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虎恩,名华南,号勋臣。出生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7月,祖籍浊水金窝。幼孤贫,喜读书、秉性沉稳,英勇善战。兵法精良,尤善骑术,是清末湘军著名将领之一。早年参加曾国藩部转战太平军、官至副将。清同治元年(1861)余率部归老湘营刘松山节制,北上征讨捻军而擢升总兵,赐号精勇巴图鲁。
1867年,西捻军突入陕西、包围长安,余随刘松山驰援。领马队接连攻陷金谷、银渠、鄘县、晋升提督,留驻陕西。
1869年,左宗棠举将才,荐刘松山部优异将领余虎恩以头品服,在灵州、板桥、蔡家桥一带驰援陕军,以骑旅突之,奇下回军堡垒;在进攻吴忠堡,金积堡时,余领左路骑兵,被回军刺伤左膀,坠于马下,他上马再战,终于获胜。1870年,刘松山中炮身亡后,余随刘锦棠继续围攻金积堡,于翌年占领该堡。
1872年,余奉命招军去甘肃,随刘锦棠攻西宁,余率部至陕口,详细侦察军情和地形之后,与刘部南北夹击,攻占西宁,功赏黄马褂,接着攻下肃州,任陕安镇总兵。
光绪二年(1876),英、俄帝国主义策动支持浩罕汗国摄政王阿古柏及回族酋首白彦虎,余小虎等打着“复兴伊斯兰教”,建立“东土耳其斯坦回教国”的旗号,进行叛乱,侵占新疆。余以陕安镇总兵之职,率部参加了由陕甘总督兼西北军务督办大臣左宗棠指挥的西北大军进行平叛。左为戈壁运粮困难而焦虑,余主动请求承担重任,于同年七月从哈密出发,督军运粮,晓行夜宿,历尽艰险,过天山,终将军粮运到巴里坤古城。八月各军出击,进攻右牧地,余率马队从山后出击,与董福祥军合力击败。平定了新疆南部后,又乘胜攻克乌鲁木齐城。至此,天山北路全部收复,授余云骑尉世职。
1877年,清军进军天山南路,以余部截击叛军援兵。余亲率骑旅九营,身先士卒,力杀叛军多人,部下争先杀敌,连战皆捷,万余叛军援兵受阻,无法前进,遂攻克达扳和托克逊。授余骑都尉世职。年底,余又领先锋部队,冒天寒冰雪,向喀什噶尔挺进,日夜兼程,六日奔驰九百里,半夜抵达喀什城,即与黄万鹏等部合围进剿,阿古柏自杀,其子伯克胡里在沙俄和英帝的扶植掩护下西逃至喀什噶尔称汗,继续顽抗,余亲自率步旅追击,并令桂锡桢率骑旅自间道疾驰,前后夹击,斩叛军副元帅王元林、白彦虎,活捉元帅马元、余小虎。喀什噶尔及喀什两城同时收复,平定了新疆南路。余以功赏一等轻车都尉。此后,余任陕安镇总兵,历驻乌什、叶尔羌、和田等地。
1885年,余因病假归。1890年调京,隶清廷荣禄大臣委用差遣。1891年统湘军驻岳州,因缉盗有功,被封二等男爵。
1900年授喀什噶尔提督,未到职,留清廷京内统领武卫10营,义和团运动时,余虎恩反对董福祥攻打外国使馆,在荣禄大臣面前与童福祥争论,当面指责董福祥。董大怒,欲杀余宪恩,荣禄以身相阻。并令余驻防于京外正定府。未久,余仍回湖南统领湘军。清光绪乙巳年(1905)12月,余因创伤复发殁于浊水金窝,葬于大众坪,终年7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