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派程潜自广东回到湖南运动护法。程潜被推为湖南护法军总司令。当时,湖南人视他为最革命的人物,有志青年投奔他的很多。李立三也因此而跑到衡山,投奔在他部下。由于有文化,办事勤恳,为人爽快,李立三得到营连长和士兵们的喜欢,不久就当上了“差遣”(相当于连队的文书)。
就在这李立三投奔程潜的1918年,程潜统率护法军占长沙,克岳阳,正拟以此胜利之师,扫荡湖南的封建军阀和北洋军阀。这时,北洋军阀曹锟、张敬尧、张怀芝、吴光新、张作霖等纠合起来,以优势兵力,分五路攻入湖南。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南军溃败,程潜率领残部退到湖南南部。
一天,程潜为兵败和部将刘建藩在株洲阵亡之事伤感,挥毫写了一首《纪羊楼峒及攸醴之役》的诗:
“朔风吹霰雪,烽火连江湘。
凶残不悔祸,旗鼓忽再张。
群丑众如林,分路犯我疆。
众寡虽殊势,理直气自扬。
麾兵事险隘,摧敌先摧强。
三旬遏狂寇,死伤略相当。
选锐扼攸醴,期然来虎狼。
追奔士无前,惜哉殒俊良。
前锋逐颠踬,因之弃衡阳。
全我仁义师,胜负亦何常。”
一幕僚见程潜甚为伤感,遂邀他下象棋,以解忧烦。
程潜是员儒将,平日喜诗词,爱棋艺。当即与僚属摆开棋盘,布下阵势,提车走马,拼杀起来。此僚属棋艺十分高明,步步精妙,毫无失着;程潜则聚精会神,也是环环紧扣,着着逼人。真是棋逢对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拚杀,僚属有意走了一步缓着,程潜险中得胜。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正在程潜得意之时,围观下棋的人中,有一年轻的士兵,不禁失声地笑了一下。他不是别人,正是李立三。李立三也是个棋迷,他今天送信到司令部,见程总司令与人对奕,便上前围观。棋盘上尽管杀得难分难解,他却看出那位师爷技高一筹,在关键时刻,又不露痕迹地让了一着,使程总司令险中得胜。所以,在程总司令得意大笑之际,他也不禁失笑了。
笑声引起了程潜的注意,他打量着这个20尚未出头的士兵。见他虽是士兵的穿着,但举止文雅,器宇不凡,便问他为何发笑。李立三毫不慌乱地回答说:“因为这盘棋下得太妙了。”
程潜好奇地间道:“你会下棋?妙在何处?”
李立三不急不慢地说:“不敢言会,只略知一二。这盘棋妙不可言!”
程潜说:“你既知妙不可言,那棋艺定当不凡!我俩较量一下,如何!?”程潜此时也意识到了僚属有意让他,使这位士兵因而失笑。他想要李立三与他对奕,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
李立三也不推辞,大模大样地坐到了程潜对面。于是,一个屡经征战、声名显赫的总司令与一个初出茅庐、未露头角的小士兵,在棋盘上交起手来。起初,众人认为总司令稳操胜券,小士兵必输无疑。谁知一布局,李立三就显得滴水不漏。只见他炮立当头,马扣连环,兵过楚河,车横汉界,不仅毫无畏惧之意,而且越来越不留情,“卧槽马”、“立马车”,杀得程总司令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尽管幕僚也在一旁不住指点,仍不断丢盔卸甲,损兵折将,终遭败北。
程总司令输给了这个年轻的士兵后,没脸红,没生气,赶紧吩咐副官加两个菜,留李立三在司令部吃饭。他边吃边问起李立三的身世。这时,程潜才知道,这个叫李隆郅的年轻士兵,不仅是他的醴陵同乡,而且他的父亲还是他清末同场考中秀才的“同年”。
“既是书香门第,又为何要来投军?”程潜不解地问。
“总司令是名符其实的秀才,不是还‘鉴于国家外患内忧,纷至沓来,报国心急,愿弃文学武,以尽匹夫之责’吗!?”
