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集爱国、变革、治学于一体的“义宁三陈”
作者:李国强
【摘要】江西义宁(修水)“三陈”: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是世人敬佩的一家三代英才。“三陈”的最大特点:一是崇高的爱国情怀;二是强烈的革新意识;三是坚毅的治学精神。“文章、道德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雷激荡,人才辈出的社会。我省修水籍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三陈”就是搏击时代风云、执着追求真理、立志教国图强的三代英才。一部《辞海》,一家三代四人入选,独一无二。我们注意到,就全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纪念和研讨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活动有所开展,但就陈宝箴、陈三立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召开学术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

陈宝箴是清末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政变后被慈禧太后革职,扶黄夫人柩回赣,终老南昌西山。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盛年侍辅其父,推行湖南新政,“百日维新”后,与其父一同被革职,退居西山。他并不甘心做“神州袖手人”,曾创办江西铁路公司,筹筑南浔铁路。晚年息影庐山,卜居“松门别墅”多年,倡修《庐山志》。日寇侵华期间,他焦虑成疾,发愤不食而死。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说过:“近代江西出了‘三陈’,这三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爱国。文章、道德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举办这次会议,就是要研讨“三陈”(着重陈宝箴、陈三立)的生平、道德和文章,以弘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建设江西服务。

义宁陈氏忠烈满门,诗书传家。吴宓说过:“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所托命者也。”“三陈”是三千九百万江西人民的自豪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三陈”共同的和突出的特点,是集爱国、变革、学问于一身,是大爱国者,大革新家,大学问家,是中华民族智慧之光。

“三冻”有崇高的爱国情怀。陈宝箴早年赴京会试,正遇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园,遥见火光,在酒楼槌案痛哭,四座为之震惊。《马关条约》签订,他痛哭曰:“无为以国矣。”陈三立秉承父志,“百日维新”结束后,慈禧太后赦免戊戌获罪的新派人员,不少人荐请起用,他坚谢不就。在庐山,他拒绝蒋介石的会见;在北京,他坚决不为日伪汉奸做事,晚年拒药绝食而亡。陈寅恪以学识为国效命。解放前夕,有人劝他去台湾,坚辞不肯。祖孙兰代的爱国志趣和高尚气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三陈”卓越的爱国精神,是江西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应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需要很好地研究、宣传、弘扬。

“三陈”有强烈的革新意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愚昧就要落伍,落后必然挨打。爱国者必然是高扬变革意识的有识之士。陈宝箴主政湖南,锐意整顿,实行新政,使湖南很快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他还积极培植人才,为国家举荐维新人才。陈三立则“慨然思维新变法,以改革天下”,协助其父赞画筹谋,功不可没。及至西山情庐,每至深夜,父子相对,嘘唏无言,伤时忧国。以后倡修《庐山志》,力主改革文体,注重科学,其改革精神一以贯之。

“三陈”有坚毅的治学精神。陈宝箴虽然多年为官,但主张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治学宗张载、朱熹、王阳明之学,诗文都非常出色,有《河北精舍讲义》等存世。陈三立少时便在祖父指导下习诗文,以诗名世,成为近代江西诗派领袖。陈寅恪五兄弟,个学业有成,卓然成家。陈寅恪学贯中西,才兼文史,在清华大学时即被称为“教授的教授”,能读懂13种外国文字,中年双目失明,晚年腿骨跌折,目盲体衰,仍锲而不舍,著述不辍,成就斐然。其学问、其毅力都是惊人的,世人称“义宁之学”。江西自古人杰地灵,“三陈”不愧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同江西历史上的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文天祥等一样,资质俊秀,一脉相承。

“三陈”留给祖国和人民的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富矿,值得我们认真整理研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用。作为“三陈”故乡的江西,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近年来,江西在搜集、整理、研究“三陈”诗文、遗物,维护陈氏旧居、旧址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与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工作还有距离。我们应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些。


下载全文: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