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鲍威尔与曾国藩
作者:高明
【摘要】把现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曾国藩放在一起显得非常不协调──对于当下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来说,《鲍威尔领导秘诀》要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而《曾国藩十二招治人手段》只能放在家中的卫生间里。
  把现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曾国藩放在一起显得非常不协调──对于当下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来说,《鲍威尔领导秘诀》要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而《曾国藩十二招治人手段》只能放在家中的卫生间里。不过,如果把“治人手段”中的“治”改成“领导”,品味高下之分就不再那么明显。如果再摒弃《曾》中的糟粕,两者同样精彩。鲍威尔更多的时候向外寻找原因,而曾国藩向内寻找原因。鲍威尔的领导方式采用的是我们习惯了的叙述方式;而曾国藩的领导方式有着更多的传统智慧。曾国藩的领导方式看似充满了糟粕,对它的解读往往更为偏颇,但如果仔细筛选,其中实际有很多朴素的真理;而那些来自西方的、看似真理的领导方式却往往只是“纸面的真理”。

用人

鲍威尔说,“要找有智慧和有判断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放眼未来而又着眼现实的人。也要挑选忠诚、正直、精力充沛、能摆正自我的位置并且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的人。”

曾国藩说,选将才必求智士、严士、劳士。也就是说,挑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而且必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曾国藩又说,人品和学品结合起来,才能成大事。

现在,企业招聘员工时,往往注重个人简历的长短、等级的高低,以及过去的头衔,这似乎比他们明天能做什么贡献重要得多。实际上,按照公司的原则培养一个聪明的、心甘情愿的新手,比培养具有正直的品德、有判断力、精力充沛、能平衡自我,并且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的人,要容易得多。

鲍威尔的原则是,确保表现最佳的人比那些低能者得到更大的满意度。那些表现最佳的员工期望得到更多,也的确应该得到更多──表扬、升迁、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等等。

曾国藩认为,人才靠奖励而出,即便中等之才,若奖励得法,亦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则往往停滞于庸碌不能自拔。曾国藩还说,有能力者可自立门户。在创办湘军之初,他为维护内部完整统一,对另立门户者坚决抵制,但等他做大了,天下人才趋之若骛时,他倒对“另谋发展”者予以支持了。

曾国藩说,要交诤友、交益友,不能交狐朋狗友。曾国藩主张对己要严,对友要宽,尤其主张交友要有雅量,这样如果一时有意见相左,也会最终不伤和气。

在鲍威尔的生涯中,他对犯错误的权威以礼相待。他没有让他们下不了台,而是维护他们的尊严。但他对权威犯错误却又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会即时制止权威们的错误并向他们提出质疑。

管理

鲍威尔是位绅士,他相信受到恐吓的人是不会有主动性的,也不会真正负起责任,结果是他们的组织会因此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他又说,“认真负责有时就意味着得罪人,”“我实话实说,我有时候会使你们发疯,如同进地狱一般。”

作为湘军领袖的曾国藩更是严字当头,他治军严明,在这方面可谓六亲不认。湘军诸将在曾国藩的严格领导下,“虽离曾国藩远去,皆遵守约束不变”。

企业的领导者有三项关键任务:战略、人和组织。战略,决定一个企业要做什么,如何做;组织,决定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架构;人,具体实施战略。现在,企业领导者都醉心于战略,而忽视了人,而实际上,“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这就是曾国藩之道的核心。

教育

“领导即教育”。成功的领导者,譬如韦尔奇和格罗夫,无不把教育当成他们的主要工作,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从事这项工作。

在教育上,曾国藩无疑是个杰出的领导者。他的幕府就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他既是军政长官,又是业师;幕僚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学子。他给旗下江南制造局的丁日昌写信道:“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司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试之以文,考之以事……”毛泽东曾赞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曾国藩这所学校中,后来杰出者有左宗棠、李鸿章。除为数不多的老朋友和儒宿之外,一般幕僚都尊曾国藩为师,从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到学术观点、文学理论,以至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曾国藩的影响。按照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的说法,他们虽专属一行,却能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一点。

曾国藩特别注重“借人之才为才,用人之力为力”。他说,知道古今人们的著述非常丰富,而自己的见识非常浅陋,那么就不敢以一己之见而自喜,应当择善而从;知道自己所办的事情非常少,那么就不敢以功名自居,应当思考推举贤才一起去完成伟大的功业。曾国藩自认为自己属于“中材”或接近于“笨”的一类,因而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

修身

鲍威尔说,“领导者应该为他人作出表率。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平民生活里,组织中的其他人员会效仿领导的榜样──不是从他的言论中,而是从他的行动中。”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所谓“鲍威尔领导之道”包括:好奇心、信任、人品、勇气、忠诚、自信、无私、奉献和同情。鲍威尔在21岁时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智慧:人会出于好奇心去追随别人。哈拉里将之衍生──对于领导者和立志当领导的人来说,诀窍在于:刺激人们的好奇心,为他们开辟道路,向他们表明你自己同样是有好奇心的。

曾国藩则充满了东方智慧。他常说,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也就是说,自己想建功立业,则先让别人建功立业;自己想兴旺发达,则先让别人兴旺发达。这样的说法太过世俗,却是真理。他说,一定要自我反省所走的每一步。他强调“四知”,四知包括《论语》所说的知命、知礼、知言,曾国藩在最后加上了“知仁”成为“四知”,“仁”的意思就是宽恕。曾国藩的领导之道大多目光向内,是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修身放在首位。修身的道理显得简单、浅薄,甚至有些陈腐,但真正实行起来,它远比战略困难得多。


下载全文:
 
来源:《今日信息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