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衣点,1817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宁乡五都社学老屋(今朱石桥乡朱石村社学组)。原名汤达孚,号汉槎,派名期训,乳名玄八,因其是太平天国将领,故乡人称之为“玄八王爷”。其母朱氏,其父昌惠,字德新,又字龙冈。父子二人皆具侠心,经常仗义疏财。朱衣点有五兄弟,他为长子。
1839年,朱衣点与他的八房弟弟梓峰出外闯天下。梓峰因为远征新疆有功,诰封武显将军。朱不愿随之去新疆任职,回到麻山乡罗西寨当寨主。后其父因为反对麻山富豪杨某囤积居奇而惨遭杀害,朱衣点被迫流落在外。1851年9月,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起义,朱组织宁乡人民奋起响应,参加太平军,隶属石达开部,转战南北,18年未回故乡。太平军入湘时,朱衣点几次想绕道麻山,替父报仇,未能遂愿,他极为痛苦,哭叹:天乎!父乎!朱衣点本姓汤,从军后因害怕连累亲人,遂随母亲姓朱,改名衣点,取朱衣点头之意。
朱为人豪爽,武艺精湛,加入太平军后,参与攻打长沙、益阳、岳州等战役,功勋卓著。待到攻下南京,朱被选为太平天国进士,1855年又被封为将军。1856年1月,率军攻占江西萍乡;5月,支援袁州(今宜春)。
1857年,石达开因遭受洪秀全的猜忌愤然出走,放弃江西,准备进入四川。朱衣点是石达开手下的一员大将,也一同调往翼王殿任职。2月,朱衣点与韦俊等前往救助瑞州(今高安),遇到阻碍,转而援救临江,在此大败湘军道员刘长佑。同年6月,又大败伍联奎于新淦(今新干),欲留驻此处。9月1日,湘军刘鸿腾、普承尧、吴坤修等部收复瑞州,左宰辅赖裕新亦退居新淦,两人在此驻扎了一段时间。在江西期间,朱曾任万载县监军,在万载县实施太平天国革命政策,镇压反革命,为人民谋求福利。1858年3月13日,清军将领萧启江、刘于浔、刘坤一等夺回新淦,朱衣点、赖裕新于14 日退守崇仁。30日曾一度反攻新淦,在麻岭被萧启江打败,遂奔走抚州,向东行经建昌,过铁牛关,直人福建,于5月6日占领光泽,径奔邵武府,最后与石达开大军会合。
朱随石达开转战赣、浙、闽等省,战功可嘉,被封为军略、精忠大柱国。1859年,朱衣点随石部大军回到湖南。4月,石达开部准备由桂阳、郴州向北经过未阳直达衡州(今衡阳),这是一条最为快捷的路线。但在行军途中,与魏喻义率领的楚军于安仁、茶陵一带相遇,交锋失利,于是折向西行,由嘉禾途经宁远,进攻永州,再取道进衡州。不幸的是,赖裕新所率部队在永州被刘长佑等人打败,石达开急忙变更计划,改由宝庆(今邵阳)取道湘西经过荆州进入四川,兵分两路:一路由朱衣点、赖裕新率诸旗往东,经过东安、武冈,直人宝庆;另一路由石达开督促元宰张遂谋、光天燕张遂儒等部,乘刘长佑军皆在永州之际,迅速夺取祁阳,再行北上宝庆与朱衣点等人会师。
4月11 日,朱衣点、赖裕新、傅忠信、余子安等人从永州撤围后,即行进攻东安。24日,获胜,击毙知县李佑文,随后兵分两路,一部分由傅、余带领攻新宁,另一部分则在朱、赖率领下攻打武冈。
傅、余所部一路受挫,经过连番苦战,于5月10到达距宝庆府城南仅十里的黄塘。朱、赖一路,则先由东安向南趋进,于5月2日进入广西边境的全州,联合当地的天地会,并追击曾在桂阳从石部分化出去的何名标部队。随后与天地会会员黄金亮、满庭科等折回湖南,20日开始围攻宝庆西南的武冈州(今武冈市)。因为武冈是湖南西南的要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刘长佑急忙命令江忠义带领部队赶赴武冈,与当地守军一同抵抗太平军。从5月20日到25日,朱衣点、赖裕新等人连攻五日,均未得手。由于湘军不断增援,朱衣点等遂撤围,驰向宝庆,于月底进抵府城外围。石达开等军也在5月24151开到宝庆南路,三支队伍而,会师,开始宝庆会战。
石达开大军会师宝庆,在当时引起湖南官绅的一片惊慌。骆秉章飞奏:“现窜宝庆者,前由新宁、东安窜来之余逆、傅逆,嗣由武冈败窜之赖逆、朱逆,乃现由祁阳败窜之石逆、张逆,皆由南路蔓延东西两路,占地广袤百数十里,或扎营或踞村庄,除叠次剿败及免死解散外,人数当不止数十万之多。而宝庆东路紧接衡、湘,西路旁通常、辰、沅、靖,北路可通长沙,南路直达永郡。山径纷杂,防不胜防。”宝庆会战历时两个多月,最终以石达开军的失利而告终。8月24日,朱衣点随石达开撤入广西。
