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功垂千古,德昭后人
作者:中共湖南省临澧县委;临澧县人民政府
【摘要】2006年3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伟大革命战士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林伯渠同志诞辰120周年。林伯渠同志是跨越两个世纪,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的彻底的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2006年3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伟大革命战士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林伯渠同志诞辰120周年。林伯渠同志是跨越两个世纪,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的彻底的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今天,家乡40多万父老乡亲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这位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追忆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奋发向前。

  励志济世 寻求真理林

林伯渠同志1886年3月20日诞生于湖南省安福县凉水井(今临澧县修梅镇)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家庭。7岁开始读书识字,天资聪慧。少年时期曾得父亲编著教本冠以“励志”勉励,后与堂兄林修梅先后入道水书院、澧州钦山寺学馆,后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校就读,接受维新思想。少年林伯渠勤奋好学,博学慎思,善辩笃行,强调学习贵在经世致用,为人做事必须务实,这对他后来人性品格的形成及革命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少年时代,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外国列强野蛮入侵,他伤时忧国,深切同情劳动人民。受维新思想影响,他萌发富国强兵,救民于水火的思想,并极力赞成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宋教仁、蔡锷、廖仲恺、何香凝、朱执信等革命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即奔走于湖南、东北、上海等地开展革命运动,踏上革命征程。在护国和护法等战斗中,他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一直走在革命队伍的最前列。

在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给中国未来带来的曙光,使林伯渠同志看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答中国革命的根本出路和一系列实际问题,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经李大钊介绍,1921年,林伯渠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风雨征程 身酬革命

林伯渠同志的一生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他始终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他总是顺应革命的潮流,不断随着时代前进。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他仍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长、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委员、常委,后又兼任农民部长。在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以及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林伯渠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随军出征,在引导地方的民众运动和促进革命政权的建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反对汪蒋斗争中,他旗帜鲜明,不屈不挠,显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毅然脱离国民党,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下半年经海参崴辗转回国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和财政部部长。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围剿”与经济封锁,他认真贯彻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灵活开展与白区的贸易,把坚持革命斗争同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保证前方物资供应,解决群众生活所需,对敌人封锁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在王明“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他坚定地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勇敢踏上长征之路。他坚持党的北上抗日方针,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特别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不仅手提马灯、拄着拐杖走完全程,还先后担任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和总供部部长。筹款征粮,哪怕困难重重,他总是要求部属注意政策、防止侵犯群众利益特别是少数民族利益,堪称我们共产党人亲民、爱民的楷模。

红军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同志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和办事处秘书。抗战爆发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期间,他十分重视边区政权建设,大力实践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政治主张,让各阶层许多愿意抗日的爱国人士加入到政府机构中来,使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政府,边区成为全国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林伯渠同志始终重视经济建设,在长期的经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称为红色理财家,财经思想和观点对毛泽东财经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陕甘宁边区兼任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坚决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指示,坚决实行财经工作为革命战争和革命军队服务兼顾改善民生的方针,注重对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并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财经干部。

林伯渠经常强调要克勤克俭,重视发展生产,保证和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只有发展生产,尤其是发展农业和工业以及文化教育,才能根本解决经济和财政问题。1941年,在边区出现严重困难时,林伯渠带领边区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大生产运动,他和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一道开荒种地,拾粪积肥,纺线种菜。在毛泽东、朱德同志提出屯田政策后,林老又最先踏勘南泥湾,慰劳三五九旅的军垦战士。林老的高度负责,事必躬亲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林伯渠同志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者之一,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在长期的统战工作中,他以诚恳务实的作风坚持党的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同广大的爱国民主人士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头。林伯渠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多次和国民党谈判,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二次国共合作,在稳定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联络奔走,使很多仁人志士投入到共产党的怀抱,被许多民主人士视为和蔼可亲的长者和可信赖的朋友。

