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魏源与档案
作者:李烈辉
【摘要】清乾隆五十九年年(公元1794年),湖南邵阳金坛乡有一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中国思想界、史学界的巨擘魏源。
  清乾隆五十九年年(公元1794年),湖南邵阳金坛乡有一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中国思想界、史学界的巨擘魏源。

近代的湖南,人才辈出,云蒸霞蔚,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皆属第一流的人物,对中国政治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无如魏源,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整理爬梳历史的当代的档案,写出了一大批振聋发耽的著作,开启了一代风气,激荡着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魏源出生不久,煌煌的康乾盛世被贵州苗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的战争风云搅乱了,急剧由盛转衰。地近两场起义中心的邵阳,所受影响也较大。这时,少年聪慧的魏源,虽然刻苦攻读四书五经,勤做八股文章。却也对所学能否济世存有了疑问。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魏源负笈北京,在这里结识了当时不少著名学者,如刘逢禄、龚自珍、姚学爽、胡承珙等,并向他们虚心学习。其中,刘逢禄对魏源影响最大。刘逢禄向他讲授《公羊春秋》,力诋东汉末年以来的古文经学,使魏源获益匪浅。司马迁精通《公羊春秋》,用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研读档案,写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史记》,雄心万丈的魏源心向往之,决心踵行其道,砒砺自强,力求有为于中华文化。但刘逢禄使今文经学“翻腾一时”,却只是书呆子式的治学。而今文经学一入魏源之手,便冲破了老师的樊篱,赋予其新义,成了开明知识分子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魏源在北京还结识了陶澍、贺长龄、林则徐、姚莹等大吏,在他的的帮助下,有机会读到许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文献档案,使他熟悉了实际事务,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经世致用”思想体系。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已中举人的魏源,应湖南同乡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托,选辑《皇朝经世文编》。此书是魏源广泛、孜孜研读清代档案的结晶,共120卷,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大类,下分理财、养民、赋役、屯垦、八旗生计、农政、仓储、荒政、漕运、盐课、榷酷、钱币等细目,被人誉为“编次皇朝经世文字,天下事势燎如指掌”。这使得魏源从此声誉鹊起,与当时最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齐名。

到了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魏源花钱捐了个“内阁书舍人候补”,靠此职衔,他得以广泛阅读内阁所藏档案;从此,魏源进入著述黄金时代。

怀抱拯危济世之心的魏源,在道光八年开始搜集历史档案,打算写部《圣武记》。经过十余载的积累,终于撰出八十四卷、四十余万言的《圣武记》。这部书既写了清代开国、平定三藩,康乾开疆拓土的丰功,也写了清朝在苗民、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时的衰朽。此书一出,震动了整个中国知识界,当时的封建士大夫们大都效法戴震、惠栋,谨守考据门户,而魏源的气魄、胆略和非凡的洞悉力,无不令他们目瞪口呆。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两广总督林则徐被革职,六月,被派往浙江军营效命。当年,这位被誉为“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位高权重,打算编部《四洲志》,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政治情况,为此,收集了不少有关外国的档案资料。如今落成罪官,即将充军新疆,已无力把这种事业进行下去。幸好魏源接受了他的嘱托,并要扩大其规模,丰富其内容。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冬,在尚未撰好的《四洲志》基础上,魏源的50卷巨著《海国图志》终于峻工了。这部巨著一经问世,很快在国外激起了强烈反响。远在日本的吉田松阴,读到此书后,顿生倒幕强国之心。日本明治维新的四健将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滕博文,也无不是受此书影响.投身推翻德川幕府的洪流。

令人惊喜的是,魏源没有象一般士大夫那样固步自封,狂妄自大,接触到一些有关外国的档案后,慨然说:“墨利加北洲(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并说:“不设君位,唯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的瑞士,是“西土桃源”。他提出“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备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知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魏源以《圣武记》和《海国图志》,被公认为开一代风气的爱国知识分子。究其地位的取得,与他重视、利用档案是分不开的;魏源写的其他一些重要著作,如《道光洋艘征抚记》、《元史新编》、《古微堂集》、《书古微》等,也无不如此。

下载全文:
 
来源:《档案时空》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