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曾国藩拜佛胜地九峰山
作者:赵世荣
【摘要】九峰山,地处湖南省双峰县东南部,东邻荷叶乡,南界衡阳县,西北与石牛乡相接。南岭山脉延伸至衡阳白马,山脊陡起,飞神山、铁钉寨、双乳峰、正托峰、新亭子、鸟飞山、钵盂岭等九座山峰成座椅式一字摆开,峰尖直插云霄,气势非凡,山貌奇特,这就是九峰山命名的由来。
  美丽的传说

从双峰县城永丰镇向东南方向走二十多公里便来到了九峰山麓。

九峰山,地处湖南省双峰县东南部,东邻荷叶乡,南界衡阳县,西北与石牛乡相接。南岭山脉延伸至衡阳白马,山脊陡起,飞神山、铁钉寨、双乳峰、正托峰、新亭子、鸟飞山、钵盂岭等九座山峰成座椅式一字摆开,峰尖直插云霄,气势非凡,山貌奇特,这就是九峰山命名的由来。

说起九峰山,还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圣帝回首长懊悔,不该当年数错峰。”这两叫诗说的是姜子牙兴周灭商那个时代,当时商朝北伯侯崇黑虎,面如锅底黑,眼若金铃亮,武艺精通,难逢对手,不料在渑池大战中却被张釜一刀剁为两截。死后原始天尊敕封为“南岳衡山司命昭圣大帝。”不过,在这任命通知还未正式下达之前,早有消息灵通人士把姜子牙内定名单的秘密泄漏出去了。原来受命封神的姜子牙不知为何偏袒崇黑虎,在内定名单上将这位战功平平的侯爷安排在山灵水秀的九峰山。崇黑虎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按捺不住,深更半夜单人独马来到九峰山,屁股往一个峰顶上一坐,便立即点起家当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嗯!不对呀,九峰山不是有九个峰吗?怎么只有八个峰呢?他纵身一跳便落到对面的飞神峰顶,定定神又数起来,“嘿,没错呀,还是只有八峰嘛!”不过,他又认为,既是九峰山,便一定有九个峰。只有八峰,可能是自己数漏了,于是从这峰跃到那峰,又从那峰跃到这峰,反反复复地数来数去,总是只有八个峰,崇黑虎火了,气呼呼找到原始天尊告道:“姜子牙这老家伙不是个好东西,故意分块妖地来戏弄老子,胡说八峰为九峰,我不去!”天尊摇头叹道:“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没想到你在人间糊涂,到了天上照样糊涂。好吧!那你就去祝融吧!只是我那九妹又要多寂寞三日了。”

于是崇黑虎就在南岳衡山上当起圣帝爷爷来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超凡脱俗的圣帝爷爷也确实如原始天尊所说的那样,够糊涂的,数来数去,总是把自己屁股下坐的那个山峰忘记数了,以致造成终生的悔恨。

九峰山,有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几乎每一个峰就有一个传说故事,这里,我只讲讲其中的雷祖殿和鸟飞山。

雷祖殿,在九峰之中排名第二,相传建殿于宋朝以前。雷祖殿两面悬崖峭壁,山顶宽敞如坪,坪内稍凹陷,四周树木葱茏,站在峰顶,俯视两边,谷深千丈,叫人禁不住胸口呯呯直跳,向四周远眺,只见万顷竹林,在微风中,绿波叠起;待到晴天的黄昏时分,橙红色的夕阳只给峰顶部的当阳之处轻轻地抹上一些亮色,窄窄地拖起了一线绯红,峰顶悄悄地伴着那徐徐辞别的落日;脚底的百丈深谷开始变得幽暗,峰谷间各种急切寻找情侣、母子的鸟声此起彼落、悠扬宛转,在山谷间回荡,细细品味,似乎不逊于贝多芬的交响乐,甚至更为自然,叫人有脱离尘世、步人仙境之感,晚上遥望双峰县城,给人一种远在天边,又近在呎尺的感觉。千盏灯火,五彩缤纷,一片辉煌,象置身在珠宝的世界中。在月黑之夜,仅存迷蒙暗淡的天光,连白日里能见到底的幽谷此刻也深不可测。

