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继往开来的工程教育创新者
作者:许康;姜明
【摘要】宾步程(1879—1943)是20世纪中国最早留学德国的工程专家。担任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期间(1914-1924),提出“实事求是”校训,为湖南大学校风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机械和矿冶工程方面也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高等学校中,最早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校训的有两家,一是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03—1926,即湖南大学乃至中南大学工科院系的前身),二是中共中央党校。前者由当时的校长宾步程(1879—1943)倡导并手书横匾,至今还悬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忠孝廉节讲堂屋檐正下方,引起每一个参观者注目;后者按邓小平的提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湖湘哲学界特别是岳麓书院的学者近年都在探索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一核心命题的渊源,形成了很丰富和深刻的认识,一般都没有忽略宾步程手迹对当年常来书院自修和养息的青年毛泽东的潜意识的影响。这样,研究宾步程的生平思想也应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迄今似乎成果不多,本文略尽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读书经历

宾步程,族名孝聪,字敏介,号艺庐,撰写文章常自署(宾)敏陔,人称敏阶先生。宾步程是他的学名,也是正式场合和公文中使用的名字,由当年湖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亲赠。原来,宾孝聪是湖南省东安县山口铺大树村人家贫,入私塾,期末欠束修(学费),被塾师扣留书担,族人说情才归还。父亲督责很严,假期回家要他将所学内容逐篇背诵,竟能一字不漏。同村文某在两湖书院月考中为张之洞赏识,破格命其寻求一位家乡学友前来伴读。宾步程得到信息,恳求父母将四分水田变卖,还得到买主200铜元的赠款一并提供路途和学习的资费。临行前,父亲告诫他:“我家贫穷,衣食不支,如今倾家中所有,为你交学费,学不成,不要来见我。”为了节省盘缠,他一路餐风宿露,步行千里,来到武昌。张之洞见他如此吃苦耐劳,大加赞扬,就给他取了“步程”的学名。

两湖书院,1890年由张之洞创立,到1898年已“一洗帖括词章之习,惟以造真才济时用为要归”。开设经、史地舆、算学四门,分日轮习,后来还有化学、博物学、兵法、兵操等课程。著名科学家华蘅芳、邹代钧等都曾在此任教。宾步程在这里与黄兴等同学。1902年,张之洞兼管全国学务,积极推进留学事业,自己也率先从湖北选送学生,宾步程和黄兴都被选中。

近代中国人留学德国,首先是李鸿章1876年选送天津武弁卞长胜等7人去德国陆军军营实习;然后是19世纪90年代跟随出使德国大臣到使馆就近学习语言文字的“使馆学生”,只有几人。这些人都没有正式学历,成绩乏善可陈。

1902年,张之洞代表总理学务部门规定:“泰西各国,或以道远费多,资送甚少。亟应广开风气。各省督抚,选择明通端正之学生,筹给经费,派往西洋各国讲求专门学业,务期成就其才,以备任使。”实际步骤就是张之洞1903年选派江南陆师、水师学堂各8人分赴德、英学习陆军、海军。另由继任湖广总督端方从湖北选派学生赴比、德、法、俄四国,其中赴德国者共8人。宾步程就由张之洞、端方先后选拔,是20世纪初年派出的这第一批留学德国的学生。今年刚好一百周年。

宾步程在德国,最初也是学习陆军,曾全副武装参加万米赛跑,这在今天恐怕职业足球队员都视为畏途,而出身湘南山区的宾步程并非文弱之辈,没有给中国人丢险。但他深感“兵战不如商战”,决心利用德国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崛起、工业技术雄居世界前列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改入柏林帝国工科大学,学习机械工程,着意于“兵学制造”。所以,他算得上是20世纪中国最早的理工科留欧学生。德国的高等技术教育在欧洲后来居上,1905-1906年清廷派出的五大臣出国“考察东西洋宪政”时曾比较各国教育的优劣,盛称“德国则教育行政,灿乎大备……故在欧洲即有学界管领之称,而日本学制,专仿德国”。这和宾步程的选择标准不谋而合。