“啊!因此说来,我们是志同道合!”程潜高兴得笑了起来。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但我岂敢与总司令谈志同道合!”李立三谦逊地说。
“我炎黄子孙,皆负有振兴中华之责。现在虽然我是总司令,你是士兵,但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共同奋斗,不分军阶的高低,都是志同道合,统称革命同志。你说说,你是如何立下这弃文学武之志的呢?”
李立三从对秋瑾烈士的崇敬和景仰说起,讲到他如何将秋瑾1905年东渡日本时所写的一首言志诗当做座右铭;如何在县里敲着桌子痛骂县教育会首脑叶沛棠营私舞弊,横行霸道;又如何慕名前来投奔革命的总司令。
程潜听后,不禁再次把这个年轻的士兵端详了一番,然后问道:“你能不能将秋瑾的那首言志诗背给我听一听?”程潜本来对秋瑾这首言志诗是很熟悉的,此时想让李立三背给他听,以窥视这个年轻人的学识。
李立三不假思索地顺口吟道:
“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风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涛难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伶俐的口齿,昂扬的激情,听得程潜不住点头。
“如此看来,你不仅棋艺超群,还会吟诗作词罗!不知你写了些什么诗词,能吟诵几首给我听听?”谈起诗词,程潜兴趣比下棋更浓。此时,他已没有将李立三当成一个士兵了。
“总司令,隆郅乃初学后生,岂敢班门弄斧!司令的诗词古朴苍劲,雄健豪迈,纪事抒怀,气魄宏大,许多已在三湘传遍,故乡学子更是倒背如流。年初司令所写《岳阳楼远眺》,学生也是能倒背的啊!”
程潜饶有兴趣地说:“是吗?那你吟来我听听。”
李立三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地吟道:
“衡疑峙南纪,
沅湘汇洞庭。
居高临吴楚,
从古肆纵横。
经涂延水陆,
登楼望渟汯。
徐雾霭汉渚,
积雪明江城。
汤汤翻逆波,
洄洄阻前行。
提挈八州卒,
发轫万里程。
近瞩有深意,
远观忘俗情。
抚兹周地险,
形胜所必争。
程潜听后,大喜过望,忙又叫副官拿出珍藏的“君山银针”沏上两杯,亲自端给李立三道:“隆郅,你知道这是什么茶吗?这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最爱喝的茶。你看它甚为特别,茶叶长短大小均匀,白毫显露完整,芽身外似银针,内呈金黄色,茶味酣醇清香。你喝喝看怎样。”
李立三久闻“君山银针”其名,但因极其珍贵,未曾见过。今日,见程潜拿出此茶来招待,甚为感动,他说:“隆郅曾读过清代诗人万年淳的《君山茶歌》:‘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岩缝石隙露数株,一种香味那易识。春来长在云雾中,造物珍重供玉食。李唐始有四品贡,从此遂为守令职。’总司令拿出‘供玉食’的茶招待我,隆郅无以致谢!”
程潜微微笑道:“你小小年纪,却已见多识广,不负此杯名茶。你好好品茗一下,然后再将你作的诗词吟诵几首给我听听。”
“恭敬不如从命,隆郅就献丑了。”李立三此时也不再推辞,吟诵了他投笔从戎的抒怀诗:“浩气横牛斗,如焚痛国仇。诗书从此别,投笔效班侯。”程潜听后深深感到,此子志向不凡,才高八斗,来日定将有所作为。从此,对李立三格外关照。
时隔不久,程潜率部与北洋军阀在耒阳一战后,退守湘南郴州。此时湖南护法军内部矛盾重重,湘军谭延闿依靠桂系的军事力量占据永州,排挤程潜。程潜深感“群狐恃城阙,众鼠凭社宫”,“西邻妒阙成,道旁纵谗口”,一时难成大事。于是,他把李立三找去说:“隆郅!你在此当兵,埋没了才华。我给你一些钱,你去北京上学深造或出国留学去吧。”
李立三十分感激地拿着程潜资助他的钱,于1919年初夏来到北京,进了法文专修馆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又在这年秋天,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