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立志·读书·交友·戒骄·健身
作者:吕铁;吕凤山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可真正能架起这个活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又是多么不易。曾国藩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教育子弟却有一套办法。我把它总结出来,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在育人方面有所启发。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可真正能架起这个活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又是多么不易。曾国藩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教育子弟却有一套办法。我把它总结出来,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在育人方面有所启发。

一、立志

曾国藩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能为?”“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可立志,都可以做到。”所以,我们教育学生也应从立志抓起,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那么,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呢?曾国藩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意思是,君子立志,有为大众谋求幸福,有内圣外王的事业。看来,曾国藩是要他的兄弟子侄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我们当然也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但绝不是什么“内圣外王”,而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理想的实现,自然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挫折,在所难免。曾国藩却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他告诉弟弟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立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茶然自馁也。”意思是,我一生中所取得的进步,都是在受挫折受羞辱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磨砺自己的意志,积蓄气势,增长才智,千万不要放松自己泄气啊!曾国藩的这些经验,这些办法,对于那些视困难如猛虎和遭到挫折便一蹶不振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宝贵呀!

二、读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是谋生之道,也是科举时代实现理想的捷径。他告诫弟弟说:“总以看书为急。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一字不靠,将来求为塾师而不可得。”告诉孩子说:“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官居二品,军务繁忙,“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晚年病重,一只眼睛视物不清,“每日仍看《通鉴》一卷有余”。今天,我们要求学生努力读书,自然不是只为了吃饭、为了升官发财。但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个人理想的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只有靠青年一代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曾国藩不仅重视读书,还对读书方法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对于现在好多学生来说,最不容易做到的便是“有恒”这一点。他们有时心血来潮,通宵达旦;有时又灰心丧气,浅偿辄止,这当然就读不好书,干不成事。可“人而有恒”又谈何容易!曾国藩却有自己的办法,告诉儿子说:“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意思是希望儿子们从年轻时起,就从有恒心上狠下功夫。但必须有情趣,培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经久不衰。如果把学习当成负担,咬牙切齿,硬着头皮去做,早晚有一天会顶不住的,也就不能真有恒心了。

三、交友

很多人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曾国藩却进一步指出:“一人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他已把交朋友上升到了关系人生成败的高度。当他得知四弟要离开家里,出去读书时,便连忙写信道:“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惟无益,且有大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意思是,实在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千万不要和坏人鬼混,沾染上不良习气啊!看来,交朋友确实关系重大,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呢?曾国藩说:“须择志趣远大者”,决不能和那些讲吃讲穿,低级趣味的人交朋友。

有时,我们只知道某人“志趣远大”,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和他交上朋友,曾国藩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对这个人一定要“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且要“殷勤亲近。亲近愈久,获益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若能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必然也能如愿以偿,交到一个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好朋友。

四、戒骄

曾国藩认为:“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也就是说那些本领高强的人,都因骄傲而失败。遍观古今中外的失败者,未偿不是如此啊!但生活中,没有听说有谁认为自己骄傲自满,相反,很多人还自认为谦虚得很。曾国藩指出:“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意思是说,凡说话写文章,讨厌人的俗气,嫌弃人的鄙薄,议论人的短处,揭露人家的失败,都是骄傲的表现。所以,当有的学生大谈哪个老师课教的不好,贬低别人孤陋寡闻,笑话乡下同学寒酸小气时,这正说明该生并不成熟,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骄傲自满,自高自大。

怎样才能改掉骄傲的毛病呢?借鉴曾国藩的办法,我们先要告诉学生家长:“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的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还要告诉学生“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改掉骄傲的毛病,要从不嘲笑别人做起。其实这些还不是最根本的办法,曾国藩认为“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看来,那些高干、大款要想戒除后代的骄气,真是难如上青天了!然而曾国藩却做到了。他官居显位,却从不“多寄银钱回家”,并告诫家人:“我家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只给后辈多买一些书。”

五、健身

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曾国藩深明其中的道理,并为子侄的身体一代不如一代而深深忧虑,但他却告诫说:“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愈出,阳气愈提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所以,我们借鉴曾国藩的健身之道,告诫学生不应小有不适便放松学习,小病大养,要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才会有所成就。曾国藩认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意思是平时要高高兴兴,心情舒畅,好的心情,对身体极为有利;怒气填胸,是健康的大敌。

如果有病了,怎么办呢?曾国藩嘱咐家中老幼:“不轻服药,尤不服克伐之药。”有病却不让吃药!这让那些动不动就往嘴里大把大把塞药的学生真不可思议。曾国藩的理由是:“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若服药而日更数方,无故而终年峻补,疾轻而妄施攻伐强求发汗,则如商君治秦,荆公治宋。”所以,“医可多请,药不可杂进耳”。曾国藩还说:“保身莫大于眠食二字,”要“眠食有恒”。意思是吃饭、睡觉要有规律,不可今天闻鸡起舞,明天又睡到日上三杆;更不必今天喝口服液,明天吃健脑丸。只要“饭必精凿,蔬菜以肉汤煮之,鸡鸭鱼羊豕炖得极烂,大补莫过于此”。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是:“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饭后三千步。”

曾国藩就是用这些办法,把弟弟劝诱成才,把儿子培养成外交家,虽然时光飞逝,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但曾国藩以上几点育人之道,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我们不断吸取5000年中华文明的精华,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方法,必能成功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载全文: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