中国留德学生会也由宾步程倡立,因为他是“学长”,而且擅长社会活动,所以到柏林后不久就积极发起,被选为首届会长。著名的蔡元培,在国内曾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而其第一次赴欧留学之举是1907年,蔡曾亲切回忆:“元培初至德国柏林,言语不通,风俗不习,步程君事事指导之。其待元培挚爱如是,待他同学亦莫不如是。凡我国人与外人有权利争执,君必出当其冲,经济劳力,躬为之倡,虽独任而无馁色。且居在国民党有悠久之历史,总理至柏林组织同盟会,其机关即在君寓,及行抵已繁,行箧为王某所发,得留德会员录,以献驻德公使萌昌,君几遭不测,其后总理贻书措归国川资,君于留德国人中,集二千法郎寄之,不足又觅以三千法郎,黄克强先生广州失败,流寓南洋,亦集二千余马克助之”。说的是孙中山1900年以兴中会发动惠州起义失败,亡命美洲,宾步程等几人主动邀请孙中山赴德发展“革命同盟”的组织,并以自己的寓所集合志愿者入盟,所以宾步程被认为是同盟会欧洲分部三位发起人之一。当名单被氵曳,步程临危不乱,怀揣一把手枪,进入使馆。当时双方对峙良久,荫昌终于打破沉默直接问他:“有人说你参加革命党招待孙中山,有这回事么?”他回答:“有这回事。孙中山是中国人,我是留德学生会会长,凡中国人到这里来,都有招待之责。至于说我参加革命党,没有这回事。”正是由于他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才化解了这次危机。以后孙中山途经新加坡到日本,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其他革命分子,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纲和三民主义学说,是在1905年月份了。孙中山离欧前苦于川资无所出,宾多方筹措,还借用留德学生会会金,而他自己则在后来的两年里省吃俭用陆续还清会金。

宾步程在德国刻苦攻读8年,其间还参加实习和考察足迹遍及20余国。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宾步程学成归国。其时他在德国已成家,夫人是德国人,还生有两个儿子他一心报效祖国,而他的夫人却坚决不同意,觉得中国实在太贫穷落后,夫妻二人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心意已决的宾步程独自一人踏上了旅程,自此就和妻儿远隔万水千山,后因国内战乱连连,终于完全失去了联系,只留下无尽的牵挂与惆怅。

二、工程之路

宾步程学成回国,担任的第一项职务是粤汉铁路长沙——株洲段工程师。湖南之有铁路,起因于张之洞、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为了解决汉阳和大冶钢铁厂的焦煤问题而从江西萍乡开发煤矿,最初矿石要从陆路经醴陵到株洲(时属湘潭),然后由湘江水运至湖北。前一段陆路最早铺设铁路,称“萍潭铁路”,在1899年3月奏准,1900年开工1903年12月修至醴陵,1906年1月全线才竣工,改称“萍株铁路”。至于长沙——株洲之间,属粤汉铁路,先是有外国人插手,引起保路风波,1905年赎回自办,1909年8月,湖南境内才动工修筑,即长株段干线,至1911年1月建成通车。然后往北延伸至岳阳、往南延伸到渌口,1919年北线建成,与武昌通车。南线迟迟未动。直到1933年才全面铺开,1936年4月全线通车至广州。

当时中国的铁路上使用的火车头都是由国外购买的,运到国内以后还要高价聘请外国人重新安装。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后,发现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后来他果然成功地装配了进口的火车头,节省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从此,大家就送他一个绰号“火车头”。

宾步程对辛亥革命热烈拥护,武昌是首义之地,作为粤汉铁路工程师,他也极关心长江以北的京汉铁路与江南铁路的沟通问题。自然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想法呼之欲出。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7月,他就提出了“建设武汉纪念铁桥”的建议,非常巧妙地将武汉长江大桥的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结合起来,而且从技术上提出了可行性论证。可以说,这是当年一项挑战性的课题,是继詹天佑之后,中国人在铁道桥梁建造上的创见。

辛亥革命鏊战方酣之际,突显军事工业的重要性,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陆军总长黄兴,都想到了宾步程,便在上海《申报》发寻人广告,宾步程见报驰赴南京,孙黄并共同签发委任状,任命宾步程为金陵机器局局长(按:宾步程在家谱中自写简历,是任“南京机器制造局兼火药局局长”)。宾步程就任后,在很短时间内,克服经费拮据、设备老旧的困难,率先仿制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白朗宁手枪和德国马克沁重机枪(按:后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步兵利器)。另外,有材料表明,他还自行设计了“七五式山炮”,后来由上海兵工厂生产。有关这些枪炮的详细的工艺设计,各项性能的参数指标及所用零部件的规格类型的说明书,至今还保存在湖南省图书馆中,十分完整而详尽,代表了当时国内相当先进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他注意建立工程技术档案的严谨作风。

