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是辛亥革命前期思想战线上的代表人物。1928年民智书局收集了他的“中国革史论”、“论中国宜改剧民主政体”、“猛回头”、“狮子吼”等重要论著,编成了“除天华集”。他的另一些重要著作,如“警世钟”,“最近政见之评决”、“国民必读”、“最后之方针”,等并未收入集内。但从这个集子已可看出陈天华的主要思想与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的贡献。
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1903年到日本留学。义和团运动以后,清政府为了欺骗人民,讨好帝国主义,并无意真正实行民主政治,只是颁布了一些假维新的措施。如1901年8月及1902年9月曾两次下令,命各省派学生出洋留学。因此这两年到日本去的留学生突然增加到几千人,陈天华正是在这个时期由湖南新化实业中学堂派到日本的。当时,留学生中反对清朝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很盛行。例如1902年,留学生曾发起“支那亡国242年纪念会”,有几百人参加,因为清政府请求日本政府干涉,会议中途流产,更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怒。1903年元旦,留学生千余人举行团拜礼时,有人号召推翻清政府,光复汉族主权,在座的清政府公使蔡钧也敢怒而不敢言。这表明留学生中革命力量已有相当基础。1903年4月,帝俄强占东三省后,留学生中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他们推派代表回国精求袁世凯出兵抗俄,并组织了千余人的拒俄义勇队,每日进行军事训练,后来因受日本政府干涉才告停止。这些都表现出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已经发展到要求具体行动了。也正在这个时期中,资产阶级的革命派与改良派已逐渐分化对立,改良派日益堕落为拥护清政府假维新的保皇党立宪派了。这两派的对立,在1900年唐才常起事后已经形成。1903年康有为发表“南海先生最近政见书”,对革命派肆意抨击。同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痛斥保皇党的理论与行为,划清了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界限。邹容“革命军”的出版,使革命派的声势更为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也更推进一步。这时,孙中山也经日本到欧美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成立革命团体,反对保皇立宪,还曾在日本组织秘密军事学校。陈天华到日本时,就全身投入火热的革命运动。1903年帝俄强占东三省,瓜分之就盛行,他曾写血书数十封邮寄国内各地学校,呼吁及早救亡图存。1904年春,他与黄兴、杨笃生等组织了华兴会;秋季就回到湖南组织哥老会起义,不幸未发即欺,后与黄兴、宋教仁等又逃到日本。1905年8月孙中山组织同盟会时,陈天华任同盟会书记,1904年曾发表“猛回头”、“警世钟”、“最近政见之评决”等政论。1905年发表“国民必读”、“中国革命史论”等篇;并与黄兴、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同盟会成立,“二十世纪之支那”即做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来改称“民报”,陈天华仍任编辑。这一年日本政府颁发关于留学生规则,剥夺留学生的自由权利,各校8千余留学生一致停课表示抗议。陈天华更为气愤,投海自杀,表示对日本政府的抗议,并以谏留学生“坚忍奉公,力学爱国”。
了解了时代背景和陈天华个人的经历,就更能了解陈天华著作的意义。陈天华对祖国命运那种低徊婉转的爱恋,对帝国主义那种悲怆深沉的愤恨,对满清政府那种勇敢坚决的抨击,都表现在他每一著作中,生动地显示出这一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革命的抱负。在理论上,他透彻地论证了反对帝国主义必须反对作为帝国主义傀儡的清朝政府,从而揭露了保皇党自称爱国主义的丑恶面貌。在文字上,他成熟地运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及浅显明白的白话文,使革命思想深入到下唇会党群众及革命士兵中,为辛亥革命的起义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章太炎曾称“猛回头”“潜输内地,重摹至十余次”,曹亚伯曾叙述“警世钟”及“猛回头”在日知会革命士兵中的流传情况,正说明了陈天华的著作在当时革命工作中的巨大影响。
“陈天华集”除“陈天华小传”外,分为上中下三编。在上编中,“中国革命史论”企图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来整理中国历代的革命史。这在当时的思想界与学术界还是开创性的工作,因为当时介绍欧洲各国的革命史的译著虽然很多,却很少有人系统地整理中国革命史。有了很好的有关中国革命史的著作,就更容易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宣传革命工作。“中国之革命因可戒者多,而亦未尝无一二足法者也,即使果无一足法者,而愈不可不指示惩结所在,促后起者之改良,此余所以有中国革命史之作也”。因此他对中国革命史的取材有一定的标准:“三代之革命多由贵族,不论;东汉之七国,西晋之八王,明世之燕王棣、宸濠,君主之家事,无关国民之消长,亦不论;其他权臣篡国,夷狭乱华,暨揭竿者之旋起旋灭,当别有史,不得混入于革命,兹亦不叙,惟因于时君之失政,草泽啸集,英雄崛起,颠复旧政府者,乃撮录之”,这正表明他着眼点为“平民革命”、“有国民之革命,有英雄之革命,而出于国民也,革命之后,宣布自由,设立共和,其幸福较之未革命之前,增进万倍,如近日泰西诸国之革命是也。革命而出于英雄也,一专制去而一专制来,虽或有去旧更新之实,究是出于权术者多,出于真自由者少”,这又表现他希望在这本著作中,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来批判过去的平民革命,可惜这个著作只写了秦末的革命就断了。
上集中其他著作如“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为“民报”开始向保皇党进行理论斗争的最早最有力的论文之一,驳斥了保皇党认为国民知识程度太差不能进行革命的谬论。如“怪哉上海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为宣传民族主义反对清朝政府假立宪的时评。如“纪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为纪述同盟会成立前后孙中山革命活动的重要历史文献;从这篇纪事中,不但说明了当时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在留学生中盛行的情况,而且也表述了孙中山在留学生中作为革命英雄出现的形象。这都是研究中国资产阶般革命史的重要资料。
中集的“猛回头”是陈天华最有影响的通俗作品。在这篇作品中,他宣称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反对清政府:“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做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做对,要把我们当做谋反叛逆的杀了。列位,我们尚不把这个道理想清,事事依朝廷的,恐怕口虽说不甘做洋人的百姓,多久做了尚不知信。朝廷固然是不可抗拒,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因此他呼吁“还有那,读书人,动言忠孝,全不晓,忠孝字,真理大纲。是圣贤,应忠国,怎忠外姓。分明是,残同种,灭丧纲常”。“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因此他主张革命到底:“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纵不成,也落得,万古流芳”。这是多么明确坚决的思想!
下集“狮子吼”是一篇未完成的小说,是陈天华死后在“民报”上陆续登完的。这篇小说的文学价值应另外估价,但却是当时宣传民族革命思想的通俗文学作品之一,文笔也很劲练。小说中写几个知识分子看到中国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要求提倡民权,介招科学,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主人公狄必攘在清政府搜捕革命党时,结识许多会党,到汉口、四川进行革命活动,这都多少反映了陈天华个人的经历和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