《分界道中作》、《函口东北十余里》、《过筶杯岭作》、《道中书感》、《口占一绝》、《细雨大雾由函口行万山中数十里至分界始出山作》、《即事书怀一首》、《罗镜舟中作》、《泷喉滩》、《贺谢范九人令一首》、《叠前韵寄酬蔡君芝黼》、《除夕感怀四绝》、《和答刑席姜君叠醇字韵》。

  文:《谢恩摺稿》。《到任告示》、《闻之妄作饬属送呈图志碑版札稿》、《饬属条陈治盗良法札稿》。

  八月二十二日(10月5日)颁《到任告示》。

  八月二十六日(10月9日)作挽联悼张之洞。

  “欲作南皮相国师輓诗,而心绪恶劣,加以簿书冗杂,仅成輓联一首,云:受业独早受知独迟卅余载忝列门墙近年撰杖谈诗始超阙里三千列,谋国诚工谋身诚拙一个臣挽回宗杜今日盖棺定论并少成都八百株。”

  宣统二年庚戌(1910)五十三岁

  二月二十三日(4月2日)汪兆铭、黄复生、喻培伦等谋杀摄政王,不成。

  春夏,在广肇罗道任上,巡边勘察之余,游西江等名胜。有诗。

  诗:《紫府绝句  五月》、《重五饮乡人答赠平江姚君兄弟》、《五月八日悦城龙母祠歌》、《樊山和余所刻琼琚集中韵见贻索和走笔次韵并寄集中诸友人》、《高州王荩宣兵备及广州李留庵姚俊青两诗老均见和前细雨诗姚诗则咏余前生张梦晋事也因叠韵赋谢》、《五月十一日诉新兴江过新桥墟至河窪口勘民堤复由莲塘乡乘小艇过神符巖勘河蛟口遂出万福桥入西江还城作一首再叠前喜雨韵》、《月夜乘小艇勘堤过神符巖下作送赵渭卿藩使赴湘任》、《赠许苓西》、《题湘潭制府小像》、《赠秦子质提督即次七与邱仙根唱和韵》、《赠邓小赤宫保》、《偕留庵惺默见心芰舲泛舟消夏作》、《灵洲宝陀寺》、《五月廿二日偕留庵惺默见心芰舲泛江访古归舟遇大风雨作歌》、《琶江桥望峡山背戏作》、《琶江市楼看雨》、《峡山观瀑布口号二首》、《峡山山亭》、《和坡公峡山寺韵》、《题飞来寺邀盛九芰舲同作》、《叠前韵》、《再叠前韵》、《帝子祠是峡山最幽最高处》、《峡山飞来寺瀑布短歌》、《帝子祠下》、《留庵见心惺默三老同游蒲涧和芰舲叠峡山诗韵》、《归途过昌华小谢观荷戏题壁上留庵惺默同作》、《陈少石藩使属题春兰轩卷藩使陈臬江右于官廨中搆此轩自记一篇有秋其官而春其心之语为时称颂》、《题羚羊峡》、《题黄小宋琴鹤归舟图即次其集中见怀元韵》、《和叔由勘山词十三首原韵》、《病暑口占用秦提军韵》、《寄怀匋斋齐督部京师二首》、《谢人赠南华李》、《新乐府二首》、《过路环》、《纯正团》、《感梦》。

  七月二十五日(8月29日)日本宣布合并韩国。

  九月初一日(10月3日)资政院开院。监国摄政王载沣临院训词。

  九月二十三日(10月25日)东三省总督锡良、湖广总督瑞澂、两广总督袁树勋、云贵总督李经羲等各省督抚联名上书请组织内阁,定明年开国会。

  九月二十七日(10月29日)袁树勋免,以张鸣岐署两广总督,沈秉堃为广西巡抚。

  岁末,移署高雷阳道。

  “他在广肇罗做了一年多,因本任的王道台要来,袁树勋便挂牌要他也回廉钦本任。他在肇庆交卸回省,刚刚袁树勋已开缺。新放的总督张鸣岐又来。张鸣岐一到,挂牌将他调署高雷阳。宣统二年十二月他到了高州”。