作为当时中国工程学界的先进分子,宾步程不局限于机械学科,他的《无线电报简单机器学》说:“今值欧洲战争之秋,无线电报最为紧要。即吾国各重要城镇,亦次第设立。兹集收已印未印之稿,加译近年来各报所记录之新发明,编成是书。”这本书是中国最早论及无线电通讯的著作之一,他的这一举动和见识也是非凡的,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无线电的应用,以后还发展为交战双方对密码的破译,例如当年德军能侦知沙俄军队电信内容,而导致沙俄乃至克伦斯基政府军事上的失败;类似案例二战中也屡见不鲜,中国国内革命战争中红军和解放军的无线电侦听屡建奇功。直到现代,进入信息时代,手机普及,笔记本电脑迅驰上网,都是拜“无线通讯”所赐。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湖南成立矿学研究会,宾步程当选首任会长。该会以“灌输商民知识,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并出版《矿业杂志》(1917年3月创刊),英文名“The Min-ing Magazine”。它和《实业杂志》一样,都是当时全国办得最好、最早的行业性杂志之一,对于介绍工商矿业知识,促进技术创新,发挥了很大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第一期起,它的栏目就包括“图画”(照片)、“论说”、“学术”、“译述”、“调查”、“纪录”(如规章、合同等原件)、“杂俎”(各种相关知识小品)、“矿产时价”(如纽约、伦敦、世界著名市场、长沙等地金属、矿产的价目单)。首期登载各种文稿达64篇之多,内容极为丰富,份量非常扎实。可见它的学术性和应用性同时兼顾,相得益彰。

宾步程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任职时期,还兼任过湖南造币厂厂长。在南北战争中,湖南省首当其冲,货币不统一,北洋军阀借机掠夺,所以地方银、铜币在湖南本地金融流通领域发挥很大作用,这个职务对保护乡土权益是很重要的。他积累了相当的冶炼经验以后,又出任过水口山白铅炼厂厂长,他先后主持过好几个工矿企业,为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德国先进扎实的工科学历,加上这几年国内的工业实践,使他的“实学、实事、实业”思想得到了强化。

国民党政府上台后,宾步程作为湖南省几位代表之一去南京出席了1930年召开的全国工商会议。代表共分六组议事,他是“第三组审查委员”,全组共38人,除少数几位工商官员以外,其他委员都是著名企业家或著名工商学专家例如水泥、火柴大王刘鸿生,纺织大王聂云台、荣宗铨,出版泰斗夏鹏、陆费逵、王云五,会计大师谢霖、潘序伦,统计学家刘大钧,审计学家杨汝梅,还有中国最早的MBA、鼓吹科学管理最得力的曹云祥、杨杏佛等等,堪称全国这些领域第一流的人才。他们踊跃提出各种提案,涉及工商界的发展大计。而集体讨论作为全组一项“临时动议”提交大会的提案在今天看来可能是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就是《提倡科学管理法以期达到实业合理化案》。该案称:“科学管理法为促进生产、免除消耗并消弭劳资纠纷之方法,始于美法而流播于世界各国;实业合理化系就全国经济所为之整个计划,始于德国,而为国际经济会议所议决,希望世界各国共同采行。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前者涵义较狭……后者涵义较广……”。中国“欲抵抗外国之经济侵略,非发展国内工业不为功。而欲发展工业,使本国出品之质量数量与价值足与外货对抗,则舍厉行科学管理法别无他途”。提案呼吁大会,采纳下列建议:发表宣言赞助科学管理法的研究和实施,责成工商部通令各级政府工商行政机关和各企业加以贯彻,以国家建设委员会和财政、工商、农矿、交通、铁道等部与学术团体、工会、商会共同组织“全国实业合理化研究会”。这些提法尽管不是十分具体,拟设的机构方面也没有切实的保证,如果政府不负责,作为推行科学管理实体的企业不响应,很容易成为一纸空文。但历史地评价这一提案在思想认识上达到的高度,人们会发现,“科学管理”在中国重新被重视、研究和推行,竟然要待20世纪80年代,即这次会议半个世纪之后。那么就不得不承认,包括宾步程在内的第三组这38位专家,在“科学管理”这个议题上,是远远走在时代前列的。