雷祖殿相传为人们求神降雨的场所,说也奇怪,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山下接连百日大旱,田裂土坼,雷祖殿附近总是风调雨顺,哪怕是天上骄阳似火,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山顶上却说变就变,霎时间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倾盆大雨哗哗而下;大雨过后,一下子丽日当空,风静云清。正因为这样,雷祖殿山顶总是绿茵如盖,树木苍翠。有一年大旱,一个秀才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沐身焚香,作了一篇祭文,备了三牲祭礼,带着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三步一跪九叩手拜到山顶上,向神灵祈雨。大概是虔诚之心感动了神灵,一时三刻,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铺天盖地而来,足足下了一个时辰,山脚下得了这场甘霖,万物重又生机勃发。自此,雷祖殿显灵的事就传下来了。后来不少人也仿效,据说都很灵验。

鸟飞山是九峰山西北最边缘的山峰,山顶平坦,三面悬崖峭壁,层层绿荫覆盖。“自古华山一条道”,能登上鸟飞山的路也只有一条,只有沿山脊经雷祖殿攀爬而上,才能达到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四周,万亩竹林尽收眼底,一片翠绿景色,赏心悦目,层层叠叠,绿波翻涌;山下小桥流水人家,一片田园风光,足饱眼福;涓涓小河,弯弯曲曲如玉带缠腰。夏末秋初,一阵雨洗过后,空气中散发着股股花草竹木的清香,显得格外安宁平静,这时,你就会感到唐代山水诗人王维那首《山居秋暝》诗描写的情景就在眼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看着,欣赏着,说不定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起这首名诗来,你会感到这首诗是多么的亲切和真实!

关于鸟飞山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曾、王两家为争买这块地时,一只大鸟腾空而过,一连拉下了三堆屎,转眼又变成了白石头。一个樵夫见此情景,很是好奇,于是上山想看个究竟。谁知上山之后,发现白石头附近长着一株沉香木,沉香树上挂满了金光灿灿的钱菩萨。他欣喜若狂,爬到树上摘了满满一袋之后,又赶快跑到家里拿箩筐来摘。谁知来到原处,沉香树不见了,只有一棵桦树,他气疯了,举斧朝桦树砍去。谁知用力过猛,斧头落了空,他一头撞在桦树上,顿时头破血流。后来,他直到把金钱菩萨换来的钱用完不留半分才治好,不过樵夫的子孙们还是相信祖辈的话,相信白石头附近有金子,经常到这里来挖金子,皇天不负有心人,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终于在这里挖出金子,办起了金矿,如今他们都成了富翁。

  迷人的山水画

天生丽质的九峰山,风光无处不有,无处不美。只要你细细观察,慢慢品尝,你就会发现,既有桂林的婀娜多姿,又有张家界的雄豪伟岸。凡是到过九峰山的人,没有不被她的迷人风光所倾倒的。

清晨,登上峰顶,俯瞰四周,从山腰里钻出来缕缕轻雾,汇集成一片,在九座山峰之间徘徊游荡,时而如白纱,时而如银絮,漫卷轻舒。极目远望,白云环绕翻滚,越来越浓,形成茫茫一片,天际相连,群山象是浮在白浪翻腾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旭日徐徐露出红脸,地平线上射出一道红霞,慢慢聚成一块,越来越亮,一个磨盘似的火球一闪一跳地直往上窜,四周的云彩,已染成绯红色,又渐渐地被撕成碎片,然后远远地飘向天际,形成束束四射的霞光。有时恰遇北风劲吹,云层如无边的银色帷幕从天而降,穿山越岭,直冲谷底,形成气势磅礴的瀑布云,有时如银河倾泻,有时如玉龙翻腾。此时此际,你又会感觉到,闻名世界的贵州黄果树瀑布也不过如此罢!

