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曹典球生平事略
作者:曹陶仙
【摘要】曹典球,字耔谷,号猛菴,湖南省长沙县人,生于1877年7月29日。耔谷早年参加了戊戌维新运动、北伐战争,积极度投身革命。后来献身教育事业,为湖南近代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成绩卓著,闻名于湖南教育界。曾历任湖南教育司司长,湖南教育厅厅长,湖南省高等实业学堂监督。
  曹典球,字耔谷,号猛菴,湖南省长沙县人,生于1877年7月29日。耔谷早年参加了戊戌维新运动、北伐战争,积极度投身革命。后来献身教育事业,为湖南近代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成绩卓著,闻名于湖南教育界。曾历任湖南教育司司长,湖南教育厅厅长,湖南省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湖南大学校长,教授,湖南省长公署顾问,湖南省政府委员,长沙市政厅厅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秘书长,南京教育部主事,北京教育部秘书,国务院秘书,文艺中学校长等职。解放后曾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顾问,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湖南省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60年4月在长沙病逝,享年八十有四。逝世后公葬于长沙烈士公墓。

  一、上下求索  为我中华

曹典球的生父曹广滋是个裁缝,生母江氏,给人家当乳母谋生。他六岁时,母江氏逝世,乃过继到曹广琎为嗣。广琎二十岁时,即教蒙馆,教了二十多年,又考取了秀才。光绪十九年,清朝吏部选了他做湖南郴州县教官,做了一十三年。典球自幼至长,所读的中国书,都是广琎教的。典球自幼颇能文章,在光绪乙未1895年,以文选学赋,在湖南学政江标科试之下,举秀才。当时正是甲午战争风云突变,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难。国家处于被瓜分蚕食危机之中。这时耔谷先生看到了一味妥协投降的清政府之无能,深感中国受外来侵略之屈辱,在为民族前途而痛心之苦闷中,他努力寻找救国途径,购了《海国图志》、《西学启蒙》、《天演论》等书,从事研究。这些书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典球感受更是深刻。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这时,康有为、梁启超约集抵京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上张。“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维新运动之序幕。典球的思想也紧跟这股维新潮流而前进。他后来道:“余少壮好谈时事,有澄清天下之志。”从年青时代起,他就把自己与中国之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1892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涛看了典球所写的文章,非常欣赏,举荐他应试京都经济特科,应试结果,名列第一,等于中了举人。后来任敏卿有诗道:“终军弱冠成名早,子建文章结构新。”陈宝箴、徐仁涛、江标等都是当时维新代表人物。他们积极参加并领导了湖南的维新运动,使湖南成为维新运动最活跃之地区。典球应试经济特科后,随即参加了戊戌维新运动,大力鼓吹新学,写了许多诗文,并与谭嗣同、唐才常、严复等常有书信来往。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爪牙在湘到处追捕典球,典球逃避山中,随身只带几个鸡蛋,维持了三日生命。后来,经人多方斡旋,出二百金,才免于难。

1899年冬,唐才常又在上海组织正气会,后不久改为自立军,分成七路,准备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举行起义。典球此时与唐才常通信联系甚密。1900年(庚子)唐才常在武汉起义,很快被张之洞残酷镇压。唐才常遇难,典球也被湖南巡抚俞廉三所侦知。俞下文给郴州州官,命郴州衙门将典球逮捕。这时郴州州官任国均、防管统带徐先发都很开明。他们竟为典球作掩护,说典球并未在郴州闹事,典球因此得以脱险。自此,典球即在郴州闭户读书,并且创办了《政学征信报》,鼓吹新学,介绍西方先进思想,在湖南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时,四川总督岑春煊、广西巡抚沈秉坤、贵州巡抚邓华熙都慕名来聘典球去任职,典球均辞而未往。

1903年,清末学者欧阳中鹄先生聘典球去浏阳小学为常任总教师。由于浏阳是谭嗣同、唐才常故乡,欧阳中鹄又是谭嗣同、唐才常的老师,典球于是欣然前往。他自己回忆说:“余遇戊戌庚子之变,退而讲学,忝为人师。光绪癸卯,就浏阳小学堂之聘主其事。学堂因邑中南台书院所改建。时科举将废未废,而浏阳为谭嗣同、唐才常诸先烈故里。邑中人知余与诸先烈有旧,遇事推重,故来学者亦乐于相从。”典球到浏阳小学堂任职,是他的教育生涯之起点。