  宣统三年辛亥(1911)五十四岁

  正月,到任高州。在任期间清乡剿匪,清道浚沟。来往官书文牍电报结为《高州存牍》,所作诗结为《高州集》。

  诗:《辛亥初正和少石藩使见和登鸡山原韵》、《和藩使与介弟筱石制府元日唱和韵》、《初春书感二首》、《汪景吾自乐昌来书兼示武溪渔隐图歌任将军庙诗属余和歌盖与伏波所征武溪同名枨触旧游羡君高躅辄和韵答寄》、《高州新乐府》、《新军营》、《牛皮捐》、《和少石藩使正月十三日生辰登镇海楼韵》、《和藩使生日生子志喜韵》、《又和》、《和盛芰龄看桃花原韵》、《程十发去年自武用昌用闲山诗社赋诗书扇寄余端州不知余又移高涼也仲春展扇始和韵报之》、《王新会再用前韵寄余与伯严因再和之亦并寄伯严也》、《高涼春感》、《吴川老宿李君小岩以余寄贻近刻各种赋诗四章枉谢因答诗二首一表章吴川文献之美一赠李君乞鉴正焉》、《池滋铿大令由吴川量移南海赋诗送之即题其所著西行日记》、《和少石藩使文郎弥月再叠前韵》、《始闻雨声滴沥》、《沈太侔自吉林两次来诗赋此却寄》、《柚斧入北洋幕来诗因和寄》、《闻天琴与伯严贻书倩卿诸君有游览湖山之盛赋此却寄》、《高州官舍漫赋一首》、《天琴先生叠韵索和辄依韵和寄》、《再寄樊山叠前韵》、《来高州两月余清明又近矣》、《赋得谏草皆香草二首送胡侍御思敬》、《集义山一首再寄胡侍御》、《官舍书事》、《和何梅叟并寄于晦老》、《宣统辛亥三月廿四日偕毕筱西太守周相辰监督叶叔常大令农瑚卿直判访仙人潘茂名郡守郁文初仙易亭遗迹有作》、《禽言二章》、《哥唯》、《等我》、《海丰制府兼署军篆并荷真除赋贺二首》、《寄汪景吾乐昌和其见寄原韵》、《绝句杂存十四首》、《杨芙生太守赠诗四首并和仙易亭诗一篇因赋赠二首答谢》、《樊山先生谓余善愁赋诗寄慰勉和四首奉答》、《官舍漫赋》、《天琴先生有诗见调次韵奉答》、《和韵赠林韵宫枢部即题七西江学堂骊唱集》、《奉和天琴先生初夏即事元韵》、《再和》、《答天琴叠韵》、《再叠》、《一再叠侯韵奉和天琴老》、《和天琴三四叠韵》、《天琴赐诗屡及姬人因五山韵以答》、《和答天琴先生三叠尤字韵》、《送毕筱西太守绝句》、《送何广文声琦往其家阳春》、《和少石藩使纪事诗》、《又和元韵漫自书感》、《李提军赏黃马褂赋贺》、《信宜陆孝廉章朗夫妇皆八十其妇谢孺人尝以余诗课孙去腊余来高州孝廉将来见而孺人病卒今以诗来相告因赋一诗貽之》、《又漫感二首》、《天琴诗来和韵赋赠》、《又和天琴先生见寄韵博粲》、《天琴韵再叠》、《汪子景吾客乐昌清耘山瀑布作诗示余赋答却寄一首》、《题潘兰史山塘听雨图》、《为兰史录李眉生丈遗诗二律于出居庸关图并题廿八字》、《吴川老宿李意园先生来访宴之于仙易亭承即席枉和赋诗一篇因亦叠韵答赠》、《意园诗老再叠见貽勉复效颦即以就正》、《小岩展初两诗老同日来诗李用洗夫人事误书六朝为五代陆用班孟坚韵误以两京为三都虽误笔亦佳话也因作一诗博两诗老一粲》、《戏赠李小岩陆展初两诗老》、《陆展初诗老和余挽其配谢孺人八首亦两叠报之》、《和答林韵宫枢部叠醇字韵》、《赠罗梅臣广文即题其玉露堂诗集》、《周君先声遇盗得免赋诗纪事因慨答之》、《追送意园诗老别》、《叠韵再答赠罗梅臣广文二首》、《樊山先生宠赋四律题余五十三岁所画珠帘争看图依韵自题兼以答谢》、《隆竹卿统带自肇庆军申寄诗二律和原韵答之》、《和屈翁山五十四岁自寿韵》、《余今年五十四偶读屈翁山集有五十四岁自寿诗因和之既乃知翁山以九月五日生恰与余同日亦奇事也杨芙生太守和韵为余寿遂纪其事戏再和一首奉答》、《戏答天琴和屈翁山》、《四五六叠屈翁山韵答樊山》、《题茂名诗人许君仲皋遗稿》、《俞君实廉访擢汴藩余未及函贺而君已行渡海将返虞山小息至沪寄书与余因赋诗寄之》、《高州有唐李卫公宋寇莱公刘元城范忠宣苏文忠定胡忠简明邹忠介诸公祠庙凭吊感赋》、《偕李彭两君游小函谷关访吴明卿诗碣》、《高州谣》、《芰舲游黄龙洞于天贶日得劲草曰万年松以寿节庵并赋诗寄余属和盖节庵是日生也诗中有心韵字因忆曩在鄂寿节庵诗亦有心字韵与题意适合遂用原两句足成一诗和芰舲仍寿节庵》、《天琴有诗谢余寄高州荔支即和答》、《会稽陶君勉斋前客高要曾赠余诗今自南海县幕见赠长篇因答一律》、《问黄小鲁兵备讣怆赋二首》、《李翰楼广文和仙易亭韵并见赠四诗因赋赠答谢》、《潘山作》、《罗定张君池凤精易学充信教员以和君仙易亭韵诗二首及旧游潘山诗见寄因题赠一律》、《信宜余君铭勋以七十自寿诗及越南从军记乞题赋赠二首》、《再题余君越南从军记》、《少石方伯用仙易亭韵惠诗一篇因三叠前韵感怀奉答》、《波罗五十韵禁用重字》、《汉阳寇君客高州太守幕承赠诗四章词旨甚美重感其意赋一律答之》、《叠韵再答寇君见赠》、《信宜吴生锡霓自颜七斋曰天乐乞赋一诗》、《闰六月十一曰至十二日高州大雨如晦适闻故乡大水傍洞庭湖诸县将有沦胥之患念身世无以为怀感赋二首》、《林公子葆恒尝赋诗赠余赴滇二君亦改官天津相别数载诗亦未暇和也余来高州君弟以忻方官徐闻旋移石城始相见二余又将去因合适寄君并视令弟》、《叔海任河道与客游伊洛嵩少于龙门修香山墓属赋诗时余在高州已得代因赋一诗寄之》、《后高州谣》、《即事戏成四首》、《九月五日五十有四初度承绅商学界诸君镂金制文为寿兼以宠行时久旱忽雨余是日本茹素因借鞫狱以避客感赋一首》、《诸公所赠序文及联语乃意园诗老手笔也感愧之余赋谢一首即柬意园叟》、《留别高州士民一首》、《和韵谢诸君为寿二首》、《赋赠梁明府宗榘二首》、《梁赓彤令君和韵见赠有莫将逢闰比黄杨之句深厚可感然不知余年年皆闰年也因再成一诗答谢》、《朱进士振基赠文和诗因赋答一首》、《赠杨锲庵公子彦清》、《赠刘慕唐农部述尧》、《锲庵公子赐诗奖借并以其妇翁潘峄琴年丈两浙輶轩续录见贻因和七原韵答谢》、《樊山和佘感事四首二不和韵即和其韵答之》、《送化州罗学官往其家雷州》、《送周相宸太守入都》、《戏为寇君作》、《梁君辛皆和诗有竟将弦诵化桁杨之句慨乎其和赠一首》、《寇君问中秋作诗否答之》、《再答寇君和韵见赠并问余自署听翁之意》、《观山西麓有缅茄树数抱在关秀才家相传前明太仆卿李学曾丛缅甸携归所种李以议大礼忤张璁桂萼罢归名臣也中秋后一日与客至树下徘徊久之作此歌》、《赠鲍东甫太守》、《题郑君殉难纪略》、《漫兴一首》、《朱君览斯枉赠七律伏读惊感因集韩句补以黄句次韵和之》。