1932年冬,宾步程撰写《抵制日货与日货倾销》一文,征引日本《东洋贸易研究》1931年7月号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抵制日货,而日本的大资本家大企业倚仗其产品的质量,借助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币值下跌,产品价格低廉,利用走私等非法手段,日货仍然得以在中国倾销。中国只有在抵制日货的短期自我保护下,迅速制造优良的代替品,才能确保真正的胜利。虽然这些观点不算特别新颖,但也反映了他在这些问题上的关注。

他还担任过南京政府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军政部兵工研究委员会专任委员、中原煤矿公司会办等职。

三、办学生涯

尽管宾步程一心报效国家,但又深感政治腐败,因此终身不愿从政。1913年,袁世凯谋杀国民党首脑宋教仁,又大举外债,孙黄发动“二次革命”,宾步程为之筹购军火。革命失败,宾步程遭通缉,潜回湖南。1914年(民国3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盛邀宾步程出任校长。这所学校是由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改制而来,原址在河东落星田,宾步程任期内设法将其迁到了岳麓书院。后来更发展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因此,宾步程也可算为湖南大学最早的校长之一。当时湖南省内还没有正式的大学,而工业专门学校无论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水平都达到了工科大学的水平,这一点从学校当时的专业设置和学制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开设的专业主要是机械科、土木建筑科、采矿冶金科,此外还招有机械班,应用化学班;在学制方面,采用的是预科一年,本科三年,在本科阶段各个专业的课程安排如下:

机械科课程:应用力学、水力学、应用化学大意、机械制造法、发动机关(器)、船用机械学、冶铁学、制造用机械、计划及制图、工厂管理法、工业经济、工业簿记;

采矿冶金科课程:测量学、分析化学、地质学、吹管分析、矿物学、岩石学、采矿学、冶金学、治铁学、选矿学、采煤法;

土木科课程:测量学、地质学、力学、建筑工程学、材料强弱学、桥梁学、水力学、计划及制图。

此外,微积分、机械工学、电气工学和实习是各科学生都必修的。各专业课程大体比照外国工业专门学院和国内大学的工科课程,教材也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这些专业后来都成为湖南大学最重要的学科。可以说,工业专门学校的成立与发展为湖南大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学校设立有附属机械工场、铅印部、化验室、试金室、图书管理室、药品仪器管理室等,这在当时全国的工业专门学校中都算是相当完善的。

宾步程在任期间,政局动荡不安,办学经费奇缺,为解决资金问题,利用学校拥有的技术优势,开办工厂。这种自筹资金,自主开发教育产业,弥补经费不足的办法,在当时国内的其他院校中都是不多见的,体现了一种超前的教育理念。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校办产业的支持,学校才得以拿出重金从上海、广州等地聘请优秀的教员来学校任教,其中有很多还是留学归国人员和外国人,他们为学校带来更先进的科学思想教育理念,也为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宾步程在他前后长达十年的任职期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科专业人才,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难得的贡献。如唐伯球、范澄川、刘岳厚、欧阳镜寰、柳敏、向德等科技专家,以及中共早期党员何孟雄、周炳文、军事干部王尔琢、黄鳌、邓乾元等均出自该校。使学校赢得了“中国南七省第一校”的美誉。

关于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校训的原始思想,现在已无直接记载,但从上文不难窥测他的见解。早在私塾和两湖书院时期,他对《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就已诵习,清末新学思潮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到德国这样一个最注重工程技术实学的国家攻读,以及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体现了对于“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的崇信和力行。作为一校之长,他深知这一理念对陶冶铸造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追求真理的做人做事原则的根本作用,因而大加倡扬。而他本人平时对待各种问题也一直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人们还注意到,在讲堂两旁还有宾步程题写的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它与“实事求是”互相呼应,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上下两联分别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本来是广为人们传诵的名句,前者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更强调了亲自动手,投入实践改进设备的要求,对于中国学生有其独特的意义。只有精通中国传统学问如宾步程这样的大学者,才有如此深刻、务实和精练的教诲毛泽东在山沟里反对教条主义,也是着重解决实践出真知以及从中国社会客观现实出发,去“求”(研究、追寻)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这样的唯物辩证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