1904年,熊希龄荐典球为西路师范学堂兼常德府中学堂教师。1906年2月至1908年6月,典球在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及长沙各中学教课。1908年,湖南学政吴庆坻委任典球为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典球任监督时,首先创办了矿业、铁路、土木、机械、化学等项专科,并且聘请了王宠佑及东西洋各专科学者为教授。此外,又聘请了有先进思想之同盟会会员黎

尚雯、余焕东分任职务。典球在湖南高实创办的这些专科,即湖南大学今日之土木、机械、化工等系之前身,矿冶科实为今日之中南矿冶学院之前身(中南矿冶学院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从湖南大学分出而成立。)因此典球为湖南教育事业之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之所以要创办这些专科,是有其思想根源的。他从维新变法之失败中看清了清朝政府之腐朽与中国自然科学之落后,认识到中国受外来侵略之严重性。他想到要使中国富强非走“实业救国”之道路不可。他说。“日本人所制成之物品,无非是机械、化学两大科学之作用。我们要抵制他们的货物,第一要我们的学生把物理、化学、数学学好,专门用功在机械、化学上,自己有了应用之物品,自然不要外国货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典球之救国方法,当然也受着一定历史条件之局限,未免有些偏颇,但他的精神是感动人的。他的这种愿望,在黑暗之旧中国,也是难于实现的,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之新中国,才能成为现实。解放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湖南的矿冶科、土木科、机械科、化学科是我创办的,到今日四十年光景。但是在这四十年里,没有看见一个好矿厂,好工厂,也没有看见自己炼的钢,真是急人闷人,以为我所做的事是错了的。如今看见鞍山钢广出钢了,自动机械袭轰烈烈地动起来了,大冶铁矿——兴林山,地质物理探矿队成立了。我们湖南水口山也发现新的矿层了。”典球对祖国怀着—颗多么赤诚的心呀!典球在办高实时,强调教学与实习相结合为主之原则。他常亲自带领学生做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烧伤自己面部。学生为其牺牲精神所感动。后来,他的—名高材生马文仁写诗称他道:“进军科学不因循,绝顶相期许共登。灼面当年非好事,效颦今日得依凭。公门桃李芬芳盛,庭院芝兰次第兴。一盏巴音酬永健,书城寝馈息何曾。”又道:“才高倚马早逢春,著述匡时志绝尘。探讨冶金谋富国,任劳急难总怀人。徂公健步心尤热,自述诗裁意更新,历尽沧桑今复旦,歌传丰壤总精神。”

1908年,典球翻译了日本崛田璋左的外国地理讲义,在思贤书局出版,此书为朝鲜史、安南史、缅甸史等集成,曾用作教本,在优级师范学堂及各中学讲授。

1913年,蔡元培任南京教育部长,调典球为南京教育部主事,即随蔡公一起出国游历,其诗文曾为外国人所仰慕。徐显立有诗曰:“当年渡海看樱枝,文采曾留异域知。阅世须眉征寿养,照人肝胆不相欺。”

1913年,范源濂任北京教育部总长,调典球为教育部秘书,熊希龄任内阁总理,又荐典球为同务院秘书。典球在此任职期间,深恶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不愿在袁氏政府内供职。任职不久,他就自请除外。熊希龄又任他为汉口造纸厂厂长。他在任职期间,造出了多种优质纸张。后来典球写诗道他在京时,对袁政府之不满与憎恶:“曾作金台客赴燕,不堪回首忆当年。城荒紫禁难骑马,池冷昆明莫泛船。落寞王孙扪饿虱,堂皇议院镇寒蝉。书生到此无聊赖,祗觅茶园听叫天。”(指赴茶园观当时名伶谭鑫培叫天奏技。)另一首歌道:“西华门外望煤山,痛史沉沉未恶探。紫色鼍声凭地起,黄金魔影向人干,群龙无首痴争长,—凤乘飞去不还卅载春明温旧梦,与谁含泪话云南。”

