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邵阳市委、市政府主办,邵阳市委宣传部、隆回县委、县政府和邵阳学院联合承办的纪念魏源210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日至2日在邵阳市隆回县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香港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境内外专家学者共30余人,提交论文30多篇,就魏源的生平、思想和著作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邵阳学院院长谭镜星教授和中国第一档案馆研究员吕坚先生主持,最后由邵阳学院魏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学院教授傅治同先生做了综述。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此次会议以新的视角研究魏源,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同时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以对魏源改革开放思想的研讨作为会议的主题
魏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他的著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此次会议的鲜明特点就是突出了魏源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方面,即对他的改革开放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而突出了会议的鲜明主题。
魏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他所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思想基础。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剖析了魏源开放思想和“师夷”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名著《海国图志》一书之中。武汉大学著名教授萧致治在《评魏源对当时世界的研究与介绍——以编辑〈海国图志〉为中心》一文中,评述了魏源编著该书的巨大贡献,即使国人“悉夷”、“师夷”,最终达到“制夷”的目的,进而认为这是一个真诚爱国者提出的真正的爱国方略。广州军区副参谋长袁邦根将军等撰写的《魏源筹海思想初探》,论述了魏源“筹海”思想对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拉近了我们同魏源的距离。韩国学者白基龙的论文《〈海国图志〉与19世纪朝鲜的海防思想》,则论述了《海国图志》对19世纪朝鲜的海防思想的重大影响,并介绍了由朝鲜的尹宗仪(1805—1886)参照《海国图志》编写的《辟卫新编》,使与会者大开眼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经世思想、改革思想的升华,是全部思想的精髓。因此成了这次会议探讨的重点之一。湖南师大教授周秋光等在《论魏源的思想发展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魏氏“师夷”思想和“师夷长技”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指出魏源勇敢地突破了“夷夏之辨”这一封闭保守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把他的思想由开眼看世界推进到向西方学习的新阶段,不只是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而且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充满着向往之情,从而极大丰富了魏源“师夷”思想的内涵。株洲工学院教授陈邵桂的论文《魏源与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进一步论述了魏源传播英美政治制度的动因,并探讨了这种传播对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巨大影响。邵阳学院教师孙适民在其论文《评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探讨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与儒学特别是今文经学的关系,指出这一思想的不可估量的价值的同时,也指出这一思想的局限性和中国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幼稚性,这给魏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加文化教育交流会总裁林世俊教授、深圳大学博导国世平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冯溢江总编联合撰写的《魏源向西方学习思想与现代的对外开放》,论述了魏源“师夷”思想对现代对外开放的启迪,把魏源研究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湖南省委党校夏远生研究员的论文《链接魏源毛泽东——忧患于国、造福于民的政治品格》,独辟蹊径,论述了魏源、毛泽东的政治品格,认为忧患于国、造福于民使两位伟人得以超时空链接。
