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李绍广和他的护国军
作者:李心诚
【摘要】由于李绍广遇害,义军情绪沮丧,人心涣散。李团兮、陈乃斌、冯子愚、易解吾、李凯标等人,要求退伍为农。金华衮早在从岳阳撤退回来的路上,就已带领原班人马回临湘云溪去了。吴亚平知队伍已难重振,只得各听其便。
  李绍广,小名炳玉,号厚宾,1884年生,岳阳县东淇梅树洞(现为大塅乡板桥村梅洞组)人。

初露锋芒

李厚宾6岁那年,父亲不幸死去,家里很穷,10岁才入私塾读书。14岁那年,因家庭生活困难,便辍学帮助母亲做家务。到了十七八岁,跟着叔父学武术。由于他刻苦锻炼,加上身体结实,膂力过人,两三个小伙子也毫不在乎,因而在社会上有点名气。  

1908年农历八月间,他在熊家山唱戏的地力,看见县差姜某在戏场赌博,输了钱不但不给,反而仗势欺人,厚宾上前劝阻,遭到痛骂,便将姜某痛打了一顿。姜某怀恨在心,回县告了一状。当时的县官不分是非曲直,派兵来东淇捉拿厚宾。他机智走脱,逃到平江外祖母家里,在此结识了彭思贻等人。次年,因姜某病死,才回到家里,为了避免县衙捕捉,更名绍广。  

绍广性格直爽,待人诚恳,喜爱结交,当时社会上一些有名气的人,如殷子路、冯子愚、彭思贻、易解吾、李信候、陈乃斌、李梅村、邹兰芬、姚绍崇、龚生风、刘美康,郭保成等人都与绍广交好。  

弃家从戎  

李绍广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常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以身相许”,曾邀集很多有志青年商量,决定出外寻找反清救国的道路。1910年农历二月,绍广处理好母丧,便邀同李团兮、陈乃斌、李树畴、吴继起、吴亚平等人,于五月间去岳州,找到了在清岳州守备军中任职、且同情革命党的李郁秋。李介绍他们去武昌吴标统处,吴标统只能收二人,李绍广便将吴亚平、吴继起留下,他和李团兮等人去了南京。

当时,南京摆设擂台招募新兵将校,李团兮和李绍广打擂台获胜,均被录用,李团兮任副标统兼教练,李绍广任二营管带,李树畴任文书。同年七月调镇江进行军训。后因宣传反清思想,被清军标统发觉,幸同事张峻雷报信,绍广便偕同李树畴于1911年4月逃至武昌吴亚平处。经吴亚平和吴继起介绍,李绍广加入同盟会,参与了武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胜利。随后清廷令冯国璋部反攻武汉,李绍广、吴继起、吴亚平都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浴血战斗。战斗中李绍广腿部中弹负伤。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袁世凯篡夺,不少革命党人遭到杀害,李绍广和吴继起等人被迫退伍回家。绍广回来后,在李郁秋的推荐下,又在临湘县巡防营任队副。

结社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湖南的革命党人龙章、王道和浙江革命党人李凯标等逃来岳阳,绍广便将他们都安排到东淇李郁秋家躲避。

龙章、王道来岳后,便和李绍广研究发展革命党人的事情。李绍广邀请殷子路、吴亚平、易解吾、彭思贻、冯子愚、陈乃斌、姚绍崇、吴继起、龚生凤、刘美康,郭保成、邹兰芬、李团兮等人商量,决定成立“仁义社”。接着,印制了社员证书,开始了“放票”活动(“放票”就是用秘密串联的方法发展组织,因“社员证书”只有当时的钞票大,所以叫做“放票”)。

当时湖南都督汤芗铭,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他秉承袁的旨意,派了许多密探,侦探革命党人踪迹。派往岳阳的密探名叫黎明启,临湘人,探得龙章、王道、绍广的消息后,便来东淇捉人,幸绍广等机智走脱。以后,绍广又先后将龙、王二人转往大洲、师堂等处,终使密探的阴谋未能得逞。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龙章便和绍广商量以“仁义社”为基础,准备武装起义。绍广领导“仁义社”的革命党人,着手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商定:经济问题,以捐款、借款、出乡票(以私人名义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一种代用纸币)来解决;武器问题,以购买、制造、搜集等办法解决。经过革命党人的共同努力,不久便筹集了一笔款子,派吴亚平、吴继起、李凯标、殷子路等人利用原来军队中的关系,分头去购买武器。这时,陈乃斌等人已设计了一种叫“铜弹”的炸弹,是用猎用炸药加铁、石等原料配制而成的,绍广便派陈乃斌、程汉夫、许祖系等20多人去李家洞(现属黄岸乡双江村李家组)制造。另外,又在革命党人中挑选铁匠,打造梭镖、刺刀、大砍刀等武器。

