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学者王闿运(一八三三—一九一六)年,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入曾国藩幕府,作《湘军志》。后四处讲学,清末授翰林院检讨,曾任过国史馆馆长。王闿运有《湘绮楼联语》五卷,收联四百馀副,仅撷趣联几副以飨读者。
某老道士病故,请王闿运写挽联,他不客气地题咏: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行也像天尊,坐也像天尊,四脚朝天,莫怪天尊。
“天尊”,道教对所奉天神的尊称。全用俗语白话,嘻笑怒骂,滑稽诙谐。
王闿运赠给杨叔文的一副对联有理有趣:
才大须知难作吏;
心虚何患不能文?
意谓:只要虚心学习,定能为文显世;而有才者却难为官,作吏者未必有才,果真“肉食者鄙”。
我国历法长期使用阴历,便于农事耕作,故称农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孙中山于一九一二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用阳历,即西方各国通用的公历。孙先生开创民国,反对封建婚姻陋俗,提倡男女平等,这都是很进步的,而王闿运思想比较保守,对新事物看不顺眼,他撰写春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既写实又调侃。
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北京当政,慕王闿运盛名,派专人请他去作顾问。王性格耿直,正义感强,对袁的独裁专制十分反感。一九一三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操纵国会滑稽选举,当上中华民国总统,特意选选在太和殿举行就职仪式,俨然以皇帝自居。世人看出了袁氏的野心,王闿运指着新华门说:“这不是新莽门吗?”把袁的当政比做新汉王莽篡位。他还撰写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横批是:旁观者清。
联语巧妙地嵌入“民国总统不是东西”,讽刺极为辛辣。袁世凯不是请他当“顾问”吗?王在住宅门边大书一副嵌字联语,更有趣:
顾我则笑;
问道于盲。
在自嘲中表示不与野心家合作的决心。袁世凯听了这些事,心中十分恼火,但碍于王的崇高威望,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地把这位倔强老人送还湘潭老家。
一九一六年王闿运病逝于故乡湘潭云湖桥湘绮楼,享年八十三岁。临终前自撰挽联:
春秋表仅传,正有佳儿学诗礼;
纵横计不就,宽留馀咏满江山。
他自信文学上的事业有门生与后人继承,但遗憾的是他生平做“帝王师”的美梦没能实现,劝曾国藩推翻清王朝“自立为帝”的“纵横计”未被采纳,真是空留太息啊!
王闿运逝世后,社会上流传不少谐谑趣联,算是对他幽默人生的反嘲。上海某报登出挽联:
学富文中子;
形同武大郎。
讥笑他身材粗矮,活像水浒传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谑而近虐了。所谓文中子,是隋朝王通的弟子给老师私拟的谥号。王通一生狂妄,以“圣人”自命,仿孔子作了六部经书,称“续六经”。说王闿运也狂妄,类比却恰当。传说他做客南京两江总督府,与曾国藩纵论天下形势,极力劝曾乘胜反清,麾师北上,夺取帝位。而曾国藩一言不发,只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字,最后端茶送客,下人发现曾在桌面上写的全是“妄人”两字。这或许是杜撰的故事,却合逻辑。
王闿运向以道德文章自傲,著述颇丰,除《湘军志》,尚有《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日记》等。但他的私生活也有被人嘲讽的绯闻艳事。他眷养过一名美妓,取名“得仙”,赠其嵌名集句联:
佳人难再得;
王子去求仙。
王四十岁原配夫人去世,他与佣妇周妈名为主仆,实同夫妻,形影不离。有好事者借周妈口吻为王闿运撰挽联:
忽然归,忽然去,忽然向清,忽然亲袁,恨你一事无成,空有文章惊四海;
是君妻,是君妾,是君执役,是君良友,叹我孤棺未盖,凭谁纸笔论千秋。
开死人的玩笑似恶作剧,而以文字游戏概述其生平却也实在。另一副挽联更有味;
继姜斋后,为百世师,贤士竟如何,只怕周公来问礼;
登湘绮楼,望七星濑,佳人犹宛在,不随王子去求仙。
姜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别号,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有船山书院。王闿运曾在此讲学,堪称“百世师”。“七里濑”指佣妇周妈的故里湘潭七里铺。周公一语双关兼指周妈的丈夫。王子系神话人物王子乔,在嵩山修炼三十年,吹笙引凤升天而去,此兼指王闿运。挽联既虚且实,亦庄亦谐,俗中含雅。
王闿运从教多年,四处讲学,桃李满天下,下面仅选两位弟子的对联趣事凑兴。他晚年住在湘潭城一条狭巷里,门户窄小,达官贵人去看望他,不能骑马坐轿,要进门还必须弯腰低头。学生喻成格当了山东巡抚,一次路过湘潭,特意从狭小的门户躬身而入,拜见恩师。王闿运一时高兴,叫家人备了四碟菜款待:咸鱼、苦瓜、辣椒和酸蒜头。入席,他风趣地说:“你读书作官,青云直上,甜头吃够了。今天请你吃四样菜,尝尝这咸酸苦辣的味道。”喻成格回任后,念念不忘老师教诲,特意撰写对联悬挂于室,以时时警觉,曰:
谒尊师,遵训诲,处世须尝四味;
礼贤士,察民情,虚心当低一头。
含蕴颇为深邃。
王闿运还有一位弟子叫杨度(一八七四—一九三一),字皙子,也是湘潭人氏。清末民初杨度积极参加政治活动,鼓吹君主立宪,曾一度和孙中山合作后又分手,转而拥护袁世凯称帝,成为策划复辟帝制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据说当了八十三天短命皇帝的袁世凯,于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临死时还连声大呼:“杨度误我!”而杨度不认帐,更不认错,居然在袁的葬礼上送挽联: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之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他仍坚持己见,不承认君主立宪运动失败。
后黎元洪当上中华民国总统,下令通缉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杨度首列其中,赶紧躲到天津的外国租界时苟且偷生,念经学佛。一九一六年底从家乡湘潭传来恩师王闿运逝世的消息,他十分悲痛,回忆过去老师曾劝戒自己不要卷入官场的斗争旋涡,更不要干违背民意的坏事,而今犯下的历史罪恶难以洗清,愧对九泉之下的恩师,便垂泪写下挽联:
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
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惨痛的历史教训与深刻的忏悔反思竟成了杨度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后,他接受新思想,研读《新青年》,结识李大钊,受革命影响,进步很快。一九二五年三月伟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病逝,他撰挽联: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创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对孙先生革命生涯无比钦佩,对其未竟事业及国难民忧极端惋惜哀恸,写得真切沉痛。
杨度晚年移居上海,与我党革命同志接触频繁。一九二七年为营救李大钊同志四处奔走,后变卖家产周济革命烈属。一九二九年经周恩来(一说潘汉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民主革命作出一定贡献。一九三一年病危,自撰挽联: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过去事;
匡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坚信前途光明。其曲折人生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