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凤凰县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张维梅;张舒莉;熊国玲
【摘要】凤凰县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族风情,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凤凰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边缘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与贵州省松桃县和铜仁县为邻,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都是闻名中外的景点。凤凰县的旅游业起步于1985年,当时聘请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担任顾问。1999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年,凤凰县共接待中外游客37万人,比2000年翻了10番。几年内,旅游业发展迅猛,效益明显,全县现有旅行社15家,宾馆400余家,旅游产品经销店500余家、加工作坊6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人。2006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35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7亿元,仅门票一项收入就达802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8%、115.8%和45.8%。

一、凤凰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资源丰富。凤凰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互补性强。首先是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凤凰总人口37.41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当地至今还保留了矮寨、吉斗寨、勾良寨、山江寨等古老的传统村寨的建筑特色,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苗族独特的石屋、吊角楼,美丽的传统服饰、独具一格的苗族蜡染、织锦、刺绣,民族歌舞和纯朴的苗家习俗风情。其次是历史名人的故居较多。凤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仅古城内就有三座十分有价值的名人故居。一是,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二是,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的故居;三是,被誉为一代“鬼才”的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故居——夺翠楼。再次是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中国南方长城和东门城楼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第四是自然风光优美。凤凰古城城内一条沱江穿城而过,在典雅雄伟的北门码头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

2.交通便利。凤凰地处湘黔要道,是承接东南,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每年给予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对当地的国道进行了去弯取直、黑化和水泥化整修,极大地改变了凤凰的交通条件。境内公路交错,209国道、1867省道横贯全县11个乡镇,全县100%的乡镇,85%以上的村通了公路,各大景区之间有公路直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体系。

3.区位优势明显,客源供应充足。凤凰地理位置优越,与张家界市仅1个多小时的车程,张家界是国际知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次数百万,客源稳定而充足。据统计,2006年1月至3月张家界接待了国内外游客197.6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8.49万人次;凤凰县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2万人次,仅与张家界一个季度的游客量相当。目前凤凰的客源类型以国内游客为主,国际游客为辅;主要是来参观凤凰古城、勾良苗寨少数民族风情的韩国游客和沈从文文学的研究爱好者。国内游客又以本省游客为主,外省游客人为辅,主要是周边地区的周末旅游观光者。随着湖南省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旅游的需求也相应增强;而凤凰具有民族文化、古建筑、历史文化古迹等多种旅游资源;这已经能满足周边旅游者的需求,根据心理学分析,大多数人都不会舍近求远;那么源源不断的旅游者就会来到凤凰。

4.基础设施不断完备。近几年,随着凤凰经济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交通、电力、医疗、保险、邮电、供水等由于政府支持,投资加大,使之迅速发展,日新月异。旅游设施方面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吃、住”有天下凤凰大酒店、凤凰行宾馆等;“行”凤凰古城有绿色的士、环保电瓶车,各景区之间有旅游大巴和汽车直达;“购”来到凤凰主要是购买纪念品和土特产品,凤凰古城内有一整条街的特色商铺任游客选购;“娱”有风格各异的酒吧、茶楼、歌厅和宾馆休闲中心,如:流浪者酒吧、原始人酒吧等。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凤凰旅游的发展。

二、凤凰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民族文化遭到破坏,日渐消亡。凤凰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环境:原始、古朴、自然、安宁,正是这些旅游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由于当地信息闭塞,居民文化落后。在进行旅游开发初期,对外来事物一味的“拿来主义”,一味的模仿,使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意识越来越薄弱,以致很多古老的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的消亡。旅游业发展至今,旅游者所看到的当地苗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已不是最原始、最真实的民族文化的展示,而是当地为了满足旅游者对苗族文化定位的需求,顺应旅游者的心理对民族文化进行篡改的产物。同时,社会上的很多陋习也被带进了这片神秘而纯朴的土地,污染了当地居民的心灵,扭曲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

2.环境污染严重。凤凰县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盲目地、过度地、简单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这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行为,使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地破坏。凤凰古城原本安宁、自然、古朴的街道上,现在竟然排列着大量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店铺,而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产生,给古城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凤凰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14日与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湖南省凤凰县八个景区(点)经营权转让合同》,依照合同该公司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境内的凤凰古城墙、黄丝桥古城、南方长城、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奇梁洞、沱江河水上游线及杨家祠堂共8个景区(点)的50年经营权。开发商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谋取暴利,只关注眼前经济利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只重利用不重投入,盲目的提高客容量、扩大旅游规模,而忽略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游客大量涌入,仅2004年凤凰接待游客量高达189万,超过了当地承载能力,导致原有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产品设计雷同,缺乏特色。凤凰县目前的特色旅游产品少,和周边的旅游产品没有互补性。凤凰的奇梁洞与张家界黄龙洞相比,后者更具有吸引力、竞争力更强;西门峡漂流与有“天下第一漂”之誉的猛洞河漂流根本无法抗衡。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下去,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将无从谈起。

三、凤凰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

1.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在对凤凰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不能厚此薄彼。防止开发过程中出现商业化、庸俗化、低品位的现象出现,在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特色,切忌不可跟风模仿。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文化基地”,对已经消亡或逐渐消亡、流失的苗族建筑、风俗习惯、音乐、舞蹈、信仰等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

2.加强环境治理。凤凰县的景区在开发、利用时必须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必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目前景区内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视觉污染、景观污染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入手,宏观上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健全法制、加大科研力度;微观上对景区游客容量要科学限制,强化景区大气和水质监测标准,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景区垃圾进行处理,杜绝污染源。如:明确的安排和妥善的处理旅游区生活用水和垃圾;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约束居民和游人,不准乱扔乱丢瓶罐、废纸等旅游废物;增强政府官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3.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和核心,归根结底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凤凰在旅游产品开发时,要充分抓住周边地区没有的中国南方长城、凤凰古城、苗族村寨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精心策划,去粗取精,提炼精华,从而树立旅游产品的特色地位。根据凤凰的特色,可推出四大旅游产品系列:“古”色民俗旅游产品(勾良苗寨民俗风情观光体验游),蓝色旅游产品(沱江观光游、西门峡水上体验游),绿色旅游产品(南华山绿色自然科普游、自然环境写生游),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名人故居观光游、古代建筑考察游、古“楚”文化寻根游)。

4.扩大宣传。凤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民俗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游、建筑文化游和历史文化游有机的结合起来,再加上凤凰迷人的自然风光,能极大的提高凤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宣传“凤凰县里凤凰城,神秘村寨苗乡情”和“瑰宝凤凰,神秘家园”等形象口号,使潜在消费者迅速了解凤凰。如:借助沈从文、熊希龄、黄永玉等历史文化名人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招徕客人等。

5.合理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凤凰风景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两线,两环,两区”。两条旅游线路:一是,凤凰古城(包括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古街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二是,凤凰古城——奇梁洞——山江苗寨——苗民起义遗址。两条旅游区环线:旅游区小环线——以凤凰古城旅游区为核心;旅游区大环线……组织游线连接凤凰古城旅游区——苗族村寨旅游区——西门峡漂流区。两个主要旅游景区:凤凰古城旅游景区,山江苗寨旅游景区。


下载全文:
 
来源:《商场现代化》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