中午时分,强劲的太阳光被茂密的树叶筛得粉碎,如万缕金丝从树梢垂挂下来,随着微风摆弄树叶,金丝在林间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飘荡着。这时,你歇息在林荫下,如入仙境。当你随心所欲地漫步在那九曲十八弯的山间小道上时,路边附近溪流那冲破千折百挠的沟壑阻力所发出的叮当战鼓声,树枝竹梢上鸟儿那吱吱喳喳悠扬悦耳的对歌声,古树老干上,蝉儿那慢条斯理的弹琴吟唱声,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冠所交织的纱窗孔,声声送人耳中,将你带进“蝉噪鸟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抬头仰望,只见几只苍鹰在半空中,时而平静地盘旋,时而急转俯冲,时而直插云霄,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林海中。这时,你又会突然想起杜甫那“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诗句来,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老杜那写鹰的佳句是何等的传神!

黄昏,苍翠欲滴的竹林杉松在夕阳余辉的斜射下,回光反照到山岩石壁上,使得石壁犹如翡翠镶金。放眼望去,九峰山又是另一种景象:巍峨的群峰,葱绿的树木、缤纷的鲜花,一切,都被夕阳抹上了一层薄薄的奶油,熠熠发光。

  曾国藩拜佛轶事

九峰多娇,引无数风流人物竞折腰。自明清以来,诸多鸿儒巨学、达官豪杰,都慕名到九峰山观赏风光。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与张栻结伴畅游九峰山,酬唱了不少山水诗。清代乾隆已丑进士、礼部左侍郎、内阁学士罗国俊,跟随哥哥来到九峰山结庐读书,因痴迷九峰山的美丽风光,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更为罗九峰,王夫之兄弟更是把南岳和九峰山相提并论,常常在游览南岳之后又跑到九峰山来“过把瘾”。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和著名湘军将领罗泽南的故居,秋瑾烈士的婆家,葛健豪、蔡和森母子以及毛泽东的救命恩人李中,孙中山的救命恩人朱钧石的故里都在九峰山附近一带。至于他们到九峰山观赏山水风光,更是家常便饭,谁也说不清他们究竟去过九峰山多少次,不过,名人到九峰山去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据说,曾国藩第一次去九峰山主要是为了拜佛。说起曾国藩拜佛的事来,还有些来由呢。

曾国藩祖籍本在衡山县,后来他的曾祖父听信风水先生的话,说是九峰山是活龙活脉之地,那里有不少风水宝地,人死之后,如果葬中了那块宝地,后代一定发达,大则可出天子,小则也可为丞相。再加上曾家人口日多,住房日见拥挤,难以为继,于是就开始分家。一八二二年,年仅十二岁的曾国藩跟随父母迁居到下腰里,也就是后来的黄金堂,安下身来,黄金堂四周是层层叠叠、犬牙交错的群山,群山脚下有一条不知从哪里流来,也不知流向哪里去的小河横过黄金堂屋场的对面。远远望去,仿佛就象一条大蟒颠来倒去、盘扭着七拐八弯的身子钻进了山里。有人说,这是水不外流;水不外流,那么财也就不外流,黄金堂是聚财之地,可以发大财。所以,后来曾国藩兄弟发迹,都说是这个屋场的缘故。小河水不分春夏秋冬,从未断流,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尽情追逐嘻闹。河岸上杨柳的垂条倒挂下来,随着河水缓缓摆动,就象姑娘正把自己心爱的长长秀发放在水中梳洗。河边有一棵大樟树,昂首挺胸,象是在给洗发的杨柳姑娘站岗放哨。

