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杰 辛亥功臣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反清革命民主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
参加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是谁呢?有人以为是秋瑾,不确。秋瑾是在同盟会成立之后大约半个月,经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参加同盟会。在她以前,已有一位湖南籍的女留学生先行宣誓入盟。此人就是民国妇女运动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杰唐群英。
唐群英,湖南衡山人,1871年(清同治十年)出生于一个官僚豪门之家。其父唐少垣少时投湘军,武力过人,随部队东征西讨,后以军功官至提督,诰封一品。但唐少垣少时无学,老时颇悔,退隐后孝亲课子,尤重延师教育儿女。在父亲的严格督责下,唐群英自幼攻读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精学诗文,年方十五,便能咏出“邻烟连雾起,山鸟唤晴来”,引起父亲的惊异。其父慨然长叹曰:“尔如许聪敏,若男儿光门楣也。”年幼的唐群英亦以自己不能易髻而冠干出轰轰烈烈事业为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大量传入我国,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腐朽的封建堡垒。湖南为中国新旧思想文化冲突斗争最剧烈的地方。唐群英学习了新学,眼界豁然开朗。她决心不再当传统的旧式闰秀,毅然冲破层层束缚与阻拦,于1904年走出家门,离开家乡与祖国,跨海东渡日本留学。她是中国近代最早出洋留学的女留学生之一。
唐群英到日本后,一方面如饥似渴地探求新知识新学问;另一方面,关心时局,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与方法。她很快就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反清革命民主运动所吸引。当时湖南籍的留日学生很多,思想与活动又最活跃,革命气氛最浓,如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唐群英和他们朝夕相处,声气相通,思想变得更为激进,很快成长为一位女革命党人。她曾协助黄兴、宁调元等人,办湖南留日学生革命刊物《洞庭波》。1905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她是第一位加盟的女会员。
1908年,同盟会因要在国内各地发动武装起义,派唐群英回湖南活动。唐群英临离日本时,孙中山特写一首五言绝句赠给她,以壮行色: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返蒲湘日,为我问陈癫。”
孙中山所说的“陈癫”系陈树人的戏称,同盟会革命党人,当时正在长沙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孙中山要唐群英回湖南后,先与陈树人联系。唐群英得孙中山诗后,立即慷慨作答,其中有这样两句:
“欲展平均新世界,
安排先自把躯捐。”
唐群英向孙中山表示,为了实现同盟会三民主义的纲领与平等、自由、民主的理想,情愿首先献出自己的生命。唐群英回到长沙后,即与陈树人等人取得联系,密商革命工作。她还先后前往上海、南京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后来由于国内环境恶劣,活动困难,唐群英只得再次赴日继续中断的学业,并任留日女学生会会长。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了,革命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唐群英闻讯立即赶回祖国,奔走于上海与湖南各地,联络志同道合的革命女同志,组织起“女子北伐队”、“妇女后援会”、“妇女红十字会”等,“集合女界同志,募集军资义捐金,以为民军后援。”唐群英并亲率“女子北伐队”开往前线,配合与支援革回。”因此,只责怪宋教仁等人是不足取的。孙中山希望唐群英等女界先进人物,在今后要“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
毕生为女权而斗争
自与孙中山交谈后,唐群英遵照孙中山的指示,踏踏实实地从多方面开展工作,提高女子政治、经济与文化素质,提高女子地位,维护女子权利。
唐群英首先与张汉英等女友,在北京发起开办了“中央女学校”、“女子工艺厂”,吸收各界妇女入校学习,或进厂做工,以求知识增长与经济独立,从而提高自己的参政能力。唐群英又先后领导创办了《妇女新报》、《女子白话报》、《亚东丛报》等报刊,向社会宣传民主革命、男女子权、女子参政等内容,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1913年2月初,唐群英带领张汉英等人,从北京回到长沙,建立起“女子参政同盟会湖南支部”,以求女子参政运动在地方上的发展。她们还创办了《女权日报》,于2月16日发刊,由唐群英、丁云龙、何步兰负责;接着,唐群英又在长沙创办复陶女校,唐自任校长。开湖南女界办报办学先例。唐还要求湖南省政府考选女学生赴日留学。湖南省政府对报名留日的女学生进行考试选择时,唐群英亲到考场监试,结果有4名女学生被录取。
1913年3月,长沙发生了“女国民会”强占“秋(瑾)烈士专祠”的事件。唐群英得知消息后,因自己一时事急不能分身,遂由其女友张汉英率“女子参政同盟会”的女会员赶往烈士祠,与“女国民会”据理力争,竟至动武。最后由湖南督军谭延闿出面调停,将秋烈士祠恢复原貌。
1913年7月,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二次革命”,在长江流域各省展开。唐群英领导的“女子参政同盟会”被迫停止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党人纷纷避往国外。唐群英也被袁世凯在湖南的爪牙列入黑名单。但她不为所惧,继续留在长沙。1913年n月13日,袁世凯政府以“法律无允许明文”为借口,正式勒令“女子参政同盟会”解散。唐群英与张汉英、傅文郁等人仍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反袁斗争。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唐群英的密友张汉英于1915年秋在湖南醴陵家乡病故。唐群英闻讯恸哭失声,并驰书柳亚子,请其为张汉英作传。唐自己则写了沉痛的《祭张惠风文》(惠风为张汉英的字),刊于《南社》第十五集(1916年1月出版)。
1918年,唐群英回到湖南衡山家乡居住,继续进行发展女子教育的工作。她先后创办了衡山女校与岳北女子职业学校,吸收当地女子进行培养教育。唐群英一生献身女子教育事业,直到1937年6月3日她65岁时在家乡病逝。
唐群英病逝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戴传贤、张继、覃振等人均唁电悼念。报刊上有人撰文称赞她为中国五千年来妇女界之曙光,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