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江忠源略传
作者:江泽淼
【摘要】江忠源、字常儒、又名岷樵,新宁县西冲乡杨溪村人,江父名上景,又号一峰,是一个私塾教师。起初家境贫穷,忠源兄弟四人只有他随父读书,传说他智慧超群,能过目成诵。
  江忠源、字常儒、又名岷樵,新宁县西冲乡杨溪村人,江父名上景,又号一峰,是一个私塾教师。起初家境贫穷,忠源兄弟四人只有他随父读书,传说他智慧超群,能过目成诵。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年)由县学廪生充选拔贡生,这一年他参加科举乡试,名列第一,成了湖南乡魁,于是名耀一时。光道二十四年甲辰赴京会试,未中进士,只定为二等教谕清时湖南人才拔翠,号称“唯楚有才”,为何乡试列第一的连一个进士都没有考上呢?原来忠源在写《策论》上大阐天下时势有“白银外溢,饷绌民穷……奸轨萌蘖,乱由腋起”之句,指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那时正是鸦片战后第二年,统治者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统治者见忠源所述内忧外患之词,不免有忤心意,江虽然文章秀丽,是个人才,但不需他进士当官,只要他为书院讲习培育人才,所以只给他一个教谕的学衔。忠源于是客居京师与曾国藩,陈源充, 郭嵩焘、冯卓怀等人结为密友。他第一次去拜访礼部侍郎曾国藩时,国藩早知其才,待以上宾之礼,忠源从容畅谈,纵论天下大势,慷慨激昂,不禁将手一挥,把几上茶杯扫落在地,打得粉碎,而他竟不屑一顾,仍然侃侃而谈。别时国藩握手并肩送出府门之外,忠源长捐而别,终不复回头一顾。藩竚立良久,奇之,乃叹曰:“此人必立名天下,然当节烈死焉”?从此,曾国藩把江忠源看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和他交为最亲密的朋友。

经过鸦片战争,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化了,战争中军费开支增加,战后付出巨额赔款,这些负担最后都落到了农民群众身上。因而各种不同名目的秘密结社在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中十分活跃起来。忠源从北京回到家乡,得知新宁有青莲教和天地会积极活动,必将起义。于是邀集豪绅富户倡办团练,购备武器,训练士卒,制订军纪,组织了一个二百多人的乡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青教莲首雷再浩和广西李世德等发动武装起义,长宝道台杨炳堃和总兵英俊(旗人)统带绿营兵两千余人进剿,企图一举扑天这起造反的烽火,可是绿营兵腐杇无能,一到石门就遭到雷再浩领导的起义军的强力反击,被打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杨炳堃和英俊败归县城,商量征兵补员,企图再次进剿。忠源道:“征兵教练,旷日弥久,贼势蔓延,无可收拾矣!”他于是亲率乡兵二百人与总兵开甲合兵进击。忠源先与开甲密谋:以官军从石门正面佯攻,忠源率乡兵从罗元峒间道乘夜进军攻其后,出其不意占领了起义军的根据地麻林峒,复大败起义军于云台山。再浩率残军败走广西,忠源又设反间计离散再浩的部下,悬重赏利诱再浩部下。不数日,再浩被手下绑缚以献,雷再浩起义军就这样被镇压下去了。由于镇压农民运动“有功”,忠源被朝廷录用为县令。拣拔浙江署秀水县知事,正碰上秀水县闹水灾,“饥民相食,赤地千里……”忠源采取派兵严守关卡,不准粮食出境以及免正赋,养弃孩,招流亡,禁游惰,惩奸猾,课农桑,躬节俭,及移奢俗等办法,使之大治,更得皇朝的偿识。一八五○年,道光皇帝死,咸丰继位,下诏举贤,礼部侍郎曾国藩特上疏推荐,皇帝诏源赴京引见,源刚到京,其父江一峰病殁,忠源丁父夏归新宁,这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义宣布起义,清朝廷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督师进剿,命江忠源辅佐,付都统乌兰太主持军务,由广西提督向荣为前线总指挥,来对付太平军。乌兰太少年得志。常盛气凌人,与其他将佐意见不合,经常闹不团结,但对江忠源非常倚重,每事必问,言听计从,又嘱忠源招募新宁团丁五百人,由源弟忠淑带领,干咸丰元年七月进驻广西永安州附近,号称楚勇,与太平军首战于永安城外,大败起义军,斩首级数百,这是湖南乡军北境作战的开始。

