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字雪琴,自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生于嘉庆二十年(1816年)。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是咸丰、同治间的“中兴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被誉为“大清三杰”。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年七十五。彭玉麟刚介绝俗,无倾轧倨傲之心,历次奉命审查被弹劾的重臣疆吏,都能够主持公道。老百姓有冤案,往往盼彭公来,朝廷也倾心听之。“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读书皆趋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彭玉麟“尤善画梅,海内流传者过万本”。
作为名将兼画家的彭玉麟,作品如此繁多,但除墨梅外,未见有其它内容的。这种现象在画坛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人们对其如此痴爱梅花,对其一生为何只画梅花的原因找了个根据:认为他画梅是为了怀念一个叫梅姑的恋人。
《两湖志》、《近代名人小识》等书载:彭玉麟画梅“一生所作不下万本,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曰:一生知己是梅花”。并说“其幼年曾与其戚女名梅姑者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白头之约。无奈当时,格于家庭之专制,不能自由。后女之父母将女另嫁,女卒能殉情以报公。公伤之,故暇辄画梅以志不忘云”。现在一些文人学者也多从这一说法。然而,笔者却不敢完全苟同。笔者认为,彭玉麟之画梅的确有对其昔日恋人的怀念,但如说完全是为情而作,就未免显得有失偏颇。
衡阳市博物馆现藏有彭玉麟墨梅作品11幅,其中被省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鉴定为二级文物的2幅,三级文物的6幅,一般文物的3幅。这些作品有为陶情冶性或认为是为情而作的,有为应朋友之约而作的。但不管为谁而作,为何而作,其所画皆为浓墨重笔,老梅纵贯画面,上不见结顶,下不见根柢。主干铁骨挺拔,周身苍皮藓苔,枯眼斑斑。虬枝曲折盘环,枝蕊参伍交错,给人以老树繁花、生机勃勃的感觉,且每画都有题诗,内容几乎全是以美人喻梅花,或梅花美人互喻。落款不外乎“彭玉麟”、“雪琴彭玉麟”、“臣彭玉麟”、“退省山人麟”、“南岳七十二峰樵人彭玉麟”等。印钤可分三种。一是名号印,如篆书白文“臣玉麟印”、篆书白文“彭玉麟印”。二是官爵印,如篆书白文“少司马”、篆书朱文“青宫少保”。三是闲散印,如“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篆书朱文方印、“儿女心英雄肝胆”篆书朱文方印、“一生知己是梅花”篆书朱文方印、“神仙本是多情种”篆书朱文椭圆形印。
根据对这些作品的诗画内容、款识印钤分析可知,其作品的诗画内容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款识印钤也只是随着年代的不同、官位的升迁而略有出入。要说的是有争议的几枚闲散印和一些题画诗。几枚闲散印即“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儿女心英雄肝胆”、“一生知己是梅花”、“神仙本是多情种”是不少人把彭玉麟的作品看成是为情而作的佐证。实际上彭玉麟在应友人之约的作品中也都盖有这几枚闲散印。如落款为“海英五兄大人雅正”的《墨梅立轴》,落款为“雪舟开士清品”的《墨梅中堂》,落款为“丙戌秋作于湘东寄蜉阁之南轩。式如大兄大雅清品,南岳七十二峰樵人彭玉麟”的《墨梅图》等。这些闲章其实是彭玉麟自我生平的写照。“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是彭玉麟的夫子自道,“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三十七八岁尚未成家立业,功名不就。后来,曾国藩在湖南创办水师,倚其隐主水军,出生入死效命朝廷。由一介附生,官至兵部右侍郎,才总算得以实现了自己的怀抱。“儿女心英雄肝胆”、“神仙本是多情种”是彭玉麟对自然物的一种辩证的认同。