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陶澍和印心石屋(一)
作者:刘刚
【摘要】南京煦园是清两江总督署旧地,在园之西南角,有一印心石屋碑亭。入园向北,又有石匾一块。碑亭和石匾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关于它们的来历,还要从两江总督陶澍说起。
  南京煦园是清两江总督署旧地,在园之西南角,有一印心石屋碑亭。入园向北,又有石匾一块。碑亭和石匾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关于它们的来历,还要从两江总督陶澍说起。

陶澍,早年在四川做官,后被派往安徽清查库款。陶澍察公办事,清廉为政。这与他的出身贫苦有关,说起他的家贫,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陶澍夫人右手手背有一肿起的赘疣,不知情的人问起,陶夫人总是皱着眉头说:“我出身微贱,从小经常劳作,一次被磨柄砸伤了手”而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陶澍从小家境贫穷,起先欲聘同城一姓黄的女子为妻。但有一吴姓富人,听说黄女美貌后,便要将黄女抢夺去,给其儿子做继室。在吴家厚利的引诱下,黄父改变了主意,黄女也产生了离异的想法,于是退婚。陶澍不同意,但黄女贪图富贵,坚决要与吴家结亲,遂将穷生陶澍抛在一边。当时吴家有一养婢,对陶澍深为同情,愿以身相代,这便是后来的两江总督夫人。

道光十年(1830),陶澍捕获了户部私造假照的要犯任松宇、刘东昇等人,朝廷加其衔太子少保,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实授。从此作为清廷在两江地区的最高长官长达10年之久。盐政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成为定制,即从道光十一年陶澍开始。

陶澍整顿盐法后,盐商大户以及从盐业贪污中饱私囊的人,由于利益受侵夺,一时间对陶澍诽谤四起。在盐商集散中心扬州,有人恨陶澍入骨,便在“叶子牌”(一种纸牌游戏)中增加了两张牌,一张纸牌上画有一棵桃树,一张纸牌上绘有一个美女名陶小姐。游戏中,凡拈得桃树牌的人,即使全赢了也算输,拈得此牌的人都骂不绝口。而拈得“陶小姐”的人,即使全输了也算赢,凡是拈得此牌的人,高兴之余加以谑词,亵读不已。陶澍听说此事后,非常气愤,甚至提出辞去江督和盐政。当然未获朝廷批准,此事一两年后才平静下来。

道光十五年(1835年),陶澍因政绩显著,被召晋京入觐。陶澍向道光帝讲述了其家位于“洞庭西南资水之滨,两岸石壁屹立如门,潭心有石,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幼年时其随父“结屋读书其上。”道光帝听后,很感兴趣,随即书大小两方“印心石屋”匾额以赐。

陶澍接过赐匾,自是珍重。回到江宁两江总督署即择吉日刻石竖碑。印心石碑亭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拾阶而上,凭栏眺望。下层为一方室,正中砖壁一方,背面嵌双龙戏珠砖雕。正面嵌着刻有陶澍原籍,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及上道光帝谢恩奏折石碑。石刻为长方形,高48厘米,宽155厘米,图中有山有水,有船有纤,有房有径,有塔有祠,都标有名称。正中刻有一亭,内罩巨石一方。谢恩奏折叙述了道光帝垂询陶澍家世的事实及其感激之情。全文600余字,现字一一可认。

因花厅环境优雅,左右回廊,前后斑竹,陶澍称之为“潇湘馆”,道光手书“印心石屋”巨匾即置于此。巨匾正中有“道光之宝”玺印,右边落款“道光乙未秋日”。石质横匾下有须弥座拱托,周有云龙戏珠花纹,又有假山环绕,迷径抵达,气势雄浑端庄。


下载全文:
 
来源:《江苏地方志》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