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辛亥革命95周年和蔡锷逝世90周年,沪上重现蔡锷将军自制墨,引起收藏界注目。
再造民国,起兵讨伐袁世凯的蔡锷将军,在征战中积劳成疾,于1916年赴日本神户就医,同年11月8日病殁,年仅34岁。蔡锷生前遗物不多,仅留下指挥刀和随身衣物及数锭专用墨,由陪侍在侧的好友蒋百里带回国内,成为珍贵的文物。其中至今只发现一锭的自制墨流入云南,为古墨收藏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王毅先生觅得。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古称宝庆)人,1882年出生。早年留学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钱学森的岳父)、张孝准并称“中国三杰”(亦称“士官三杰”)。蔡锷回国后致力于训练新军,倡导革命,辛亥革命后任云南督军。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得知蔡锷与梁启超、孙中山、黄兴关系密切,视蔡锷为眼中钉,遂用调虎离山之计,调蔡进京,封为“昭威将军”,实为软禁。蔡锷探知袁世凯策划称帝阴谋,与蒋百里、陈仪等11位将军秘密结盟反袁。这一时期,蔡锷经常与远在美国的黄兴,藏身天津的老师梁启超和在日本的革命党人张孝准等通信。蔡是清末秀才,喜欢用毛笔写字,用墨颇多,故委托徽州胡开文墨庄制作了专用墨。此墨长9.3厘米、宽3.2厘米,正面镌刻隶书“徽州胡开文按易水法制”10字,顶款字“顶烟”两字(表明黑烟浓度最高)。字体和四面边框装饰图案均用金泥填制,显得更加珍贵。
2003年春,王毅赴云南旅游,一天上午,他逛昆明一处古玩市场,走到一老农摆的地摊旁,看见许多少数民族使用过的杂件,引起了兴趣。在林林总总的杂件中,突然看见一锭墨上刻有“松坡自制”4字,仔细辨认,字下还有蔡锷印章图案,料定这是蔡锷专用墨,遂掏钱买下。返沪后,请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一位专家临别,这位专家说:“墨质坚拔细腻,字写得遒劲清逸,证实是胡开文墨庄制造,隶体字是蔡锷亲笔。蔡是秀才,胸有文墨,字写得好自在情理之中。这是不可多得的蔡锷遗物。”
蔡锷自制专用墨的再现,为研究辛亥革命和蔡锷生平历史提供了佐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