那时军中有一个皇宫侍卫名叫开隆阿的人,最善射箭,百发百中,射死老虎十几只,军中号称打虎将军,一天率数十骑出战,被太平军团团围困,左冲右突,不能得出,箭矢且尽,忠源在高阜望见,急率部冲入重围营救,侍卫才脱离死境,对源感激涕淋。

那时,太平军占领了蒙江上游的永安城,清朝延集中了广西本省和从广东、福建、湖南、云南、贵州调来的军队,把永安城重重包围。广西提督向荣统帅各军下令;“缺城北一面纵贼出而击之。”忠源坚决反对这个策略,提出重兵包围环攻聚歼的战术,与向荣力争。遭到向荣的斥责,乃负疚而归。咸丰二年春,太平军果然由城北突围大败官军,四总兵战死。接着太平军围攻桂林,忠源又在新宁招募楚勇千人与刘长佑倍道赴援,解桂林之危,太平军移师向湖南进兵,攻占全州城,得民船数百,乘湘江水涨,锐意顺流而下永州,破衡州,而攻长沙。忠源率部于全州下游蓑衣渡伐木作堰,连营西岸扼守北上的水路,鏖战两昼夜,南王冯云山中炮身亡,辎重全部丧失,太平军遭到这次袭击,蒙受了严重的创伤,不得不弃船东走道州,在道州,江华,永州之间徘徊两个多月,整顿军纪,补充队伍后,又由江华,宁远,嘉禾攻占郴州城,西王肖朝贵得知长沙守兵少率精锐战士数千人,由永兴星夜疾驰而来,占领长沙城的南郊,忠源率兵在长沙城的东郊,并占领了天心阁高地,使太平军进攻长沙一个多月,未成得手。只得从河西回龙潭进攻宁乡到益阳在洞庭湖边得民船千条,越过洞庭湖占领岳阳,并迅速由此直扑武汉三镇。

太平军路过湖南,对湖南的影响很大,各地的天地会,哥老会极为活跃,如浏阳哥老会征义堂聚两万多人起义,响应太平军,被江忠源扑灭,并被斩杀七百多人,咸丰二年冬江忠源又扑灭了常德晏仲武的起义军,从而得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重用。咸丰三年正月张亮基擢升湖广总督,上疏准授忠源为湖北按察使,源上任后,即镇压了通城刘立简和崇阳陈北斗数万人的起义军,成为清皇朝镇压农民运动的得力干将。

咸丰三年(1853年)春,清朝廷以钦命帮办江南军务的诏旨,命忠源驰赴南京佐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忠源鉴于绿营兵腐朽无能且与江南大营统帅向荣意见不合,乃条陈用兵八事上疏给咸丰皇帝。一日严军法;二曰撤提镇;三曰汰弃兵;四曰明赏罚;五曰戒浪战;六曰察地势;七曰严约束;八曰宽协从。咸丰丰皇帝看后大加赞赏,旨饬各军参照办理。当时礼部侍郎曾国藩正因母死在家,并在本省办团练,他看到了“团练”这支分散的地主武装,对付太平军这样大规模的,有坚强组织的农民武装是无用的。于是就仿效江忠源创建“楚勇”的办法,完全采纳了《军事八条》的精神,打破了办团练的老办法,组成了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中,湘军成为清朝廷镇压太平军的唯一的主力军。