  三月十六日(4月14日)授张鸣岐为两广总督。

  四月初十日(5月8曰)设责任内阁,裁撤军机处。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四川铁路公司股东会议,反对铁路国有,成立保路同志会。

  七月十六日(9月8日)保路运动,四川革命党人、哥老会等攻成都,号“同志军”。为清军所败。

  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起义。翌日,革命军攻陷湖广总督衙门,瑞澂乘军舰逃。武昌全城光复。旋推举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

  八月二十一日(10月12日)汉口光复。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以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岑春煊为四川总督。

  九月初一日(10月22日)革命党分别在湖南、陕西起事,长沙、西安光复。

  九月初二日(10月23日)革命党光复九江。

  九月初八日(10月29日)山西新军举事,太原光复。

  九月初九日(10月30日)云南光复。

  九月初十日(10月31日)南昌光复。

  九月十一日(11月1日)授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九月十三日(11月3日)上海光复。

  九月十四日(11月4日)贵州光复。

  九月十五日(11月5日)苏州、杭州光复。

  九月十七日(11月7日)广西光复。

  九月十八日(11月8日)安庆光复。

  九月十九日(11月9日)广东光复。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入英领事馆。推举胡汉民为都督。同日,复州光复。易顺鼎卸任后避祸上海。

  “宣统三年七、八月,他知道有小人暗害,便打电张制台,请交卸回省养疴。那张制台正要借此调开他,好安置别人。便调他办理督署文案……他九月十二卸了事,十八启行走到水东地方,等轮船渡海。二十一日到省,才知道省城文武自张制台以下已于十九日全逃。革命党于二十日才由香港进省……在香港住了两月,想法子(要回薪俸)。直到腊底才回到上海过年”。

  九月二十三日(11月13日)山东宣布独立。

  十月初二日(11月22日)重庆光复。

  十月初七日(11月27日)成都光复。

  十月十二日(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两江总督张人骏等乘日舰逃上海。

  十月十六日(12月6日)隆裕太后懿旨,准监国摄政王载沣引咎退位。

  十月二十八日(12月18日)南方十一省代表伍廷芳与清廷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商议南北停战。

  十一月初十日(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会于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十一月十二日(12月31日)各省代表会议决定修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内阁制,增设副总统。并决定采用阳历。

  民国元年壬子(1912)五十五岁

  1月1日(十一月十三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自沪抵宁,当晚10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3日(十一月十五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月28日(十二月初十日)临时参议院成立,林森当选议长。

  2月10日(十二月二十三日)参议院通过优待清室条件八款。

  2月12日(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溥仪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退位,命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月13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荐袁世凯代。

  2月15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月,到北京。作《告剪发诗》以明志。开始与伶界中人交往。

