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1812—1861),清末湘军的核心人物之一,与曾国藩并称“曾胡”。他出生在益阳长冈村胡家湾,字贶生,号润芝。道光进士。他以镇压贵州苗民和李元发起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而飞煌腾达,官至湖北巡抚,成为近代名震一时的封疆大吏、风云人物。在他一生中,大多是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度过的。有镇压农民起义的污点,但不可否认,他与曾、左(宗棠)等人是清末的栋梁,对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故被誉为“中兴四臣”之一。在湖北巡抚任上,为官清正,大胆改革,提拔人才,给世人留下的政治家形象,也为后人所瞩目。
清梅英杰纂《胡文忠公年谱》引胡氏家谱、墓志铭等文献资料,对胡林翼的先世源流有过简略的梳理:元武宗(1308—1311年在位)时,有叫胡汉清的,自江西泰和县迁湖南宁乡之麦田,六传至思敬,徙益阳十九里泉交河之长冈村,遂为益阳人。家世良农,其孙文亮始读书岳麓,明成化时隶学籍,学者称麓山先生。又五传至光璧,当崇祯癸未张献忠陷长沙,从蔡道宪守城殉难。无子,以侄柳溪讳其辙为嗣,四传至民典,民典即为胡林翼之高祖。曾祖多吉,字襟江,夫人杨氏。祖显韶、字律臣、博涉经史、与从弟显璋分教里中子弟,身体力行。著有《紫筠园诗文集》,卒祀乡贤。父达源,字云阁,嘉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母汤氏,庶母杨氏、刘氏。
益阳胡氏是从宁乡麦田迁来,而麦田胡氏又源于江西泰和。查《麦田胡氏族谱》(民国修)麦田胡氏系元武宗时,江西泰和人胡汉清挈家眷由吴迁居而来,汉清便是其始迁祖。汉清,字允元,生于南宋淳祐五年,江西泰和县荣坪乡人。元初避居吴地(今江浙一带),生子文秀、文通。至武宗时,则从吴徙楚,先至醴陵,再徙宁乡麦田落业。随汉清入宁乡的是其长子文秀及文秀之子云龙、云兴。文通可能是留居吴地或是仍居江西泰和,无考。故胡氏谱多以文秀为鼻祖,以别于文通以为祖(见《宗支祖用公房七修谱》胡林翼序,《宗支祖达公下铭房七修谱》胡秋江序)。
如果以汉清为第一代始祖,那么,胡林翼为汉清的第二十二代孙。其世系源流可列次如下:
一、1世至2世(由吴迁醴陵,再迁宁乡麦田)。(表略)
二、3世至6世(分迁益阳官庄,寻散居麻牡冲、道源冲等处)。(表略)
三、7世以后迁居益阳泉交河,后散居于小河桥上、长冈村、鸣啼村、竹山屋场、石岭、华霞村、胡家湾、板凳形、董家村、黄茅堂、三甲湾等地。(表略)
胡显韶长子达源就是胡林翼之父。达源(1779¬—1841),少与其弟达澍、达灏、达潜咿唔共读,寒暑不辍。及弱冠书法有成,致以缣素请书者盈门。后又求学于岳麓山下10年,得补廪膳生。嘉庆二十四年以一甲第三人进士及等。这是胡氏自元迁楚以来的第一个进士。道光元年,以文学受主知,充睿朝实录馆纂修。寻因召对命为提调官,尽领馆事。实录成,晋升国子监司业。又典试云南正考官,得士为盛,拜贵州提学。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左庶子,终至詹事府少詹事。丁继母刘氏忧,归里。为湖南巡抚裕泰所推重,聘主城南书院教席,教士有法。卒于京师居所。著有《弟子箴言》、《闻妙香轩诗文集》等。胡达源是近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弟子箴言》曾影响过一代人,胡林翼、曾国藩都曾得益于此。民国学者李肖聃在校刊《弟子箴言》序中说:“胡氏父子以理学、经济著闻,箴言院生才贤辈起。”而在其阐述湖南学术源流的著作《湘学略》中,专列《益阳学略》。胡氏世代务农,到第九代,吴支有文亮始读书于岳麓书院,明末时光璧以兄光斗之子其辙为嗣,故胡林翼一系(长冈村胡氏)应归于光斗。而长冈村胡氏的发达确始于民典,即林翼高祖之时。胡林翼家书《丙辰与族人书》云:“吾宗自高祖之时,胡门乃大。”民典有二个儿子,即多吉襟江先生,多珩诚斋先生。多珩为林翼曾叔祖,苦学毕生,对胡氏有很大影响。其子显璋,首开读书之先声,嘉庆中拔贡,充龙洲书院院长,蔡用锡、周扬之、胡达源等时贤皆出其门下。时高祖母唐太孺人健在,胡氏一门五世同堂,多吉、多衍分居东、西房,生齿繁衍。显巍兄弟子侄10人居西屋,显璋等8人居东屋,成为一个数十人的传统大家庭。胡氏宅前一株数百年树龄的丹枫,盘枝交翠,广被数亩。襟江先生曾有《古枫篇》颂云:“挺兹殊异姿,俯视桃与李。吾庐未有前,托根何时始。吾庐既有后,美荫常如此。……树木与树人,栽培同一理。”达源兄弟四人素有家学渊源,皆能文章,因他们兄弟初字时甫(达源)、清甫(达澍)、京甫(达灏)、季甫(达潜),故时有“四甫竞爽”之誉。胡林翼受父辈的影响很大,在他6岁时,祖父显韶就教他读《论语》,识字学书,一直到9岁。