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军在出师北伐的同时,石达开率部发动了西征,首先在安微占领了省城安庆,并向凤阳、舒州、桐城方面进军,朝廷命忠源驰援凤阳。忠源率楚勇一千五百人于当年五月抵达九江,太平军打听得“江家军”驰救凤阳,乃改道由彭泽进军南昌,江西巡抚张节飞檄调忠源赴援,忠源闻警,率部疾驰三天三夜行程五百余里,比太平军先半日抵达南昌,急下令烧毁南昌城外的民房。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赶到南昌时,即占领城外尚未烧毁的文孝庙,并从此挖洞轰城,江忠源又命士卒坠道迎截,使太平军所挖坠道多半作废。当时忠源的胞弟江忠淑从新宁招募的军队五百人也赶到南昌,源便令其弟和道台夏廷越驻樟树镇,防止太和县天地会的起义军与太平军会合,在江忠源分兵“援剿”的策略打击下,太和、安福等地起义军均被扑灭,太平军只得放弃围攻九十五天的南昌城,撤围北去。咸丰皇帝嘉赏江忠源的“战功”,赏二品项戴,颁赐白玉翎,管搬指各一方。

太平军围攻南昌时,用兵船多艘蔽江而来,绵旦十多里,而官军只有步兵。江忠源乃上疏朝廷言“东南泽国多阻水,非有船筏不能讨贼,请敕四川、湖南,湖北分造战舰,练水师,令广东筹款铸砲”皇帝立即采纳忠源的意见、命郭嵩焘负责创办。后来曾国藩用水兵沿长江东下攻击九江、安庆、天京等重要城市,均是江忠源倡议创办的水师。

撤南昌围的太平军攻占了九江,袭击富地口,占领了兴国城,湖广总督张亮基赫得要死,急忙檄请江忠源援救江北军事重地——田家镇忠源率领五百余人渡江北进。太平军早已赶到,水陆环攻,武昌道台徐丰玉,汉黄道台张汝瀛战死,忠源率兵突围,败走广济,皇帝下诏降职四级。那时,太平天国西征军已攻陷了安微省安庆,皖中危急。朝廷急授江忠源为安微巡抚兼军门提督,并拜为都察院副右都御使兼兵部侍郎,并诏命忠源“楚皖一体,当相缓急为去留,不必构放咸命。”意思是说,不论湖南湖北江西安微各省,哪里危急就赶到那里去,不必等皇上命令。这说明咸丰皇帝是非常倚重江忠源去对太平军的。

咸丰三年九月,太平军由武昌撤围,忠源以为安庆失守,芦州(合肥)乃新治省会,为南北枢纽,是兵家必争之地,即率部千余人冒雨而去芦州,这时舒县,桐城相继被太平军攻克,芦州戒严,芦州知府胡元伟乃汉人,对满清早就不满,所以谎报芦州兵多粮厚,诱忠源入芦州后。太平军十数万,围城数重,梯冲炮击,环城急攻,先凿坠道轰倒威武门,死伤惨重,不一日又挖地道轰跚水西门城数丈,太平军围攻芦州两个多月,芦州城粮食告罄,子药无多,援芦各军按兵不动,屯兵四十里外,胡元伟的部下徐准分守拱辰门,与太平军取得联络,趁太平军再度穴轰水西门,忠源率众抵御的机会,让天平军从拱辰门缘梯入城,忠源欲自刎,被手下一人夺取佩剑,强背忠源奔走,到水关桥时,忠源想到曾上疏有言:“臣在城存,臣死城亡”,乃狠咬壮士臂膀,壮士负痛松手,忠源投桥下古圹,死于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年四十二岁。

江忠源不是出身于世代簪缨的高门华第,不到三年功夫,从七品芝麻官的小县令,爬到兵部侍郎,巡抚和总督(追赠总督)的地位,并博得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倚重,主要是镇压起义军和太平军有功,如不早死,在后一段镇压太平天国的反革命事业中,比曾国藩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载全文:
 
来源:《新宁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