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清咸丰十年 庚申)
9月28日 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福田村(今属湖南省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
少年时参加“童子试,以抗声答学使,被斥逐”。
1877年(清光绪三年 丁丑) 17岁
5月11日 你谭忠宅病逝。
1883年(清光绪九年 癸未)23岁
冬 参加院试,未考中,兄弟六人在其母亲主持下分居。
1884年(清光绪十年 甲申)24岁
春 为复修两美亭作碑文。
5月4日 母罗氏病逝。
11月22日 长子一鸿生。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丁亥) 27岁
3月19日 次子二式生。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庚寅)30岁
参加科举考试 ,未考完退出考场。
从此在村内义学当塾师,直至1895年。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甲午) 34岁
3月13日 原配罗氏病逝。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36岁
受到变法维新运动的影响,创办福田小学堂,聘请同乡维新志士邹代藩(价入)等担任教员。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38岁
参加以维新为宗旨的不缠足会,并是新化分会的董事之一。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43岁
在新化县城文场内创办群治小学堂,自任校长。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甲辰) 44岁
2月 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长沙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决定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于11月在长沙发协起义。
夏 谭人凤得知华兴会准备发动起义,使结盟洪门会党,经新化、宝庆一带进行联络,准备响应。群治小学堂解散。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45岁
2月 偕新化会党首领周叔川由隆回赴辰州、沅州,下常德,联络会党。不久,周被迫逃亡日本。谭人凤往湘西、桂、黔一带联络会党,并成为首领。
5月中旬 ,因事泄,由常德抵家。旋隆回会党首领刘纲领遣人来邀,再至隆回。
6月底 应广西随营学堂总办蔡锷和广西警察随营学堂总办曾叔式之电邀,带领三个学生赴广西,联络会党和“同乡俊彦”。
8月20日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部长。11月《民报》创刊。
10月下旬 宝庆会党举事,谭人凤由桂返湘襄助。事败,旋回家筹商善后。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46岁
1月26日 因官府派兵围捕,逃离县境。
2月8日 抵宝庆
3月 抵长沙避难,寓驻省新化中学堂,权任监督。
6月 嘱家中典质公产作路费,准备逃亡日本。9月中旬离开长沙。
11月25日 偕谢介僧等到东京,寓?町区玉井静。
12月2日 参加《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
12月3日 经唐镜三相挽与黄兴见面,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12月4日 萍浏醴起义爆发。不久,谭人凤奉黄兴之命,偕周震鳞、洪春台、何弼虞、胡瑛等归国谋响应。
12月下旬 抵长沙,萍浏醴起义失败。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47岁
1月 重赴东京,插入法政学校五期班,学习法政知识和革命理论。在该校积极参加同保皇派的思想大论战。
12月 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至香港时起义已失败,旋往越南。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48岁
1月28日 奉黄兴之命,潜至广西巡防营郭人漳部交涉接济军械,窥探军情。因郭人漳通辑,旋至越南。
2月7日 由越南法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至香港。
4月29日 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等在云南河口发动起义。谭人凤割须改装,前往参加。至则起义又失败。
