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蒋翊武主要事迹介绍
作者:澧县政协
【摘要】蒋翊武先生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是辛亥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武昌首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对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蒋翊武先生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是辛亥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武昌首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对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武昌首义的准备阶段,他和其他革命党人一道,从思想、组织、军事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蒋公从一九○九年秋到达武汉,会同革命党人刘复基、詹大悲等创办《商务报》、《大江报》,宣传革命主张,披露清廷腐败政治,荡涤社会污浊,晓以文化科学和军事知识,这对联络会党,提高新军士兵和各界群众的政治觉悟,都起了积极作用。在组织上,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蒋翊武等主要领导人,在新军中开展活动,积极发展文学社社员,至川路风潮兴起时,在一万六千多人的新军中,入社者竟达五千人,经过联系而同情革命的约四千余人。此外,还在工农群众、学生中争取了大批力量,武汉各革命团体如神州学社、益智社、辅仁社等等,相继加入文学社,文学社的成员遍布于湖北新军步、马、炮、工、辎各营及卫生队、兵工厂各单位,辖区自武汉以至河南信阳等地。至起义前,以新军为主体的文学社社员已达一万一千多人。以蒋翊武、工宪章为要负责人的文学社,又联合当时有重大影响作用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其成员也有一千六、七百人,作为清朝反动统治支柱的湖北新军巳基本转化为革命力量,起义的军事准备和组织准备业已成熟。  

武昌首义之所以取得成功,蒋翊武等革命党人除了做好充分准备之外,而且在起义过程中实施了正确的领导和录活的指挥。 

一九一一年十月九日上午,蒋翊武从驻防地——岳州(今岳阳)赶回武昌,在小朝街八十五号机关总部(文学社社址)与革命党人商讨起义的行动部署。是的,黄兴给蒋公来信说:一处发难,很难成功,待他省准备就绪后再行起义。蒋考虑到起义后如果各省不能及时响应,将会功亏一篑,主张谨慎从事,立即召集各标营代表开会,说服大家将原定的起义日期推迟到十月十一日(农历八月二十日),要求各标营作好准备,听候命令行动。此时,革命党人邢伯谦前来急报:汉口的机关部出了乱子,孙武等人在宝善里机关制造起义用的炸弹不慎爆炸,孙武受伤,起义的旗帜、党人名册和机密文件全部被敌人抄走,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起义准备。在此紧要关头,蒋翊武果断地决定提前起义,于当日(十月九日)午夜行动,以中和门炮声为号,随即以总指挥名义签发了“十条十款”的起义命令,誊写了二十多份,于当天下午五时指派专人分送各处,同时通知岳州的同志就地发难响应。当晚,因传令中和门的同志贻误失事,届时中和门的炮声未响,各标营不敢贸然行动。正当蒋翊武等革命党人在机关总部筹划起义后的事宜时,突然一股清军围攻机关总部,蒋翊武、刘复基等立即投弹反击,由于投掷的炸爆未响,总部被破坏,蒋翊武等革命党人被捕,蒋乘隙纵墙越屋脱险,走匿山后蔡大辅寓所,至十月十日破晓前,蒋即派侦察员胡培才、交通员曹珩等人设法通知各标营,令他们仍按原命令行动,争生死于须臾。命令发出之后,蒋公设法转移到了李长龄住处。当时清军搜捕甚急,显然难在武昌立足,只得乔装出城,雇小舟渡汉水北上,拟赴安陆纠合同志声援武昌。过新沟,闻革命军已攻破伪督署,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乃舍舟登岸,于十二日上午兼程返抵武昌,与詹大悲等领导人共商进军之策,并组建汉口军政分府,当即决议:1、推蒋翊武、胡瑛、詹大悲等即赴驻汉的各国领事馆,告以此次革命宗旨,要求外人严守中立;2、分电各省,告知武汉情形,促使立即响应;3、派各省旅居武汉的同志急返本省发难。此后,他设法筹饷170万元,以解决战时燃眉之急。亲临前线视察,从汉阳拨兵两营,及时平定了汉口骚乱,从而有利于战防进行。鉴于敌众我寡的情势,他据理力争,从工农群众中招募士兵,先后成立民军七个协(旅),大大充实了革命力量,为巩固首义地区的局势打下了基础。

十月二十八日,黄兴应蒋翊武等革命党人的要求,督师武汉,任战时总司令。蒋又协助他作战,力挽危局,减轻了人力和物力损失。但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汉口、汉阳相继陷落,特别是在十一月二十七日,黄兴辞职去上海,都督黎元洪逃往葛店,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蒋翊武又受命于危难之中,接任战时护理总司令。他当机立断,采取了得力措施:重新整理部队,使军心重振,民心得以安定;妥为部署,严密防守,击退强敌,守住了危城,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推进了其他各省的独立和反正,为革命中心转移到南京,为结束封建帝制和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重要条件。

武昌起义成功后,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军政大权掌握在以黎元洪为首的非革命党人手中。蒋翊武作为革命势力的杰出代表,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革命斗争性。他竭力维护和争取革命党人在军政府的地位,以加强湖北地区的革命领导权:他反对某些人的变节行为,保护革命中坚力量,以阻止湖北革命政权的变质;他揭露了武昌反动集团对抗南京临时政府的罪行,努力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特别是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镇压革命力量,他都与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教仁被刺后,蒋翊武更加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竣拒不受袁给予的高官厚禄,毅然回到武汉、长沙,策动讨袁活动。一九一三年四月,蒋翊武面谒湖南都督谭延闿,主张兴师北伐讨袁,谭未允,他愤而奔赴武汉,策动革命党人筹建“改进团”,改进湖北军政,继续革命事业。以汉口交通部为据点,联络旧部,扩充反袁势力。并以汉口交通部的名义,主持召开追悼宋教仁的千人大会,号召全国声讨袁逆,并发起罢工、罢市、罢课、抗粮抗税活动,以示与北洋政府决裂。同年六月,指使党人联络湖南、鄂西、鄂北,豫南等地,预期发难。后因黎元洪利用官僚势力和内部变节分子破坏而未果。同年七月中旬,蒋公返湘,与革命党人谭人凤策动湖南独立,组成湖南公民联合会,公开开展反袁活动,造成了强大的声势,谭延闿被迫宣布湖南独立。嗣后,蒋公任鄂豫招抚使,负责组织讨袁军队,并以招抚使的名义,发布了“讨袁”的布告,公开揭露袁贼背叛共和、实行专制的罪行,号召全国共讨之。同时,发出宣言,通电全国;制定了攻占荆州、襄阳,直捣武汉,进窥河、洛的计划,后因军力军火不足面败北。是时,谭延闿见势不利,投机靠袁,擅自宣布取消湖南独立。

一九一三年八月,讨袁高潮逐步兴起。袁世凯恨之入骨,乃通电全国,悬重偿缉拿蒋翊武。蒋走广西,以谋再举。八月二十九日,不幸在全州兴安县唐家司被贼将所捕。蒋入狱后,历数袁贼罪恶,痛斥说:“此獠不除,必为民国之害。”就义前,他书写遗书数封和七言诗四首,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遣恨,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后继者的殷切期望。就义时,他从容地坐在红毯上,向围观群众和土兵宣讲革命大义。执行土兵为之感动,迟迟不忍开枪,排长某恐生他变,拨手枪自后击之死,桂军师长陈炳焜以中将礼收殓之。时为一九—三年九月九日。




下载全文:
 
来源:澧县文史资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