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曾国藩教子读书做人之道
作者:周铭生
【摘要】曾国藩忠于满清王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军,从政治观点看,他应该受到批判。但他教育子女的成功却是一个历史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由于他严格要求子女,教子有方,他的子孙人才辈出。他的大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代著名外交家。二儿子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孙辈有诗人曾广钧。曾孙辈出了曾宝荪、曾药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
  曾国藩忠于满清王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军,从政治观点看,他应该受到批判。但他教育子女的成功却是一个历史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由于他严格要求子女,教子有方,他的子孙人才辈出。他的大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代著名外交家。二儿子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孙辈有诗人曾广钧。曾孙辈出了曾宝荪、曾药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

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曾国藩的教子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今天的家教服务。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和富裕家庭很有启发,他的一些成功的教子方法,广大家长都可借鉴。

一、教育子女怎样做人

1、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

曾国藩长期离家,外出做官,公务军务十分繁忙,但他仍然挤出时间,苦心教子。他要求子女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认真读书学本领。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他要求子女:“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他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尔既无志于科名禄位,但能多读古书,时时哦诗作字,以陶冶性情,则一生受用不尽。”

2、勤俭治家,艰苦朴素

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但对子女严格要求,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他给儿子纪泽写信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他说:“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他告诫子女:“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绿,过于绚烂。尔教导诸妹,敬听父训,自有可久之理。”他要求家庭种菜,节约用费。他说:“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尔可于省城菜园中,用重价雇人至家种菜。”他认为儿女不能娇生惯养,他说:“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二、教育子女怎样读书

1、读书内容

曾国藩教育子女尽量拓宽知识面,精选学习内容。他要求纪泽熟读十三经外,还要学习十一种必读书,“十三经外,最宜熟读者,莫如《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余生平好此四书,嗜之成癖。……又如《文选》、《通典》、《说文》、《孙武子》、《方舆纪要》、姚姬传《古文辞类纂》,余所抄十八家诗,此七书者,亦余嗜好之次也,凡十一种。……吾几既读《五经》、《四书》之后,即当将此十一种寻究一番,纵不能讲习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则见解日开矣。”他告诉纪泽要有选择地读书,“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以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服膺之书不过数种。他要求纪泽认真读《诗经注疏》,学好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2、读书方法

曾国藩呕心沥血教育子女要注意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他引用朱熹的读书法教育纪泽:“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如《离娄》“爱人不亲”章,余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悉心求之。

他要求纪泽做到读书与写作相结合。“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他给纪泽写信:“去年在营,余教以看、读、写、作,四者阙一不可。尔今阅《通鉴》,算看字功夫;钞《说文》,算读字功夫。尚能临帖否?此写字功夫。”“尔十余岁至二十岁虚度光阴,及今将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间,尚可有成。”他要求儿子“好文章当手钞熟读”,“尔阅看书籍颇多,然成诵者太少,亦是一短。嗣后宜将《文选》最惬意者熟读,以能背诵为断。”余所选七篇三种,尔与纪鸿皆当手钞熟读,互相背诵,将来父子相见,余亦课尔等背诵也。”

他要求纪泽重视作文练习。“尔于小学既粗有所见,正好从词章上用功。《说文》看毕之后,可将《文选》细读一过。一面细读,一面钞记,一面作文,以仿效之。凡奇辟之字,雅故之训,不手钞则不能记,不摹仿则不惯用。”“尔之天分,长于看书,短于作文。目下宜从短处下功夫,专肆力于《文选》,手钞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待文笔稍有长进,则以后诂经读史,事事易于着手矣。”他要求纪泽读史须间作史论,“尔拟于明史看毕,重看《通鉴》,即可便看王船山之《读通鉴论》,尔或间作史论或作咏史诗。惟有所作,则心自易入,史亦易熟,否则难记也。”

