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隆回二中坐落在雪峰山下,资水河畔。这里是近代伟大思想家、“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故里,这里孕育了清代著名将领、历任陕甘、两江总督和南洋大臣的魏光焘,这里诞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家、辛亥元勋谭人凤,这里养育了“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的毛泽东的国文教师——袁吉六。
八十年风风雨雨,隆回二中积淀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今天,它以迷人的风采。浓郁的文化氛围展示在国人面前。
一、传承楚湘文化,弘扬魏源精神
魏源,字默深,湖南省隆回县魏家段人,鸿篇巨著有《海国图志》、《圣武记》等。“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先生思想的精髓。隆回二中十分重视发掘、传承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塑魏源像、建默深亭、辟默深园、修“默深路”。一代代二中学子置身于香樟、翠竹、青松、绿草掩映的默深亭园,或缅怀先贤伟绩,追溯历史渊源,憧憬美好未来;或抒爱国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魏源的字——命名的隆回二中“默深文学社”创办于1984年,创刊《风声》报,冰心老人欣然书题报头。《凤声》已出刊107期。魏源的思想和抱负激励着一代代二中学子走进文学的殿堂。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校园诗人”的马萧萧,2005年被誉为“少年沈从文”的李傻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至今,默深文学社已培养出中国作协会员7人;省级作协会员8人。编辑出版了《风声诗文选》、《雏凤清声》、《雏风心声》等6部校园文学作品集。12人出版了个人专辑。默深文学社曾荣获“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优秀校报校刊”、“全国文学社活动示范单位”。文化的渊源,鲜活的新军,赢得了老一代文学巨匠冰心、臧克家及谢璞等的赞赏和关怀。隆回二中校友、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陈早春对默深文学社更是关怀备至,多次来函来电询问该社的活动情况。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督学柳斌亦为《凤声》报欣然题词:“润墨情怀远,读书志向高。”
发掘、传承、弘扬魏源文化思想,形成了隆回二中校园文化的内核。
二、师生自力更生,共建文化之路
2O年前,隆回二中迁址原湘西技校。其时,校园满目疮痍、杂草丛生。隆回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走自力更生创建校园文化的节约之路——隆回二中别无选择!近十年来,学校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节约建校,校园建设日新月异,26栋新楼拔地而起,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四化”到位,打造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
现在的隆回二中早已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不是花园胜似花园。全校师生正全力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
然而,外界何曾知道?这里的绿草是从附近山上“移民”过来的,师生们自己种;这里的花卉是师生从自家带来的,师生们一手育;这里的树苗是学校苗圃培植的,师生们一起栽;这里的石景都是师生们就地取材,从山上或河道发现的“美”,大自然无偿恩赐。二中的师生们把它视为奇珍异宝,还用心给它们取上名字,它们中的一些兄弟叫“老石(实)”、“诚石(实)”、“踏石(实)”、“扎石(实)”、“坚石(实)”、“落石(实)”。有的石头还镌刻警世文字,如图书馆前的“惜时”,餐饮楼前的“惜餐”。
学校在主要的教学楼前,都制作了永久性的激励标语,不请书家不花钱,是学校老师自己写的。
2003年5月,学校开展征集校园绿化警示语活动,学生创作11300余条,学校评出一、二、三等奖76条,从中遴选了2O余条做成不锈钢警示牌,署上学生的名字。如:“折花,花溅泪;踏草,草呻吟”、“不怕风吹雨打,就怕手摘脚踏”、“花草无语,见证文明”等。此举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有意让学生“青”史留名,体现“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
隆回二中每日安排了2O分钟的读报、评报时间,让广大学生评点国事天下事,胸怀全球;每天晚自习前有20分钟的观看校园电视节目时间。师生一起采访、制作新闻,特别是新开辟的“电视散文”栏目,深受师生的喜爱,已制作播出的《在记忆的深处》、《爱在身边》、《伙伴》等反映强烈。有了广大师生的参与,校园文化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注重隐性文化,着眼长远发展
说起隆回二中的校园文化,不能不说这里的“黑板报”。黑板报每个学校都有,但隆回二中的黑板报却是全校师生茶余饭后、课间休息经常驻足观赏的一道亮丽风景。块块图文并茂,期期异彩纷呈,一月一换,常出常新。看看隆回二中制定的黑板报评价细则,我们就不难窥斑见豹:从艺术性、观赏性、可读性、时效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强调其文化“含金量”。十二块黑板报一溜儿排开,每个教研组各派出“能者”显身手。比粉笔字——谁写得漂亮,比版面——哪块设计精美,比内容——哪个研究成果更突出。黑板报已成为隆回二中教师切磋教学、进行基本功比武的平台,又是展示隆回二中魅力与形象的窗口。黑板报与四条文化长廊交相辉映,师生置身其问,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感悟文化,外来的教育界同仁从隆回二中的黑板报“管窥”,看到了二中人注重“隐性”文化,钦佩二中人着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眼光。
隆回二中的奖励措施很新鲜。它不是传统做法上的一张奖状、一个笔记本,也不是诱人的奖金。学生每公开发表一篇作品则奖励进藏书室查阅资料一次。对每学期各年级树立的标兵就奖励升国旗或在国旗下面向全校师生讲话一次。各年级的示范班级、优秀班级则批准组织集体“远足”一次。奖励机制的创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热情。隆回二中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化的熏陶,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地投人文化建设的潮流中来。新生踏人校园,要求自制励志书签3-4枚。刚组成的新班集体,要求设计班名,起草班级宣言。重大集合,则要一起宣誓:“二中学子,自强不息;开发潜能,刻苦学习,我能成功,创造奇迹。”
隆回二中一年一度有三套文化大餐:节日文化大餐,如九九重阳家书比赛,5000余人参加的元旦篝火晚会,“五四”才艺大比拼等;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如第一届的“滩头年画调查研究”、“隆回县招牌调查与研究”(省二等奖)。第二届的“课桌文化研究”(省二等奖)、“农村留守孩子的调查研究”(省一等奖),第三届的“隆回贫困县国民意识调查”、“奖励机制创新”;教育教学优化与创新研讨会,等等。
四、坚持理念引领、打造文化视点
金秋到来,校园中有十余株柚子树硕果累累,柚子黄澄澄、沉甸甸,散发着诱人的芬香,令人垂涎欲滴。若不是风吹雨打,不是瓜熟蒂落,不是统一采摘,树上的柚子准保“一个也不会少”,杨梅、葡萄也同样可远观而没人亵玩、采食。这让人看到二中秋的美景,更让人看到从文化层面折射出的二中人与大自然和谐和二中“养成教育”的硕果。
隆回二中校长陈惟凡认为: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高中阶段仍需重视养成教育这一课。经过六年的努力,隆回二中的“养成”教育,已做到了:育人队伍优化、新生军训强化、行为规范细化、各种活动内化、多种形式转化、社会实践深化。
走进隆回二中,你会感受到这里充溢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井然有序的浓厚氛围。走进寝室,“五线谱”展现在你面前,牙膏、牙刷、被子、鞋子、脸巾横竖一根线,整齐划一,有如军营;走进课间操,数千人做操动作整齐有力,气势磅礴;走进食堂,排队就餐,秩序井然,地面上找不到饭粒,谁不赞叹……
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学校进而创新出“三色教育”——红色激励教育、绿色成长教育、黑色警示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品牌,引起社会和媒体的注目。近五年来,前来隆回二中参观考察的教育团队络绎不绝,从校园文化,人们看到了隆回二中的精神和灵魂!
隆回二中——养在湘西南的“小家碧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