讨袁护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背叛共和,悍然称帝。蔡锷将军在云南首义讨袁,并通电全国。龙章、绍广获悉后,召集革命党人商量,决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响应讨袁。腊月初五日在大王洞冯子愚家举行了有40多位革命党人参加的起义筹备大会,会议决定:(1)起义军定名为“湖南护国军”;(2)公选李绍广为总司令,吴亚平为副总司令,殷子路、彭思贻为正副参谋长,冯子愚、易解吾为参谋助理;  (3)司令部扎渭洞刘氏堂;(4)腊月初十日举行成立誓师典礼。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起义军于1916年1月14日(农历腊月初十日)正式成立。

李绍广组织队伍后,便派刘美雄、李丹二人护送龙章、王道去云南与蔡锷联络,并随即研究了作战计划,决定先取平江。因平江地形熟悉,守敌分散,再则有渭洞为根据地,无后顾之忧。当时平江有守敌一营,但分三处驻扎,一个连守县城,一个连扎长寿街,一个扎南江桥。

1916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十三日),起义军分两路向南江桥进发。南江桥守敌根本不知道有义军进攻,毫无准备,仓皇应战。义军来势凶猛,敌连长自知不敌,夺路向县城方向逃去。敌人正奔逃之间,吴亚平又带领一支义军在前面拦住,敌人前后受敌。及至短兵相接,那些尚未发武器的义军便斩木揭竿,操起附近农家莱园里的瓜棚豆栈及锄头、木棒等打将起来。敌人没逃进县城,便被消灭了,敌连长毙命于大刀之下。义军乘胜冲进县城,守敌已无法阻挡,遂取平江。后来有歌谣唱道:吴亚平来李绍广,二人闹起革命党。几把梭镖几枝枪,瓜棚豆栈破平江。……  

由于义军组建仓促,成分复杂,虽然已申明军令,但仍有扰民情况出现。农历腊月十八日,部队开回渭洞后,便整顿队伍、追查违纪者。经查,有四个士兵奸污了妇女。绍广听后十分恼火,经亲自审讯无误后,便将这四个兵士当众枪毙正法。接着,绍广又命李团兮、陈乃斌、吴继起、李凯标等人负责,对义军进行了20多天的军事训练。这样,义军的组织纪律性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绍广便和吴亚平商量,决定正月二十五日去打湖北通城。

通城守敌有两个连,城虽不高,但很坚固,同时敌人也作好了准备。1916年2月28月(农历正月二十六日》黎明,通城的战斗打响,守敌在城上架着机枪扫射,火力猛烈。义军伤亡较大,一时不能攻下。绍广召开战地会议研究,决定一面围城佯攻,一面在城墙下挖洞埋装炸药。结果炸塌了城墙的一角,敢死队乘机爬上城墙,大部队随后跟进,终于攻克了通城。  

这次战斗历时17天。义军于3月17日(农历二月十四日)开回渭洞,一路秋毫无犯,军旅整肃。回渭洞后,部队进行整编,编为4个团、12个营。

这时,李丹从云南回来,带回了蔡锷及龙章的信件,报告了刘美雄牺牲的经过。绍广等人听后痛惜不已。

当时,蔡锷的来信中说:李烈钧部已从东路直取广东,  拟经过江西下武汉:“蔡锷本部拟出四川转长沙直取宜昌下武汉。要求岳阳义军打下岳阳后会战长沙,居中路两边接应,同下武汉。绍广看后很高兴,派彭思贻、李丹再去联络,并将义军改名为“湖南护国军中路先锋司令部”,李自称“总司令”。随后,又决定攻取临湘,两面钳制岳阳。待攻下岳阳后,再战长沙。

当时临湘已有一支部队,头领名叫金华衮,是湖北人,有300多人,但只有80多枝枪。他们打听到李绍广组织了护国军后,便派人来联络,相邀共同攻打临湘。绍广热情接待了来人,并慨然许诺,约定好出兵临湘的日期。

他们了解到临湘有一营袁军驻守,其中一连驻羊楼司,一连驻陆城,一连驻长安驿。1916年3月28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义军留下一个团守渭洞,两个团由吴亚平带领去取长安驿,一个团由李绍广带领与金华衮会合取羊楼司。