嘉庆二十五年,父达源官翰林,随入京师。达源对子要求甚严,先以朱熹《小学》、《近思录》教之,早夜督责。这是胡林翼最早接触性理之学。其后又从季父达潜默溪先生读书。可以说,胡林翼的启蒙是在其祖父辈的训导下完成的,这对他的人生历程无疑将产生不小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胡林翼母亲汤太夫人力田养家的勤劳精神,使他永世难以忘怀,他在《戊午(1858)陈请终制疏》中还追述说:“臣家世力田,耕读相承,臣生之始,臣母操井臼,日治百人食,即以田功。”正是靠这种精神,胡林翼才可能在他50年的生涯中,能以一介书生挤身于“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有所作为。
麦田胡氏自汉清以下,传三代,子孙开始迁居益阳,到第四代则形成一祖五宗的局面。云龙(1309—1371),字伯荣,有三子:福宗、福寿、福珍、云兴有二子:福大、福昊。如前所述,云龙最早与侄福宗迁居益阳,到福字辈除福珍仍居麦田外,其他均迁往益阳,其后各居一地,蔚为五宗,分称宗、寿、珍、大、昊五支。此分述如下:
福宗(1333—1398)守华六,明洪武二年(1369)由麦田迁居益阳郭家洲。配张氏,生五子:祖荣、祖兴、祖用、祖安、祖元,侧室童氏,生子三:祖通、祖晟、祖达。其裔繁盛,在此后的数百年中繁衍成上、中、下三分21房,民国时人数达15000,散居于益阳各地,并有还迁宁乡胡家塅、泉溪等地的。另有祖达三传至丹精,则远徙浙江兰溪。
福寿(1138—1369),字煜华,号仁山,官至千总。娶刘氏,子廷俊,明初徙居益阳三塘街。至民国时寿支衍为7房共9千余人,散处益阳各地。
福珍(1366—1452)字承器,明时曾授四川峨落巡检,致仕后归故里隐居。世守麦田,继承祖业。配谢氏,生祖敏、祖受。民国时珍支分为5房近2000人,散居宁乡枫树塘、界头、黄沙坪、泉塘庙等地。
福大(1354—1419)字景宏,随父云兴入益阳,后居炭溪。妻刘氏,生四子:祖珍、祖理、祖瑞、祖琼。民国时分为6房1350多人,散居益阳新桥河、胡家嘴、伍家湾、莫家坳、九头坝等地,另有二房徙居沅江油榨湖。
福昊(1357—1434)字明照。三传至思敬,迁居益阳泉交河。民国时分8房共2400余人,散处益阳长冈村等地。
从元初至民国600年的历史长河中,麦田胡氏家族累经沧桑,其发展正如浩浩河流,既有波浪翻滚,也有平缓之时。胡林翼的先辈20多代人中经历了多次的搬迁,从江西泰和至吴地,到湖南醴陵、宁乡、益阳、沅江以至浙江的兰溪。每一次迁移的完成,都意味着胡氏吃苦耐劳,不折不挠的优良品质的发扬光大。正是以这种精神,二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胡氏成为拥有数万人之众、闻于湖南的大族。
胡林翼元配夫人陶静娟,为清代名臣陶澍之女。胡林翼8岁的时候,随祖父到益阳志馆,恰逢安化陶澍以给事中观察川东,取道益阳,到馆拜见其祖父。陶澍看到林翼后,“惊为伟器”,对他十分看重,把第七女静娟许配给他,并拜了堂。时静娟5岁,母亲为贺夫人。林翼、静娟于道光十年正式成婚于桃花江陶氏别墅,时分别为19岁、16岁。陶家对林翼多有提携。胡林翼还有侧室徐氏、魏氏、王氏。子之镛,字少芝,配陶氏。孙二人:学成(字定臣)、学裕(字强生)。曾孙二人,有斐(字潜修)、有容(字茂根)、有声(字震东)、有猷(字跃龙)、有敬(字成龙)。玄孙有廉本、农本、登本、立本、知本等。其后裔至今仍生活在益阳。
附吴支二修谱陶澍序(道光十三年)
家之谱犹国之史,主于传信而已。嘉庆己卯秋,余赴官川东,便道归里,过姻家胡律臣大翁先生于益阳志局,先生因言志者史之一体,州县虽纪一隅,将以备史宬之采,犹之谱牒为一家之学,而《隋书》、《新唐书》皆刊入史部,征文考献,要诸直笔也。余重然其说。是时令嗣云阁,方以一甲第三人及第,簪毫入史馆,继而预修睿宗皇帝实录,天子嘉其书有法,特赐召对,命为提调官,俾领馆事,而先生适以其时成族谱。国典家乘,同时并集,粲乎懿矣。按谱:胡氏自汉清公元代由江西迁宁乡之麦田,六传至思敬,徙居益阳十九里泉交河,是为先生本支之祖。尊甫襟江公于乾隆中缀族为谱,至是先生复与其昆季玉峰、梧冈、特堂及族之贤者续辑焉。人以谓在门之谈、迁,扶风之彪、固不是过也。余惟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世本》载其人在五帝时。宋代名贤尤多,而邓元亚姓氏书,竟遗胡氏,殊不可解。凌迪知辨胡氏有二,谓春秋胡国,与后魏纥骨为胡也。其实春秋胡国即有姬胡二姓,而圭胡出自有虞不与若唐人所讥通谱于令狐者,则又不足论矣。然近代名儒如归有光,其自叙世谱,亦混姬姓之胡为一,且言不知其何祖。可见谱不易为,而征信于古之尤难也。今观先生之谱,祖汉清而宗思敬,其余从略,断自其可信者也。益阳之胡蕃矣,非其支皆从略,信史之直也。盖即往者修志之意也。宜云阁之得所禀承而翘于史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