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庆祝周南女校85周年校庆
作者:朱仲芷;黄积云
【摘要】纪念周南中学建校85周年,使我们深切怀念民主革命先驱、革命教育家、周南女校的创始人——朱剑凡老人。
  纪念周南中学建校85周年,使我们深切怀念民主革命先驱、革命教育家、周南女校的创始人——朱剑凡老人。

朱剑凡青年时期,正是帝国主义猖狂侵略我中华和清王朝腐朽透顶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处于灾难深重的年代。朱剑凡为了振兴中华,在日本留学时期,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人士,如黄兴、周震麟、陈天华、苏曼殊等人。他曾参加中国留学生旨在反对俄侵略我东北的“驱俄义勇队”,他阅读了许多进步思想家的著作,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以期挽救中华。

为了挽救中华,他认为:“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要自立于社会,有学识和技能才能拔于黑暗。”因此要解放妇女,光大女权,必须提高妇女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地位。

他回国后于1905年,决心毁家兴学,捐献占地80余亩的园林住宅为周南校址,并出售宁乡田产和夫人魏湘若陪嫁饰物以支持办校费用,逐步把周南办成有师范科、中学部、小学部和幼儿园的学校,成为湖南省有名望的私立学校。

朱剑凡毁家兴学的义举,震动了当时社会,备受各界人士的赞誉和支持,民主革命家黄兴曾资助白银一千两,许多革命先辈和名流如周震麟、徐特立、周以粟、周世钊等先后来校执教。办学经费困难,每天只能供应老师们一日三餐;教材缺乏,他发动教师自编自用;师资不足,他亲自兼课四五门之多。

朱剑凡治校,除重视文化教育外,并倡导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他提出三条校训:(一)自治心(节制整洁)、(二)公共心(博爱忠恕)、(三)进取心(勤勉耐劳)。他要求学生:敦品力学,尊师敬贤,要求老师,亲为表率,爱护学生;要求学校有严肃无浮嚣气。纪律严明,气氛和谐。

朱剑凡办学除在强调科学文化教育外,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主张学生实行自治,提倡学生有思想、言论、信仰自由,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征途中,他和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方维夏等人结成亲密的战斗友谊,他热情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组织的“新民学会”,成为“新民学会”第一批会员。后来他又支持周南学生创办《女界钟》半月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思想,号召妇女为自由解放而斗争,对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周南学生中,有许多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强战士,如向警予、蔡畅、丁玲、周以粟、李一纯、姚韵梅、杨展等就是突出代表。

朱剑凡不仅全力教育学生,并对自己的子女亦进行严格的培育,他支持大儿子朱伯深、儿媳陶锡琪、三女朱仲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亲自把六儿子朱叔平送往鄂豫皖苏区参加红军;安排七儿子朱竞之在中学毕业后到沪东铁工厂当学徒工,接受锻炼。七七事变后,夫人魏若地按朱剑凡老人遗志,通过徐特立安排,七儿朱竞之、八女朱仲丽送往延安参加抗日爱国的斗争(当时三女朱仲芷在延安)。

朱剑凡原是官宦子弟,由于青少年接受王安石、魏源、谭嗣同等人学识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以后他从教育救国,挽救中华的实践中,又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道路转变,成为对共产党的忠诚拥护者,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朱剑凡老人的革命品德和毅力,他称为“很有骨气的人”。我们从剑凡斗争生活中,看到老人光辉的一生。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朱剑凡和徐特立率先在湖南教育界热烈响应,他们一起召开湖南私立学校教师会议,散发传单,沿街演讲,鼓动湖南新军起义,曾多方面掩护和支持首义者焦达峰、陈作新等人的革命活动。1913年袁世凯的爪牙汤芗铭督湘,拥袁称帝,朱剑凡挺身而出与斗争,在教育界揭露汤芗铭倒行逆施的罪行。

五四运动期间,朱剑凡热情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组织的“新民学会”活动,并与何叔衡、徐特立等知名人士组织以加强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还积极参加和组织湖南教育界1200多名师生员工罢课进行驱逐北洋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朱剑凡作为湘军代表在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投向大革命洪流。1923年赴广东参加国民党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他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左派代表。曾在李富春主持的中央政治训练班担任教育干事,并讲授帝国主义侵华史。

1926年回湘,和徐特立、熊瑾玎等人组成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他任长沙市政府筹备处主任和公安局长,他们对当时土地豪劣绅反扑进行了镇压;对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左社”进行毁灭性打击;当时长沙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朱剑凡是一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

1927年“四一二”事变,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长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大会,朱剑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27年湖南发生反革命的“马日事变”,朱剑凡被反动派下通缉,家产被查抄一空,周南女校被查封。朱剑凡一家老小险被反动派抓获。朱剑凡不被反动派淫威所动摇,革命意志更坚决,他逃离长沙去武汉,和毛泽东、李富春、蔡畅、肖劲光等重新会合。他忠诚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南昌起义前夕,他带着大儿子朱伯深和夏曦同志奔赴南昌,准备参加起义,但因受风浪所阻,未能找到队伍,旋因他胃病转重,转移到上海就医。后来他在上海的寓所,成了许多共产党员联络、接头、会谈、休息的处所。经常来往的有:李维汉、李富春、蔡畅、肖劲光、张唯一、熊瑾玎、周以粟、柳直荀、龚饮冰、方维夏、夏曦等人。他胃病加重的日子里,他还每天阅读马列主义的书并向党的联系人李维汉同志提出加入共产党申请,可惜在1932年夏他因胃癌不幸去世。

1953年中央决定将朱剑凡老人的夫人魏湘若遗体移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徐特立同志提出墓碑:“浩气长存”。张唯一同志作墓志铭,熊瑾玎同志为之书写。铭曰:

树植女校  肇公之业

拥护革命  竞公之勤

全公业者  有夫人之懿德

成公志者  已期望于嗣哲

物化歇嘘  魂萦新国

公之精神其不灭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不仅葬有朱剑凡、魏湘若两位老人的遗体,还葬有朱剑凡大儿子朱伯深、六儿子朱叔平、七儿子朱竞之、三女婿刑肇堂、八女婿王稼祥的遗骨。一家七口人都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真是一门忠烈的革命家庭。

今天纪念周南中学建校85周年,作为朱剑凡老人的后代,我们一家要继承老人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以告慰老人在天之灵。我们也希望并且相信周南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会踏上先烈足迹,争当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把周南女校办得越来越好,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下载全文:
 
来源:《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