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九嶷山区瑶族聚居的西湾村的门坊上刻着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先生的手笔“水峙山流”四个大字。这原是何先生赠予此地一位瑶族老太太的门楣横批。
时值腊月,京都长官何绍基在永州府官吏的陪同下,往九嶷山览胜寄情。至西湾村时,天色已晚,便留宿在此。
一夜清风掠尽劳顿。晨起,何绍基迎霞照,携纸墨,漫步乡间小道。
不远处,一位瑶族老太太正在自家房前洗红薯。何绍基迎上前去与老人打招呼。老太太得知是昨晚来村的何大人时,很高兴地请他进屋坐坐。何绍基抬脚走进这间四壁透风的小屋。
交谈中,老人告诉何绍基,她只有一儿,30有余,家境贫寒,娶不起亲。何绍基听后,动了心思。他顺手将纸墨摆在一张破桌上,思索起来。
不一会儿,何绍基特意为老太太书写的一副春联写成了。他微笑着对老太太说:“若有人要买这春联,你一定卖个好价钱。”老人十分感激何大人的一片好意。她目送他走了很远。
何绍基离开九嶷山后,为老太大写春联的事很快传开了。许多人慕名而来,他们非买春联不可,价钱出得奇高。老太太最后只将对联卖了,横批无论如何不肯卖。于是,“水峙山流”四字就留在西湾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