魏源的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是魏源改革开放思想的理论基础,会议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会议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其论文《魏源的实学与西学》中,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魏源实学的“道、学、治”统一的特点,以及实学的西学化的过程,指出魏源是中国近代的一位重要的实学思想家,更是一位建构西学化实学的思想家。邵阳学院刘兴豪博士撰写的《魏源与中国近代化思潮的启动》,则认为魏源是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西学思潮的倡导者,洋务思潮的先驱者,因而对中国近代化思潮的启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对魏源思想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会议不仅主题鲜明突出,而且讨论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魏源的哲学、经学、史学、文学、佛学、教育、民本、人才等方面的思想,以及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生追求都有探讨,是一次对魏源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
四川省社科院陈子谦研究员,在《魏源对辩证法的贡献》一文中,集中论证了魏源对辩证法的贡献,指出魏源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的近代开端,他就天才地猜测到了按说只有革命辩证法才有的命题,并在辩证法的主要领域他几乎都涉及到了,从而进一步否定了黑格尔等人所说的中国是个没有哲学,尤其是没有思辨哲学的错误观点。湘潭大学王继平教授等所撰之《论魏源的学术思想》一文,探讨了魏源的经学思想、史学思想及其学术思想中经世致用的特征形成的原因。邵阳学院钟觉民副教授的论文《魏源爱国精神的几个显著特征》,对魏源爱国思想的强烈性、时代性、进取性和求实性的特征进行了论述。潇湘电影集团编审毛祥云在《浅议魏源的人生追求》一文中,对魏源的人生追求进行了探讨,认为魏源把整个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富国强民的伟大事业。魏源家乡隆回的学者陈惟凡、陈华堂(合写《浅谈家庭教育对魏源思想的影响》)、贺树源(《魏源成功的教育学思考》)和邵阳学院刘放鸣副教授(《魏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等分别就魏源教育思想的形成、影响和对当今教育的现实意义作了论述。邵阳师范陈扬桂的《论魏源的人才思想》则论述了魏源人才思想的特点,邵阳市文化局刘伟顺(《魏源的佛学成就》)、隆回县文物所胡光曙(《魏源与佛教的因缘》)分别就魏源佛学思想的形成与佛学成就进行了论述,揭示了魏源晚年皈依佛教的重要原因。此外隆回督查室陈云鹤的《试论魏源的民本思想》一文,探讨了魏源民本思想的特点和产生的根源;邵阳市委讲师团李维(《论魏源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和邵阳学院政法系魏昕先生(《论魏源的法治思想》)分别论述了魏源《海国图志》中有关法治的思想和魏源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邵阳学院文学院于光荣副教授撰写的《魏源诗歌的美学风格》,探讨了魏源诗歌的美学风格。
上述专家学者的论述,使会议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特点,就是涉题的广泛性,从而为今后全面研究魏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魏源的家世、生平和著作做了周密的考证
这次研讨会不仅对魏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讨,而且对魏源家世生平和著作做了科学的考证,其周密的程度超过了以往的有关论著。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名春以郭店楚简《老子》为主要参照,在其《从郭店楚简论魏源〈老子本义〉的校勘(一)》一文中,具体探讨了魏源《老子本义》对《老子》本文的校勘的得失,充分肯定了魏源的校勘水平和对文献学的巨大贡献。《诗比兴笺》过去一直认为是陈沆所作,虽有怀疑,但未考证。岳麓书社夏剑钦编审经过周密考证,撰写了《〈诗比兴笺〉确系魏源所著》一文,极有说服力地证明此书确系魏源所著,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难题。湖南社科院王兴国研究员针对章太炎对魏源在政治上、学术上的攻击,在其论文《章太炎论魏源述评》中,对章氏的攻击进行了驳斥,以翔实的资料、科学的考证,指出魏源的“经世致用”不是“媚清”而是为了唤起民众的觉醒,其用之“主”主要是民族、是国家。这对恢复魏源本来所具有的学术地位和进步思想,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湘潭大学郭汉民教授的《论魏源的师友交往及其思想发展》,对魏源的师友及其思想发展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指出广交天下朋友是魏源“学问之成”的重要原因。湖南社科院吴兴勇研究员的《魏氏家族研究》,对魏源家族进行了研究性考证,以大量的史料论证了魏源思想形成的又一因素。
四、有关魏源的史料有新的发现
这次研讨会上,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在魏源研究的资料上有了突破性发现和收获。一是吕坚先生向会议提供了他亲自在清史档案中查找出的魏源给友人的12封亲笔信,其中有5封是从未发表过的。同时他还提供了弹劾魏源的奏折和恢复魏源知州职务的批文,为魏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二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编审缪礼志先生,在会上介绍了《魏源全集》出版的情况,经过多方收集,认真校正,这部1100多万字的巨著即将面世,这是目前最全面、最完善的魏源著作,它将为魏源研究提供最好的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这届研讨会还出现了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即在邵阳工作的邵阳学者对魏源的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在十年前的1994年的第一届魏源国际学术会上,邵阳学者仅有4篇研究论文,而本届研讨会上则有13篇之多,而且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一些新的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