典球在袁氏称帝后,又坚决辞去了汉口造纸厂厂长之职,愤然回湘,回湘后为湖南教育界讨袁文字之役,撰写了大量讨袁文章。

1915年,袁世凯做了八十二天短命皇帝死去。典球即受谭延闿之邀,组织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学会合办湘雅医院。典球被推为首任会长。所以典球是今天湖南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也是湖南医学院首任院长。

1926年,唐生智聘典球为湖南教育司司长。同年,北伐战争开始,典球随唐生智将军参加了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秘书长。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之时,蒋介石背叛革命,策划了了骇人听闻的“四、—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典球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不顾自身安危,与唐生智撰写了讨蒋电文。为此,蒋介石一直耿耿于怀,1932年,典球任湖南教育厅厅长兼湖南大学校长时,蒋介石强令何键同时免去了他的教育厅长与湖大校长职务。

  二、赫羲台畔、桃李风华

典球的一生与湖南大学之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他不但任过湖南高实之教师与监督,首创了湖南的矿冶、土木、机械、化学等专科,而且还担任过湖大校长与教授。他在任校长、教授期间,曾多次营救过共产党人与革命学生。他的子孙也有十二人先后在湖大教过书或读过书。他的二子陶仙与三子修懋都任过湖大外文与物理系教授。

1930年,胡子靖荐典球为湖大校长。1931年1月正式上任。典球从1931年至1932年任湖大校长期间,正是革命烈士杨开慧被捕与殉难之时。典球听说何键逮捕了杨开慧,非常气愤,说何键这人太不留情面。他写信给何键,竭力相争,希望何不要对杨开慧下毒手。何键当时对典球虽然很敬重,但出于他的反动本性,还是不顾—切将杨开慧杀害了。典球听说杨开慧被杀,气愤已极地说:“何键真是太无人性。”典球竭力营救杨开慧,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为人正直,富于正义感与同情心之品格;另—方面是典球与杨昌济先生交往颇深。他们一同参加过戊戌维新运动,对当时国家之命运与前途有着共同的担忧,都认为非改革不能图存。后来,深知湖南教育发展史的典球写了《杨昌济先生传》与《杨昌济先生年谱》,对杨昌济先生给予了很高之评价。他说:“湖南之师范教育,前清末年虽有中、西、南三路师范学堂及优级师范学堂之设,大辂椎轮,不为无功,但至高师成立,始有西洋伦理学、教育学及哲学等课程,其规划皆昌济先生所首创。”他又说:“是以湖南之师范教育,至昌济先生讲学高师时,乃与普通各种诸教育有所区别。虽先生之所采之英、德哲学诸书作教材,多唯心派家言,然在湖南教育史中,别开一新纪元,不可忽视。”

何键不仅惨无人道杀害了杨开慧烈土,而且还要捕杀杨开智与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这时,典球为杨开智作掩护,将他安排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内工作。但何键还不放松,竟派人追捕到湖大。那天,杨开智看见形势不妙,立即跑来找典球,典球正在上课,他随机应变,将开智、岸英藏在讲台底下。追捕之人窜到教室时,典球正安详地在讲课,看到追捕之人,他横眉冷对,厉声斥问:“你们来干什么?这是课堂,不许胡来。”鉴于典球当时的威望与职位(何键不在湘时,常由他代省主席)追捕人只得悻悻而去。开智、岸英遂免于难。事后,典球又拿出二佰元,租了一条船将开智等送到武汉。

1950年,开智、岸英从北京回湘,专程拜访了典球,表示谢意,并于1951年把曹陶仙从湖大介绍到北京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政治,改造思想。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回湘时,对典球很是怀念,特别接见了典球,并设宴邀请了程潜、唐生智、周世钊、李淑一、杨开智夫妇,合影留念。