四、晚年言行

宾步程淡出工程教育任职后,深居简出,专心从事著译介绍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正式出版的著作有《中德字典》、《机算集要》、《桂游日记》等。还有一些书稿因种种原因未能付梓,如《读史杂记》、《集古医方考》、《集古工艺考》(又名《中国历代考工记》)等。作为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仍然时时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利益。1932年宾步程在长沙创办《霹雳报》,以言论大胆激进而闻名。发表了大量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尤以教育和经济方面研究成就最高,晚年结集为《艺庐言论集》(前集三卷,后集四卷)印行。他在自序中开宗明义,写道:“以平生从事于钻锤斧凿烧煤加油之人,今亦欲伏案执笔,效文人学者,论天下之大事。适足以自笑而自点耳,……我不欲以文章鸣也、考据炫奇,故每当事实当前,觉有可以研究与批评之处,不妨以我之见解,加入研究与批评之中。以求一结果,不必引证法律第几条,亦不必根据古书第几页以在野之眼光,本之天理人情风俗历史,发为议论,以贡献于当道之前,并冀当事人之垂听。既无背景,亦无作用,纯粹以闲云野鹤之身,发为盛世危言之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过秉性激烈,下笔轻易,不顾对方之能否承受,一意孤行。无形中不知得罪了多少伟人先生,……加以九一八事变以来,吾人受日本人强暴之刺戟最深,惟其深也,所以见于笔墨间,亦几欲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因此连想到我国政治不良,民生凋敝,经济破产,土匪遍地,加以外侮频仍,无法抵抗。遂不觉感慨系之矣。”看来,他的“实事求是”原则方法是坚持贯彻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的。

在《国家与教育》中,他指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吏治腐败,一方面是人才缺乏,而占据重要位置的又往往是一些不学无术、专靠溜须拍马向上爬的人;另一方面真正有才能的人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的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浪费。而在《中日小学教科书之比较》中,他更是忧心忡忡,列出两国教科书中的不同内容,日本的教科书充斥着诸如“满州地广而肥,有大平野,有大森林,矿产又富,是将来工业绝好经营地,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再好也没有了”这样的侵略教唆。而中国小学生的课本不仅没有统一的编订,且内容繁难、缺乏现实意义,指出教育质量和思想导向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他在《教育生产化》中写道:“须知我们中国目前所急切需要者,不在乎各种美术音乐,而在乎一种实际生产教育”。认为学校的教育应使毕业生能切实服务于社会,能从事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另一篇文章中更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措施:一是要社会开创新事业,拓广职业学生的出路;二是研究社会上对职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与需要相适应的人才;三是要改良旧式职业,使之容纳新方法和新人才(《我们需要的自救救国教育》)。在经济上认为“今我国中央财政,已趋于山穷水尽之尽境……我国人……当自动组织若干资本,设立工场以抵制外货之输入……如欲救中国,非尽力提倡资本主义,不足以充裕国民经济”(《提倡资本主义》)。在另一篇《死亡线上的中国农民》中,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许多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后,除去各种苛捐杂税,加上物价上涨、米价下跌,农民不但一分钱挣不到,反而倒欠了地主的租子,所以很多地方的田地逐渐荒芜,而农民的生活却困苦异常。文中不仅有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也充满了对广大农民深深的同情。在《美棉到华以后》一文中,认真分析我国产棉状况,并与美国进口棉的质量、价格进行对比,揭示美国对华资本掠夺的本质。当然,这些认识的局限性也是不必为之隐讳的。

在当时国民党统治下,这些文章也必然地被反动政府仇视,因而屡次被当局查封。但每当报纸得以重办,仍坚持真理,针贬时弊,“你有枪杆,我有热血,你有势力,我有冷眼”。铮铮铁骨,可见一斑。两年后,《霹雳报》因抨击国民党对红军实行“坚壁清野”政策,遭到当局镇压,被迫停刊。

此外,宾步程毕生心系国民教育,在北洋政府时期,他邀集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的校友,在长沙创办了私立明宪女子中学(今长沙市第十三中学),并把自己的几个女儿都先后送进了明宪女中,为倡导男女平等接受教育作出了表率。抗战时期,他从事难民救助,任省难民救济总署主任,并协助中国战时儿童救济会创设浦市、东安两所教养院。他发现整个湘西南都没有一所高级中学,遂在家乡零陵创办省立第七中学并且各项事宜,无论巨细,皆必躬亲,学校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校址选在双牌乌鸦山,从此他一直与学校同进退,直到病逝。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