5月27日 上海《神州日报》发布清吏通缉令,通缉黄兴、谭人凤等六人,其赏格:黄兴五千元,胡汉民四千元,汪精卫、田桐、刘揆一、谭人凤各二千元。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49岁
9月 陶成章纠合李燮和等八人,起草发表《孙文罪状》一文,攻击孙中山。
11月 偕黄兴、刘揆一联名至函李燮和等,逐条为孙中山辩诬。“以促南洋诸人之反省”。谭人凤又专函陶成章,劝其“顾全大局”。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50岁
2月5日 奉黄兴之命,由东京至广州参加新军起义。
2月12日 倪映典率新军于广州起义。失败。随后,谭返东京。
6月中旬 孙中山秘密抵东京,与黄兴商谈改进同盟会事。谭人凤请求孙中山“改良党务”,孙同意,答应“可容日约各分会长再议”。
6月25日 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不久,谭人凤受众推举,召集在东京的11省区同盟会分会长会议,研究改良同盟会问题。会议决定组织中部同盟会,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
10月 至香港,取得黄兴对组织中部同盟会的同意和支持。然后到南京支部晤胡汉民,胡反对组织中部同盟会,谭、胡二人争辩,谭怒极,几乎给胡一拳,经赵声细说,始息怒。旋返东京。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 51岁
1月底 同盟会统筹部在香港成立,黄兴任部长,赵声任总指挥,领导广州起义。
2月4日 应黄兴电邀至香港,共商广州起义事。
2月5日 奉黄兴之命携款5000元,往长江流域各省发动响应广州起义事。
2月上旬 抵上海,向宋教仁等传达了黄兴同意组织中部同盟会的意见,嘱他们加紧组织,响应广州市,以3000元交纳郑赞丞,负责办理苏、赣、皖、浙等省党事。
2月23日 抵武汉,召集党人孙武、杨时杰、杨玉如及居正等,请他们加入中部同盟会,以便联成一气,响应广州。以800元交给居正、孙武,作为活动经费。
3月初 抵长沙,召集党人曾杰、邹永成、刘承烈等开会,研究响应广州起义事,以700元交给曾杰负责办理党事。
4月中旬 经上海宋教仁、陈其美等返回香港。
4月27日 至广州,坚决要求参加起义敢死队,因持枪走火,被黄兴劝阻。旋赴香港。
下午五时半,黄兴等发动广州起义。第二表清晨失败。
5月底 抵武汉,劝说共进会和文学社“和衷共济,相辅而行”。并布置两湖革命事宜。
6、7月间 为组织中部同盟会事,与宋教仁等借贷日金20万元。
7月31日 中部同盟会总会在上海成立,总部设五干事,谭人凤任交通干事。大会通过由谭人凤起草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宣言》。
8月2日 中部总会干事会推举谭人凤为总务会议长。
9月14日 文学社和共进会实现联合,设立统一领导机关,制订武昌举义计划,公推蒋翊武为起义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
9月25日 居正、杨玉如抵沪,请黄兴、谭人凤、宋教仁赴武汉领导起义。
10月8日 由沪赴武汉领导起义。
10月10日 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傍晚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潜军协统黎元洪被举为都督。
10月14日 偕居正抵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
10月16日 在湖北革命党人举行的“祭告天地”誓师大会上,给黎元洪授旗授剑。
10月22日 长沙起义,成立湖南军政府,焦达峰、陈作新分任正、副都督。
10月24日 向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领得快枪200枝,子弹200万,由鄂赴湘。
10月26日 抵长沙,当夜召集焦达峰等人谈话,主张取消由谭延闿把持的参议院和民政部。
10月27日 参加湘军王隆中部援鄂誓师大会。
10月30日 同盟会邀请立宪派士绅在湖南都督府开会,商议湖南军政府组织法,谭人凤关于取消参议院和民政部的提案获得通过,谭延闿被迫辞职。
10月 黄兴作七律诗一首,和谭人凤,赞扬他在武昌首义中的功绩。
11月10日左右谭延闿委任谭人凤为岳州镇守使。谭人凤发布《讨伐满清布告》。
11月22日 辞岳州镇守使职。被举为湖南代表赴武汉参加各省代表会议。
11月24日 抵武昌,当夜渡江参加汉阳保卫战。次日清晨与黄兴商讨保卫汉阳计划。
11月26日 偕邹价人等往援鄂湘军王隆中部发表演说,鼓励其将士再往汉阳杀敌。
11月27日 清军攻陷汉阳,革命军退守武昌。湖北军政府举行军事会议,黄兴提议放弃武昌去广东,然后再回师收复武昌。谭人风和湖北革命党人对此坚决反对。当晚黄往上海。
11月底 谭人凤同刘揆一联合湖北部分革命党人,致电在沪的其他省部分革命党人于右任、章炳麟等,速来鄂组建中央临时政府。