他认为万物皆有情,神仙也不例外,自己既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又有坚毅、刚强的性格特点。而“一生知己是梅花”则是作者用梅花在万物凋零的寒冬季节傲雪斗霜、与雪交融的自然现象来比喻自己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中,知己甚少,不愿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另外,彭玉麟作品的题画诗中虽然都有“仙子”、“玉妃”、“美人”等专门用来形容女性的字眼,但我们不难看出其实都是在写梅花,是作者用美人来比喻梅花的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其《墨梅立轴》的题画诗是:“万卉千花认不真,环山仙子好精神,大羹未试调和手,先占寰中第一春。”《墨梅中堂》的题画诗是:“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铁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仿佛蓬来峰玉妃,夜弥下榻瑶台月。”从这些诗中,我们根本看不出作者是在写昔日的恋人。而《墨梅图》的题画诗更是如此。“英雄气概美人风,铁骨冰心有孰同。守素耐寒知己少,一生惟与雪交融。”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梅言志的思想情怀跃然纸上,充满字里行间。总之这些作品都是彭玉麟在通过梅花托物明志,调动运用所有能够在纸上表现的诗、书画、印等艺术手段来一抒胸臆。特别值得要说明的是彭玉麟的许多墨梅作品都没有盖“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等闲散印。
由此看来,彭玉麟画梅并非如《两湖志》、《近代名人小识》等书说的那样“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曰‘一生知己是梅花’”。而是根据其作品的对象和目的等具体问题予以具体对待,分别钤印。这就非常明白,彭玉麟画梅并非仅仅是为了一个“情”字、为了所谓的梅姑。
再从彭玉麟做官为人方面来看,确与梅性相似。彭玉麟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贵,不恋高位;为人豁达大度,光明磊落,平易近人。未成名前,他曾在耒阳一家当铺帮助老板理事。一次,粤匪进犯,危及城池。彭玉麟倾出所有积蓄,资助县令招兵备战,对方侦悉城内戒备森严,遂撤退。城池得以保全,人们纷纷表功、请赏,唯玉麟不为所动,甘于寂寞。身居要职,功成名就后,在对待原来欺其孤儿寡母、霸占其家财的族人时,非但没有进行报复,反以德报怨,把财帛尽行分发给他们。
1861年,彭玉麟任安徽巡抚时,刚一到任,便接到许多状子,控告大臣李鸿章的侄子抢人妻女,作恶多端。彭玉麟将其拘之公堂,他仍拒不认罪,态度刁顽,且堂下有不少大员相继说情。彭玉麟为民伸冤,毫不留情,先斩后奏。他治军广东时,地方官吏和士兵,恐军饷不继,共攒银17万两送军中,他坚辞不受。调离广东时,官吏集资万金建立功德碑,以颂扬他的品德。他命令将金银全部退还原主,毁掉功德碑。当时无论在朝在野的贪婪卑鄙者,都诽谤他是沽名钓誉。然而,他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却说:“俗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吾所不齿也。十年尚书郎,两袖唯清风。”非但如此,彭玉麟还多次拒绝皇帝对他的擢升,并上书辞官。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写道“臣本无经济之学,而性情烦躁,思虑忧伤。月积年累,怔忡炫晕,精力日衰,心气日耗。若再不调理,必致贻误国事。恳请天恩开臣兵部侍郎本缺”。(《清史稿•彭玉麟传》)恳切之词,实出肺腑。彭玉麟就是这样,处处显出一种梅花的精神,冰清玉洁,超然独立,宁折而不弯。所以,他一有闲暇,便写梅画梅以梅为友,以梅怀旧,以梅自励,也常常自称“一生知己是梅花”。
再次,从绘画本身来看,彭玉麟从小就喜欢梅花,擅画梅花。十六岁他父亲去世后,他便和母亲一起移居衡阳城郊,以画梅和替人当伙计为生。假如彭玉麟不会画梅,我想他再怎样思念梅姑,怎样对其情深意重,他也无法以画梅来表达他心中的所思所感。
综上所述,我认为彭玉麟画梅的原因是因为他酷爱梅花,欣赏梅花那种傲雪斗霜、历苦寒而芳香的精神,更是一种自喻和言志。当然,也有思念昔日恋人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