他鼓励纪泽悉心研究古人诗集,练习写诗。“尔之才思,能古雅而不能雄骏,大约宜作五言,而不宜作七言。余所选十八家诗,凡十厚册,在家中,此次可交来丁带至营中,尔要读古诗,汉魏六朝,取余所选曹阮陶谢鲍谢六家专心读之,必与尔性质相近。至于开拓心胸,扩充气魄,穷极变态,则非唐之李杜韩白,宋金之苏黄陆元八家,不足以尽天下古今之奇观。尔之质性,虽与八家者不相近,而要不可不将此八人之集悉心研究一番,实六经外之钜制,文字中之尤物也。”他教纪泽学习古人四言诗,“尔诗胎息近古,用字亦皆的当。惟四言诗最难有声响,有光芒,虽《文选》以后诸作,亦复尔雅有余,精光不足。余生干于古人四言,最好韩公之作。自韩公而外,则班孟坚《汉书、叙传》一篇,亦四言中之最隽雅者。尔将此数篇熟读成诵,则于四言之道自有悟境。”他要纪泽学习韩公五言诗,“韩公五言诗本难领会,尔且先于怪奇可骇处,诙谐可笑处细心领会。”可骇处,如咏落叶则曰:“谓是夜气灭,望舒陨其园。”咏作文,则曰:“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可笑处,如诛登科则曰:“侪辈拓且热,喘如竹筒吹。”诛苦寒则曰:“羲和送日出,惬怯频窥觇。”“尔从此等处用心,可以长才力,亦可添风趣。”

3、写作方法

曾国藩要求儿子认真练习作文,讲究写作方法。

他给纪泽写信论述文章雄奇之道,“尔问文中雄奇之道。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然未有字不古雅而句能古雅,句不古雅而气能古雅者。亦未有字不雄奇而句能雄奇,句不雄奇而气能雄奇者。是文章之雄奇,其精处在行气,其粗处全在造句选字也。余好古人雄奇之文,以昌黎为第一,扬子云次之,二公之行气,本之天授,至于人事之精能,昌黎则造句之功夫居多,子云则选字之工夫居多。”

他论述“文章第一义”,“尔所作拟庄三首,能识名理,兼通训诂,慰甚慰甚。余近年颇识古人文章门径,而在军鲜暇,未尝偶作,一吐胸中之奇。尔若能解《汉书》之训诂,参以庄子之诙谐,则余愿偿矣。至行气为文章之第一义。卿、云之跌宕,昌黎之倔强,尤为行气不易之法。尔拟先于韩公倔强处揣摩一番。”

他给纪泽、纪鸿写信,勉励他们写文章要讲求气势,“至于纯熟文字,极力揣摩,固属切实功夫;然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尔当兼在气势上用功,无徒在揣摩上用功。大约偶句多,单句少,段落多,分股少,莫拘场屋之格式,短或三五百字,长或八九百字千余字,皆无不可。虽系《四书》题,或用后世之史事,或论目今之时务,亦无不可。总须将气势展得开,笔仗使得强,乃不至于束缚拘滞,愈紧愈呆。”

他写信给纪泽,论述诗文趣味,“凡诗文趣味约有二种:一曰诙谐之趣,一曰闲适之趣。诙谐之趣,惟庄柳之文,苏黄之诗,韩公诗文,皆极诙谐,此外实不多见。闲适之趣,文惟柳子厚近之,诗则韦孟白傅均极闲适;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虽南面王不易其乐也。尔襟怀颇雅淡,试将此三人之诗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孤僻一路耳。”

4、练习写字

曾国藩对儿子练习写字,要求甚严,期望很高,勤于指导儿子写字,谆谆教导。

他写信给纪泽说:“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他写信给纪鸿儿,劝其练字不可求速效,“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以后每日习柳字五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贴宜徐,摹贴宜疾,专学其张开处。数月之后,手愈掘,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且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稍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他鼓励儿子学习名家书法,“先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趋南派,或趋北派,皆可不迷于所往。”再学四大名家书法,“尔前用油纸摹字,若常常为之,间架必大进。欧、虞、韩、柳四大家是诗家之李、杜、韩、苏,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尔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至嘱至嘱。”

他要求纪泽认真学习名家笔法,“大抵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端。学用笔,须多看古人墨迹;学结体,须用油纸摹古帖。此二者,皆决不可易之理。”他要求纪泽摹仿古人间架,“尔以后当从间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过数月,间架与古人逼肖而不自觉,能合柳、赵为一,此吾之素愿也。”“不能,则随尔自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耳。”他给纪鸿写信:“凡作字总要写得秀。学颜、柳,学其秀而能雄;学赵、董,恐秀而失之弱耳。”他给纪泽写信:“无论古今何等文人,其下笔造句,总以珠园玉润四宇为主。无论古今何等书家,其落笔结体,亦以珠园玉润四字为主。故吾前示尔书,专以重字救尔之短,一园字望尔之成也。”


下载全文:
 
来源:《宜春师专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