11月30日 各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开会,谭人凤参加了并被举为临时议长。
12月1日 黎元洪弃城逃往葛店。谭人凤坐镇武昌,发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代表签订停战协议。
12月6日 被推举为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节制武昌革命军和各省援军。次日,设怀念部于洪山宝通寺。旋发布《诰诫各部文》,颁发命令,鼓励将士们坚守武昌。
12月11日 黎元洪解除谭人凤武昌防御使职,派他赴上海为议和代表。
12月14日 赴沪。旋由沪赴南京。
12月26日 在南京参加各省代表会议。主张北伐,同马君武、王正廷受代表会推举,会见北伐军总司令徐绍桢,共同“商议作战计划”。
12月29日 选举临时大总统。谭人凤主张“总统宜举黎元洪”。结果他投了黄兴一票。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 52岁
1月1日 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
1月23日 被举为旅宁同乡会会长。
1月 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沪组织北伐机关,发表宣言,主张北伐。
2月8日 致电孙中山、黄兴等,反对优待清帝和清皇室条件。
2月29日 致电孙中山,请勿议和退让。
2月13日 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月 致电孙中山,反对让位于袁世凯。
2月15日 与日人北辉次郎签订向今野洋行借款30万日元合同。
3月13日 致电南京总统府、陆军部、参议院等,反对唐绍仪为内阁总理、段祺瑞为陆军总长。
3月31日 袁世凯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
4月10日 在旅沪同乡会成立会上任临时主席,并发表演说。
4月18日 中华进步党在沪成立,谭人凤被举为正主裁。
4月19日 辞北面招讨使职。
5月13日 黄兴向袁世凯提出辞去南京留守职。随后,谭赴南京劝说黄兴勿辞留守职。旋至北京为黄兴辩解,无效,即返沪。
5月 袁世凯任命谭人凤为粤汉铁路督办。
6月5日 任旅沪同乡会会长。
6月9日 辞旅沪同乡会会长职。
6月16日 由沪至京。次日,谒见袁世凯谈粤汉铁路事宜。
6月22日 正式就任粤汉铁路督办职。
7月初 向北京政府呈《粤汉路事说帖》一文。旋由京至沪。
8月25日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谭人凤对此表示反对。
9月1日 由沪至武汉,设立粤汉铁路督办总公所。
9月10日 由鄂至湘,筹备粤汉铁路事宜。
9月28日 为将会党改组成为社团改进会,呈请内务部认可。
10月20日 在湘路公司和铁路学校欢迎会上发表演说。
11月 由湘至京,与外国银行团代表交涉借款事宜。
11月27日 袁世凯改任谭人凤为长江巡阅使,谭旋由京返湘。
12月1日 将粤汉铁路事移交黄兴。在湘省召开的筹蒙大会上,被举为筹蒙主任,并发表演说。
12月8日 湖南召开征库联合大会,谭人凤被举为该会总理。
本年内 与续配扬州卞氏结婚。
1913年(民国二年 癸丑)53岁
3月10日 袁世凯授谭人凤陆军上将衔,赠以勋章。谭均“辞而未受”。
3月20日 宋教仁被刺于上海车站,因伤重,22日殒命。
3月31日 为经营宋教仁葬事,由京抵沪。
5月20日 与王芝祥由沪往京谒见袁世凯,进行南北调停。
5月28日 由京至武汉谒见黎元洪,进行南北调停,无结果,旋返沪。
6月26日 宋教仁安葬于上海宋园,谭人凤为主祭人。
7月7日 奉黄兴之命由沪抵湘,策动谭延闿反袁独立。
7月12日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
7月25日 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
8月10日 袁世凯下令免去谭人凤长江巡阅使职,并悬赏缉拿。
8月14日 由长沙返回故乡。
8月23日 黎元洪悬赏一万元通缉谭人凤。
9月12日 “二次革命”失败。
9月15日 袁世凯通缉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九人,把谭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
10月5日 邹价人至谭人凤家,促其走避。
10月 第二次逃亡日本,避居九州福冈县筑紫郡太宰府町,改名林泉逸,开始写作《石叟牌词》。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 60岁
4月24日晨1时,病逝于上海法租界浦石路昌余里50号寓所。
冬。遵遗嘱葬于湖南省新化县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