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民革先驱秦力山
作者:杨之礼
【摘要】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长沙市人,1899年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由于受孙中山、黄兴、吴玉章、李根源等人的革命思想的影响,渐渐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醉心革命真理”的志士。
  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长沙市人,1899年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由于受孙中山、黄兴、吴玉章、李根源等人的革命思想的影响,渐渐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醉心革命真理”的志士。1900年他回国参加了具有反清性质的长沙自立军运动,事败后逃到安徽大通,在那里又一次举行了反清起义,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也未成功,再次流亡日本。当时在日本的梁启超等鼓吹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一部分留学生深受了蒙蔽。秦力山到日本后,认为首先要在理论上驳倒保皇派,才有可能争取大多数留学生,完成反清革命大业。所以在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秦力山于1901年在日本东京创办《国民报》,这个刊物是我国第一个公开提出“革命”的刊物。这个刊物由秦力山担任总编辑,刊内设有社说、时论、丛谈、纪事、来文、外论、译编、答问等八个栏目,每个栏目以不同的方式宣扬反清革命,救国救民,批判康、梁君主立宪论,对打击保皇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国民报》只出了四期就停刊了。尽管如此,它的意义还是很重大的,从此以后各进步报刊纷纷效仿,号召革命成为各报刊的主要内容。

1902年秦力山在东京发起了“支那亡国纪念会”,1904年到香港运动驻广东的湘籍防军反正未成,后又于1905年5月由香港到缅甸仰光举办义学,并改组《仰光新报》。当时的《仰光新报》社址设在缅甸仰光大埠勒达街二十号,其报社股东新旧不一,情况较为复杂,办报毫无宗旨。秦力山初到仰光时,见该报形式陈旧,内容低劣庸俗,就向该报经理庄银安提出改革该报的建议,并说愿为该报撰写论文,庄银安欣然同意,并聘请秦力山为该报编辑。在此期间,秦力山还经常到瓦城、腊戌等地活动,传播革命,并著有《说革命》一书,共二十四章六万多字,在《仰光新报》上发表了十六章,影响极大。1905年春我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著名傣族领袖,盈江县干崖二十四代土司刀安仁先生在内优外患之时,为寻找出路,开阔眼界,自干崖出发,经缅甸到印度考察,在印度和缅甸他进一步看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飞扬跋扈和殖民地人民的痛苦,心中更为不平。夏初,刀安仁先生从印度回到仰光,在仰光结识了一些资产阶级进步人士,逐步产生了反清救国的民主革命思想,并表示,决心要“以举兵滇边为己任”,回国后组织滇西起义。

这年六月秦力山在仰光接到孙中山从法国巴黎的来函,约他在新加坡见面,在这之前,干崖土司刀安仁为了实现他的革命理想,准备在干崖举办军国民学校,特派人到仰光物色专任校长,经有关进步人士推荐,秦力山欣然同意,并很快上路前往干崖。在来干崖之前,秦力山原来的计划是,准备由仰光便装去北京,实行暗杀计划,但因为在秦力山未行动之前,北京已经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件,满清政府对全国各地已经实行了戒严,秦力山才没有行动。

秦力山到干崖后,与刀安仁相处甚恰,每当谈心论证,常常通宵达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秦力山深感刀安仁谈吐不凡,志向宏大,很有前途,就力促他去日本学习深造。刀安仁深受启发,决心再度外出学习、考察,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于是决定到日本留学,并安排了他的三弟刀安善代办他的土司职务。委托秦力山办理军民学校校务及革命工作。安排刀安文、刀卫廷等十几个人一同去日本留学。临行前秦力山又给正在日本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写了介绍信。到东京后,刀安仁拿着秦力山的介绍信找到了孙中山和黄兴。1906年5月31日由孙中山、吕志伊主盟,刀安仁和刀安文二人同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当时云南共有二十一个同盟会员,刀家兄弟就占了两个。从此刀氏兄弟二人以毕生精力奉献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这一年,秦力山继续在干崖办学,开展革命工作。原我州已故第一任州长、刀安仁的长子刀京版先生就是秦力山的学生之一。但是由于气候不适、瘴气逼人,语言不通,开展工作十分困难。六月初三日,秦力山给仰光的陈甘泉、庄银安、徐赞周等人的信中谈到上述情况时非常感慨地说:“天下至难之事未有过于此者也”。可见秦力山在干崖开展工作难度之大。但是尽管如此,秦力山并没有产生畏难情绪,他一面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一面派人到仰光去招聘人才,准备进一步打开局面。

自从秦力山到干崖后,缅甸的《仰光新报》又被顽固势力所操纵,革命言论和进步文章难于在该报上发表。七月间庄银安、徐賛周等人重新组织了《商务调查月刊》,以振兴实业为名,鼓吹民族主义,聘请滇人张石泉,闽人董少珊主持编辑工作,但起色不大。庄银安、徐賛周接到秦力山六月初三的来信,得知秦力山在干崖的情况后,决定去函邀请秦力山去仰光担任该报的总编辑。秦力山得到仰光来信后,就立即着手选择教员,交待手续,准备起身去仰光就职。不料在临行前突然染上了重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在医治过程中又服错了药,竟成了不治之症,不幸于1906年10月11日逝世于盈江干崖,享年仅29岁。

刀安仁先生在日本得知秦力山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而且又耽心干崖的军国民学校的教务废弛,心急如焚,想马上回国,但因购买枪支,发展实业的工作还未就绪,所以没有能马上回国。

秦力山逝世以后,同盟会员李根源、刀安靖等,于民国元年三月重在盈江干崖为他立碑修墓。秦力山生前未婚,在湖南长沙有一聘妻谢氏,她得知秦力山去逝后,竟守贞母家,终身未嫁。民国21年6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以秦力山奔走革命,死事惨烈,特赐给一等一次性抚恤金一千元,以慰忠魂。

《民革先躯秦力山》一文的引文撰写根据是:

1、德宏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发行的《刀安仁年谱》

2、1989年中国青年报署名为蓝晓明发表的《我国第一本提出革命的刊物》

3、吴玉章《辛亥革命》,人民日报1961年9月版。

4、冯自由《革命逸事》中的“秦力山与仰光新报”和“秦力山事略”。


下载全文:
 
来源:云南档案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