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3月20日晚22时,宋教仁从上海搭火车赴北京,当宋走至车站入口的剪票处,宋刚伸手去取收票员剪完之车票时,突然一声枪响,宋大叫:“我中枪了,有刺客。”只见一个穿黑呢军装的矮汉子,从人群中不顾一切地窜逃。当时,宋的朋友黄兴等立即把宋送到附近沪宁铁路医院医治。当晚动手术钳出子弹,发现子弹有毒,伤势十分严重。22日晨,因弹毒剧发,不治身亡。
袁世凯得知宋教仁被刺,21日他即致电慰问:“岂意众目昭彰之地,竟有凶人敢行暗杀,人心险恶,法纪何在?”称赞宋教仁为“中国特出之人材”,“再阅数年,经验宏富,总理一席固胜任愉快者”。22日,他又电饬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穷究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
但是,仅过两天,暗杀宋教仁的真相就大白于天下了。3月23日,一个古董商向上海租界捕房报告说:一星期前,他到应桂馨家里兜售古董字画,应拿出一张照片来,叫他把照片上的那个人杀掉,许给1000元。他拒绝承担这件事。今天,他在报上看到宋教仁的照片,正是应叫他暗杀的对象。捕房根据这线索,当天逮捕了应桂馨,次日正凶武士英也落网,而且从应家中搜出五响手枪一支,枪内尚存子弹二粒,未曾放出,拆验枪弹,与宋教仁腰间挖出的子弹样式相同。同时从应桂葬家中搜出赵秉钧给应的密电码一册和嘱应“以后有电直寄国务院”之密函一件,又有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示应桂馨行刺之函电多件,而且在洪致应的函电中,有多处提及袁世凯和赵秉钧指示暗杀事。确凿无疑的证据证实,谋杀宋教仁的主谋者不是别人,就是堂堂大总统袁世凯和国务总理赵秉钧。
辛亥革命前赵秉钧曾任清政府巡警部右侍郎和民政部大臣。辛亥革命后,先任内务部总长,后任内阁总理兼内务总长。
宋教仁被刺杀,是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震动全国的政治阴谋大血案。
宋教仁是一个有理想有操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袁对宋亦曾着意拉拢,慷慨“解囊”相助。一日,送去一套价值3000元的西服和一张50万元的交通银行支票,并表示如不够用还可增加。宋则原物奉还。袁对宋教仁既嫉恨又害怕。特别是国民党在1912年底到1913年初的国会大选中,参众两院议员,国民党竟占392席,取得绝对优势。宋教仁准备利用国会的优势,拟组织真正的“政党内阁”,以削弱袁世凯的权力时,袁咬牙切齿地说:“宋教仁意欲组织政党内阁耶?抑何相逼之甚也。”袁暗萌杀意,密令心腹赵秉钧谋之。赵秉钧一向以北洋派的“智多星”和袁“皇帝”的“当朝宰相”自居。如今国民党内突然钻出来一位“宋大哥”要抢他的位子,他当然不会允许。但赵秉钧是个阴沉狠毒的人物,表面上反而与宋加强了友好关系,阴谋诡计却隐藏在后面。唐绍仪内阁期间,宋教仁任农林部总长,唐绍仪辞职后,宋亦辞去总长职住在北京西直门外农事试验场。每于夜间进城,常到国务院秘室,与国务院总理赵秉钧对谈,至天明始返。二人交谈时,“赵不时拍宋之肩而言事,状极昵近”。宋对袁世凯和赵秉钧的暗杀计划,毫无察觉。
宋案急转直下,袁非常难堪,连续编造事实进行遮掩。
对赵来说,堂堂总理,竟是宋案的主谋人之一。他虽百般抵赖,矢口否认,但做贼心虚,案发后,赵秉钧曾将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约到家中,见面后即连连作揖不止,口称“此时只求免职,才可免死”。之后他以“感患牙痛兼头眩”为名引嫌自请免官。7月16日袁世凯准他辞职,段祺瑞代理总理。第二天,袁世凯即命他为步军统领兼管京师巡瞥事务。7月21日,又命他担任了北京警备区司令官。
1913年7月,应桂馨被人从狱中劫出来,竟公然向袁发出兑现“毁宋酬勋”的诺言的威肋,结果应被袁派人刺死。
早在“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已改派赵秉钧接替冯国璋担任直隶都督。赵秉钧得知应被刺消息,曾打电话到总统府询问谁叫人把应打死,回说是总统的意思。赵说:“这样,今后谁还肯为总统出力?”赵秉钧虽为袁世凯效尽犬马之劳的心腹人物,但因他是“项城之智囊”,对袁世凯的诸多无耻行径,知之甚细。如今袁发现赵对他杀应桂馨有不满情绪,袁深怕赵“暴其隐私”,为杀人灭口,故决心把他也干掉。表面上,袁与赵仍十分友好。1914年2月27日,赵“腹泻头晕,厥逆扑地”,七孔流血而死。据了解内情的人说,系袁世凯买通赵的厨人,在饮食中下毒,把赵毒死。
赵秉钧死后,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痛惜,下令照陆军上将例从优议恤,以后又批令,为赵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各建专祠一座。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时,追封赵为一等忠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