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周汉反洋教案述论(续)
作者:刘泱泱
【摘要】周汉的反洋教斗争是颇具特色的。他编刊反洋教宣传品前后历时十年,官方对此案的处理也达八年之久。他编刊的反洋教宣传品,数量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尖刻,均可谓无与比论,他感情激越,态度坚决,始终不渝。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注意斗争的策略,虽然他所使用的武器仍是封建武库的陈品。
  (三)周汉反洋教斗争的特点

周汉的反洋教斗争是颇具特色的。他编刊反洋教宣传品前后历时十年,官方对此案的处理也达八年之久。他编刊的反洋教宣传品,数量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尖刻,均可谓无与比论,他感情激越,态度坚决,始终不渝。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注意斗争的策略,虽然他所使用的武器仍是封建武库的陈品。这里,我们试剖析一下周汉反洋教宣传品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饶有兴味的。

周汉所撰写刊布或在他主持下编印的反洋教宣传品,由于时代久远,或多散失。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和已知者计有43种。兹将其名称列后,以备读者查考订正:

《周程朱张四裔孙公启》、《棘手文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各国公使文》、《擎天柱》、《湖南巡抚部院咨复直隶总督部堂稿》、《鬼叫该死》、《辟邪金图》、(或称《天猪叫》)。《猪叫婆自叹》、《天猪叫叹五更》、《齐心拌命》、《稳灭猪叫策》、《翟真人鸾训》、《辟鬼子新书》、《荡洋局告白》、《常德四属生童公白》、《万胜屠行告白》、《湖南通省屠行公议》、《除害告白》、《湖北汉黄德羊道告示》、《猪叫亲供》、《越南陪臣贡言》、《公禀督抚宪稿》、《辛卯天科题目录》、《大清天下儒释道三教弟子公议》、《猪叫等哀禀》、《全省生童投笔请缨禀》、《三教齐心扫除邪说》、《灭鬼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示》、《湖南全省士农刊布》、《徐五屠夫刊布》、《湖南全省书坊刻恻商民公禀》、《眼望猪图叹》、《自励四绝》、《武陵荡洋局告示》、《西洋各国公使咨复总理衙门稿》、《全湘绅士公禀》、(或称《禀天主邪教》)、《湖南通省纸笔墨砚四行公议》、《江西省刊布》、《湖南通省公议》、《湖南通省绅耆士庶公启》、《谨遵圣谕辟邪》、《齐心竭力》(或称《大清臣子周孔徒遗嘱》)。

这些反洋教宣传品,从体裁看,有小册子,有歌谣、有画集、有揭帖、有公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文字多用白话,通俗易懂,因而使人喜闻乐见,不胫而走,广为传布。

从署名看,除三篇系用周汉个人名义发布外,其余都属伪托,有些托名圣贤忠良后裔。如《周程朱张四裔孙公启》就是如此。此外,《擎天柱》署名宁乡县举人孔诲学、常宁县副贡颜复礼、安仁县拔贡曾习传、安化县优贡孟闲先、道州岁贡周图极、通道县廪生程入德、永顺县增生朱明指、永绥厅附生张订预。《辛卯天榜题目录》刊报者更包括全国十七省的孔、颜、曾、孟……公治、澹台、仲诸姓士子。《棘手文章》署名掌京首道监察御史关辅汉、兵马车驾司员外郎杨再盛、通政使司额外知事岳佐清。《公禀督抚宪稿》的联名者为七个候补官狄伏虎、陶射蛟、韩驱鳄、李卧彪、孔击蛇、刘安龙、鲁化蝗、并在文中特别申明了们“籍隶山西、河南、山东四省,依二帝三王之旧都,托周公孔孟之故里”。有些托名各行各业,其中有绅士、生童、书坊刻刷商、纸笔墨砚行、屠夫、儒释道三教,以至受害者。有些托名全省民众。如《齐心拌命》署名“湖南通省公议”。或径以《湖南通省公议》,《湖南全省士农刊布》、《湖南通省绅耆士庶公启》为题。有些托名教徒。如《猪叫亲供》、《猪叫等哀禀》,有些托为官方公文,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示》、《湖南巡抚部院咨复直隶总督部堂稿》。还有些托为敌方文书。如《西洋各国公使咨复总理衙门稿》。等等。这都是要给人们一种印象,即反洋教者不是周汉一人或少数人,而是包括全国全省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上下左右一切人,教徒的亲供,哀禀,敌方的咨文,也是现身说法,让人们仇恨洋教,并与之作斗争。