  3月6日(正月十八日)参议院允袁世凯在北京受职。

  3月8日(正月二十日)参议院通过民国临时约法。

  夏,在上海。与樊增祥、陈三立、沈增植、潘飞声等遗老宴集于愚园、哈园、静安寺等沪上名园。作自传体小说《呜呼易顺鼎》。本年诗结为《壬子诗存》。

  诗:《雪后徐园探梅作》、《愚园哈园看花作》、《壬子清明前一日偕左笏卿金滋轩汪笃甫潘兰史及兰史之如君姜月子女士由康脑脱路徐园游曹家渡之徐园又游梵王渡之小万柳堂访廉君惠卿及其配吴芝瑛夫人归途有作》、《清明感赋》、《题李香君画桃花扇小像》、《该题七芗画白乐天唐六如及秦淮六美人》、《题某君所藏神仙秘戏图》、《告翦发诗》、《题龚景张所藏麻姑仙坛记宋拓本》、《环沪日偕玉颀访天琴老人蒙赠佳诗即和元韵》、《由京还沪天琴邀访散原贳酒听歌因和天琴韵》、《雨夜和天琴见柬元韵》、《又代玉颀和谢》、《天琴赠琴姬小字曰玉颀并媵以诗因和元韵代琴姬赋谢》、《贾郎曲》、《和天琴秋晴与鄙人同访酒家作》、《和天琴与鄙人共话有述韵即赠》、《自述一首再和前韵》、《寄禅上人招集静安寺作重九并观第六泉即席和散原天琴韵》、《前题和天琴韵》、《和天琴展重阳日作》、《意行静安寺新闸两路间偶赋》、《壬子九月二十二日为散原六十初度赋贺一首》、《连日与天琴补松散原留垞今雅招朱贾两酒纠小饮因和天琴三叠前韵》、《兰史在都门购得金春波河阳探花图卷题者皆乾嘉名士也兰史貌少时与春波像颇肖题者又多用骑省黄门故事若恰为兰史作者奉题一律并以调之》、《粤中潘氏海山仙馆为天下名园吾乡何媛叟尝居园中余昔年过之荒废已数十年惟万树荔枝与海水相照而已顷见兰史即席赠诗孙之作扬挖先德余亦枨触旧游辄再次原韵》、《和天琴赠别韵》、《又代玉颀和》、《和天琴再赠韵》、《秋日诣天琴适留垞先至继而补松散原亦至天琴邀饮酒楼招素云说京华旧事因作长歌一首留垞先和余继和之》、《九月廿九日雨中张黄楼招集六合春酒肆即席赋赠一首》、《十月朔日病痔困卧忽大雪骤寒适天琴来诗遂和其韵二首》、《节髯自孔林及崇陵还奉简一首》、《髯翁河朔之游宇內所希有也余既赠律句一绝句一犹觉未尽再咏一律以申之》、《贾郎为余与樊山置酒即席和樊山韵》、《连日观女伶王客琴及贾碧云小金娃诸郎演秦腔颇极声色之胜贾之色胜于声金之声于色王则兼擅胜场余征歌垂四十年不图历劫余生犹见此豸不自悲赚自慰也因赋一律以志吾幸》、《和樊山天仙三女伶诗原韵》、《偕樊山观小达子小金娃演回荆州小如意演锁云囊因分咏二首》、《沪上观剧四首》、《听谭伶小叫天演白帝城剧感赋一首》、《观王客琴演遗翠花剧戏赋》、《朱郎曲和樊山韵赠歌郎朱幼芬即送其归北》、《十月初三日樊山招饮和韵赋谢一首》、《题辛仿苏齐河晚渡图卷》、《寄公为护三宝入都不数日示寂于法源寺距重九唱和尽浃旬也惊诧之余辄依原韵赋挽诗以志哀悼》、《孟冬十二夜偕天琴节庵渊若自沧州别墅步月归得诗二首索张君和》、《和樊山十三夜看月元韵》、《十六日乘汽车至吴淞观飞艇归复偕天琴先生诣天仙园听王客琴歌曲天琴月中乘小车返有诗束余依韵答和之》、《楼外楼落成士女游观者极盛余亦往焉因题一律》、《题许君贯恂梅花书屋图和韵》、《再登楼外楼戏题》、《题孙君邻石鸳湖垂钓图并谢其刻石章二方见赠》、《仲冬朔日天琴初度余以橙柚为寿并媵以诗》、《门人包生柚斧自宿迁寄诗见怀和原韵答之》、《李幼梅索题越南贡使阮君在湘中唱和诗卷》、《陈君笑山为先君在贵阳所得士作令山左乞病归年过六十矣相遇沪上辱荷赠诗掫赋赠一首即题其诗集》、《樊山小女阿璘生日赋赠》、《仿苏曾乞题捧砚图为歌郎姚佩兰作也今又与姚相值于沪上再乞赋诗戏赠一首》、《奉本赠陈庸庵尚书一首》、《辛仿苏索题黄孝子画滇中碧鸡金马山水有陈云伯诗因赋一篇題于陈后》、《读樊山先生为辛仿苏题宋元间闺媛张玉娘兰雪集精钞本诗题后》、《湘波篇喜湘綺年丈过沪》、《再呈湘綺老人四首和止庵相国樊山先生元韵》、《迥斋近著宫词属题一首》、《十一月廿日仿苏携高念东所藏文衡山溪山雪霁图访樊山共观适大雪遂登楼外楼烹茗赏之复过虹口大桥访伯严还听剧赋诗二首即题图中》、《天琴见示乙庵和天琴韵近作二首又谢余相招观剧病不能初五首因和近作二首韵答之》、《端忠愍公挽诗一首》、《十二月二日同天琴再过乙盦仍和前韵二首》、《腊八日感赋》、《和天琴同过乙庵韵一首》、《赋赠乙庵即和其见赠韵》、《和天琴见调韵一首》、《和天琴再观琴客演剧韵二首》、《戏和陈笑山诗老嘲余醉心琴客韵二首》、《客沪以来笺纸都尽诗孙惠赠旧笺五种走笔赋谢》、《赠陈仲瑀即题所藏画册》、《题陈笑山黔中钓游集》、《题朱曼老归舟载石图二首》、《东坡生日陪湘绮年丈止盦相国及樊山乙盦子修伯严重伯梅庵诸公集愚园作》、《赋赠止庵相国即和其谢赠惠泉元韵》、《愚园宴集再赋二首》、《贺沈小岚六十初度》、《贺樊山移居静安寺路》、《闻新居红梅已开再简一首》、《除夕偕玉颀过樊园夜景清绝纪之以诗》。

  民国二年癸丑(1913)五十六岁

  3月20日(二月十三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

  春,入京。

  4月9日(三月初三日)参与梁启超招集的京师万生园修褉。

  “癸丑上巳,梁任公集名流郑叔进、王志庵、李木斋、顾亚蘧、袁珏生、杨昀谷、姚重光、易实甫、夏午诒、严又陵、陈翼牟等数十人修禊京师万生园,觞咏流传,不减山阴兰亭之会”。

  7月12日(六月初九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9月1日(八月初一日)袁军攻陷南京,二次革命失败。

  10月6日(九月初七日)袁世凯当选为正式总统。

  年末,以袁克文之荐,委任安徽电局局长。居京期间,往来唱和尤多,参加徐世昌晚晴簃诗社。开始作诗捧梅兰芳。本年所作诗结为《癸丑诗存》。

  “徐弢斋设晚晴籟诗社于公府,入社者有周沈观、樊樊山、易哭厂、傅沅叔、郑叔进、王书衡、吴士缃、郭小麓、许季湘、傅芷芗等数十人,觞咏不绝,佳句时传,将使兰亭绝唱长在人间,柏梁聊吟重来台上,风雅道衰之际,此为最难得之韵事也”。