就在这大樟树底下,有一座城隍庙,庙里供着城隍菩萨。平时大人们都到这里来烧香求佛,小孩子们也都到这里来游玩。曾国藩小时候喜欢玩水,而且水性也很好,所以春夏季节,常常带着弟弟到这河里捞鱼摸虾,有时也与邻居的小伙伴们一块到小河里游泳、打水仗。小伙伴们个个光着屁股,站在水中,或坐在河滩上,双手拍水。有时趁对方不注意捧起大把大把的水,接二连三地拼命向对方拊去,恨不得使对方呱呱地叫爹喊娘。在不分胜负时,小伙伴们你追我逐,还时时夹杂着笑声,要是一方明显输多了,也难免不哭鼻子。只有小国藩从不示弱,即使三、四个人共同对付他一个人,他也从不哭叫一声,不过,小国藩直接参加打水仗的次数并不多,倒是常常站在一旁指挥双方作战。有时,战斗非常激烈,拊得对方睁不开眼睛,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水战一般都要坚持个把小时。小伙伴累了,就到城隍庙里去透一口气,坐在冰凉的青石板上,或者干脆仰天躺在地上,让风吹干身上的水珠之后,再穿衣服回家。

有一次,小伙伴们在城隍庙里玩搭人梯的游戏。搭人梯是一种古老的儿童游戏。它的作法就是一人双脚踩在另一人的两肩上,接二连三地一路骑上去,最多达四、五层高。这样,在上面的最风光、最省力:站在最底下的最晦气,最费力。谁也不甘站在最下面,于是就采取用“剪子、锤子、白布”猜拳行令的方法判定输赢,赢得次数最多的就站在最上面,输得最多的就站在最下层。这一次也不例外,小国藩赢得最多,理所当然就站在最上头,于是小国藩率先爬到神龛上,他高兴地站起身子,挥着小手臂,喊着口令来显示自己的胜利。正在洋洋得意之际,突然一不小心“咣当”一声就把城隍菩萨撞翻,从神龛上掉下来,把个城隍菩萨摔得头、身、四肢分了家,顿时小伙伴们个个吓得面色惨白,等到回过神来,便一溜烟逃回到自己的家里去了,只留下小国藩一个人呆呆地站在神龛上。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但他下定决心,一人犯事一人当,于是回家之后,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父亲。

第二天,曾麟书带着小国藩来到城隍庙,当众饱饱地训斥了小国藩一顿,并责令小国藩打扫庙堂以示惩罚,并当众宣布自己拿钱给城隍菩萨重修金身。

自此之后,曾麟书怕小国藩再惹出大祸来,于是决定将小国藩送到九峰山上鼓锣坪定慧庵去读书。

从下腰里到九峰山定慧庵约八里山路,崎岖不平,行走比较艰难。山路两旁松树茂密,遮天蔽日:山间泉水潺潺流着,使山林更显得幽静。即便是夏天,人走其间,也觉浑身舒服。

这次是金秋九月,小国藩跟着父亲去九峰山,一路上,东瞧瞧,西看看,觉得样样十分新鲜。路边野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小国藩忍不住停下来抓几朵嗅嗅,不知不觉就到了定慧庵。

定慧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庵堂。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唐代,是衡湘寺发源之地,“开四十八处之禅林”。下殿宽敞高大,重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殿第一进是大厅,左右两边是雅洁的僧房,大厅和僧房中伺是天井,天井中有株历经千多年的大松柏,僧房中设有石桌、石凳。正殿第二进便是佛堂,佛堂正中是一个神龛,一个身材魁伟,身着战袍,头戴盔甲,脚穿马靴,两眼炯炯有神,风度倜傥。镇定自若的英雄,那就是人们崇拜的圣帝爷爷。圣帝爷爷两旁是几百个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罗汉,或挤眉弄眼,或笑容可掬,或横眉怒目,或和颜悦色,或狡黠诡谲,或凛然正气,或一本正经,或玩世不恭;每个罗汉的姿态也是各不相同,或抑或俯,或侧或正,或翘首跣足,或挥手握拳,一个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小国藩看得如痴如醉,恨不得上去与他们牵牵手,说说话,只因上次在城隍庙闯了大祸,受到父亲严厉的惩罚,加之这次父亲又再三地告诫,不能乱说乱动,才比较规矩起来,只是怔怔地望,正看得出神,耳边忽然响起父亲的声音:“伢子!呆着做什么,还不赶快跪下去向圣帝爷爷磕头,保佑你一生平安,长命富贵,将来长大中个状元。”