从内容说,尽管各篇叙说的角度不同,范围大小有异,但无不贯串一个基本思想:“崇正黜邪”,反教卫道。这里试将其中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两种略加介绍。

其一为《鬼叫该死》,这是一本通俗小册子。署名万里城、严防内、官斌、平亥、常乐清、师孔、黎庶忠、齐心战、并注明该八人“各印赠十万本”。这八人的名字联在一起,显然含有“中国(万里长城)严防洋教侵入内地,文武官员同心扑灭洋(亥、猪)教,大清国永享安乐、全体民众都具忠心,为反侵略齐心战斗”的意思。

小册子首先指出:“自古我中国圣人尧帝、舜帝、禹王、汤王、文王、武王、周公、孙子、孟子传下六经四书,教天下万世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夫要义、妇要顺、兄要友、弟要恭、朋友要顺。其余道理虽多,总之以这五伦为重。”除儒教外、道教、佛教也是“不离这五伦”的。因此,“世上只有这三教是正,再末有第四教了”。

接着,小册子叙说了“鬼叫”的来源和“鬼书”的妄诞。说:“他那拜的鬼头,名叫耶苏太子”,其实是“猪精投胎,在生极奸极恶极邪淫,因谋杀父篡王位,被德亚国的老鬼王正法打死的,阎王恨极,把他魂魄囚在黑暗的地狱。每天要提出受苦刑一次,……他们鬼子鬼孙鬼婆死了,个个都囚在地狱。死的这样苦楚,活的还在做梦,还说耶苏邪鬼与那些邪叫鬼上了天堂,岂不比猪还蠢吗?”又说:“他那鬼书多得很,无一本不该死该死”。例如,中国人都敬天地三光,敬祖先,这些书却认为“那天地日月星辰是耶苏做成的几件器皿”,而“祖先死了,是一件用烂的器皿一样”,因此都不要敬,只要拜耶苏就是。“中国圣贤仙佛,只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暂时鬼书还不敢骂,日后骂不骂还未可知。此外,文昌帝君、关圣帝圣、太上老君、释迦佛、观音菩萨、皂君司命、财神老爷、及一切大小正神,鬼书都骂尽了。”因此,没有一个不痛恨的。

对于洋教及传教士的罪恶,小册子写到:“各国鬼王想谋中国的江山,特制鸦片烟来剥中国银钱,害中国性命。中国已经上了当,弄的地方也穷苦了,百姓也伤残了。但只一宗,中国的人个个恨鬼(洋人),是无奈人何!鬼王又想出奸计,假说是劝人行善,要到中国来起鬼堂,行鬼叫。中国中了奸计,欠了一着提防。及把鬼堂一起,鬼王分派一伙鬼叫头,名色不一,到处煽惑。又把些银钱买活中国一伙亡八婊子光棍痞子猪一样的人,就进了那天猪鬼叫。”这班传教士,在中国干尽坏事,奸淫乱伦、药物迷人、煽动造反。”“还有一宗:鬼叫都有妖术,切得妇女们的崽肠子、奶尖子、孕妇胞胎、小孩子肾子,他拿去卖与鬼商人配制照相的药水,熬炼铜铅,每百斤铜铅熬得出八斤银子。凡从教的死了,鬼叫头不准亲人近前,要由他殡殓,他把眼睛剜了去,也是卖去配药,还哄人说叫做‘封目归西’!”真是无恶不作,而其最终目的,还在于灭亡中国。小册子以太平天国“造反”为例子,说:“你们问问想想,就晓得鬼王派鬼叫头来传叫,无非是煽惑人里应外合。好谋中国的江山那个奸计了!”

如何对付洋教的流传呢?小册子提出的办法是:“一见鬼子鬼孙说鬼叫好的就打,一见鬼书就烧”;“妇女小儿女们尤要叮嘱小心,莫与面生人相见,莫与不三不四的婆婆嫂嫂子们来往,怕他使鬼叫婆暗放迷药”;“齐心协力,赶早提防,各城保守各城、各镇市保守各镇市,各乡团保守各乡团,各族保守各族,总总不准一人从教,迷坏地方,招惹鬼叫头来起鬼堂”……。诸如此类,无非打教、烧书、抵制、驱逐等等。

其二为《辟邪全图》,或称《天猪叫》。这是一本图画集。图画幅数待考,据说英国国家档案馆存有一本,共32幅,但我们尚未能获阅。湖南省图书馆藏有一残卷,仅23幅。我们并从其它出版物中另见4幅,合计27幅。现将其画名列后,亦可明全书内容。

