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一部提供太平天国重要史事的西方著作
作者:郭群一;章回
【摘要】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前后经历十余年,遍及十余省,因此,我国有很多亲身经历者记述这次事件。可是,在我国的西方人,因人数不多,记述这次事件的著作就颇不多见了。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前后经历十余年,遍及十余省,因此,我国有很多亲身经历者记述这次事件。可是,在我国的西方人,因人数不多,记述这次事件的著作就颇不多见了。这方面的西方著作,除了大家熟知的英国人吟俐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以外,法国人加勒利和伊凡合著的《中国叛乱史》,就是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中国叛乱史》1853年出版于法国巴黎。此书一出版,英国人约•鄂克森佛即译成英文,并增补了一些材料,于同年八月出版于英国伦敦。据约•鄂克森佛在英译本序中介绍,加勒利原为法国传教士,后任法国驻华公使馆翻译官,是一个中国通,写了多种关于研究中国语言的著作。伊凡是法国驻华公使馆医官,曾写有《旅程与纪事》一书,叙述其旅行世界各地的见闻。《中国叛乱史》显然是这两个法国人利用其在法国公使馆任职的机会,搜集一些材料撰写而成的。

因为《中国叛乱史》是在中国的西方人把他们的亲身见闻记述而成,再加上他们的特殊地位,在法国公使馆接触到的档案较多,所以,此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不但提供了清朝反动政府如何勾结外国反动势力镇压革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方面的情况,而且还涉及到相关的许多重要问题。

首先是天地会和太平天国革命的关系问题。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的重要秘密团体。它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积极从事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这样一个秘密团体,同太平天国革命的关系问题历来为近代史研究者所注意。据《中国叛乱史》记载,就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后,天地会曾经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天地会领袖洪大全,《中国叛乱史》一书称他为“天德”(“天德”系天地会首领的称号,也作年号用),并用大量的篇幅叙述其活动。

早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天地会就派三千人前往攻打广州,并在广州发布揭帖,斥责两广总督徐广缙“欺君误国,媚外残民”的罪行,同时“切望军民人等一体知悉:有将奸贼徐广缙拿获来营,验明属实者,赏银一万两。储款以待,擒到即付”。最后所署日期为“天德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天德二年为1850年。据说徐广缙见此揭帖,暴跳如雷,但也毫无办法。这件事情和这张揭帖的内容,就只有本书有记载。可见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前的两广,天地会的势力和影响是很大的。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天地会的势力和影响同样是很大的。据本书第十章记载,当时,清朝广西巡抚邹鸣鹤曾派进士韩绪与举人张芳友,“去紫荆山招降天德”。这一事实,难道不正好说明天地会在太平天国初期革命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吗?否则,广西巡抚邹鸣鹤不会派人去紫荆山招降“天德”!

邹鸣鹤派韩绪等去招降天德时说了一番劝降的话以后,天德就对他们说:“诸君完全错了。君主怎么能投降其臣仆呢?我是大明崇祯皇帝十一世孙。现正仗义起兵,以图恢复旧业。从前闯、献作乱,明臣吴三桂借清兵入关助剿。但是清兵从此不去,占领我国。我先人嘉清人平寇之功,不即逐之,许以二百年天下为酬。这个报酬能说不大吗?现在我有责任发兵恢复先人旧业。……诸君都是汉人,明孔、孟之教,怎能完全忘却合法的君主,而甘为外人臣属呢?”本书中有一些地方,将天德与洪秀全混为一谈。不过,从上面所引的天德这番话看来,其身份虽有点象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者“君主”出场,但其言论却更象出之于天地会首领之口。因为第一,这番言论纯系反清复明,与天地会宗旨如出一辙,而与洪秀全所标榜者不同,第二,提出孔孟之教,也与早在当塾师时打掉孔子牌位的洪秀全的主张不合。

还要提到的是,本书用很大篇幅收译了天地会首领洪大全被捕后的供状。书中的英文供状和清政府的军机处档案,除个别字句略有出入外,内容基本上相同。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情况。

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对于天地会所起的作用,中文记载甚为寥寥,大都语焉不详,特别是洪大全其人,有些学者怀疑其存在。因此,连有没有洪大全这个人,也成了问题。《中国叛乱史》这一记载,可与清政府军机处档案相互印证,为讨论洪大全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另外,本书中还保存了一张“天德”的画像。过去著《清朝全史》的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曾误认为是洪秀全的画像。这显然是错误的。从本书来看,这是天地会的宣传物。如果一定要说这是谁的画像,应该说,这是天地会首领的画像。

所有上述资料,都说明了天地会和太平天国革命的关系。我们在研究太平天国史时,这方面常感资料不足,本书则可补其不足。其次是郭士立和太平天国革命的关系问题。信奉天父、天兄的太平天国和西方宗教的关系以及太平天国的思想渊源,学术界已经作了不少研究。本书在第九章中也提出了这一问题:“甚至在天国檄文的形式里,我们也看得出有一种新鲜的因素,……这便是基督教的因素。……介绍这些观念进入中国的功绩,应当归于新教徒。”书中认为太平天国的首领就是西方传教士郭士立的一个门徒。

郭士立原是香港总督府的一个翻译官。他本为德国人,路德派的传教士,精通中国语言,也是一个中国通。他在中国创立了一个秘密团休,名叫“汉会”,进行传教活动。他所传授的宗教,当然也是路德派的一套。

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从太平天国革命的破坏偶像等行动来看,本书提出的太平天国革命和郭士立的关系,不但材料值得重视,而且分析也颇有见地。

关于郭士立和他创立的“汉会”的材料在中外记载中殊不多见。本书在这方面记述的篇幅相当多,这对于研究太平天国的思想渊源,实在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中国叛乱史》以当时人记载当时事,涉及内容广泛,提供材料颇多,单是上面论述的两点,也足以说明本书在研究太平天国史方面的参考价值了。而且本书名为《中国叛乱史》,作者却在字里行间,时常流露出对革命势力的同情,甚至称之为“进步的代表”。这两个外国作者,作为法国驻华公使馆的人员,出入官场,竟能有这样的观点,也可以说颇为难得了。


下载全文:
 
来源:《史学月刊》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