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熊希龄与热河行宫盗宝案
作者:肖建生
【摘要】1914年元月中旬,北京《新社会日报》、《群强报》等报刊突然登出国务总理熊希龄盗取热河行宫古玩的消息。因为事情牵涉到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总理,不能不令人震惊,国内外舆论为之哗然。
  1914年元月中旬,北京《新社会日报》、《群强报》等报刊突然登出国务总理熊希龄盗取热河行宫古玩的消息。因为事情牵涉到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总理,不能不令人震惊,国内外舆论为之哗然。事过一月,熊希龄辞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职务。长期以来,这个案子一直蒙上神秘的色彩,其中真实内幕鲜为人知。其实,这个震惊中外的国务总理盗宝案,乃是袁世凯精心制造的一桩罕见的大冤案、它不仅直接造成“人才内阁”的垮台,而且给近代的中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1912年l2月,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热河都统。热河就是现今的承德,那时是一个特别行政区,离北京250公里。那里有一个清朝华帝的行宫。在乾隆以前。皇帝每年必往热河避暑。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皇帝怆惶逃往热河,第二年死于行宫之中。自咸丰死后,这个行宫归热河都统管辖。热河行宫陈列了许多美术品和宝物,每一任都统到任,都以检查为名,私取行宫古玩,以贿赂北京当局。在庚子(1900年)以前,这本是公开的秘密。民国成立后,禁例更弛,热河城中的市场上,时常有古玩出售。这原是行宫管理人员私自带出去卖的,也有被盗出去的。热河都统明知也不能禁。发展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在北京的不少古玩店,也大量出卖热河行宫的古玩。

熊希龄担任热河都统以后,看到行宫古玩盗卖严重,加之避暑山庄房屋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使一些古玩损坏十分严重,为保护这些珍贵文物起见,熊希龄连续两次呈文袁世凯,要求修整避暑山庄和整理陈列的文物,并建议将文物装箱运往北京,作价卖给民国博物馆收藏,以保存国宝。袁世凯批准了熊希龄的建议。于是从1913年5月开始,对避暑山庄一面加以修理,一面对陈列的文物,委设清理员彻底清查,每类查毕,即行分别装箱,入库存储。其字画之伤折者,则为之裱褙。书籍之伤损者,则为之装订。镶嵌之脱落者,则为之胶漆。清理完毕之后,由北京内务府派人查验,然后陆续运往北京,共200多箱。

在修整避暑山庄和清理文物的过程中,由于经费紧张,且无从筹措,熊希龄在经袁世凯同意之后,派人从宫中的古文物中,选了10多件稍贵重的瓷器,运往北京、上海变卖,得到一笔巨款,充作修整避暑山庄的经费。然而熊希龄做梦也未曾料到,正是这件事情,使袁世凯找到了陷害他的口实。

1913年7月 31日,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的命令正式发表。9月1日,熊希龄内阁正式组成。9月11日,内阁名单发表。袁世凯于10月6日被国会举为正式大总统,熊希龄为中华民国正式总理。由于内阁成员熊希龄、张謇、梁启超、汪大燮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宪政专家、实业家、教育家,故熊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和第一流经验的内阁”。熊内阁发表了《政府大政方针宣言》,表达了实现宪政、挽国家于危亡进而致国家于富强的强烈愿望。然而熊希龄没有料到,袁世凯任命他为国务总理,并不是要他来把国家搞好,而是要利用他来解散国民党和国会,进而为复辟帝制铺平道路。按照《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的命令必须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所以袁世凯要想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必须得到熊希龄的同意,显然,熊希龄是不会同意的。

袁世凯于是千方百计寻找熊希龄的弱点,制造罪名。而热河行宫盗宝案则成了袁世凯对熊希龄实行政治讹诈的一张王牌。

袁世凯当上正式总统后,于11月3日下午约熊希龄到总统府议事。熊希龄刚走进袁世凯的办公室,就有外国公使来见。于是袁世凯说:“请总理在办公室稍候,我去去就来。”其实这是袁世凯事先安排好的一幕戏。总统的日程都是事先定下的,不可能出现外国公使和总理撞车的情况。

熊希龄一个人在办公室坐着,看着墙壁上的画。过了一会,他把目光落到办公桌上。桌上放着一迭案卷,他不知是什么东西,走过去随意翻了翻。不看则已,一看大惊。原来这是司法总长许世英追查热河行宫宝物被盗一案的报告和材料。报告中含沙射影地将熊希龄牵扯到盗宝案中去了。一个堂堂国务总理,盗窃行宫宝物,如果传将出去,其后果之严重,令他如临深渊。他知道自己掉进了陷阱,却又佳以申辩。