雷殛猪羊图   壶篮灭怪图  寝皮尝胆跳

灭怪献俘图   守筍灭猪图  羊货归豚图

舟扇齐心图   众虎灭羊图  杀死猪羊图

屠灭猪羊图   生杀猪羊图  厨靳猪羊圈

催养肥猪图   催养肥羊图  射猪斩羊图

铁斧劈邪图   族规治鬼图  释道治鬼图

小儿失肾图   猪叫切奶图  猪叫剜眼图

齐团灌粪图   打鬼烧书图  鬼拜猪精图

叫堂传叫图   猪叫取胎图  猪精恶报图。

各幅图画均为彩色套印,图内或注有说明文字,两旁书有对联如《鬼拜猪精图》,画一大雄猪,身书“耶苏”二字,前跪二人,低头、双手着地,背上分写“叫司”、“叫徒”,上方有说明文字称:“耶苏太子,天猪精也,性极淫。……大臣秦发其罪,缚置十字架,烧红钉钉之大叫数声,现猪形而死。……惟于门展阶石刻,凿十字架,则猪精猪徒畏而不至。”两旁联语云:“这畜生乃洋鬼所皈,皮毛未脱;倘人类以天猪为主,颜面何存?”《打鬼烧书图》,上方画三个大汉各拿棍叉在猛打两个教士,一个在傍助威,一个老者在旁指挥;左下角画一大火盆正烧着教书,一个人挑着一担教书走向火盆,四个绅士李旁观看,其中两人掩着口鼻;两旁联语云:“猪精邪教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族规治鬼图》,画一屋字,堂内设有“主位”牌,一群族绅正在审理入教者,两人跪于台前,两人被缚于两边柱上;堂外,三人正将一教民扒光裤子打屁股;两旁联语云:“一家私拜猪精,一族公当王八旦;四海合除鬼党,四民各免臭千秋。”《寝皮尝胆图》,画一屋字,正厅内一人坐在猪皮靠椅上,正在伏案秉灶读书,壁上挂一宝剑;侧房内一人斜身躺在床上,似在尝胆。床上亦垫着猪皮;两旁联语云:“夏则资皮,肉食谁长文种略;居常咽胆,心坚终复越王仇。”

以周汉本名刊布的诗文揭帖,则主要表明他“崇正黜邪”,反教卫道的决心,始终如一,矢死不屈的气节,如《自励四绝》,其一首云:“断无汉子怯洋人,况是天生铁汉真。七尺预镌生矿石,孔门弟子大清臣。”《谨遵圣谕辟邪》中,他预作挽联一幅云:“以尊圣训、讲圣谕辟邪教而杀身。毅然见列祖列宗列圣列仙列佛之灵,稽首而称真铁汉;若忧横涡,惑浮言、惧狂吠而改节,死犹遗不忠不孝不智不仁不勇之臭,全躯岂算大清人。”他是决心做清王朝忠义之臣,为维护圣道,反对洋教,而奋斗到底了!

综观上述,周汉在长期反洋教斗争中,确是态度十分坚决而又非常注意策略的。他以“崇正黜邪”为名,以忠义自居,并且把反洋教斗争渲染成全民的行动,而他自已也的确获得了众多士民的支持,以致官方对他的处理感到十分为难,“禁劝俱穷”,最后只得另加罪名将他关进“疯人院”了事。可以说,在防止,抵制官方对反洋教活动的镇压方面,周汉是部分地达到了有己的目的。

但是,从根本上说,周汉用以反对洋教的武器是陈旧的、破烂的,因而并不能真正达到其根除洋教侵略的目的,他用“五伦”等封建伦常、“圣道”来批判基督教的教义,只能束缚群众,无法起到真正的号召作用,他所揭露的洋教的罪恶,诸如剜眼、割肾、取胎、切奶,大都来自谣传,很少事实的依据,因而缺乏说服力,他言词尖刻,流于谩骂,却极少科学的批判。而只有科学,才是与宗教迷信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他所拟定的对敌方法,除了遇见“鬼教”就打,遇见“鬼书”就烧,利用团防、族规进行抵制、惩处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有效的东西、甚至他所提出的“稳灭猪叫策”,也不过是“人人处处日日时时痛骂之”而已。试想这些近乎儿戏的东西,怎么能同披着慈善外衣、富有欺骗性而又以坚船利炮为后盾的宗教侵略者相抗衡呢?因此,结论只能是:“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坏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

(四)余 论

与周汉反洋教案相联系,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个问题是维新运动与反洋教运动的关系。

众所周知,维新运动和反洋教运动都是强烈的爱国运动。但历史的奇特现象是:最后取缔、惩处周汉反洋教斗争的,不是他人,而是积极支持维新运动的湖南巡抚陈宝箴,这是为什么了?

