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江忠源出山记
作者:李波
【摘要】咸丰皇帝登基时,曾下了一道诏书,叫朝庭大臣们各自推荐熟悉的人才,礼部待郎曾国藩上奏说:“我的家乡湖南省有一个人甚称奇才。此人姓江名忠源、字岷噍,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乡试及第、中举人,一向在家乡新宁县担任教职。道光二十七年,新宁县天地会的会首雷再浩在新宁造乱,江忠源曾组织了乡勇征讨,打进了匪窟,活捉了雷再浩,功勋昭著,现在已被任命为知县。”
  咸丰皇帝登基时,曾下了一道诏书,叫朝庭大臣们各自推荐熟悉的人才,礼部待郎曾国藩上奏说:“我的家乡湖南省有一个人甚称奇才。此人姓江名忠源、字岷噍,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乡试及第、中举人,一向在家乡新宁县担任教职。道光二十七年,新宁县天地会的会首雷再浩在新宁造乱,江忠源曾组织了乡勇征讨,打进了匪窟,活捉了雷再浩,功勋昭著,现在已被任命为知县。”

咸丰皇帝命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军机大臣赛尚阿(满族人)对江忠源进行调查。赛尚阿了解到新宁县的团练确比其他地方的团练要强大,培养这支军队的江忠源,确实是“公忠清正” “道德文章甚佳”。赛尚阿对江忠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一八五一年四月赛尚阿奉朝庭之命统率广西军务,阴历六月初四到达桂林城。  (清代广西的省会是桂林),迎接钦差大臣赛尚阿的是广西巡抚邹鸣鹤。赛尚阿见了邹鸣鹤后开口就问:“江忠源还没有到吗?”

“还没有到。已经有人来联系,说是因为募兵的原因,他要迟到数日。”邹鸣鹤答。

“是么……”赛尚阿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在离开北京之前,赛尚阿已就征讨广西上帝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各方面的人士都认为官军已不能用。要想在广西湖南的平叛中打开局面,只有依靠地方军队。各地虽有团练,但他们不过是地方上的自卫队,根本不愿离开自己的乡土去打仗。只有培养比一般团练战斗力强的军队,才能在同上帝会的作战中起作用。赛尚阿在调查了解江忠源的过程中,发现江忠源所率领和培植的新宁团练组织较好,可以作为辅佐力量。因此赛尚阿对江忠源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在北京出发前就通知湖南方面叫江忠源到桂林候命。

现在赛尚阿听说江忠源要迟些日子到来,感到失望和遗憾。邹鸣鹤赶紧说:“江忠源虽还没有到。不过本地方还有不少象朱琦先生,龙启端先生那样致力团练的名士。”

邹鸣鹤是江苏人,并没有同湖南争一高低的意思,但他是广西巡抚,还是想偏袒一点广西。钦差大臣似乎对湖南的江忠源寄予很大的期待,他想:“广西也不是没有江忠源那样的人才呀。”他列举出来的朱琦是进士出身,在朝庭上担任过监察御史的要职,因病回到故乡临桂县,天地会起事后在乡土成立了团练组织。龙启端还是道光二十一年的状元, 担任过侍讲,曾在紫禁城供职,直到前几年还监督湖北的学政,现在故乡一面守丧一面办团练。邹鸣鹤言下之意是:“象他们难巴还不如一个举人出身的江忠源吗?”

赛尚阿不动声色地“哦!”了一声说:“是状元呀!……”心里却鄙咦地道:“打仗和考试可不是一回事。江忠源虽然未中过进士,但他能生擒雷再浩,把团练办成那样水平,你们的朱琦和龙启端不一定能有这个本事。”

赛尚阿觉得应当让邹鸣鹤了解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和启用人才的必要性,也有必要压压邹鸣鹤的不满情绪。

“把那把刀拿出来!”赛尚阿威严地命令道。

左右武士立即奉上一把宝刀,“刷!”地一声抽出刀锋,顿时满室寒光。

“啊!遏必降刀?”邹鸣鹤脸色徒变。

这是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宝刀,鞘和柄是纯银造就,上面镶有宝石、削铁如泥、吹毛断发,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遏必隆令人打造的,后来收藏于皇帝的内府。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遏必隆的嫡孙讷清将军担任远征金川的总统将军,接连地打了败仗。乾隆皇帝命令把这把宝刀送往前线,下令:“用其祖父的遏必隆刀斩其不肖孙子讷清”。讷清就是这样被其祖父的宝刀砍去了脑袋。全军因此战粟,奋勇打仗,才平定了金川藏民的起义。

现在钦差大臣赛尚阿亮出这把宝刀怎不叫邹鸣鹤魂飞魄散呢?这说明朝庭对镇压广西叛乱有着不寻常的决心,准许赛尚阿先斩后奏。

当武士将遏必隆刀高高捧过头顶时,邹鸣鹤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赛尚阿低沉地命令道:“立即将江忠源请来,共商大计。” 邹鸣鹤磕头如捣蒜,急忙派人请江忠源赴桂林。

在钦差大臣赛尚阿到桂林后的第五天江忠源赶到了桂林。

赛尚阿接见江忠源后,把江忠源为首的新宁楚勇编入满族将军乌兰泰的队伍。赛尚阿对乌兰泰说:“江忠源是我特向皇上恳求才加入麾下的,我对皇上的恩准万分感激。我希望你记住这一点。关于江忠源所起的作用,皇上最近还会询问的。”

乌兰泰对钦差大臣如此强调江忠源的作用心里很反感,但面对遏必隆刀只得忍气吞声,内心里还是决定对这支新宁团练军不予理采,把他们放在大队后面不闻不问。

异年四月(阳历)江忠源因为与乌兰泰意见相左,清军在大洞山又吃了一次大败仗,江忠源看透了清朝正规军的无能,便称病带着新宁乡兵回了乡,在湖南招募新军。

阳历六月十日当太平天国杨秀清率领义军乘船顺湘江北下时,江忠源在全州与永州之间的蓑衣渡埋伏了重兵。

蓑衣渡滩多水急,江忠源收集了木材,在江上设下水坝阻塞义军船员,在西岸埋伏了他自己收罗训练了的湖南乡兵,各处安装了密密麻麻的土炮,他亲自躲在一间民房里指挥作战。当太平军的主力进入伏击圈后,他一声令下,万炮齐发,顿时太平军船翻帆折,陷入绝境。

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立即命令全军“弃船登岸”,义军从船上跳进水中,朝岸边游去,又遭到了江忠源组织的步枪阻击,很多太平军将士就这么丧生江流。这一仗造成了太平军举兵以来的最大一次损失,南王冯云山也在这次战斗中阵亡了,使得太平军不得不改变预定攻打长沙省会的计划,从永州南奔道州休整军队扩充兵力。而江忠源和他的湘勇军却从此名声大振。北京到处传颂着“江忠源的湘勇比正规军强”的说法。从此江忠源奠定了在清军中的地位,蓑衣渡之战成了江忠源的发吉起点。被清皇朝提升为浙江秀水县令,后又提为湖北巡抚、安徽巡抚兼军民提督等职,成为清皇朝镇压农民运动的得力干将。




下载全文:
 
来源:《新宁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