原来,袁世凯任命他为热河都统之后,又派人到热河暗中监视他的行动。当熊希龄提出修整避暑山庄和整理行宫古玩的建议后,袁世凯表面上给予支待,背后又指使清内务府大臣世续暗中监视此事。世续将熊希龄在北京、上海变卖的一些瓷器与其它被盗卖的古玩搞在一起,大约200多件,开列一个清单,要求袁世凯进行追查。袁世凯派许世英秘密调查此事。许世英根据袁世凯的意思,在调查报告上故意闪烁其词,暗示熊希龄有盗宝嫌疑。袁世凯接到许世英的报告后,故意压下不发。待他平定南方国民党军事力量(即二次革命)、熊希龄组阁完成、国会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之后,才突然打出这张王牌。熊希龄等人当然都蒙在鼓里。

过了一会,袁世凯满脸堆笑地回来了,对熊希龄说:“让总理久等了,请坐。”熊希龄诚惶诚恐地坐下。袁世凯却捧着个瓷杯漫不经心地喝他的茶,好一阵不发一言,只盯着熊希龄看。熊希龄从袁世凯寒冷的目光中。感到惊恐。好久,袁世凯才将茶杯放在桌上,要熊希龄跟他到外室谈话。两人对面坐下后,袁世凯故意看着熊希龄问:“总理因公事繁忙没有睡好觉吧,脸色怎么这么难看呀?”

熊希龄默默无语。

袁世凯这时忽然睑色铁青,严词厉色地说:“现在国事不好向前推进,都因国民党刁难掣肘,总理认为怎么办好?”

熊希龄无言以对。

袁欧凯恶狠狠地说:“我打算立即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证书,总理认为怎么样?”

熊希龄闻言如五雷轰顶,只怔怔地望着袁世凯,浑身泠汗淋漓。袁世凯不容熊希龄作更多的思考,便从抽屉里拿出早已写好的大总统命令,放在熊希龄面前,还把笔递到熊希龄的手上。熊希龄脸色苍自。迟疑着。

“总理签吧!”

“大总统……”

“签啊!”袁世凯连连催促,目光凶狠。熊希龄从袁世凯阴森冰冷的目光中,感到了对前途的恐惧,迟疑了一会,便用发抖的手,在大总统的命令上签上了名字。袁世凯接过命令,拍拍板壁,事先等在隔壁的内务总长朱启钤走过来。也签了名。

11月4日,袁世凯的命令发表,当天派出军警数百人包围了国民党北京支部,次日又包围国会,连夜追缴国民党议员证书、证章350多件。样一来,国会不足法定人数,只得于11月13日,由参议院议长王家襄,众议院议长汤化龙联名发出通告,宣布国会于11月14日停止议事。国会无形中解散了。12月15日,袁世凯下令在居仁堂召集政治会议,会上通过了解散国会案。1914年元月10日,熊希龄副署了袁世凯解散国会的命令,使袁世凯在通向帝制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虽然这个国会并不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但它毕竟还是辛亥革命留下的成果之一,在形式上还是号称为代表民意的立法机关,现在袁世凯连它也要一脚踢倒,共和制度到了最危急的时期,不能不引起全国人民的极端忧虑和愤慨,而解散国会的命令是由熊内阁副署的,这就不能不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

熊希龄在副署了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命令之后,依然隐忍屈从,没有提出辞职,主要是希望袁世凯在满足一定政治欲望之后,能够让内阁按宪章法制履行自己的职能,能够一展自己的才能,发展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但此时袁世凯已不再需要熊内阁了,于是决定公开打击熊希龄,逼迫熊希龄下台。

国会解散后几天,北京《新社会日报》、《群强报》、《神州日报》等袁世凯的御用报纸,都在头版用大量的篇幅,刊登了“熊总理为热河都统时,将前清行宫内之古瓷器、书画取去二百余件,现被世续查明,已请律师向京师地方厅起诉”的消息,各报还发表了评论。消息说,根据京师警察厅逮捕的犯人常惠川交待,民国二年七月间,常惠川在北京万福居饭店与熊希龄的当差刘鼎卿晤面,商量出卖行宫古玩事宜。刘鼎卿自言热河宝器归他出卖,有数十箱已运上海,还有一批正待出售。随即,刘鼎卿介绍熊希龄的姓杨的管帐和姓秩的幕僚与常惠川接洽。当常惠川问及为何出售这么多行宫古玩时,刘鼎卿答称为熊希龄都统跑腿,为熊都统所指派。刘鼎卿还说,热河宫内出品不少,系归官卖,好者运京,次者就地抛售。熊希龄都统赴京任职,带回宝物八十箱,卖银三十万两,均由刘鼎卿等人经手,还说熊都统的杨秘书也卖字画、瓷器……这些材料均来自许世英有关热河盗案的调查报告。