小国藩回头一看,只见父亲手里正拿着点燃的线香朝香炉里插,插稳之后,退下来跪在蒲垫上,一边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地向圣帝爷爷祷告求福,一边双手合掌,一上一下地拜个不停。小国藩见此情景,于是也跪下来,学着父亲的样子象鸡啄米似的磕起头来,一直等到父亲说:“可以起来了,再去拜拜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娘娘,让她保佑你将来婚姻美满,子孙发达”的话之后,才爬了起来。父亲牵着他的手,将他带到另一个佛堂里,小国藩抬头一望,只见那神龛上坐着一尊女人模样的菩萨,身上穿着湖水色的绸衫,深红色的折罗裙,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眼帘略向下垂。只见她左手捧着一个花瓶,花瓶里盛着半瓶水,里面插着一根杨柳枝。她的左边站着一个男孩,右边站着一个女孩。

小国藩平时听见许多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所以不等父亲说他就知道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身边站的是金童玉女。小国藩对观世音菩萨很敬佩,因此他不象刚才见到圣帝爷爷那样胆怯,默默抬头仔细观察观音菩萨。这次小国藩不等父亲下令,就先跪下拜起来,并抢着接过父亲手中的线香,点燃踮起脚尖插到香炉里去,乐得个曾麟书连连夸赞:“伢子!你对观音娘娘这么虔诚,将来一定会娶个贤惠的堂客,养几个有出息的儿子,一定会儿孙满堂的。”小国藩似懂非懂,不好意思地陪着父亲笑了起来。后来曾国藩真的娶了个贤惠的欧阳夫人,也生了几个有出息的儿子。人们都说,这是观世音菩萨赐的福。

其实,曾麟书这次为儿子烧的是平安香,自从小国藩在城隍庙打翻了城隍菩萨之后,他终日坐立不安,生怕城隍菩萨降下灾祸来。为了免灾,他一方面为城隍菩萨重修金身,一方面来九峰山烧香,祈求菩萨保佑,这次烧香之后,心里的负罪感和压力开始淡化起来,但还是不放心,为了得知这次烧香的效果,也是为了问个前程,曾麟书又带着小国藩来到佛堂旁边另一间僧房,只见僧房里一位鬓发如雪的长老站了起来,一边手捏佛珠,口念‘阿弥陀佛”,一边招呼曾麟书父子坐下。长老察言观色,早已明白曾麟书父子的来意,拿起签筒,劈里啪啦的摇着竹筒,“啪”的一声,一个竹签跳了出来,拾起一看,是一个上签,于是按着签名从长老那里换来一张签张,只见上面写道:

小灾小难不离身,

半生烦恼半伤心。

宽心等待浮云散,

日出中元喜气冲。

曾麟书是个读书人,不用长老解释,早已明白签语的含意。所以他并不多问长老,收了签纸,牵着小国藩随侍者来到一间光线充足的禅房。禅房的法师见是曾麟书先生来了,立即站了起来,满脸笑容,细小的眼眸透出慈爱、神秘的光芒。曾麟书叫小国藩向法师叩了一个响头,法师一边连说“免礼、免礼”,一边摸摸小国藩的头,招呼他们父子二人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下来,悠悠然数着手里的佛珠,敲了一下木鱼,请了一个菩萨,然后叫曾麟书拿出签来,看了一下之后,说出一大通话来。这番话把曾国藩一生的功名利禄,生死福祸都说得清清楚楚。据说,这番话都应验了。

这次九峰山拜佛,引起小国藩对九峰山的浓厚兴趣;加上长老的指点,曾麟书夫妇决心让儿子每天到九峰山读书。

自此,曾国藩每天清晨起来,爬坡八里来到九峰山上读书,傍晚又赶回家。不知是曾国藩生性聪颖过人还是这九峰山的山水果然有灵气,或者是九峰山菩萨保佑,反正三年之后,他的个头增长得惊人,更令人叹服的是那诗词文章大有长进。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