有一种说法:维新运动的政治意图之一,就是要防范群众的“反教攻洋”斗争,把防范反洋教运动提到维新运动宗旨的高度,这是难以令人首肯的。维新运动的宗旨是“变法图强”。不同于反洋教运动的单纯排外,维新运动是要通过改革内政的途径未达到富国强兵、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而要改革,就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为实现“变法图强”宗旨的必要条件。这就不可避免地与企在蓬勃展开的反洋教运动发生矛盾,特别是德国借口曹州教案而强占胶州湾的严酷现实,使维新派深怀恐惧相警觉,害怕因教案而召致外来干涉,扰乱地方,破坏新政。加上外有帝国主义的压为,内有清政府的三令五申,维新派确是防范、查禁反洋教运动的。但他们的改革措施是多方面的,并没有时时处处着眼于对付反洋教运动;他们也并不一般否认反洋教运动的爱国性质而对其严厉镇压。这从陈宝箴对周汉反洋教案的处理过程也可看出一些端侃。

如前所述,陈宝箴对周汉案的处理,始则试图推诿,最后“照疯病例”将周汉监禁了事,当周汉被捕后,陈宝箴曾在一个批示中承认:他之拘捕周汉,“原欲曲为保全,俾免陷于重戾。”维新派的喉舌《湘报》,在刊登汉口英领事要求陈宝箴查究周汉的照会时,于末尾加了一段很有意思的“附识”,写道:“平心而论,周汉居宁乡、捐田产、兴义举,未尝非一乡之善士。……夫各国欺凌,无理取闹,稍有人心者孰不知耻?孰不知愤?然同一耻、愤也,有得当者,有不得当者,深谋远智,阴图自强,连合群力,以为恢复之计,昔之太王勾践是也。不得当者,匹夫按剑,欺杀孤客,砖石瓦块,反堕油索者之术,今之胶州、永安州是也。一一吾愿诸君勉为大勇,勿为小勇可也也”。肯定周汉的爱国思想、志节和为人,而批评其做法的不当,这正表述了维新派对周汉的总体态度。

我们再看看周汉被监禁后的境遇,据一位曾随同入狱探望周汉的人记载:“当其在狱,官吏以其中岁宦游,又系干犯公务,特予优待,准其携带家属,并拨余地为其种菜。杂居之用。时年约五十余,了无衰态。而言词宏亮,滔滔不穷。有书室,经史略备。所开菜圃,广可一亩。所种品类繁多,耕作用具咸备。渠云:‘每日早起,除散步数周外,即锄草除虫,摘菜供食等工作,约二小时。余系特别犯人,颇优待,终老于斯,亦不觉其苦也’”。虽然记载者探狱可能是周汉被监禁数年之后,但这些情况的开始当在维新运动期间。从这里,我们也看出陈宝箴等对周汉“曲为保全”的良苦用心。

正因为这样,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事后在《先府君行状》中,不无遗憾地写道:1898年初,周汉“复刊帖布乡县。府君方痛胶州事,大惧,传毁其帖。周汉殴传吏,益横。府君乃排众议,下之狱,愀然曰:‘非然,无以全大局,亦无以曲全周汉。’世竞用此事相齿奇 龁!”通州范当世《义宁陈公墓志铭》也写道:“周汉伏居草莽,志在卫道,而周识忌讳,宝箴幽禁之,固非得己。且汉入狱,遇之如宾,从无摧辱。志传可不书此事,书之更不必辨”。

还有一种说法:周汉是守旧派首领,因而反洋教运动对维新运动起了阻碍作用。这种说法纯属臆测,毫无事实作依据。固然,从总的思想体系来说,周汉无疑是保守的,守旧的。但是,历史表明,维新运动期间湖南守旧派的首领是王先谦、叶德辉之流,而不周汉。不仅如此,从现有历史文献中,我们迄今尚未发现周汉反对维新变法的资料;恰恰相反,倒有一些与维新潮流有关的记载。比如,与周汉同时代的傅熊湘写道:周汉“尝痛八股之误,早倡废止;作《莫包脚歌》,欲以风世。其远览先识,殆不可及。”湖南维新派骨干分子皮锡瑞在其当时的日记中也记述:“见湖南所刻《劝女学歌》、《莫缠足歌》、甚佳!秉三(熊希龄字)云:《莫缠足歌》乃铁道人所作。尤可异。”

当然,我们也无意就此将周汉说成维新派;但从历史事实看,周汉确实不是维新运动的积极反对者。由于炽热的爱国感情和仇外心理,他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反洋教斗争中去了。

再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一般反洋教运动的历史作用?