熊希龄看到报纸公开登载他盗宝的消息,十分震惊。但他此时还不知是袁世凯的阴谋,以为报纸是受派系利用,或者是许世英对他的攻击。因为整理热河行宫古玩和出售几件瓷器作修整避暑山庄的经费,都是经过袁世凯批准的。他根本不认识刘鼎卿其人,也没有一个姓杨的管帐和姓秩的幕僚。热河行宫古玩历年来被盗甚多,均在他任都统之前,与他毫无瓜葛。报纸所刊登的一切均系谣言。于是,他两次呈文袁世凯,驳斥许世英在调查报告中对他的指控,另一方面,两次致函内务总长朱启钤,令其转给京师警察厅追究其事。但京师警察厅都将熊希龄的信转交了地方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却没有传讯报社,而以“事体甚小,且以警厅一纸信函,未便起诉”为由,将熊希龄的信退了回去。一个地方检察厅竟对堂堂现任国务总理如此不留情面,这使熊希龄大为震怒。于是连续两次以内阁名义发出命令,封闭《新社会日报》等报刊。这两首命令均经袁世凯批准。可奇怪的是,命令下到内务部就卡了壳。内务总长朱启钤根本就没有执行。尽管熊希龄频频催促,朱启钤依然以种种借口搪塞拖延。与此同时,报纸上关于熊希龄行宫盗宝的新闻愈来愈多,大有蔓延全国之势,使熊希龄的处境十分难堪。至此,熊希龄方才醒悟,如果没有袁世凯的背后指使,社会上是绝对不敢如此诬陷现任总理的。

熊希龄在愤慨之余,直接找袁世凯当面交涉。袁世凯一再劝慰熊希龄不要计较那些谣言,并郑重保证一定严查此事。临别之际,袁世凯拉着熊希龄的手,语调非常恳切地说:“熊总理受事以来,日夜辛劳,为国家呕心沥血,国人共见。当此国家艰难之际,熊总理应以国家为重,不以区区流言为怀。总理廉洁奉公,老夫心中十分明白,你尽管放心,一定会弄个水落石出!”熊希龄见袁世凯态度如此诚恳,又对袁世凯抱有一线希望。其实,袁世凯在演戏。

恰在此时,由熊希龄秘密派出的国务院调查员朱谦明在侦察中发现,北京东珠市口天聚昌绸缎店有热河行宫的贵重物品出售,该店伙计于伟卿等人长期在热河收货。于是,朱谦明会同警察厅,前往热河将于伟卿、胡庆年、辅德富等人抓获。熊希龄接到报告,立即呈文袁世凯,要求严加审讯,彻底追查。

与此同时,天津前招商局总办朱翼辅的儿子朱作舟(与熊有亲戚关系),为替熊希龄雪不白之冤,也在秘密查访。他与天津著名盐商王竹林关系极好,因而言谈中论及此事。王竹林说:“要了解盗案并非难事,我有一好友叫丁季铨,是延清堂古玩店的掌柜,中间的内幕他一定清楚。”于是王竹林悄悄前往丁季铨处,打听内情。丁季铨告诉王竹林,延清堂乃是前清内务府大臣增俊所办的古玩店。言下之意是告诉王竹林,延清堂的事不要查问。但丁季铨却同时透露,北京城中还有三和公、水宝、访古、隐秀、韵古等古玩店,都私自出售过行宫古玩。王竹林于是将这一线索告诉了朱作舟,朱作舟又马上报告给熊希龄。熊希龄闻讯立即派人前往各古玩店秘密侦探。

有一天,侦探假装前往三和公古玩店购买地毯。挑好地毯后,侦探说吃过早饭拿钱来取货,临走时在地毯的北面悄悄留下一个记号。之后,一检查,这块地毯就是热河行宫的物品。侦探于是再往三和公古玩店询问,掌柜心虚,便断然否认。于是双方冲突起来。侦探便将情况报告了警察厅。警察厅命令将店里的三个伙计带到厅里。店里掌柜见抓去三个伙计,便要商会保释。商会总理冯悯田劝这个掌柜,承认是出于无心收买,但这个掌柜脑子一下子没有转过弯来,于是投案承认是热河行宫的古玩。警察厅便将三和公古玩店查封了。同时,将永宝、访古、隐秀等古玩店的伙计、掌柜一起抓到警察厅。