  诗:《初春感怀再次止庵相国韵》、《和止庵相国元日试笔韵》、《和樊山元日试笔韵》、《和湘绮丈尚显堂讲》、《湘綺丈和前韵谢余送惠泉因和韵再呈一首》、《正月五日哈园即事》、《五日樊园宴集限三江韵五言一首》、《六日楼外楼即事》、《樊园溪上梅花》、《人日伯严招集樊园探梅限三肴韵一首》、《人日夜集即事和樊山韵》、《十二日吴补松招集樊园观北周都督写经是日闻湘鄂都督戒严感事掫赋限九佳韵》、《十三日葵霜招集感令节因敬赋一诗限东韵》、《送湘绮丈回长沙和樊山韵》、《叠韵再送湘绮丈》、《樊山有诗送余北行和韵奉答一首》、《答节庵赠诗并江行忆琴志楼之作》、《题杨君潜庵美不老斋图》、《节庵叔母余太夫人七十有二寿诗》、《正月廿二日由沪乘汽车至宁渡江再乘汽车历滁宿徐泰兖济德沧津至京灯下寄沪一首》、《僦居东城关庙作》、《题徐贞庵瀚海石诗册》、《题徐贞庵春雪诗册》、《和叔进见赠韵》、《万古愁曲为歌郎梅兰芳作》、《和樊山华字韵》、《和樊山玄字韵》、《和樊山驺字韵》、《窗外碧桃尽开》、《赠王揖唐》、《樊山见示代琴姬寄外诗因自答琴姬和元韵二首》、《和天琴见送北行韵》、《再和玄字韵》、《和答樊山见寄韵》、《两日细雨春阴碧桃落将尽矣》、《杏花已开甚艳》、《蛙异》、《和樊山见寄诗韵二首》、《赠梁饮冰一首》、《孝定皇太后梓宫奉移感赋一首》、《众异秋岳芷青招同石遗书瘿公鬯威叔进曼仙宴集赋赠索和》、《罗生开阳乞题其祖父星潭丈小像》、《癸丑三月三日修禊万生园作歌》、《癸丑上巳饮冰招集万牲园之鬯观楼修禊赋诗余拈韵得十五咸因用全韵依次押并禁重字》、《万牲分韵得咸字》、《樊山作十五咸全韵七言排律报余因亦仿作一首寄之仍禁重字》、《亚细亚报周年纪念题诗》、《惆怅一首》、《挽朱芷青一首》、《中和三庆两园女伶歌》、《芝珊都督属题其配紫琼夫人遗像盖与织女同生日麻姑共里门者也因赋一首》、《偶集成句再题一首》、《数斗血歌为诸女伶作》、《暮春书感》、《扬花》、《偕瘿公访梅郎赋索瘿和》、《崇效寺看牡丹四绝句》、《题秋幢证佛图十六韵禁重字》、《樊山戏作琴楼梦小说讽余赋谢一首》、《除却一首》、《崇效寺牡丹下戏作短歌》、《难熨》、《卧铁胡同》、《题金宝斋北雅楼著书图》、《子澄学士少时有老友孙君以诗酒放荡终者尝画蟹一帧相赠题曰黄甲连登图今已四十余年犹珍藏此画索余题诗因赋一律》、《崇效寺芍药将放牡丹尚开余偕叔海  织云女史往观得诗三首邀叔海和》、《都樊山后数斗血歌作后歌》、《程伯葭属题精忠柏片图》、《梅郎为余置酒冯幼薇宅中赏芍药留连竟日因赋国花行赠之并索同坐瘿公秋岳和》、《寄三六桥即题其诗集》、《梅魂歌》、《抱存公子见贻所刻停云集赋谢》、《午日杂书愁抱》、《题程伯葭秋梦图》、《本事五首和无竟韵与原诗本事绝不同也》、《赛金花以五月二十日过访樊山谈数刻去樊山来书相告戏咏一首》、《偶对樊山句》、《和鬯成本事四首韵本事仍不同也》、《题陈小石制府水流云在轩图册》、《题孙师郑诗史阁图》、《挽顾印伯二首》、《和芝山题余四魂小说韵》、《小香水歌》、《悼女伶金玉兰二首》、《瘿公以金伶他信作诗告余二余适得友人书言金伶固在天津演剧也因和瘿韵以正京师各报之误并他信之不确》、《和友人以金伶无恙相慰诗二首各用元韵》、《和陈翼牟》、《和沈砚农》、《和友诗五首各用元韵》、《和梁节庵按察用陈简斋四梦语见赠因答寄》、《和赵芝山宣抚题余自叙小说六道篇》、《和陈翼牟主事见慰孙金二女伶音耗》、《和卢颐陔法曹见问病状》、《自赠二首索诸公和》、《无题》、《巧遇森玉海平得入菊处满堂两女伶之室赋谢二首》、《简赵芝山都督》、《观梅兰芳演雁门关剧》、《颐陔和余尘字韵盖犹未知金伶被祸为误传也因和韵告之》、《七月十九日纪事》、《小香水小菊芬去都后余始见男伶女妓数人就所见者以诗记之得绝句十首》、《答瑟君集义山见赠》、《包柚斧自宿迁来书赠诗五章依韵和寄》、《梁溪曲四首  有序》、《秋兴八首和樊山韵》、《画松歌为余节高题扇》、《程子大之犹子阿康辑其师顾所持遗稿赋诗索和因和一首追悼所持且幸其付托得人也》、《秋日漫感》、《什刹海书所见》、《樊山九叠山谷韵见赠因戏和一首兼寄琴姬》、《以梅伶兰芳小影寄樊山石遗媵诗索和》、《代人戏赠万里红校书》、《赠刘君少少一首》、《陈绍周为杨君乞题侠琴小传》、《云台公子以扇写佛像相赠赋谢二首即送其行药柏灵》、《论卢生杜樊川一首》、《冯凤喜谣  一作十伶谣》、《天桥曲十首有序》、《幽恨词八首》、《津门审美诗六首》、《方壶引》、《送兰芳偕凤卿赴春申即为介绍天琴居士》、《题曾伯厚西山永慕图》、《今日》、《伟猪谣》、《自笑三首》、《代人贺冯都督周女士婚礼四首》、《天津听倩云校书吹箫歌》、《南苑观飞艇歌》、《喜晤魏铁山即赠》、《自提近事》、《沈砚农悼亡用李后主词意作春去图题长句》、《为张沧海题篁溪归棹图》、《十月二十八日纪事》、《杨瑟君公子续娶高女士催妆诗十二章并序》、《买醉津门雪中成咏四首》、《午听中和园秦腔晚听聚美园吴语赋诗纪事》、《纫秋阁曲》、《癸丑仲冬月当头即事戏作短歌》、《樊山寄示饯别梅兰芳诗索和元韵一首》、《兰芳已至再和前韵示之并寄樊山》、《阳历新岁寄抱存叠前韵》、《题廉南湖津楼惜别图》、《听鸿主人腊八后生日》、《陈公俑画胡稚威征君像属题》、《题赵芝珊所藏唐人写经长卷》、《抱存惠赠快雪堂法帖并提三张卷册因赋谢》、《赠李仲仙督部》、《题徐贞庵桃源五色石子画册》、《将赴安庆电局感赋  补录》。

