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中国留日学生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
作者:王光远
【摘要】1905年底,中国留日学生爆发了一场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这是中国留学生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所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
  1905年底,中国留日学生爆发了一场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这是中国留学生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所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

日本《取缔规则》的出笼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政府为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甲午后一些开明人士大声疾呼:“非选派俊才出洋游学,不足以供变政之用。”1910年清政府正式发布命令,提出“选就人才实系当今急务”,要求各省选派留学生出洋。日本离我国最近,费用低廉,文化相近,开始有大批学生赴日。据统计,1896年留日学生仅16人,1903年增加到1300多人,1904年达到2万多人,仅东京就有8000多人,学生遍及80多所学校。孙中山、黄兴等民主主义革命家也以日本为基地,在留学生中作了大量的革命工作。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民报》也在东京出版。

留日学生们的革命活动,早就引起清政府的不满和警觉。1903年留学生组织“抗俄义勇队”时,清政府就与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商议,由张之洞制定了一个《约束游学生规则》。此后,留学生中革命风气益炽,清政府就要求日本政府对留学生加以限制。当时中日政府正在谈判东北善后问题,日本就以限制留学生活动为条件来换取清政府在东北问题上的让步。同时,因留日学生过多,难免良莠不齐,加之管理混乱,有的学校只为收留学生营利,并不认真进行教学,日本政府也想趁机进行整顿。于是在11月2日由文部省颁布了第19令,即《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学校之规程》,简称《取缔规则》(“取缔”在日文中即“管理”、“监督”之意)。这一规则原是对中、韩两国的,公布时才将韩国去掉。

《取缔规则》共15条。其中规定: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中国留学生,必须有清国公使馆的介绍信;学生要登记姓名、原籍、年龄、住所、入学前之经历、介绍入学之官厅名称、官费私费之区别等等;学生要在指定地点住宿;以性行不良之故被命退学者,不得复令入学。规则从1906年1月1日起实行。

留学生全体总罢课

《取缔规则》一公布,立即遭到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为什么不限制他国学生,单单限制中国学生,这是侵辱我国权。当时韩国己被日本占领,成为其殖民地,把中国和韩国并列,也即视我国为殖民地。同时,更有日本议员公然宣称:日本帝国的范围应以东京为中心,用3个不同的半径,划3个圆周,第1个圆周内包括了朝鲜等地,第2个圆周内包括我国东北等地,第3个圆周内则把全中国都包括进去了。这种狂妄叫嚷、更加激起中国留学生的愤怒。他们还认为:按照日本法律,只有妓女才被勒令居住在指定地点,限定我们的自由居住权,等于视我们为妓女。他们还认为:“性行不良”一条,实际是限制我留学生言论自由,不准进行革命活动。日方可以用此四字,随意断我留学之路,于是纷纷提出抗议。

11月26日,收留中国学生的各校都贴出布告,限3天之内按规则进行登记。布告一出,学生大哗。当天,宏文学院、经纬学堂、早稻田大学、大成学校、成城学校、振武学校、东斌学堂、东亚实业学堂等校代表,在留学生会馆集会,研究对策。第二天,路矿速成学堂、宏文学院带头罢课,并广发传单,号召全体学生罢课。随后,东京8000多学生实行了总罢课。同时,由留学生总会和各省学生代表联名致书驻日公使杨枢,要求取消《取缔规则》,同盟会员程家怪还发表了《反对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之理由》一文,认为中国学生既在日本受教育,应与日本学生一视同仁,受同等待遇,今制定一特别规则专为取缔中国学生,则绝无理由接受。他说:“天地悠悠,世界何处无可任吾人翱翔,既深恶祖国专制,志在推翻,又何苦郁郁受异国专制压迫?”他要求文部省早日收回成命。

留学生的行动,吓坏了驻日公使杨枢,留学生总会会长杨度怕负责任,也躲了起来,由新当选的评议员宋教仁召开留学生代表会议,秋瑾、胡瑛发表演说,言词激烈。会议决定成立“留学生联合会”,推胡瑛为会长。为了避免触犯日本刑律,给日本人以口实,联合会制定了罢课期间“自治规则”4条:“一、对于日本之个人,不宜有恶感情。二、在旅馆及寄宿舍或下宿屋宜安静。三、不宜于停课期内游公园、上料理馆饮食,并不宜入各劝业场各商店购买物件。四、因要事出外,宜自爱重,勿致为警察干涉。”各校都成立了纠察队,放哨站岗,防止发生意外,后又制定了“纠察学生自治规约”3条:“一、不论开会议事或普通谈论,不得喧嚷。二、每日派员前往各寄宿舍各旅馆纠察。三、各处设置秘密探员,如发觉违章时,轻者示以忠告,重者则将其姓名报知同乡会或总会馆。”