典球还多次为湖大毕业学生题词留念。他在给湖南大学民二二级毕业生记念册上写道:“范宣城有言,专为义则伤生,专为生则塞义,专为物则害智,专为己则伤仁。湖大文理工三院诸生同时竟其业,以此贻之。”从题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典球对学生在做人道义上之希望。他希望学生不但是有知识的人,而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典球还为湖南大学民二九级毕业生纪念册题词赋诗道:“湘江遗教至今存,精舍侨居亦有原。历尽艰难迎岁月,直拼心力挽乾坤。赫曦台畔天将晓,时住山前雷始屯。七七二年寻道脉,可无神悟接南轩”。

典球对湖南大学有着深厚之感情。他被蒋介石强令免职后,被迫离开了。人虽离开了,但心里却时时记念着湖大以及湖大朝夕相处之友人。时时关怀着湖大之前途与命运。1938年日寇炸毁了湖大图书馆,典球闻讯,悲痛万分。他满怀对日寇之仇恨与对湖大图书馆被炸之痛惜,写下了“伤湖大图书馆”一文。字里行间,忧愤填膺,催人泪下,激人奋发。

“狡哉倭奴子猖獗,凭空飞入逞鹊突。腥羧扑地山陵崩,俄顷精庐竟摧杌。维我岳麓南之维,与世为忤为人师。开宗北宋辟黉舍。九百馀载文教施,余丁多艰昔居此。衔泥拾苇营新址。旧规初拓赐书楼,奔撞岂或防狼豕。胡为建立甫四秋,遭此横暴如匪偷。虾夷敢学祖龙舞。焚我图籍何仇仇。忆昔光武昭令闻,赐女金印那玎郡。隋唐文字载东还,晦蒙始进开明运。何乃力盗憎主君,自古枭无与群。背本逐末竟侵掠,知汝不戢将自焚,吾华清胃四千载,礼义涵濡迄无改。诗书虽毁心尚存,人人敌忾今何待。嗟余衰老闻恶声,枕戈待旦思群英。誓扑此獠渡东海,再集铅松起百城。”

湖南大学迁辰溪,典球也将他办的文艺中学迁到了桥头河。原来在湖大与典球交往日久之湖大叶文系名师李肖聃、曾运乾、杨遇夫、何之春、杨开劲等人,都十分担心桥头河离敌踪太近,都迫切希望典球能赴辰溪再到湖大讲学,典球因家事、校事负累缠扰,不能成行,约了诸友第二年春再赴辰溪讲课。当时,曾运乾先生接了典球之信,知他准备第二年春来校讲学,代表诸位很高兴地回音说:“奉读来书,并诵佳章,敬悉先生允于明春来校讲学,同人闻之不胜欢忭。千金之诺,宝也何如,现当冬季,瞬届初春,翘首天南,曷胜延伫!”

典球虽然应允第二年春赴辰溪,但—直都因家事、校事太重,未能如愿以偿,他为此深感不安。后来,他在哭李肖聃四十韵中说:“余牵于校事,竟不获往,至今思之泪下。”此即指他未能应诺赴辰溪讲课之事。典球当时虽未成行,但后来在“有感”—诗中,怀念湖大,深情地写道:“不眠若待赫曦升,草草劳人百感增。尼父怜才长入梦,文翁化蜀愧无能。强将欢笑支衰骨,那有谋猷度薄冰。老墨庄骚都读遍,祗余燃艾作孤僧。”他又在“和宗子威见怀”诗写道:“落落名山半学斋,于今榛莽恼人怀。思残红叶诗心远,念到黄龙酒兴佳。”

与典球同在避寇之旧友,也时刻盼望着赫曦台畔天将晓。典球之密友湖大名教授李肖聃(李淑一之父)也写了诗给典球,诉说他盼望早日归回云麓湘滨之感情,其诗道:“诗情别意两何穷,细雨含烟送晚风。痛逝梦回三峡远,忧时心望九州同。思归云麓湘滨去,春入青灯绛幔中。献发神皋馀瑞气。兰厄领解醉颜红。”后来,典球在痛悼李肖聃去世之诗中写道:“完璞终归土,容光永赫曦。”