  《癸丑年本事诗除夕作》、《余今春入都最赏女伶孙一清夏秋间忽隐去近乃知已归一佳公子适如余所愿也赋诗志慰兼志佳话》、《葬花曲》、《鲜灵芝曲》。

  民国三年甲寅(1914)五十七岁

  5月2日,任命杨士琦为政事堂左丞,钱能训为右丞。

  5月4日(四月初九日)政事堂成立,裁撤总统副秘书长。任命袁思亮为印铸局局长,易顺鼎任政事堂印铸局副局长。

  本年唱和往来诗结为《甲寅诗存》。

  诗:《甲寅元日试笔》、《抱存公子属题王晋卿蜀道寒云图用坡公题烟江叠嶂图韵》、《人日集流水音用高常侍寄杜工部韵》、《著涒吟社诗钟小集者九人以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分韵余得钩字》、《袁珏生拓香塚铭自题一诗即和其韵》、《金鱼胡同那园观剧赋四绝句》、《抱存公子招集流水音作上元即事一首》、《燕九节后骑驴游郊外即事》、《侯君疑始所居九条胡同为疑雨集中左阿锁故居招客征诗因赋二首》、《前诗既成再咏两绝戏简疑始》、《答赠合肥李君仲平一首》、《叶二兄仲鸾寿诗》、《叔由弟在长沙以黄兄鹿荃袁兄叔舆和余部委电局感怀韵各四首寄示追溯旧游词旨哀艳自惭才尽仅各奉和一首寄之》、《林韵宫绳武将有秘鲁之行和余部委电局感怀韵见赠留别因叠前韵赠行一首》、《题凌山策骑龙沙罔极图二首》、《题庄思缄濠上观鱼图》、《又题其扶桑濯足图》、《观小叫天演珠帘寨作》、《为程康题岳云闻笛图追悼印伯兼悼杨朱两君即题印伯遗像》、《寒云主人梦中游佳山水且画之本不能画及觉忽能画且能忆梦中所画之稿属鸥客作图索余题》、《花朝后一日大雪》、《江南雪十首有序》、《后江南雪十首  有序》、《自题江南雪二十首后》、《甲寅上巳寒云公子修禊南海流水音分韵赋诗余的万字因作五排一首用十三愿全韵》、《清明日出都集句书感》、《清明夜抵天津为寒云作即和其韵五首》、《集句叠前韵》、《三月十四日青齐道中》、《由济南至青岛》、《入劳山至柳树台作》、《叠前韵》、《紫霞观题壁》、《经北九水返柳树台作》、《戏题劳山》、《青岛赠晦若少宰》、《劳山游归偶赋二首》、《济南春感二首》、《题姚柳平所藏簌贴》、《重登泰山书感四首》、《赋呈徐太傅二首》、《过崇效寺牡丹已盛开因题句自书近事》、《醇酒妇人歌  稿佚待补》、《程十七郎歌为穆庵作》、《和天琴见寄韵》、《再叠前韵》、《再叠天琴前韵》、《天琴以左车痛电告总统乞假缓行电生误左车为左足戏简一首》、《代理局长偶乘骂着戏赋》、《寄天琴沪上即和其见寄诗韵》、《书感再叠前韵》、《六月立秋日饮君立宅夜归作》、《和寒云即事韵》、《和天琴见调韵》、《追悼曾蜀章提牢示令子叔度参议题廉南湖藏姚少师为徐中山王所画山水》、《鹃魂曲  听鹃魂女子弹琴作》、《治芗杜兄以诗贺余代理印铸局长有铸金五湖范佩印六国苏一联工切无比又有避债无车之嘲并谓余今年桃花运稍退劫财运更进谑而不虐知我尤深因戏和苏字韵奉答名篇兼酬雅意》、《题郑蕉园纪游图册》、《连日宴集主客三十五人仿柏梁诗及饮中八仙歌体纪之》、《为陈士可题博士山庄图》、《东海相国寿诗集杜一首》、《又集杜五律六首代人寿东海相国》、《集杜寿副总统黎公一首》、《祀天前一日雪中偕诚斋冰谷彤士诸君登北海白塔》、《甲寅至日陪祀南郊即事漫作长句一首》、《沈公子昆山十二月五日宴席有作》、《再赠梅郎一首》。

  “印铸局副局长易顺鼎氏,世所称为龙阳才子者也。近该局局长吴笈孙氏,为易详请给予三等嘉禾章。向例此等公事,从无干驳者。易氏自谓可以垂手而得,不料此项请奖呈文,竟未蒙照准。传闻黎总统阅此呈后,即将易顺鼎三字之旁,加以朱圈,并谓易某每天听鲜灵芝戏,有何劳绩,可得勋章,应不准云云。易氏懊丧万状,语人曰:“吾本不希罕这个三等嘉禾章,但黄陂不准,却是不服。缘从前黄陂继位时,我曾致函劝他谦辞。黄陂怀恨在心,故以此为报服。”云云嗣易氏闻宪法会议,已打消大总统之荣典权,不禁拍掌呵呵曰:“这回也出了吾这口恶气。”又闻喜听梅郎戏之冯某,曾得三等嘉禾章,易氏深为不平云”。

  民国四年乙卯(1915)五十八岁

  1月18日(十二月初四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春,印铸局局长袁思亮回上海奔丧。易顺鼎代理局长之职。

  “龙阳易顺鼎实甫世有才子之目。民国二年入京后,日与倡优相周旋,摹写其笑貌声歌形诸篇什。其情可笑,因复有疯子之目也。在印铸局参事任时,某日北京女子敦谊会为贫儿院筹款,开音乐慈善会于东厂胡同。实甫是日亦到会,即夕又饮于妓院,酒酣耳热,竟拉杂成诗数首,标题为“某月某日观女子音乐慈善会”。其夕饮酒听曲,其赋亦绝闻,其诗云:‘林下丰标女界推,双飞还共凤凰来。散花身为春风面,若作男儿亦相才(熊总理朱夫人)。风流放涎美姿容,夫婿他年大国封。黑扭小名何必讳,是粱红玉是张■(唐夫人)。花应羞上老人头,年老簪花不自羞。犹作承平年少看,花原知道我风流(张夫人手中持唐夫人之花,唐夫人告张夫人以花赠予,谢予买物。方君重审视予,插置胸前襟上,方亦美少年也)。雪白粉红花映肉,粉红衫子粉红裙。更从雪白粉红显,眉黛眼波和鬓云(潘连璧女士通中西文字,善歌乐诗画,颜色尤艳)。与春人坐分春色,有夏姬才学夏声。明日落梅听一曲,又看雪飞满江城(雪印轩校书语予,谓将习夏声)。’各诗脱稿,付《亚细亚报》翌日登出,女子敦谊会中人见之大哗,以实甫之作,语多调谑,未免侮人太甚,且咏会场女子不足又拉入伎女以反衬之。将置我侪文明女界于何地耶?于是约集多人,并偕是日莅场之某国两女士,亲谐《亚细亚报》社问罪,又控于地方检察厅。实甫大惧,挽袁抱存公子,向熊总理求与夫人说情,女士等要实甫到会请罪,实甫从之,到敦谊会叩头谢过,始得寝事”。