长安驿与羊楼司只隔10多公里,两连袁军互为犄角。金华衮曾几次袭击未能得手。此次绍广分兵对两处同时袭击,使敌无法救应,从而一攻即克。随后,合兵一处去取陆城,陆城守敌闻风丧胆,下长江逃往岳阳去了。

金华衮对李绍广本来早就慕名,这次通过共事,对绍广更加敬佩,主动要求加入护国军。绍广当然高兴,于是合兵一起开来渭洞。这时由于义军的扩大,整个渭洞几乎到处住满了军队,家家都是营房。人数虽多,但纪律很好,秋毫无犯,秩序井然,被当时渭洞的名土张骥、张治渠称为“王者之师。”

这时义军已有四、五千人,但只有一千多枝枪,大部分义军只得拿着梭镖、鸟枪、大刀等武器,有的还拿着“三眼铳”,武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在这时,侦探报告,湘阴县汨罗镇有一个营的袁军守着一个仓库,绍广就决定去打汨罗。

农历三月间的一个早晨,义军将汨罗团团围住。因敌人火力猛烈,义军几次发起冲锋,终难得手。一直打到下午,恼得绍广性起,便将机关枪集中起来,并组织敢死队,重点突进。经过激战,终于突破一面,接着便开始了白刃战。由于义军的梭镖、大刀等最适宜白刃战,袁军伤亡惨重,抵敌不住,便向湘阴县城突围而去,因天色昏暗,义军也未追赶。战斗结束后,义军打开仓库一看,内面全都是粮食及其他物资,根本没有武器,大失所望。

绍广便将粮食分给街民,留一部分运回渭洞。部队回撤至桃林时,碰上去增援的袁军。吴亚平忙传令后面的部队分两边散开埋伏。他指挥打了一阵后,便退了下来,敌人认为义军不敌,追了过来。吴亚平边打边撤,眼看敌人中计,可是有部分新加入的义军,因过分的高兴而沉不住气,只包围一部分敌人便响枪了。敌人方知中计,死命突围,狼狈逃走,义军乘势追赶,一直追到新墙河才停止。第二天,对河已没有敌人踪影,义军才分两路开回渭洞。回渭洞后,吴亚平将那些影响了埋伏计划的新兵,狠狠地训诫了一顿,并处禁闭三天。

严惩来敌

起义军当时的根本弱点就是人多枪少,李绍广曾风趣地说:“现在是僧多粥少,老和尚难当。”几经研究决定:仍派吴亚平,吴继起、李凯标、王天路等人继续去购买武器,许祖系、程汉夫等人继续去制造炸弹,李团兮、陈乃斌等人抓紧军队训练。只待诸事齐备后,打算挥师岳阳。

岳阳是湖南的北大门,是整个南北战争的战略重地。当时驻守岳阳的部队是北军安武军。李绍广起义时,安武军毫不介意,认为成不了什么气候。以后听到义军打平江、破通城、攻汨罗的消息,方知已成大患,便派部队向渭洞开来。

   义军司令部得到消息,绍广立即举行军事会议,作出了严密的部署:(1)将司令部转移至壕坑瓦窑坡(现属巴蕉乡壕坑村);(2)派一团兵力去溪洞(现属巴蕉乡)埋伏,以防敌偷袭司令部;(3)将其余兵力分别埋伏到大坳、佛坳、桐木坳等三个来渭洞的隘口上;(4)加派侦探,并以小股部队去诱惑敌人。

安武军杀气腾腾地向渭洞扑来,到饶村碰上了义军的诱敌分队。一经枪响,义军便无秩序乱跑一顿。安武军认为是一群乌合之众,乘势分兵向大坳、佛坳两个隘口杀来。义军此时严阵以待,待敌已经深入,李绍广一声令下,义军的全部火力一齐向敌群倾泻。谷深、路窄、山陡,敌人无法还手,被义军打得人仰马翻,尸首累累。义军四面冲杀,北军夺路逃命,义军乘势追杀,一直赶过了饶村。这次伏击战是义军自作战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三处共毙敌200多人,伤敌无数,打死敌军团长1名,缴获战马4匹,夺得机关枪3挺,步枪300余枝,还有其他军用物资。经过这次战斗,义军比以前更加活跃,士气也大大提高了。

碧血丹心

1916年3月22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全国讨袁护国的斗争日益扩大。袁世凯在湖南的鹰犬汤芗铭,见大势已去,也于5月29日宣布湖南“独立”,并派湘军第一师李佑文(衡山人)旅攻占湘北。李佑文当时写信给李绍广,并派他的副官等4人来渭洞和义军和谈,表示执行湘省的独立指令,并提议联合组织“湘北护国军”,邀清李绍广赴岳磋商有关组建事宜。  