林伯渠同志长期从事政府工作。1948年底,他奉调中央后,为新中国的筹建劳心竭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并主持规模宏大的开国大典,在国家的政权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他把定期下去视察工作,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一种责任。1955年,他回到湖南视察,先后下到益阳、常德、临澧等地和县许多单位开展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方政府的工作。

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继续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57年到1959年的三年中,他先后去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内蒙古、山西、辽宁、宁夏、湖南、广西、福建、江西等十多个省市区视察,围绕当时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开展调查,并觉察出一些问题,留下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力戒浮夸片面”等一些针砭时弊的见解。1959年7月参加庐山会议时,他在自己准备的发言提纲中,记有“我们的不足”是“既忽视客观规律,又未能综合(平衡)”,其不足之处,一部分是发展中的困难,是难免的;一部分是我们的错误造成的,如“刮共产风”、“似乎一切都要翻一番”,这是“脱离群众的”。7月13日写成《庐山即景》一诗,诗中写有“规律客观不可忽,自有群众做结论”之句。

  页情系桑梓 德泽故里

“人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林伯渠同志一生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虽是少小离家,一心报国,但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故土。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始终了记于心。延安时,他曾作七律《梦返故乡》:“儿时心事浑难忘,梦里仓皇返故乡。腊鼓停弦过闹市,牌楼驻马望阡冈。山容淡远青还在,璧合无间色亦香。最是后园风景好,百花如锦拂檐墙。”思乡之情可见一斑。丁玲奔赴延安之后,除了工作,他们谈及较多的仍是故乡。

林伯渠同志非常关注革命人才的培养和家乡的进步。抗战时期他曾把林利、华炎、江明、林明宪、刘仲明、林泽明等一大批革命青年接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解放前夕,他积极奔走,开展统战策反,加快了湖南全省和临澧的和平解放进程。

林伯渠同志十分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和家乡的各项建设。1955 年,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视察访问,为家乡的发展与建设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会见干部群众时,他总是操着临澧口音向大家讲话,使人备感亲切。看望昔日旧友陈守春时,他让其学好文化。对于县城古老建筑奎星楼的拆毁,他深表痛惜。他指示“关心群众生活,要把缺粮户的生活安排好,”他还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林老的谆谆教导和故乡情怀,成为临澧人永恒的记忆。

林伯渠同志一生积劳成疾,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仍然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革命与建设事业。1960年5月,他病情恶化,在大家的劝说下,才去北京医院治疗,29日病逝于医院,享年74岁。

林伯渠同志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毛泽东曾说:“他自辛亥革命以来,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沿……”邓小平说他是“中国革命的老战士,他的一生是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林老的革命浩气、高尚情操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楷模。

  伟人风范 彪炳千秋

林伯渠同志虽然离开我们46年了,但他的丰功伟绩与天地长存,他的精神风范与日月同辉。当前,学习林伯渠同志的革命精神,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项目兴县、工业强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既定发展思路,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在引进重大项目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上争取突破,加快“工业临澧”建设步伐,全力加速工业崛起。要紧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建设致富路子好、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好、社会保障好、治安状况好、 民主管理好、班子建设好、乡村风尚好的“八好”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大力推进教育强县、文化名县建设,全面加快科技、卫生、环保、广播电视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推动临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学习林伯渠同志的高尚品德,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先进性教育,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当好群众的楷模。要带头坚定信念。始终坚持把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要带头遵纪守法。时刻做到慎独、慎微,从严约束自己,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带头艰苦奋斗。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克勤克俭,争做艰苦奋斗的表率。要带头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敢于批评、敢于较真,使每个共产党员真正做到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永葆本色。

在林伯渠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临澧人民更加怀念他。可以告慰林老的是,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澧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充满活力、新颜尽展的新临澧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扬帆远航正当时”。现在,临澧人民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立足新的起点,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征程。

林伯渠同志永远活在家乡人民心中!


下载全文: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