  诗:《阳历乙卯元旦作》、《阳历正月六日怀仁堂听剧作》、《张机要仲仁见贻七绝两章囚赋一律奉赠》、《仲仁见和原韵两篇亦入数奉和》、《叠韵酬仲仁并和王晦如参事》、《郭铨叙肖麓和谈字韵见赠一诗即四叠韵和赠》、《五六叠韵和仲仁并柬肖麓》、《七叠韵答赠刘召男佥事》、《即事十二叠韵》、《傅参事治芗和谈韵见贻适大雪同坐拖床出新华门因十三叠韵奉答》。

  8月14日(七月初四日)杨度、刘师培、严复等发起“筹安会”。

  12月26日(十一月二十日)蔡锷在云南成立“护国军”,讨袁。

  12月31日(十一月二十五日)袁世凯宣布改明年为洪宪元年。

  民国五年丙辰(1916)五十九岁

  3月22日(二月十九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6月6日(五月初六日)袁世凯卒,年五十八岁。副总统黎元洪继任。

  10月20日(九月二十四日)王闿运卒于湖南湘潭,年八十五岁。

  本年,易顺鼎在京,迷恋京剧,捧角不遗余力。

  民国六年丁巳(1917)六十岁

  7月1日(五月十三日)张勋拥溥仪复辟。旋即失败。

  民国七年戊午(1918)六十一岁

  民国八年己未(1919)六十二岁

  5月4日(四月初五日)五四运动爆发。

  本年,病卧家居,整理前作

  民国九年庚申(1920)六十三岁

  整理《琴志楼游山诗集》八卷、《琴志楼编年诗集》十二卷。

  10月11日(八月三十曰)卒于北京。

  未编年诗:《灵芝词  录二》、《广德观戏和樊山》、《偶成两绝句》、《菊仙曲为李将军作》、《四声猿刘无双曲赠女伶刘菊仙同樊山瘿公作》、《和瘿公焚芝》、《因渔溪招客餐菊以诗代柬乃用原韵作俳体一首》、《金伶忽罹疾谢世重以诗哭之》、《哭金伶》、《书樊山湘筠曲后》。《题双红豆图卷子》。《题陈佩彤女史补作楸阴感旧图》、《次韵答云台自洹上墓庐寄诗》。《题天福堂饭庄壁》。《四月三十日即新历五月念四日观女子音乐慈善会其夕饮酒听曲共赋六绝句纪事》。

  结  语

  本文虽逾十万言,但是就易顺鼎现存史料来讲,仍未能尽其十一。特别是易顺鼎与陈三立、樊增祥、张之洞等人的详细交往材料涉及过少。易顺鼎晚年进入民国后的行迹因存在争议,绝少引入。从现今的研究状况看,民国期刊、民国梨园史料都是发掘易顺鼎晚年生活、创作的宝库。如何更好的利用它们,是本文下一阶段增益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信随着新材料的发现与整理,这部年谱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最终成为研究易顺鼎的一部基础文献。

  附录:易顺鼎著述简目

  易顺鼎一生诗作逾万首,存世者数千,结集为二十余种。其他如日记、词集、杂著等尚有数十卷。今存之《哭盦丛书》、《琴志楼丛书》并非统一编订刊刻的丛书,而仅仅是易氏刊刻著述时使用的总名。因为易氏著作皆是“随时所刻,不相连属”,所以先后使用过的总名有“楚颂楼诗”、“哭盦丛书”、“琴志楼丛书”、“鄂中丛刻”、“端州丛书”等等,但皆无定目。易顺鼎晚年自订《琴志楼编年诗集》时曾整理旧作,编为《哭盦丛书目录》附于卷首。因它基本收录了易氏一生著述,现依此目录,通过注释的方式,对易氏存世著作进行考察。

  哭盦丛书目录

  诗类  凡七十二卷乙丙以后待辑

  编年诗十九卷

  注:《琴志楼编年诗集》十九卷,实刻十二卷。1920年(民国九年)铅印本二册,书口署“琴志楼丛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游山诗八卷  晚自编不完

  注:《琴志楼游山诗集》八卷,1920年(民国九年)铅印本二册,书口署“琴志楼丛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残),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眉心室悔存稿一卷

  注:此书未见存世。

  丁戊之间行卷十卷

  注:《丁戊之间行卷》九卷,附《湘弦词》一卷,清光绪五年(1879)贵阳刻本二册。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续修四库全书》第1576册据上图本影印。

  摩围阁集二卷

  注:《摩围阁诗》二卷,《摩围阁词》二卷,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二册。

  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锦城诗录一卷

  注:应为《锦里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六。国家图书馆藏。

  青城诗录一卷

  注:《青城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八。国家图书馆藏。

  峨眉诗录一卷

  注:《峨眉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七。国家图书馆藏。

  林屋诗录一卷

  注:《林屋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二十。国家图书馆藏。

  游梁诗賸二卷

  注:《游梁诗賸》一卷,附《游梁诗賸賸》一卷,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二十二。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出都诗录一卷

  注:《出都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吴篷诗录一卷

  注:《吴篷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二。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樊山沌水诗录一卷

  注:《樊山沌水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蜀船诗录一卷

  注:《蜀船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四。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巴山诗录一卷

  注:《巴山诗录》一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卷端下题楚颂楼诗第十五。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庐山诗录一卷

  注:此集有两个版本。其一为陈三立编《庐山诗录》四卷,收范锺、罗运崃、易顺鼎、陈三立诗各一卷,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其二为张之洞评点本,书签题《张文襄公评点易盦先生庐山诗录》,仅选录前本部分作品,附张之洞手书墨迹,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本。