陈天华蹈海明志

对中国留学生的罢课,日本文部省不但置之不理,并在《朝日新闻》等报刊上大放厥词,对中国留学生污蔑嘲讽,说什么中国人“放纵卑劣”,“游而不学”,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久即作鸟兽散。负责管理留学生的青柳笃恒也发表了《对于清国学生意见》一文,主张此次风潮之后,要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清理,淘汰其轻躁者,留其善良者。

上述情况,更加引起留学生的不满,终于发生了陈天华蹈海事件。

陈天华,字星台,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华兴会会员,1902年赴日留学。曾回国参加长沙暴动,1904年再次赴日,是同盟会章程起草人之一,后任《民报》主编,兼管书记部工作,著有《警世钟》、《猛回头》、《狮子吼》等文,是著名的革命宣传家。罢课事件发生后,他悲愤难忍。12月18日,竟在东京大森湾蹈海自杀,留下绝命书说:“取缔规则之颁,其剥我自由,侵我主权,固不待言……然而日本各报,则诋为乌合之斥,或嘲或讽,不可言喻,如朝日新闻等,则直诋为放纵卑劣,其轻我不遗余地矣……。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他还致书留学生总会,要他们坚持斗争。

陈天华之死如火上加油,更加激起留学生的愤慨,胡瑛、宋教仁、秋瑾、田桐、姚宏业等人主张全体留学生立即退学回国,而且不乘坐日本船。这时开始有一些学生陆续回国。

“留学生维持会”的成立

留学生全体罢课,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对全体退学回国则发生了意见分歧,胡汉民认为“退学归国是下策,且本党新成立党机关报,始发刊第二期,若一哄回国,无异为根本动摇,使仇外者快意,至谓相率归国即行革命,尤属幼稚之见”。于是,法政学堂的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李文范、古应芬等人联合士官学校的张孝准、蒋尊簋以及江庸、蹇念盖、陈幌灵等人,组织了一个“留学生维持会”(简称维持会)。这时,孙中山也从欧洲给汪精卫打来电报,不主张全体学生回国,那样,革命势力可能被清政府一网打尽。

维持会成立后,与联合会发生了激烈争论。联合会人多势众,秋瑾的情绪最为激烈,一次在留学生俱乐部的集会上,秋瑾当众宣布判处胡汉民、汪精卫二人死刑,并从靴筒中拔出一把倭刀插在讲台上。次日,秋瑾邀请胡、汪二人去谈话。汪精卫胆小不敢去,胡汉民去见秋瑾,向她反复讲明不回国的理由,并表示大家都是同盟会中人,要以革命利益为重,不可意气用事,何况全体回国谈何容易,旅费哪里来?回国以后怎么办?实现不了,徒遭日本人耻笑。他终于说服了众人。

反对《取缔规则》斗争的结局

中国留学生的罢课风潮,引起了海内外的重视,就在陈天华蹈海的当天,湖广总督张之洞就致电东京留学生监督李宝巽,令其劝说湖北籍学生不要生事,“当以和平商办为是,方不失儒者气象”。12月25日,张之洞又电请四川都督锡良、河南巡抚陈夔龙、山东巡抚杨士骧、贵州巡抚林绍年等人,请他们开导留学生不要闹事。

中国留学生的斗争,也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和一些日本人士的同情,日本的在野党也趁机向政府展开了攻击。日本政府迫于各方的压力,不得不作出让步,12月28日,宣布《取缔规则》暂缓实行,同时承认了中国留学生总会的合法的地位。中国留学生也宣布1906年1月11日起恢复上课(后延至15日)。13日联合会宣布解散,21日维持会宣布解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在这次风潮中,先后有2000多名学生回国,其中有秋瑾、刘道一、黄复生、熊克武、姚宏业、孙镜清、章宗祥、曹汝霖等人。回国后,由孙镜清出资,姚宏业负责,在上海昊淞创办了一所“中国公学”,收留一部分同学。后因经费竭绝,姚宏业效法陈天华,愤投黄浦江自杀。对归国学生,清政府一面到处缉拿革命分子,一面专开特科考试,章宗祥、曹汝霖就是因此而得官的。

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取缔规则》的斗争,已经过去了90多年,在这场斗争中全体留学生团结一致,奋起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了维护国家尊严,砥砺国人,陈天华蹈海,姚宏业投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辱,炎黄子孙不可欺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称道的。


下载全文:
 
来源:文史精华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