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先生《叶德辉〈光复坡子街地名记〉补注》一文,提供了一九一三年叶德辉沿街散发的谩骂攻讦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传单,这确实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料之一种”,值得人们一读的。叶德辉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夜在长沙被农民自卫军抓获,十一日上午被特别法庭公审判处并执行死刑(日期据程文后记,《叶德辉评传》作十四日上午,未知孰是)。程文还引用了叶谩骂攻讦农民协会的那副对联,说明叶招祸之由。
杀叶德辉一事,在湖南影响很大,我在湖南念小学的时候,那已经是杀叶十多年之后了,还听到邻居大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也让我知道了那副对联。其实,叶德辉之死,不会只是因为那副对联。作为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湖南农民运动,一直站在历史潮流对立方面积极活动的一个地方权势反派人物,叶德辉致死之由決不只一端。这份借坡子街更名黃兴街一事而散发的传单,不知道是不是叶“大闹坡子街”的一种手段或一点馀波,这场大闹,也几乎使叶丧命。叶的自叙中记载他几次几乎被杀,第一次是因为反对康梁,第二次就是因为“大闹坡子街”。
据程文后记,杀叶德辉是中共湖南省委的決定。农民起来,杀掉几个恶霸劣绅,是势难避免的。但是,从领道农民运动的角度来说,对于像叶德辉这样的在学问上有建树的劣绅,终究以不杀为宜。
记得曾经听说,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间说到对“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要“一批二保”时说过当年杀叶不妥的意见。我同电影《谭嗣同》的编剧刘景禄教授谈起此事,他也确切记得有过这样的传达。只是记不清毛说话的时间和场合,查起来颇不容易。直到从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中查到冯记下的毛谈一批二保的大概日期(一九六八年十月),才终于弄清楚毛是在八屆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讲到杀叶德辉一事的。毛说:编《翼教丛编》,这个保孔夫子,反对康有为的,此人叫叶德辉。后头顾孟馀问我,有这件事吗?我说有这件事,但是情况我不大清楚,因为我不在湖南。对于这种大知识分子不宜于杀。那个时候把叶德辉杀掉,我看是不那麼妥当。
这个材料,算是对《叶德辉〈光复坡子街地名记〉补注》的一点补注。
《补注》中注“明德学堂”,提到它的“创办人胡之倓”。“之”系“元”之误。胡元倓字子靖,晚年号乐诚老人。我是明德学生,对老校长的名字,是不会弄错的。
明德的校友都熟知胡老校长同黄兴谈“流血革命”和“磨血革命”的故事。黃是革命党人,胡延聘他来明德教体育,博物,办速成师范班,黄则在这里建立华兴会,在实验室里制造炸弹,策划组织长沙起义。事泄,清廷搜捕黄兴。据校史记载,胡立即去见臬司,说:“诸事我均与闻。君如须升官,吾之血即可染红君之顶子,拿我就是。”这臬司倒也豪爽,说:“此狗官谁愿做?此刻看如何保护他们。”黃终于在胡的掩护下逃脫。
胡支持并掩护黄的流血革命,但他自己则矢志办学校,把办学校称之为“磨血革命”。胡曾向黄说:“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学校,是磨血之人。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君取其易,我就其难。”磨血革命是教育救国的思想,如果不把它同流血革命对立起来而是配合起来,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可敬的思想。八年前我回到母校参观,现任校长要我题字,我题了这样几个字:“在流血革命成功,人民政权建立以后,特别需要发扬胡老校长磨血救国的精神,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胡所办的学校,是私立学校。作为私立学校的校长,胡把筹措经费和敦请教员当作自己的要务。为此,他曾不惜向募捐的对象和想走的教员下过跪,在教育界传为佳话。他到处募捐,人家捐了,他千恩万谢而去,人家推诿,他可以表示要和衣睡在人家地板上,不捐不走,因而被讥为“胡九叫化”。报端登载过一组《咏三湘人物打油诗》,其中一首是咏胡的:“四海扬名胡叫化,办学天天打背弓。屈膝求师兼募款,南方武训乐诚翁。”胡乐于向人讲述这首诗,说:“写得很有趣味,也可以说是写实,只是艰苦办学的精神,还远不能及武训……”
提到胡元倓,这些事似乎也值得一记,算是对《补注》的又一点补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