有人认为:清末反洋教运动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它时间持续四十年,范围几遍全国、牺牲了难以数计的生命财产,而教会势力却在不断发展。不仅如此,它还召致内乱与外患,加深国家的民族危机。

这种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如前所说,反洋教运动是以反对基督教为形式的抗拒外来侵略的群众性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整体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未能完成反帝任务来说,它确实是失败了。但是,如何看待这种失败?是否凡属失败了的东西就一律没有积极的历史作用可言?这是需要认真加以思索和回答的。

近代中国是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为求得自己国家民族的解放进行了长期的坚苦卓绝的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长达一百○九年,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也经历了一百○九年。其间不乏胜利的记录,但更多的是失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才取得了最后胜利。“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我们不能只看到最后的胜利,而否定前此一系列的斗争、牺牲和失败。这首先是因为,所有这些斗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都给了侵略者以不同程度的打击。不然,帝国主义都为什么对周汉的反洋教活动如此害怕,再三再四要求清政府查禁、惩处呢?一个英国传教士1887年向英国内地会的报告中诉说了自己在中国的境遇:“我在中国九年,有六年在湖南,往来各处,多遇危险。四年没有本国的同伴往各城去。或由水路,或由旱路,每迸一城,不知有性命出来否”?显然,反洋教运动起了阻碍、延缓、削弱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向内地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相反。四十年中教国会势力日益发展的根本原因,只能从帝国侵略中国逐步加剧的总形势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卖国中去探寻,而决不能归咎于反洋教运动。把侵略行动的扩大归咎于被侵略国家人民正义的反抗,这只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逻辑。完全可以设想:如果不是由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中国早就被瓜分或灭亡了,教会在华势力不知要增加多少倍,而最后胜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仅如此,前一阶段的斗争(包括失败)还为后一阶段的斗争准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这里既有精神的鼓舞,也有经验的总结,更重要的还有人才的培养、锻炼和提高。尽管后来者常常免不了要对前人有所批判甚至指责,没有这种批判,历史的巨人只能在原地踏步;但是,前人的斗争,毕竟为后来者胜利的纪念碑铺了一层基石。如前所述,维新派对反洋教运动是有所批判的,指责他们逞“匹夫按剑”的“小勇”,而不是“大勇”,缺乏“深谋运智”。这种批判明显地包含有对反洋教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还有记载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人曾上书清政府,要求释放以反洋教著称而被系狱的余栋臣、周汉,写道:“余蛮子,四川之义民也,周汉,湖南之义师也,冤屈有年矣。出之深沉,当可收效于行阵也。”这清楚地说明反洋教运动对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影响,更不用说波澜壮阔的义和团运动就是从反洋教开始的了。萍浏醴起义后,革命党人宁调元被捕,与周汉同系一狱,二人甚“相得”。“太一(宁调元字)乞铁真作书,为狂草‘龙虎’二字,题去:‘虽遭虾戏犬欺,神威犹在,哈哈!’时年六十余矣,盖倔强犹昔也。”他这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显然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反洋教运动逐渐偃旗息鼓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转入了更高级的形式——把反帝与反封建紧密结合起来的民族民主革命。但这并不能成为抹煞反洋教运动历史作用的理由,而只能说反洋教运动已经完全了它的历史使命。

至于说反洋教运动召致内乱与外患,加深民族危机,这种观点更是极端错误的。近代中国的内乱与外患,根源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由于中国人民正义的反抗。中国人民近代初期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除了在战场上的武装抵抗外,主要以反洋教的形式出现,这固然反映了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一方面,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加深,传教士依恃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大量涌入内地,为非作歹,引起中国人民的无比痛恨;另一方面,清政府腐败、卖国,不仅不能有效地组织抵抗侵略,反而压制人民的正义斗争。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才出现了人民自发斗争的风起云涌。通观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反洋教运动史,三次高潮都是伴随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而后出现的,即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法战争之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不是反洋教运动加深民族危机,而是民族危机激发反洋教运动。因此,尽管反洋教运动具有严重的缺点和历史局限性,但对其斗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必须予以恰当的肯定,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态度。

下载全文: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