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从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开放务实的思想观
作者:阎知航
【摘要】从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开放务实的思想观。曾国藩是清王朝的忠实护卫者,代表的是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但他又是“兴洋务”的首倡者和实践者,为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文化的引入开了门洞。
  曾国藩是清王朝的忠实护卫者,代表的是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但他又是“兴洋务”的首倡者和实践者,为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文化的引入开了门洞。作为这样一个矛盾人物,其“兴洋务”的动机,人们往往褒贬不一,在这里笔者不想争辨出对与错,只想浅论一下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开放务实的思想观和实践观。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一员,其阶级本性当然是反动的。在当时八旗子弟、大地主已经腐朽没落,而曾国藩虽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其人生观还有比较积极向上的一面,颓废思想较少。他曾说:“盛世垂流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他一生始终以“末世扶危之英雄”自命,以“心力劳苦”自任,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潜心治学,想要建功立业。

鸦片战争期间,在人民反英斗争的激发下,一些封建知识分子的反侵略情绪高涨起来,曾国藩也从中受到鼓舞。战后,他较清醒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本质,特别是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掠夺”本质有所认识,深知“洋人遇事专论强弱,不论是非,兵力愈多,挟制愈甚”。他对侵略者不抱有任何幻想。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的腐败落后,不能有效地抵抗外来的侵略。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西方的先进和长处,发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也”的感叹,承认武器落后。面对西学东渐的“千年大变局”,曾国藩的思想受到了很大触动。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使他改变了原有的治学之风,冲破了固有的传统学术思想的束缚,积极投身到洋务运动中去。

目睹时艰,曾国藩认识到了汉学的繁琐,宋学的空疏,乃至兼采汉宋之长,其实都于时无补。他转向致力于经世之学,开眼看世界,正视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现实,以较务实的态度来看待中国与世界,认识到西方在科技上的先进性,进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命题,倡导洋务,成为“师夷制夷”的开放务实的思想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与当时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正统思想和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无上尊严产生了反差,因此遭到了顽固派的抨击和阻挠,但这正是他的思想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因为在此之前,林则徐、魏源是其思想先驱。林则徐是近代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政府要员,魏源更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他们只是提出了美好的设想和愿望,没有真正去实践。曾国藩不但与他们有同感,并且最为可贵的是他付诸于实践,他积极投身到兴办洋务事业中,就是试图把它们变为现实,由此他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他的自强之道就是讲求“洋务”,使侵略者失其“所恃”。他所兴办的各项洋务事业,无不体现他开放务实的思想观。他主张“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在实践中,曾国藩认识到了“讲求洋务,为当今第一艰巨之事。”

曾国藩兴办的洋务事业有以下两个大方面:

一是注重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曾国藩深知:“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逐步走向衰落,人才缺乏,洋务棘手,于是他克服顽固派的阻挠,从1867年开始,先后聘请外国教师与中国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等人筹建翻译馆,翻译外国先进技术资料,同时培养翻译人才,开设印书处,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并积极创办洋务学堂,推动了当时的科技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一批科技人才的成长。他还选派聪颖幼童赴外国学习,使“彼西洋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这是曾国藩很有胆识的举动,体现了他开放务实的思想观,通过这些举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科学文化的交流。虽然这些行动了遭到顽固派的极力阻挠和反对,但他不畏传统势力的束缚,分析时势正视现实,倡洋不悔。

二是兴办洋务来实现“师夷制夷”,体现在他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上。

鸦片战争中,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倍受“外夷”欺侮,原因何在?顽固派面对中国的失败仍认为牢牢地保持“中国数千年礼义廉耻之准就能得人心,就能无敌于天下”。这种愚味思想使曾国藩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之重要。早在1861年,他就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利船”的论点,他认为中国落后挨打的关键原因是中国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与外国人有着很大的差距。当他看到“轮船之速,洋炮之远”,而中国因为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兵无利器时,深感“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买之后,据为已有,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之,继而试造”。为此,曾国藩在1861年在安庆设立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后又与李鸿章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机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从船炮着手寻求自强,这种眼光反映了他对西学的认识程度。“师夷智”的过程,把中国的近代工业同世界科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从事这一事业的中国人在接受西方事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这也正是曾国藩开放尝试的客观结果。

曾国藩办洋务,从其行动上看是力图把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胆设想变为现实,他敢于承认当时中国在世界进步的洪流中,已落后了许多。由承认落后到以实际行动来求新图强,敢于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使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追赶西方的第一步,这可以看作是地主阶级对于时势的一种超越常规的反应。科学技术的输入、科学知识的引进无疑会带来改变人们世界观的强大思想力量,在一个古老的传统社会里这恰是一种否定古老本身的力量。可以说曾国藩的洋务活动,充分体现了他的开放务实的思想观和实践观,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次中国与世界科技的接轨。

洋务运动没能换救清王朝行将灭亡的命运,但曾国藩作为首倡洋务而开中国近代之风者,他的开放、务实的思想观和实践观无疑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论说洋务运动的动机是镇压太平天国,过大于功,还是说洋务运动的动机是“御侮自强”功大于过,抛开这些争端,从洋务运动中看,无法否认的一点就是曾国藩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者能够冲破束缚和阻力,正视东西方存在的距离,积极谋求社会的进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使古老的中国近代化,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他是一个识时务者,他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一个师法西方新文化起到开拓性作用的人。




下载全文: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