石达开部在向广西进军时兵分五路:中队张遂谋、左队傅忠信、右队赖裕新、前队陈亨容、后队余宗福,总统先锋之一即是朱衣点。9月下旬,石达开挥师转征灵、义宁、龙胜、永福、永宁,10月5日进抵融县。在此之前,则是由朱衣点所率的先锋部队先驻清流镇十余日,然后进入县城,全军才陆续开至,分驻各村乡。但是,当石达开进入融县后才发现,此地数经战火,早已是土地荒芜,贫困不堪,并非大军久驻之地,于是,只能再继续转进西南,一路上如人无人之境,15日占领庆远(今宜山)。
庆远是广西北部的重镇,与柳州唇齿相依,曾是清军与当地起义大军争夺的军事目标。但是,此时广西境内的数十支起义武装队伍和石镇吉部队牵制了湘军主力,使得庆远暂时空虚。因为石达开是广西人,朱衣点等人皆劝石在庆远驻扎,重整旗鼓,以图东山再起,所以石达开部到达庆远后,便以府署为翼王府,并改庆远为“龙兴”,全军分驻附近各地。
石达开在庆远期间,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爱,军民关系融洽。1860年春,石率诸将领游览庆远城郊白龙洞,曾刻石题诗,朱衣点等人也即兴赋诗,一同刻于石上:“登临古峭壁,梵刹盘虚空。佛灭余花鸟,诗敲振古风。从龙心已遂,遂鹿志尤雄。指点东关外,长桥卧玉虹。”
可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广西由于连年动荡,民生凋敝,而石达开部队人数众多,需求甚大,占地却并不广袤,所以征集很难,遂于6月8日放弃庆远南下,经忻城、迁江(今改为镇)入宾州(今宾阳县)。
这时,朱衣点等人看到太平天国因内部分裂造成了日益衰微的局面,力劝石达开“返旆回京,共匡王室”,遭到了石的强烈反对。无奈,他们只能约定,在广西起义,“万里回朝”。
8月1日、2日,朱衣点等人与敌军的已革副将谢永袼、团绅姚宏绪等战于永宁州瓦窑,后乘夜由小径至怀远(今三江县)、龙胜。朱氏部队大约有三万多人,后分为三部分:主力朱衣点等以白衣白巾为号,从柳州的东泉出发,逢关破关,逢卡破卡,经湖南回江西,再进入福建;一支入永福;一支在桂林附近叛降。朱衣点等人一路冲破了团练的层层防堵,途经雒容、永宁、到达义宁畹田墟,9月进入广西融县,在此作短暂休息,并发布一系列的警戒令和诰谕,要当地居民“及早投诚”,“倾心向化”,“纳粮进贡”,否则“祸生灭门”,“玉石俱焚”。再经沙宜进入湖南青林界。11月11日,朱衣点等率数万人与清军战于青林界,黄桑营游击哈心发派兵往堵,20余人被击毙。13日,县团总杨通汉带领团丁在驾马堵截,又被击毙数人,哈必发领残余部队退回黄桑营。朱等人则经枫香出关峡,16日,进入城步县,斩知县安和。数日后,由梅口围攻武冈州,可惜被由新宁赶赴的江忠义部打败,被迫撤除包围。接着,朱衣点部放弃城步往东继续行进,经过新宁,在连村结筏渡河,沿八十里山路行进,于28日攻下东安,击败知县赵荣祺父子以及训导萧风煦等,不久,东走道州。
朱衣点进入道州、永明后,又于12月12日,抵达江华,打败当地知县王起衔部,并围攻再次追上来的湘军江忠义部以及魏喻义部。后来,因为遭到知府刘岳昭军的强行逼攻而不得不撤消包围,途经蓝山、临武、桂阳州(今桂阳县)、宜章、桂阳县(今汝城县),到达桂东境内,进入江西南安,27日占领崇义。此时,朱等人号称七、八万大军。1861年1月2日攻克瑞金。随后由赣南入闽,13日,进占福建汀州府(今长汀县)及各属县,闽浙总督庆端等命令游击李世雄带兵1000余名,会同护理汀州镇总兵袁艮等与之相抗衡,朱衣点等人亦在河田地方筑造木城,以为犄角。
3月5日,朱衣点、童容海(又称童大锣)等率军进占连城县,并将一部分军队留在连城。但随后,军队又在朱衣点和童海容等的带领下于17日放弃连城,继续北上。21日,朱、童部帅钟观海在汀州城外十里铺被张启煊俘杀,24日,两人放弃汀州,前往江西瑞金,7月1日,联合花旗部进攻建昌,旋走赴金羚、铅山,9月16日,在河口镇与忠王李秀成所率领的由湖北回师的大军会合,一同进攻广信府,1O月1日,自广丰东走广山、玉山,进入浙江。
归队后,朱奉命与吉庆元、黄祥胜、黄五馥等夺取绍兴,转战苏南,攻上海。朱从此一直在李秀成的部队内,所到各处,屡建功勋,两年之中,天王按功论赏,他被升为义爵、福爵、安爵、孝天义,属下军队被命名为“扶朝天军”,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一支劲旅。
1862年11月,朱衣点随同谭绍光在常熟围攻叛徒骆国忠。1863年2月,李鸿章派“常胜军”和淮军夺取福山石城,此时天京也军情紧张,太平军大部队赶去救援,朱衣点率几千人留守,骆国忠乘机进行反扑,朱衣点率将士浴血奋战,后终因弹尽粮绝,于4月6日被俘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