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昭绶,字明权,号竞存,别名攘夷子,孔子七十一世孙也。湖南省浏阳县东乡达浒人。清光绪二年丙子1876)九月初八寅时生,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邑庠生补廪。科举废,未食廪膳。宣统元年,以优等毕业于湖南全省优级师范学堂预科,升入历史地理本科。宣统三年选科毕业,照钦章奏奖举人。民国元年创办《长沙日报》,任主编。旋留学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授法学学士,任留日学生经理。归国后,历任湖南省第一师范校长、湖南省教育会副会长(1913年)、湖南省参议会副议长(1922年)、北伐战地政务视察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少将参议、豫陕甘三省考核官、国民政府考试院考核制度史编撰。公元一九二三年,公任湖南省参议会副议长时,适值浏阳遭百年罕见大旱,田园禾稻颗粒无收,饥民嗷嗷,饿殍遍地。公目睹惨状,心怀恻隐,乃为文吁请各方赈济,文辞凄楚不忍卒读。各界人士感其文而慷慨解囊,得金近万,以之办理平粜,拯饥民不死者数百人(其文手稿文革中散失)。公每岁除夕,必归与家人团聚,翌年新正,来谒者日十数起。公嘱门者曰:"礼帽文明杖者,为余拒之,短襟布衣者,则速报余以出迎。"其同情贫人,于此可见。初二,则集子侄辈诫以勤农桑尚节俭,及索女红于女侄等,以察闺中勤怠。公用人惟才,才不足以任事者,虽亲如期功不能得一枝栖也。尝语人曰:"要因事择人,毋因人而择事。"呜呼!今之以权谋私者,能不愧煞!公与曹典球、骆曼南、仇亦山、王季范、刘海元诸先生相友善,并曾与王创办育群中学于长沙。生平著作甚多,其代表作有《备肘录》等,但未成秩付梓。藏书亦多,解放后为湖南图书馆运去,计十一挑。一九二九年已巳七月十六日终于南京康济医院,年五十有四。其死亡原因,一说为罗介夫买通医生在针剂中注入剧毒所致,盖罗为公之政敌也。此说虽盛传一时,然无确证,亦莫可如何。灵柩水运回长沙傅家洲本宅,吊者盈千,皆三湘名士及长沙各公法团体代表。追悼会由湖南省长茶陵谭延闿主持,冯玉祥,唐生智等高级将领均远道亲临参加,并致吊唁。祭幛挽联数以千计,极一时哀荣之甚。其挽联幛语曾专录一集,文革时为造反派付之一炬。公幼时,聪慧异常儿,过目成诵,曾随业师孔芷轩先生祀圣祖师,欲试其才,命读祝文,而师仅以红纸叠如祝状,置读祝所,公启而读时,除年月日及主祭与祭人名外,别无一字。知师乃为难,乃朗声诵曰:"与天合德,为圣之时,虽百世而可知,推四海而皆准。故《易》倡革命,《书》厚民生,《礼运》详大同,《春秋》张三世。天不变,道不变。有血气者莫不尊亲,见异词闻异词,自生民来未有孔子。孙等仰承先绪,虔蔗馨香。学《诗》《礼》以绍儒宗,施声名及于蛮貊。"其博学多才,在场者莫不叹服。公有遗影一,系民国元年十一月与《长沙日报》同仁合摄,中排左起第三人即公也,现珍藏于侄孙孔立中家。夫人汤氏,生子二,长伯麟,马日事变时遇难。次叔麒,病殁。长媳骆氏,曼南公之女公子也。次媳刘璇吉,为刘海元教授之千金,今尚健在。公始葬湖迹渡太极坡丝茅冲,乾山巽向。后迁葬于原籍浏阳达浒书香甲。其先君广猷公,妣王太孺人,王父继通公,王母龚老孺人均有画像,并配有赞,题绘均为姜信吾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