典球在这忧心之苦盼中,在这漫长的切望抗战胜利之日,常常夜不能寐,在不眠中苦盼赫曦台畔朝霞升。在这凄寂之日子里,湖大旧友胡庶华先生(胡曾三长湖大)来到了桥头河。典球欣喜之至。他道:“寂寞元亭嘉对少,喜今重见美髯公。”为了迎接胡庶华先生之驾临,典球特意约请了许多湖大旧友,为胡先生洗尘,他即兴赋诗道:“堂构丕成九百年,于今喜见后生贤。苍苍古柏新芽长,滴滴清泉一派传。也许识途怜老马,几曾悟道见飞鸢,坐中尚有胡安定慷慨关怀麓寺烟。”

1945年,典球终于盼来了抗战之胜利,岳麓山下之赫曦上升。他再次受湖大之聘,前往任中文系教授,讲解汉魏六朝文及前后汉书,他的教学态度严谨,学识渊博,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见解。他认为读书要灵活运用,要理解各种时代背景之不同同时代文章之精华也随之不同。他说:“凡读三百篇。要领会其情不足,性有馀,情不足故寓之景性有馀故见乎情。凡读骚要见情有馀处。凡读汉诗,先真实而后文华。凡读建安诗,于文华中取真实。三国六朝乐府,犹有真意,胜于当时文人之诗。凡读文选诗,分三节;东都以下重情,建安以下主意,三谢以下主辞。”

典球在教学上提倡独立思考。他认为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之理解,对学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制造,他说:“怎样读书,了解与掌握书之内容……这就是说独立理解,思考,在自己之记忆中,创造地把书之内容,加工制造,使得根据书里之材料,可以容易得出结论。”

典球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原则,又强调独立思考、理解、再创造。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在当时是先进的,而且也适应于今日之教学。由于他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成材者颇多。他在高实与湖大之学生,后来不少是实业界与教育界知名人士。有的还是毛主席所尊敬的老师,如许君飏先生、李大梁先生,都是毛主席尊敬的老师。典球之学生与同行对他之为人与学识,是非常崇敬的。典球八十寿辰时,收到了许多学生与后学之来信与祝寿诗。湖大教授王啸苏有诗道:“词林今晚矣,文馆尚巍然。桃李春仍在,芝兰晚更妍。”此诗是写典球主持高实及湖大,并任教各公私学校,教泽宏远。湖湘后进,盛极一时。

段温晖有诗道:“长年如坐四时春。志趣清高迥绝尘。八斗渊源溯家学。三湘桃李仰高人。青囊妙术常常展,教育思维日日新。犹记莘莘诸学子。一回追忆一凝神。”

徐显立有诗道:“多少门前旧桃李,白头都羡鹤精神。”

吴剑有诗道:“纵横诗酒少时春,警句联篇迥绝尘,八斗溯源千载学,三湘早树百年人。”  龚业强有诗道:“门墙美富盈桃李,齿德尊荣胜偓佺。”

典球为培育英才作出了卓著之贡献,耗尽了毕生之心血,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但典球却非常谦虚地说:“余平生教授过学生万余人,成绩渺小,功过参半。”他这样谦虚之美德,实为我们后人所景仰。

典球在湖大任教授期间,还曾竭力营救过革命者。1949年,白崇禧撤退到长沙逮捕了许多湖大共产党人。有—次,典球听说白崇禧逮捕了湖大一个学生,一师一个学生,他立即出来抗议,为之保释,使其免于受难。1949年,人民解放军南下时湖南省省长程潜先生接受了共产党人和平解放长沙之建议。典球此时协助程潜,做了大量迎解工作。他在湖大与文艺中学演讲时,均以程公之意旨,策励学生,为长沙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典球不但自己一生与赫曦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子孙,也多与湖大关系密切。他的二子陶仙,二十年代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湖大外文系教授;三子修懋,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也曾任湖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多年;三儿媳王昭玖,194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数学系,曾留校任助教,四子曹修宪,留学日本,抗战时积劳早逝;五子曹修矩,湖大电机系毕业;六子曹修育,湖大机械系毕业;七子曹修易,湖大政治系毕业;次女曹钧怡,湖大中文系二年级肄业,长子曹修诚,曾任湖大图书管理员,早于1930年去世,长孙曹治复,湖大中文系毕业;孙曹治询,湖大经济系毕业;孙媳陈筠年,湖大经济系毕业;孙曹治勋,湖大放学系毕业;孙媳方虹湖大数学系毕业。

