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著名教育家何炳麟先生事略
作者:曹榜平
【摘要】前些年,我因调查何炳麟先生的堂侄,我党早期北方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何孟雄烈士的生平事迹,在采访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关于何先生的情况,现整理出来,故称“事略”。
  前些年,我因调查何炳麟先生的堂侄,我党早期北方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何孟雄烈士的生平事迹,在采访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关于何先生的情况,现整理出来,故称“事略”。

何炳麟先生,名周台,别号述程。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农历五月十七日,诞生于酃县中村乡龙塘村。少年时在父亲执教的蒙馆里念书。稍长,随兄考进县城梅岗书院。以发奋好学,于经史百家之书,初有心得。一九○○年参加衡阳府试,录取秀才。次年考进武昌辅文普通学校。一九○二年入湖南范馆。一九○三年八月,他抱着科学救国思想,东渡日本,进工业学校电气科学习。一九○八年十月,回国省亲,被人诬告为刘道一报仇而回国行刺。抵湘后被扣留,以至滞居省垣,未能再去日本。旋接办电报局邮电学校,并开办省电话局。同时在湖南省高等学堂、省立优级师范任教。一九○九年二月邀集刘光前、邓国勋、唐瞻云等十五人,共捐资二千五百元,创办南路公学。一九一二年改校名为湖南第二公学。是年七月,校长唐瞻云辞职,何炳麟不避艰难,毅然挑起校长重担。一九一四年改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何炳麟继任校长,直至解放。

解放后,何炳麟先生先后任过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长沙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一九六六年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九十岁。

(一)

何炳麟先生虽然出身富有之家,但他与一般绅士迥然不同,他生活简朴,节衣缩食,能俭则俭,能省则省,从不浪费。他常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办教育。他在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任教时,待遇相当高,每堂课酬金,为四两银子(含银洋五块五),何先生家住长沙城(即河东),省高工岳麓山下(即河西),按规定,他过河上课可乘三人抬的轿子,后面还带个提皮包的听差。何先生认为教育是救国事业,办好教育必须俭省,他把三人抬改为两人,撤了听差。后又自己提皮包行到校上课。学校经费困难,他典衣卖物,用来接济。解放初期,他曾把一块带了几十年的挂表,卖得四十元(即40万元旧币),将钱寄给北京陈宜诚,还了岳云中学的旧账。他自己直到六十岁还是穿着一件旧棉袄过冬。在他六十寿辰时,校友们买了一件羊皮袍子送给他,他才把旧棉袄换下来。岳云校董会决定,校长室每月可开支四十元办公费,可他一直未用,到一九三三年元月,他将此款存入大陆银行,作为学校百年基金。由于何老坚持勤俭办学,早在一九一七年上期他就对新招收的第七、第八两个班实行免费入学并分别改为农科、工科。此外,他要求岳云中学的学生在高等学校毕业后,再回母校任教。而在校任课教师的待遇却都低于公立学校。一九一七年岳云中学第一班毕业的文亚文、宋焕达、杨国楚、欧阳鹏、廖寿梅等,在师范(湖大前身)毕业后都自愿回校任教,虽然每年只能拿十个月工资,但他们都乐于为办好母校、培育人才而尽职尽力。为了鼓励教师,学校还规定:凡是在本校服务六年以上的教师,可得免费入学额一名,服务十年以上的得两名,二十年以上的得永有免费学额一名。

(二)

何炳麟先生办学的着眼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他的办学主张是:收好学生,请好教员,办好学校。据岳云中学毕业的学生说,该校的数理化课程,一般不采用全国的统编教材,而由学校自编;自编教材要比统编教材深。对外校转来的学生,一般都要降一级。何先生对教师要求相当严格。文科第十班聘请的是长沙有名的一位国文教员,又是清末有功名的,曾当过湖南造币厂的厂长。后又当过省教育厅的厅长。可是他经常缺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第二期何校长就把他辞避了。

何先生的教育思想是解放的,进步的。一九一七年,他就提出学校分科上课,先是设立农、工、文、商四科;从第十一班起,又按能力分组,除一般的应学课程外,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视学生成绩分组教授,由教师担任辅导。从第十四班起,又实行道尔顿制,即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并不接课程教授。一九二一年,学校开始招收旁听生,同年九月,又招收女旁听生六名。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四年,学校又先后增设了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和教育专修科。均招收旧制中学及师范毕业生,修业期限为两年。一九三五年,学校在南岳开办了高级农业学校,有农田、果园、苗圃以供买习,有如现在的半工半读学校。

一九二三年,教育部颂布新学制,将中学分为高中初中两部,各修业三年。岳云中学办至第十六班毕业,将十七、十八、十九、三个班次第改办为高中。以二十、二十一两个班改为初中,以后每年春秋两季都招收新生。每期高中达六个班,初中达十一、二个班。

(三)

何炳麟先生鄙视权贵,是个很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学校搬到南岳后,由南京迁到南岳的国民党高等教育部一位督学来校视察,评价岳云为全国第一流的中等学校。蒋介石听了高教部长的汇报,下条子要召见何校长。何校长闻讯后,立即避到白果市,留下条子,说他因病就医去了。

何先生把办学当作一种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事业。他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担任校长五十五年,不仅家中未置任何产业,连他那三十多担田租的祖业也在早年就捐献给家乡的龙门学校了。在学校经济极端困难的年代,他甚至脱下自己身上的皮袍,手上的手表,卖得钱来,以资捐注,他常对朋辈讲:“办学敛钱,绝子灭孙”、“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至令追忆,令人肃然起敬。他一生真可谓是:“满园桃李、两袖清风”。

何先生办学以来,已培育了两万名毕业生,其中有著名的革命志士、社会活动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等。如杨开慧、谢伯瑜、李谓璜、彭庭桂等烈士和丁玲、贺绿汀、邓华、李熏、李锐、曹建献、孟少农等都是岳云的校友,现在侨居海外的专家学者中,也有不少是岳云的毕业生。何先生终身不嗣,他夫人刘淑宜很想带堂侄何孟雄做继子,何孟雄因家贫寒不愿意过继,但不好正面拒绝,上岳云中学是靠炳麟叔的免费学额。一天,刘淑宜又问及此事,何孟雄便当着何先生的面提了几个条件:第一,不继承炳叔的财产;何先生说:“好,就是要自食其力”。第二、不继承炳叔的事业;何先生说:“人各有志,不可强为其难”。第三、我家贫、你家富,我将来会革你的命;何先生翘起大拇指夸奖道:“鸿鹄之志、鸿鹄之志!”但何夫人不答应,立嗣问题才算告终。何孟雄后来上了北大,参加了李大钊同志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后成了我党早期学运、工运卓越领导人。


下载全文:
 
来源:酃县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