经过审讯,有人供出其中一个姓刘的人是要犯。姓刘的是个什么人呢?原来就是丁季铨的妹夫。警察厅立即派人去捉拿刘犯,但刘犯却事先闻风逃走了。刘犯还有个小孩。警察见他父亲逃走了,便将他带到警察厅。一审问,少年供出了父亲的盗宝秘密。警察不太相信,便问这少年赃物在哪里?少年说在舅舅家中。问他舅舅是谁,他回答说是延清堂古玩店的掌柜丁季铨。警察知道丁季铨还是一家银行的买办,于是派人埋伏在他家的周围。丁季铨回来后即被逮捕。

丁季铨被捕后,警察厅审问他关于姓刘的是谁,丁季铨说不认识此人,没有这个亲戚。他此时还不知道他的外甥已在警察厅说出了情况。于是警察厅便将这少年带来对质,丁季铨才无话可说,于是被拘禁,之后,被迫供出赃物埋在某教堂里。因为丁季铨兼银行买办,所以与教堂也熟,与洋人也来往较多,于是租了教堂的房子,专门埋藏宫中“禁物”。警察便将此事报告了内务部。通过内务部与某国公使及教堂交涉,得到许可后,便派人到那里将埋藏的古玩全部起出。

熊希龄得到报告以后,立即呈文袁世凯,要求将于伟卿案与丁季铨案一并审讯,彻底侦破,从而使热河行宫盗宝案大白于天下。这应该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了。因为热河行宫的古玩,都有专人经管,并备有清册可查,北京内务府也有底册。如果清内务大臣世续硬要追究此事,也不难弄清其中的内幕。但奇怪的是,世续此时却抱消极的态度,他认为清朝将大好河山都送与他人,区区几件古玩又何足计较?所以置之不问。内务总长朱启钤也以“警察缺乏知识,不识古玩优劣,即使追查也搞不出名堂”为由,也未再予以过问,有关商人加紧把行宫古玩偷运出境,卖与洋人,以销去证物,于是再也不予追查了。尽管袁世凯当面向熊希龄表示一定严查,但只是表面文章。

事情竟这样不了了之,其结局令人惊异,可见其中有某种秘密的原因。世续在熊希龄组阁之后,曾坚决要求追查古物的下落,可是破案之后,却又无动于衷,其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的确耐人寻味。显然他是受了袁世凯的指使。还有内务总长朱启钤、司法总长许世英,都是袁世凯的心腹,自然是唯袁世凯之命是从了。熊希龄又能奈之若何?这位第一流人才内阁中首屈一指的人才,毕竟不是那沉毅狡悍的一代枭雄的敌手。

虽然此时世续表示不予追究,但袁世凯的御用报纸,却依然在不断刊登熊希龄与盗案有关系的文章,使这个案子布满疑云。熊希龄有口难辩,有冤难伸,他此时已完全明白了袁世凯的用意,这是在逼他下台。于是他接二连三地递上辞呈。袁世凯随即批准了他的辞职要求。熊希龄辞职后,报纸上有关盗宝的文章果然不见了,显而易见是袁世凯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关于这个案子,刘厚生所著《张謇传记》记述,熊希龄声名狼藉被赶下台之后好几年,人们还不知其中奥秘何在。有一天深夜,熊希龄的好友叶景葵与熊希龄闲谈,问起这件事,并用埋怨的口吻责备熊希龄为什么要帮助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熊希龄沉默了半晌,才长叹一声,向叶景葵吐露了其中的秘密。叶景葵又是刘厚生的好友,故又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刘厚生,方知熊希龄是被热河行宫盗宝一案牵累了。熊希龄死后,刘厚生才将其中的秘密披露于世。在中国历史档案馆里,至今还保藏着有关热河行宫盗宝案的材料。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谈到熊希龄,对他作过客观的评价。1950年,湘西凤凰县县长吴焕右在北京参加民族工作会议,一天下午吴焕右在小组会上发言谈湘西民族问题时,恰好周总理在座。周总理听他是凤凰口音,就问:“你是凤凰人吧了”“是的。”“你们凤凰有个人跟我做过一样大的官,你知道吗?”“知道,他叫熊希龄。”“对。”周总理点点头,介绍说:“熊希龄做过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因为他是湖南凤凰人,所以当时人们尊称他为熊风凰。他有湖南神童之称,他组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的内阁,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不过他当总理的时候,为袁世凯副署过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命令,这是他一生很大的污点。你知道熊希龄为什么要解散国民党吗了”吴焕右摇摇头:“不知道。”周总理说:“熊希龄解散国民党,是受了袁世凯的胁迫。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案子,叫热河行宫盗宝案,因为熊希龄当过热河都统。所以袁世凯把盗宝的罪名加在他头上,逼他签字。这一段历史很值得研究,从中可以看到封建政治的黑暗。”
下载全文:
 
来源:《文史精华》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