  三、举办中学,从政清廉

典球从事教育数十年,以造士育才,振兴中华为己任;加之他学行兼优,诗文尤工。因此,湖南教育界之老人,提起曹耔谷先生,无人不晓,但人们一般只知道他任湖南高实监督,湖大校长、教授  首创湘雅医学院等头面之事,都不清楚他亲手创办的文艺中学。

1922年,湖大教授杨卓新、高实学生李国钦从英国留学回国。易韩球,曹陶仙从美国留学回国,仇蒙从法国留学回国,邓怀武从德国留学回国。典球即在长沙浏城外二里牌邀集了他们创办了文艺书院(二年后改为文艺中学),以诚、明强、密四字为校训。由于李国钦在美国纽约经商,他募巨款,帮助典球建造了教室、宿舍、食堂、浴室、图书仪馆、大礼堂等房屋与设备,学生在高、初中两部,已于1937年发展到了六百余人。其中老师还有典球、彭仲炎、徐希静教国文;余志通、曾芸阁、黄用中、美籍斯密司、陶仙教英文;汪澹华、唐衡岚、修矩、贺华生教数学;罗沫美、曹止贞、易球教化学;邓怀武、张兴修教物理、彭沛民、金洪声教体育。

1937年,文艺由于避日寇侵袭,遂迁校到了安化县与湘乡杨家滩桥头河等地。1945年抗日胜利,又迁回长沙原址。幸喜校舍并未被炸毁。又很快恢复—切旧规。直到1951年,典球遂将文艺中学全部交与人民政府。

典球办文艺之立意,还是在于振兴中华。他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波折,都亳不畏惧,明知路不平,偏上险绝处。他说:“夫天下之事,皆先难后易,惟教育则愈办而愈难。抑教育之道,犹有未尽善也。予之于文艺,亦如大海中一浮鸥耳,为成为败,固无系斯世之重轻,而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明知其难也,亦黾勉以赴之,明知其无成绩也,亦缒绻以将之,如愚公之移山,如章亥之探拯,能否如其志,所不顾也。殆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乎?”

1936年,典球六十大寿,前来祝寿者很多,送的寿金达一万多银元。他对此项寿礼,既不华靡浪费,也未置任何家产,只将全部补建了图书馆与实验室。他在落成之日说:“今兹文艺承十方贤达为典球六十岁辰赐金建筑图书馆实验室。落成之日,诸生庆祝。余以至诚向赠金诸公谢焉。”

后人邓良杞有诗道:“五十馀年教育家,万株桃李看风华,道傍不种先生柳,户外常停长者车。黉舍辟来忻棫朴,草堂移去念桑麻。因知节约称觞日,犹是姜盐豆子茶。

文道恒有诗道:“输将教泽传湘浦,早有文章接建安。”又诗道:“经术文章继二王,菁莪棫朴重湖湘。隔江坛占崇如许,山自崔巍水自长。”

典球本人出身寒微,深知劳动人民之苦楚。他对家里佣之子女,都尽量出钱资助他们上学,毕业后又为学校服务。他的子女孙媳,都各有专长,经他教养,不做寄生虫,因此,他逝世时并无馀资遗产,只有长沙司马里一幢不讲究之房子而己。他一生清操,薄金钱,磊落胸怀不染尘。他1960年4月逝世,送葬队伍长达二三里。湖南教育界与政界的许多知名人士,都表示了沉痛哀悼。程潜省主席送了伍百元作为丧葬费用。

解放后,章行严(即章土钊)曾赠典球诗道:“清秋湘瑟有人弹,消遣文章忆建安。生性未妨谈墨学,老年初解误儒冠。龙头有属名无忝,马齿徒加意自寒。久别不须重记省,亭皋枫叶几回丹。”

 





下载全文:
 
来源:《长沙县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