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魏源的“夷务”思想
作者:蔡世华
【摘要】魏源的“夷务”思想。这里所引用的这段史料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史料,小而言之,正是由于它所表明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精辟思想。奠定了《海国图志》及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大而言之,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这诚如维新派梁启超所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魄源:《海国图志》序转引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第一章《鸦片战争》

这里所引用的这段史料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史料,小而言之,正是由于它所表明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精辟思想。奠定了《海国图志》及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大而言之,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这诚如维新派梁启超所言:魏默深“‘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这段史料引自《海国图志》,该书是魏源受林则徐之托,据《四洲导》、历代史志、明代以来岛志及当时的国外流入中国的地图、著作等编辑而成的。1842年出版时共50卷,其后又成60卷、100卷版本。该书详尽地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史地等各方面的情况,并附有地图多幅。在该书的序言中,魏源明确地指出,这部书,就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何为“以夷攻夷”?魏源说:“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并举例说:“汉用西域攻匈奴,唐用吐蕃攻印度,用回纥攻吐蕃,圣祖用荷兰夹板船攻台湾,又联络俄罗斯以逼准噶尔。”都可视为“以夷攻夷”的具体事例。其本质就是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来战胜敌人。何为“以夷款夷”?魏源说:“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也就是利用条约、条款和通商之约,来达到“羁糜”敌国的作用,争取时间,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与敌国和平相处的目的。“我患夷之强,夷贪我之利,两相牵制,幸可无事,非今日主款者之秘略乎?可见,“以夷款夷”,从本质上说是古代“羁糜”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师美长技以制夷”则是魏源“夷务”思想中的精华,意思是说,学习敌人的长处达到制约敌人的目的。魏源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达到制夷的最终目的。

“以夷攻夷".“以炎款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构成了魏源完整的“夷务”思想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间的关系是“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还特别指出:“武备之当振,不系乎夷之款与不款,既款以后,夷瞰我虚实,藐我废弛,其所以严武备,绝狡启者,尤当倍急于未款之前。所以惩具文、饰善后者,尤当倍甚于承平之日。”可见,在魏源“三大主义”中。“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一种应时策略,而“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长远的战略方针。如果我们从更深远的历史背景来看,魏源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是对中国传统“夷务”思想的继承和总结,而“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对中国传统“夷务”思想的改革和创新。这三者构成了魏源在中国“夷务”思想上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并不是魏源的新发明,而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夷务”思想,它表现了古代中国在处理“夷务”时,或采取利用敌方矛盾,战而胜之,或采取“羁糜”政策,通过条约或通婚,不战而取之。这在中国百代史上不乏先例。诸如大家十分熟悉的张弿出使西域,就是汉王朝为击败北方强大的匈奴,联络西域,“以夷攻夷”;又如北宋王朝为战胜辽国,联合金国,合力灭辽也可算这方面的例子。至于象汉代王昭君出塞,唐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等即是古代民族友好交往的象征,又是“以夷款夷”“羁糜”政策的体现。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夷务”思想中的精华,在中国“夷务”思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夷务”的范畴。其具体表现有二:

1.“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夷务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古代东方,中国文明一直居领先地位,中国人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四边则为蛮荒不毛之地,于是有朝贡制度和藩属国关系。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普天之下,莫非王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莫不敢来享,莫不敢来王”。以中原地区为华夏的中心,自内而外,分为九畿,或说九服。每服五百里,依次为俟、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这就是所谓的“华夷之辨”所内含的地域上的含义。此外,它还含有文明和野蛮之分华夏代表着文明,蛮夷代表着野蛮。“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右桩,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牵服、异习俗,……是故圣人以禽兽畜之。”中国古代的“夷务”思想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讲“华夷之辨”,讲“以夏变夷”,从无“师夷”之说。然而鸦片战争一战,封建的中华大帝国,被新兴地资本主义蕞尔岛国英国打败,使先进的中国人从此看到了一个新世界,林则徐成为放眼看世界之第一人。魏源也已感到不能再从传统的旧眼光看夷狄。他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非谓本国之外,凡有教化之国比皆谓之夷狄也。……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灭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奇士,城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于是,他响亮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样传统的“华夷之辨”之说全被打破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师夷长技”思想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由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这种近代化不是中国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学习西方的结果,它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密不可分。因而。魏源“师长”之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夷务”的范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在魏源提出“师长”思想后,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实行近代化纲领《资政新篇》,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帜下,开工厂、造机械、修铁路、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万书籍,搞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维新派打着“托古改制”的大旗,进行社会政治制度上的变革,要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则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王共和国。虽然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不能同他后来的康、梁维新派学西方相比。也不能同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相比。它思想本质并末超出地主阶级思想家的范畴,其最终目标还是要维护一个封建王朝的封建统治,然而它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启始之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魏源这一光辉思想进行怎徉高度评价也是不过份的。去年9月,中外学者100多人。汇聚在魏源的湖南故乡——邵阳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表示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敬意和纪念。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字默深,原名达远1791年生于湖南郡阳,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幼年家境较贫寒,父亲曾作过巡检。主簿等小官吏。魏源15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50岁中进士,后在江苏东台,兴化任知县,57岁那年(1856年)任高邮知州。魏源一生大都在作幕僚和著述的生活中渡过的。鸦片战争前,曾给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这是包括政治、经济等内容的一部资料汇编。此书“数十年来风行海内,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榘●,几于家有此书。”后又为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等筹议漕运、盐政、治河等方面的改革。鸦片战争中,他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加抗英斗争。抗英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他的爱国义愤。他亩笔著述,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月,完成了记述清朝重大武功的《圣武记》, 以此激动后采者发愤图强,抵御外侮。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即在其间完成。此书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奠定了魏源的厉史地位。此外,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孙子集注》等书。晚年居兴化、杭州,潜心沸学,整理著述。1857年3月病死于杭州。


下载全文:
 
来源:历史教学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