绍广接待来人后,和大家商量。当时除殷子路、易解吾二人怀有戒心提出异议外,其他人都认为:李佑文的提议是大势所趋,现全省已独立反袁,随风转舵是必然趋势,不会有其他意外情况。李绍广见吴亚平未回来,暂未作决定。

6月4日(农历五月初四)吴亚平回来了,他向绍广报告了购买军火的情况,一起商量赴岳和谈之事。最后决定为防万一,先由吴亚平带领易解吾、陈乃斌、李团兮、李松春等人先去。经过两天洽谈,基本谈妥了关于联合组建“湘北护国军”的一切事宜,并约定6月8日(农历五月初八日)在岳阳举行欢迎仪式,迎接李绍广赴岳莅职。  

6月7日,渭洞的乡亲父老箪食壶浆来与义军送别饯行,祝愿革命早日成功,很多人热泪盈眶。义军告别渭洞乡亲父老,当天到达距岳阳10公里外的郭镇驻扎。

6月8日(农历五月初八日)上午,李佑文带着两名警卫和几个军官随同“迎接”的队伍,出城迎接。迎接的队伍抬着横幅,放着铳炮,吹吹打打接到了距城5公里的三眼桥。李佑文和义军军官行礼毕,和李绍广并舆同行(李绍广只带了两个警卫)。迎接的队伍等李绍广过后,便将后队改作前队向城内走去。这样,就把李绍广和其他义军官兵隔开了一段很长的距离。待迎接的队伍进城完毕,便将城门关了。  

吴亚平见此已知有变,忙令士兵喊城。城上便是“砰”的一枪,将喊叫的义军打伤。吴亚平忙退下来召集众人商量,众人都无计可施,意欲部署攻城,又投鼠忌器。为了李绍广的安全起见,只得传令部队退至齐家岭一带扎住,占领有利地形,商量营救办法。  

李绍广被拥簇着来到李佑文司令部门前下马,城外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这时,司令部门前已鹄立着100多名士兵 。李佑文作了个手势后,士兵们便一齐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李绍广和他的两个士兵,并立即下了他们三人的枪。李佑文先是假言相劝,要求绍广声明退出民党,放弃反袁,接受“政府”改编,遭到绍广严厉拒绝。后来,李佑文又利用各种手段相威胁,绍广终不为所动。于是,李佑文一面命令将绍广“监候”,一面部署部队向义军进攻。9日下午,李部向义军开来。当时义军感到很为难,既不能缴械,又不能开枪。敌人步步进逼,吴亚平只得命令部队后撤。刚刚撤动阵脚,敌人冲杀上来。吴亚平忙组织义军抵住,双方展开了激战。直到黄昏,敌人才停止进攻,义军因弹药渐渐不济,只得边打边撤,一直撤回到渭洞。

李佑文原打算收编起义军,扩大自己势力,谁知李绍广心如铁石。以后,他又想拿绍广作人质,诱骗义军投降,却被义军打得焦头烂额,便决定将李绍广杀害。

1916年6月11日(农历丙辰年五月十一日),李绍广在岳阳城东门操场含恨殉难,时年仅32岁。因励志于革命,至此尚无妻室。同入刑场的两名警卫,一个名叫李郁清,一个名叫李志和,二人正待引颈就义,忽见一个军官在李佑文耳边耳语了几句后,当场将二人放了。二人奔回渭洞,诉说了李绍广坚贞不屈,尽节殉难的全部经过。全体义军官兵闻此噩耗,无不痛哭流泪,全体举哀望北祭奠。渭洞的父老乡亲,也都赶来参加祭奠。当时还有很多沉痛哀悼的好挽联,可惜都已失记。

由于李绍广遇害,义军情绪沮丧,人心涣散。李团兮、陈乃斌、冯子愚、易解吾、李凯标等人,要求退伍为农。金华衮早在从岳阳撤退回来的路上,就已带领原班人马回临湘云溪去了。吴亚平知队伍已难重振,只得各听其便。不久,他也和彭思贻、刘美康、郭保成等人带领一支部队回平江去了。其余的部队由李信候、姜古蒙、易晓寒、李晓西、彭远清等人各领一支分散在附近活动。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一支浩浩荡荡的反袁革命队伍,至此便折戟沉沙、四分五裂了。后来,乡人念绍广护国有功,申请湖南都督谭延闿为绍广昭雪,将绍广遗像入省烈士祠。绍广的旧部大多被改编进了地方团防局。



下载全文:
 
来源:《岳阳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