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何晏传
作者:
【摘要】何晏,又名求泰,字静澜,湖南道州周家坊(今道县县城周家坊街)人,1893年生。父亲何彩福以务农为业,农闲时做猪肉生意,以贴补家用。何晏有兄弟三人,晏居长。他幼时常助父母劳作,照顾两个弟弟,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何晏,又名求泰,字静澜,湖南道州周家坊(今道县县城周家坊街)人,1893年生。父亲何彩福以务农为业,农闲时做猪肉生意,以贴补家用。何晏有兄弟三人,晏居长。他幼时常助父母劳作,照顾两个弟弟,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何晏儿时聪慧异常,志向不同凡俗,父母见其可堪造就,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供其读书,在经济困难时,其父母不惜忍痛将家中仅有的几亩田地全部卖掉,以供他继续求学。何晏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读书“不喜寻章摘句,尝谓大丈夫当立奇勋,以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以是奇之”。

稍长,何晏虑国事日非,决心投笔从戎,遂入军校学习。1906年,他考入湖南陆军小学,“于遂日功课之外,喜涉猎外国革命史乘及主张革命言论,每愤清政不纲,非革命不能救亡。”因经常组织学生参与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学籍。

1908年,何晏辗转来到广西,先在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两年后,考入广西陆军干部学堂,在此,何晏与在该校学习的同乡李宽相识。二人志同道合,从此结下深厚的情谊,他们经常在一起相互讨论,共同探寻革命真理。毕业后,“从戎关东,以革命学说灌输于军士脑海中,欲举关东为天下倡,不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何晏、李宽赴山东响应起义,他们两人率军与唐之道所率沪军北伐先锋队并肩战斗,先后光复烟台、登州、黄县等地,二人均以战功擢升为营长。从1911年12月18日起,袁世凯所派代表唐绍仪和南方民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南北和谈,经五次会议,双方达成停战和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的协议,但在会外,革命党人同袁世凯所派秘密代表则另有密约,革命派承诺如袁世凯推倒清政府,将举袁为大总统,南北和议告成后,“北伐军有解散之命,晏拊膺太息,谓南方无人,受大奸极恶袁氏之愚,后将噬脐莫及。然大势已去,独立难支,厥后南军尽散。”何晏从山东辞职回湘;李宽则辞职赴南京,受到南京留守黄兴的热情接待,并任命李宽为新军营营长,嗣因南京留守府被裁撤,李宽未就职而回故乡。

何晏回湘后,遵母命完婚。但由于革命事业急需人才,婚后第三天,他便离家外出,奔走革命。有人劝其在湖南任职,则嗤之以鼻,“尝谓我辈以无数大好头颅购来之共和,将为袁氏一人摧残殆尽;我辈铁血男儿,当乘机观变。”旋被谭延闿委为征蒙调查员,调查内、外蒙古风土人情,寒天积雪,深人漠北,腊月出关,一直调查到翌年夏天始回湘,终于完成任务。嗣又调任河北保定军事学校军事教练。

1913年,“宋案”发生,天下哗然。何晏义愤填膺,即折返京城,与熊悦凡在中西旅馆晤面,并向熊建议:“调和万难有效,急图南下,预备战事为上。否则先生当舍一己之头颅,为四万万同胞请命,借张良之锥于明日面袁氏时,敬谨赠之。为国民除此贼。”全力投身武力讨袁斗争。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发动起义,何晏从保定来到江西,参与湖口起义,任湖口水师司令部参谋;不久,讨袁军相继失败,江西讨袁军亦退,何晏易服折返长沙,图谋招兵再起,以为江西后援,而此时湖南业已取消独立,“二次革命”失败,何晏被迫逃亡日本。

1914年3月,何晏奉孙中山之命回国返湘,组织讨袁护国军。他认为永州地处湘南边远地带,又有驻军可资策动,遂至永州联络。家人得知何晏在永州一带筹备武力讨袁,非常担心他的安全,便派其妻弟赶赴永州,谎称其母病故,催促他赶快回家,但其妻弟在骗他回家时自己却忍不住笑出声来,何晏顿生疑惑,婉拒回家。在永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运动当地军队颇见成效,再返长沙,召集同志会议,共商讨袁事宜,并用密码电告东京,请为接济,不幸密码为当局破解,此案告破。当时有人劝其改装易服潜逃。何晏拒绝出境,遂被捕。备受酷刑,但他仍坚贞不屈;同年6月,在零陵大西门(今属永州市芝山区大西门)遇害。暴尸一昼夜,仍怒目圆睁,颜色如生,牺牲时年仅21岁。由其父何彩福亲为收殓,葬于零陵大西门附近的河神庙后山。

何晏牺牲时,尚无子女,但其妻陈引桂未再改嫁,靠在家门口设摊点以卖炒货为生。何晏父亲因受刺激,仆地中风病故,何晏妻陈引桂与其母相依为命,后将何晏二弟何上泰之一子一女过继给何晏为嗣。其继女何秀花现居道县东门乡东门村,现年79岁。其继子何清吉已于2002年病逝。

何晏牺牲后,其妻陈引桂曾保留有何晏参加革命时用过的驳壳枪上装饰用的红缨、长带以及马鞭等遗物,还保留有何晏身穿军服的大幅照片,惜在“文革”中遗失。


下载全文:
 
来源:《三湘英烈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四卷》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