  四魂集四卷

  注:其中《魂北集》曾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始将四集合刻。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湘坛集一卷

  注:《湘坛集》一卷,与《江坛集》合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江坛集一卷

  注:同上。

  魂西集一卷

  注:据王飚《琴志楼诗集》著录,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长安刻本,本书未见,待访。

  魂南续集一卷

  注:《魂南续集》一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署“鄂中丛刻”。国家图书馆藏。

  庐余集一卷

  注:《庐余集》一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

  宣南集一卷

  注:《宣南集》、《岭南集》、《岭南集补遗》、《甬东集》合刻为《哭庵丁戊诗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

  岭南集一卷

  注:同上。

  甬东集一卷

  注:同上。

  广州集一卷

  注:此集今已罕见。据王飚《琴志楼诗集》考证,疑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易氏诗集一种即为《广州集》。待考。

  高州集一卷

  注:《高州集》一卷,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壬癸甲诗集三卷  十发编

  壬癸甲诗二集三卷  十发编

  注:待考。

  乙丙丁戊己庚诗集

  乙丙丁戊己庚诗外集

  词类  凡十卷中年以后待辑

  湘弦词一卷

  注:见上《丁戊之间行卷》。

  摩围阁词二卷

  注:见上《摩围阁诗》。

  鬘天影事谱四卷

  注:《鬘天影事谱》四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长沙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楚颂亭词一卷

  注:《楚颂亭词》一卷,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琴台梦语词二卷

  注:《琴台梦语》一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卷端下题谥萧楼词第十。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藏。

  杂著类  凡二十九卷

  经义莛撞四卷

  读经琐记一卷

  注:《经义莛撞》四卷、《读经琐记》一卷,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书口署“宝瓠斋杂俎之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易音补韵一卷

  注:《易音补韵》一卷,《慕皋庐杂刻》刊本。上海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藏(苏版残)。

  大学私订本一卷

  注:《大学私订本》一卷,同上。

  孔门诗集一卷

  注:《孔门诗集》一卷,同上。

  读老杂记三卷

  注:《读老札记》二卷补遗一卷。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卷端下题宝瓠斋杂俎之四。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另,此书收入《无求备斋老子集成续编》,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淮南许注钩沉一卷

  注:《淮南许注钩沉》一卷,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卷端下题宝瓠斋杂俎之五。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心经易氏本一卷

  注:《心经易氏本》一卷,《慕皋庐杂刻》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金刚经易氏本一卷

  注:《金刚经易氏本》一卷,同上。

  心经金刚经集联一卷

  注:同上。

  国朝文苑传一卷

  注:《国朝文苑传》一卷,同上。

  国朝孝子小传一卷

  注:《国朝孝子小传》一卷,同上。

  国朝学案目录一卷

  注:《国朝学案目录》一卷,同上。

  慕皋庐杂文稿一卷

  注:《慕皋庐杂文稿》一卷,同上。

  盾墨拾余六卷

  注:《盾墨拾余》六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续修四库全书》第1576册据上图本影印。

  高州官牍一卷

  注:《高州存牍》二卷,民国间铅印本。国家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本书收入国家图书馆影印室编《明清法制史料辑刊》第一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四书文一卷

  注:待考。

  人天清感楼赋一卷和菊花诗附

  注:《人天清感楼赋附大观园菊诗》一卷,上海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呜呼易顺鼎一卷

  注:《呜呼易顺鼎》一卷,民国间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书收入刘家平,苏晓君主编《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七十五册,线装书局2003年版。

  唱和类  凡二十三卷

  玉虚斋倡和诗一卷

  注:《玉虚斋牡丹唱和诗》一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书名页及版心题玉虚斋唱和诗。国家图书馆藏。

  玉虚斋集一卷

  注:《玉虚斋集》一卷,清光绪间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吴社集四卷

  注:《吴社集》四卷,清光绪刻本,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诗锺话一卷

  注:《吴社诗锺》一卷,191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收入《古今文艺丛书》第二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鄂湘酬唱集二卷

  注:《鄂湘酬唱集》一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慕皋庐杂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四魂外集四卷

  注:《四魂集》后附。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湘社集四卷  与程子大同编

  注:程颂万、易顺鼎合编《湘社集》四卷。清光绪十七年(1891)长沙刻本。收入程颂万《宁乡程氏全书》(又名《十发居士全集》、《十发盦类稿》)。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水藻国櫂歌一卷  蒋次香著附

  注:《水葓国櫂歌》一卷,清光绪间刻本,《慕皋庐杂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霭园诗事一卷

  注:《霭园诗事》一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苏州图书馆藏。

  容图词综一卷  张子蕃著附

  注:应为《容园词综》一卷,清光绪间刻本,《慕皋庐杂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奇霞宫笔录三卷

  注:应为《倚霞宫笔录》三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凡四类六十五种都一百二十五卷  已刻者版燬  未编者待蒐

  补:上目录未收录的易顺鼎著作。

  《壬子诗存》二卷,民国初铅印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癸丑诗存》二卷,民国初铅印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甲寅诗存》二卷,民国初铅印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燕榻集》一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己酉诗砖集》一卷,附于《己酉日记》后,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署“端州丛书第一种”。国家图书馆藏。收入李德龙、俞冰主编《历代日记丛钞》第159册,学苑出版社2006年。

  《四会集》一卷,清宣统三年(1911)铅印本,国家图书馆藏。

  《和仿击钵吟  续和仿击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

  《哭盦赏菊诗》一卷,附录一卷,1934年铅印本,1937年补编。此集为张江裁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之一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另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春人赋》一卷,1917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龙州杂俎》三卷,清光绪间铅印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戊申日记》,清光绪末年刻本,本书收入李德龙、俞冰主编《历代日记丛钞》第159册,学苑出版社2006年。

  《己酉日记》,见上《己酉诗砖集》。

  《易母輓词》三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慕皋庐杂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赏戴花翎原任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先府君行状》(即《易笏山行状》),清光绪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书收入刘家平,苏晓君主编《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五十六册,线装书局2003年版。

下载全文:
 
来源:《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